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國接觸的朝鮮族人對中國人挺好
以前認識幾個東三省的朝鮮族。她們看見中國人(主要指的漢族主體)就親的不行。
有一個是我在做誌願當英語助教的時候的一個延吉的朝鮮族大姐。她二婚嫁給一個韓國人。可能因為韓國人比較大男子主義,她一直把自己的女兒留給中國那個朝鮮族的前夫。她擔心她的後夫對以前的女兒有隔閡,擔心關係不好。她就是對我一見如故,拉著我說個沒完。她可能在美國出來炸到比較孤獨需要有人傾訴。
一開始我以為她是 Korean, 她相貌真的很像Korean. 絕對是個大美人,類似畫報掛曆裏的那種。當然不是南韓那種整容的類似。她是古典的那種很文靜傳統的,其實氣質和外貌接近被朝鮮的那種沒有被商業化的純樸風格。
還有一個是做博士後的,也是瓜子臉特別文靜。但是也挺潑辣的。什麽都跟你說。就是一看見中國人就特別親。她說她姥姥是個基督徒。東北的基督徒挺多的。她一提“姥姥”二字,我就頓時覺得特別親。
因為我多年沒有聽到姥姥這個詞兒了。我這邊認識的南京人上海人特別多,都不說姥姥這詞。他們說婆婆。廣東人忘了怎麽稱呼外祖母了。
而且她以及上麵那位的東北味兒的普通話非常標準。一聽說話就就覺得和其他北方人說話無異。確實帶一點母語口音。
南韓人跟她們這種純樸的朝鮮族相比顯得比較物質主義。
她們更樂意參加中國人的聚會。多過韓國人的聚會。因為可能也是文化政治上的。她們屬於和東北漢族雜居,雖然也有自己的community. 雜居帶來的就是思想上比較開闊一些。這點顯然和韓國人有差別。
韓國人對華人兩個極端。有個非常親近,有的仇視。親近的那種就恨不得刨根問底都恨不得去中國找家譜了。她們主體應該是個阿爾泰語係,但是半島的地緣又和環渤海地區接近,深受儒家文化和漢文化影響。就是屬於模擬兩可。
她們性格上更直接。而且經常跟你推心置腹無話不說。如果信任你,就一切都一五一十的告訴你。沒有隱藏也不會去防人之類的。不會去特別的偽裝麵子之類的。還比較透明了。
我前麵說那個學英文的朝鮮族的對美國人說她是Chinese. 那個美國老師能看出她是Korean. 但是她是Chinese. 她這裏的意思是國家屬性,nationality,有別於民族ethnicity的定義。美國隊對Chinese 定義隻是民族定義,但是他們也不知道中國文化的多種含義。其實就算她入了美國國籍,她的定義還是Chinese. 她是不將自己視為韓國人。她就是很講義氣了。估計她們就是過去四五代了。而且她說:“他們韓國人”,把韓國人當成外人。
還有,四十以上的南韓人也相對純樸,沒有那種被哈的味道。日本人也是,沒有必要去哈日。他們look up to中國人。可能是心態上的宗屬關係。另外他們成長的年代還沒有現在這麽商業化。而且現在他們故意拉開中國人和他們的距離變得比較偏激了。以前不是這樣的。他們主要是為了抱白人大腿,故意踩中國。帶有點背叛性了。另外也是很多大陸華人現在素質不行,沒有禮貌,這也是個問題。
現在有些中國人看韓劇看的過份哈韓了,。因為來自包裝的效應。但正常的韓國人其實也沒有那麽狹隘自負。沒有必要去盲目哈韓。現實生活中,人家自己都沒把自己看那麽高。
以前在家門口韓國超市買菜,很有些店裏打工的就是中國大陸出來的朝鮮族。給韓國移民打工。但是我發現他們看著說普通話的中國人的眼神恨不得就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的那種感覺。好像受了很大委屈,特想跟中國人訴苦的意思。但是會朝鮮語可以謀取一些臨時工的機會。但是或許情感上受不了被歧視。還是中國人比較寬容。
韓國人和越南人對中國人好。後者對中國人非常崇敬的。我在加州的北京男閨蜜介紹,在加州的文化,韓國人和越南人愛和中國人拜把兄弟。他經常和其它亞裔男混在一起。而且還以:“我大哥”這類幫派用語。其實男生就是群體動物,喜歡一個幫一個幫的闖江湖的那種關係。哥們兒估計是武俠小說看多了,特別喜歡稱兄道弟。
這也是我非常想念加州的原因。很多類似情況的二代亞裔比較抱團。
其實中國人在曆史上真的不是那麽孤立的,很多的朋友。近現代關係不行。
尤其在美國,我們就應該拋開國內官方政治的約束和不良影響,而在外重新建立民族的良性交往。大家也不必在乎國內小年輕的民族情緒。國內很多帶政治煽動性的。我們在美國一手接觸這些國家的人應該在民間善意相處。
所謂大國博弈其實沒有必要。就是民主社會民間相互尊重,在西方國家求同存異,找共同點就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