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階層群體與仁義禮智社會關懷
(8/23/2018)
最近,北京都市趕走低端人士是個焦點話題。引起人們對政府對京城的高度關注。提起高端低端,我對此深有感觸。因為我在北京成長,對周圍形形色色各個階層的社會和思維接觸較多,有些了解。
一提起首都,人們會討論有代表性的話題。那是精英們津津樂道指點江山的範圍。但是那些被人忽略的人民群眾才是社會的大多數。其實大部分的北京人都是低端小老百姓,我們親戚朋友都是一個完整社會裏各行各業的人物,他們的身份有高端的,也有低端的,都是社會構築的一部分。深入了解,排除物質和身份地位,人們本質上差別不大。
小時候住天橋,前門大街,那是過去很多底層人民雲集的地方。周圍這些低端百姓也許出身貧寒,一生淡泊。雖然也許沒有功名成就,但是我們就是覺得親切。因為京城厚德載物,在平民窟裏我們體會到了一個社會的溫良恭儉,這個社會因此變得有人情味。貧富與貴賤並不矛盾,生存上貧窘迫落之中也許不失其高貴性,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清貧卻不失其人格尊嚴,富貴卻未必驕奢,此乃我國國民為人處世立命之根本。當然,同時我也體驗過我父母以自身努力改善生活的過程,也能夠看到優秀人才必然有著一定的付出。然而兩者之間有著共鳴,那就是對為人的準則的堅持。
我家裏的親戚都在北京的,遠近親戚遍布城裏城外。因為北京親戚多,所以三六九等什麽職業都有,有高端的有低端的。而我從很小是被老一代帶大的,主要是姥姥,奶奶。他們是普通的百姓,有做領導的,有資本家,也有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每個階層都體會過文化大革命,經曆過各種社會運動,都體會過困難時期。他們長於這些年代,體會過社會的顛覆與人生冷。無論受過什麽實質性的傷害和經曆了什麽煎熬,但是他們包容很多事情,未曾表示怨恨。而且家人非常的愛我,給了我很多很多的溫暖。他們用自己有限的物質條件及所能及地滿足了我物質上的需要。老人家省吃儉用,把最好的留給孫輩。逢年過節,家裏幾十口人聚在一起其樂融融。在當時一直到現在,我們家的家風甚好,忠厚傳家,孝悌仁愛。對老人有責任和義務,對兄弟姐妹有手足之情,對晚輩有關心嗬護。對外人,熱情包容。他們的這些道德修養,作人的準則影響了我的一生。
家裏有幾個人讓我特別感激。我姥姥對我疼愛有加,我是她帶大的,她對我可真是上心,三歲的時候她為我吃飯著急,我沒有食欲,她就帶著我出去玩,我三四歲就愛翻書,把我放在一個小書攤兒旁邊,小竹車上,讓我一邊看著圖書, 一口一口的喂我小肉包子。奶奶也是疼愛的,她自己省吃儉用,逢年過節把所有的積蓄都拿出來給我買大衣,買小三輪車。一直到現在,我會到北京看望九十多歲的奶奶,她已經九十多歲高齡了,她一下子就給了我幾千塊錢,都是自己的積蓄。她非常節儉,孩子們給她什麽都推脫不要。而且歲數大了也盡量不給子女添麻煩。但是家裏叔叔姑姑大媽等,都退休之後輪流照顧她。還有一位姨,已經退休多年,她曾是教師,姨夫是個工人,他們經濟不富裕,但是對我也特別好,上次我回北京,他們請我們去全聚德吃烤鴨,其實這兩個老北京一輩子沒有吃過這麽著名的老字號,他們花錢非常節儉。但是對我很大方,他們一輩子沒吃,雖然家門口沒多遠。我看見他們這樣都過意不去,結賬時候我搶著付了。家裏人無論職業高端低端,為我花錢都很大方。親人,不提物質,提了顯得疏遠,沒親情,能給多少給多少。我家裏親戚很多都不怎麽富裕,而且老一代都退休了,手頭肯定也沒有多少錢,但是他們對我很大方,很多我沒有考慮過的細節都替我安排好了。我也會略表心意贈送一點東西,但是根本和他們的大方程度沒法比。他們老一代沒有任何企圖,就是看見我高興,對我好。同輩的表親和堂親也繼承了長輩的這種作風。所以我無論處於頂峰還是低穀狀態,無論時走到什麽地方,,但是人生很有安全感,一輩子精神上有靠山,因為有感情支柱。即使我離開溫暖的環境,我仍然走到哪會感覺自己就身上具有很多很多的關愛,帶給周圍的人。
同時這些年,看見國內的日新月異,令久居海外的我們深感欣慰。他們有吃有喝,想買什麽買什麽,想上哪玩去哪玩。國內的人日子富足,精神愉快讓我非常踏實。我這輩子沒有怨言,多年在外,回國看到親友們幸福,就滿足了我內心的寄托。人到中年,越來越珍惜所有的情誼,也越來越有包容性。生命誠可貴,情誼價更高。我好像從來沒有想過撇開國內老老小小,壓根兒沒這個念頭。也不覺得自己可能在物質條件和生活環境比國內好點的情況下就高人一等。這些都是身外之物不能帶來最內在的滿足感。當我在外麵,我受到大環境影響盡量追求更好,而當我回到自己的那些原鄉哥們身邊依然和大家打成一片。
多年在外,國外的生活確實給予了我很多。異國他鄉的毫無血緣的善良的外國朋友與師長等給予我太多的引導與關心,給了我良好的教育與技能。帶著我入鄉隨俗幫我適應環境,給了我異鄉的溫暖,引導我走入另外一個文明世界,令我受益。起初很多給予我初到美國留學的父母家最大溫情的是一家普通的美國民眾。他們會在生活點點滴滴上付出自己的關愛,以一個早起本地人的身份幫我全家融入本地習俗,逢年過節叫上我們全家到他們家裏過節,使得我們了解西方的傳統和風俗。給我全家在異鄉的歲月裏帶來了家的感覺。
感慨,國內父輩那一代在這三十年的時間裏將一個一貧如洗的國家整頓成了今天的富強。不靠外國力量援助,不靠殖民主義建設,完全自己是靠國民自強不息,一點一滴的從自身崛起。我們的上幾代人普遍生活在貧困之中,一生自強,這就是中國的脊梁,值得我等致敬。人活的要有尊嚴,不為某些眼前利益失去自己最重要的東西,如此就會過的心安理得。我們國內同胞富裕了起來,自然社會物質劃分就開始形成,這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政府社會必然要完善自己的製度和法律,保持社會秩序。然而我期待各層領導們做這些規劃的同時不要忘記保護人民的權益,使得自由市場經濟發展和政府掌控調節的衝突平緩解決,調整都市人口的過度密集與貧富不均的現象,找到完善的解決方式。
“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之所為大丈夫!”。人生在世,各有命數。有些人生於貧寒,有些生於富貴之家,而清貧者不等於低賤,富貴者未必驕奢。在任何年代裏,維持一個人們內心的良知,也為維持社會的道義的關鍵我們不能忽略。人世間最重要的就是恒久不變的禮義廉恥以及仁義禮智信的良知準則。有錢的,沒錢的,當官兒的,當老百姓的,都要仁慈,都要積德。貧窮的時候接濟我們貴人也許就是低端的人,當人們發達之後應該不忘當年舊友。而在大富大貴的時候,也許他們會麵臨困難需要借助莫逆之交的一臂之力。所以說,任何時候要留有餘地給自己給別人。
------- 你在精神和情感上非常富有(也許物質上也同樣)。看了你這篇文章覺得很治愈。在涼薄的氛圍中長大的人,可能一輩子都是情感上的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