根的遷徙

我不太會寫文章,但是很愛讀網友們的博客,所以我的博客就是我的讀書筆記,以摘編為主,從他人的文字裏尋找自己的感慨。
正文

湖邊胡想 2006-09-18

(2022-11-16 15:48:17) 下一個

                            

 湖 邊 胡 想
 
 在網上看到,網友在頤和園拍的大理花豔麗無比,心裏直癢癢。適逢周末,秋高氣爽,乘興到頤和園轉轉。
 要到頤和園,可得帶點吃的,頤和園那麽大,一半會轉不完;雖說園內有小賣部,可價錢要比外麵貴不少,別花那冤枉錢,順便在小吃店賣了幾個飽子,兩個茶雞蛋,自帶瓶水就出發了。好在不遠,步行半個多小時就到了。中途經海澱公園,隻見展覽館氣球高懸,紅旗招展,人來人往,近前一看,原來是‘健康科普知識展’,杉說咱看看展覽再去頤和園,我說,好,你去看吧,我在公園湖邊椅子上等你。
 海澱公園是個自然風景公園,有小河流水,鏡子般的湖麵,綠絨絨的草坪,曲經邊點綴著各種奇花異草,小丘上綠樹蔭蔭,翠竹叢叢。據說在清代,這裏是皇帝農耕的地方,至今公園的一角還保留有兩片稻田,如今已是金黃一片,旁邊有風車,轆轤,碾子,涼亭,極富詩意,是出詩的地方,可我卻寫不出詩來,我隻能將公園石板上的詩錄一首:
     萬泉十裏水雲鄉   蘭若聞尋趁曉涼
     兩岸楊柳蟬誨誨   輕舟滿領稻滿風香
                ( 乾隆八年西園泛舟至聖化寺題)
 
 我坐在湖邊,看著草坪上,遊人熙熙攘攘,風箏在藍天下飄蕩,毽子在人間跳來跳去,羽毛球在飛,歌聲笑聲音樂聲響成一片,在草坪邊,小丘上的柳林裏,紅的、黃的帳蓬,遠遠看去,像降落傘一樣,兩樹之間,掛著吊床,青年母女,在上麵蕩秋千般地晃來晃去,十分悠閑。看著這美好的景象,貼切地感到,如今人們真是悠閑幸福,我的心不由得酸酸地回到我的年輕時代。
 那時,拖兒帶女,一天忙到晚,為生活操勞,買菜要排隊,買糧要排隊,買肉更要起早排號,可買到的東西還沒有如今扔掉的好;就說油吧,每人一月四兩,還是又稠又黑的棉子油,哪有一點香味,放到現在誰也不會相信那是食用油,可在那個年代還是定量供應。孩子們能填飽肚子就不錯,還能講什麽營養,衣服總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褲子的膝蓋,臀部都補得一圈又一圈,猶如樹幹斷麵的年輪一般。誰有幾尺全國布票,出差從上海買件衣服,穿在身上,別說有多神氣了。做夢也沒想到,如今會是如此美好,物質會如此豐富!
 在過去,雖都過著窮日子,那時以窮為榮,也都安貧樂道,沒啥抱怨。如今富裕了,怨氣也隨之而生,在現實生活中,也確實存在很多工薪階層,下崗職工,尤其是農民,看不起病,上不起學,貧富差距一天天拉大,對那些憑借權力和對公共資產的擁有而暴富的人,更引起社會公眾的不滿,收入來源的不公平,自然會引發種種社會矛盾,這問題不解決,要建設和諧社會,也隻是美好願望而已。
 盡管當今社會上仍存在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可誰也不能否認,我們今天是大大前進了,人們生活整體提高了,這種提高是我們這一代人,年輕時作夢也想不到的。
 正當我胡思亂想時,杉來了,可時間已近正午。我們就找了一個安靜的地方,打開自帶的食品,吃了午餐,又隨意走走,就回來了,頤和園改天再去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