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Windy2009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北平的'兔兒爺'隨想

(2019-12-02 19:49:07) 下一個

 

北平的"兔兒爺"隨想

(回北京逛琉璃廠巧遇“兔爺老張”)

幾年前,回北京探親遊玩幾個星期,非常的開心。一來,是帶著幾個孩子,自己的先生,來到我生長過的地方,了解我的家鄉,以及和家裏老老少少四代人會麵,算是探親,也是為了看一看我已經年過九十的老祖母,讓老人家看上他們一看。

除了和家裏人見麵聚會,就是帶著孩子們到處溜達。我趁機也去了幾趟我自己思念依舊的舊時老店。包括自己的一位書畫家親戚所時常流連忘返的琉璃廠。說起琉璃廠,這就是舊時北京宣南文化的一個文人薈萃的地方。我的這位長輩自小習畫,閑時經常在此觀賞繪畫,瀏覽大量的名師的書畫以及專科,此處是他記憶尤深的地方。我也因此比較注重傳統文化。我喜歡帶著姆們孩子和孩子爸爸逛老店,或者一些仿古貨的古董店。時間緊張沒有時間去什麽地攤兒潘家園之類的地方,隻是買了一些書籍和文房用品。我自己買了一些繪畫書籍,散文類,詩文注解之類的書籍。我在琉璃廠榮寶齋買了一些繪畫所需的工筆畫工具。順便帶著老公逛街,他被一位店主大姐推薦買了幾個銅質的一龍九子裏麵的幾個傳統神獸,擺在自己辦公室的書桌上。帶孩子溜達著在前門大街的老字號,瀏覽一些掛有傳統技藝招牌的老店,仿佛讓我回到了童年我顛兒顛兒的跟在我姥姥身邊的情景。老太太沒事兒就帶著我出去溜達,經常去大柵欄兒。雖然此地今非昔比,但是這一片老地域也是我幼年無法忘懷的記憶與掛念。我每逢來到前門,就會想到我家早已過時的姥姥,姥爺,他們的老生意就在此處,而且曾經的舊居也在前門一代。我的幾位親戚也曾經居住著一代,所以自幼我也是穿梭於此。

大家記不記得有一步部八十年代電視劇改編於京味作家老舍的名著:“四世同堂”。一說起這部小說,很多人耳熟能詳。這部電視劇也是在舊時八十年代電視劇剛剛起步的年代的一部經典,非常有靈魂的一部電視劇。那個時候,我也剛剛記事不久,記得此片的經典,可以說是人人關注,萬人空巷。每次看到此片當中的情景,依稀還可感到當日北平所陷入的困境,以及百姓的危機感。那裏麵有很多鏡頭,頗有舊京記憶。而且,這裏麵的情景和民國時期的京話,包括這些演員的言談舉止,也都比較地道帶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征。一個情景讓我非常的感懷,那就是過八月十五的頭幾天。主人公祁瑞宣因為無法忍受日本教官的傲慢跋扈而公然辭職,然而養活一家老小的重擔落在他的身上,他在家庭和國家之間徘徊在養家糊口和保持自己尊嚴之間矛盾著。而家庭的需求另他為難,特別是老爺子,辛辛苦苦過了一生,現已子孫滿堂,已經年過古稀之年的德高望重者,卻要承受一些曆史的罪過。他走到街頭,見到一個老藝人,一位製作傳統工藝“兔兒爺”的手藝人,感到其生活艱難,便買了兩個兔兒爺留給孫男孫女。到了家裏,遞給孩子們,也算是過了八月節了。這一段故事讓人記憶深刻,老舍爺也描寫的非常的細致入微。電視劇的主角當中孫敬修老爺爺扮演那個賣泥塑的手藝人,那都是我上托兒所時期的記憶了。年過多年, 當我現在回想起這一段小說的片段, 再想想我多年在國外也是挺辛苦的, 你想想, 作為發展中國家出來的人, 就算你各人再努力, 人家還是會時不常地帶有某種高居臨下的眼光看待中國人。在國外職場上, 社會裏, 各種麵臨某些尊嚴問題, 必須忍氣吞聲, 忍辱負重, 唯有在海外深入當地社會的人才能了解和體會這一份"不可承受之重"。人家看你和你的國家是一個分不開的整體, 你的所作所為代表例了你的國家, 所以活的自尊才是根本。所以說唯有國家強大才能減少某些蔑視眼光。所以說海外中國大陸人的強國夢較為強烈。看看早年那些有著氣節的的歸國學人, 再看看如今為了自己的利益鬧國家分裂的"廢青"物質的鬧事的小青年, 整天鬧事求那些殖民地西方國家從水深火熱中拯救自己, 就四個字可形容: 丟人現人。按說港人生來富足, 本應該是:"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既有良好的物質條件, 成長環境, 受過良好的教育, 本應該懂得大義。打著鬧民主的旗幟, 跪求各國領事館支持港獨, 將國人之顏麵掃蕩於地, 禮義廉恥一樣不留。可見物質富裕並未見得使人品行高貴, 倒不如內地那些沒有條件的窮人挺起腰杆做人來得有氣節。若港獨們鬧, 大陸人也不必管他們,  越管他們越來勁。漠視他們, 看看他們還能不能一直蹦蹬? 既然兩撥人兩條心, 過於堅決無益, 也不值得為他們寒心, 隻是讓他們自己爛壇子爛下去吧, 撂下香港, 令其自生自滅, 看看他們怎麽被解救。

扯遠了, 回到原題。有一日,可巧我走在琉璃廠這一帶的街頭,進了一家店鋪,缺恰好遇到了一位製作兔兒爺的工藝工作者。他的名字叫張繼忠,老家河北,在南城胡同長大。他自幼住大雜院,自小就喜好傳統手藝,尤以泥塑玩具為最愛。這位師傅自己介紹說是兔爺第四代傳人。這兔爺本是明代開始盛行的玩具,一直到了民國都被民間百姓所喜愛。我跟他聊了會兒,他給我介紹了他們店的曆史,他算是第五代傳承人了。他年輕的時候很喜好這個,家裏也是手工藝人,所以他就自己成立了一間作坊製作,專門賣兔兒爺。

此時我回憶起另外一段往昔插曲。我在童年時期,居住於北京朝陽區的祖母家裏,當時上小學的一位男同學的父親是以手工藝為職業的,“紗燕兒”又稱“京燕兒”是一種高雅精致的民間工藝品,也是早年間老北京的一種國粹。記得我在中國上過一堂課,一次的作業製作風箏,所有同學都把自己的稚嫩的風箏帶到了學校,而我這位同學則帶來了一個大師級的工藝作品,當然一看是他爸爸指導他做的。另外這個男孩十分細膩,在我出國之前,送給了我一個粉色的百寶盒,讓我十分吃驚。沒有想到男孩子會如此體貼,懂女孩心思。因為我倆真的不熟, 沒有說過幾句話。我童年的性格很像男孩,從來沒有預想到會收到這麽一個溫柔淑女風格的禮物。姑娘我素來屬於"不愛紅妝愛武裝"的, 我自小其實更喜歡和男生一起玩, 喜歡舞刀弄棍。印象中我記得這是一個很俊朗的男孩, 有一些棱角, 頗具個性, 我行我素, 不參與是非卻帶有一些黑白分明的憤青性氣質。每逢男生打群假架, 他卻從來不參與混小子的拳腳, 但是他特別有公道心, 時不時也會拿出自己的仗義標準抗衡和維護公道。記得他經常從上到下穿一身的牛仔裝, 有著一種搖滾的味道, 帶著一種叛逆和不羈的勁頭, 倍兒酷。我當時覺得他很有藝術家的勁頭, 因為他的父親就是藝術家, 故而他也特別有個性。結果發現, 他現在果然就是一位藝術家加上藝術展覽策劃人, 在北京某藝術區工作和活動。然而看現在的照片, 他早已是一個滿臉胡子啦查的爺們兒了, 一個血氣方剛帶有態度, 特立獨行的文氣性。這位朋友給的一點小禮品讓我記一輩子, 不在於東西有多好, 其實那個小玩具我早不知道扔到哪兒了, 嗬嗬, 咱是馬虎人什麽都稀裏糊塗不當回事兒。然而那一份心意流露出異性同學的別樣體貼, 著實令人刮目相看, 要不然我還以為我是被遺忘的一位路人。那時我轉學, 既不是什麽紅人兒也不是什麽家裏有勢力的主兒, 又比較難以融入這些比我大一些的同學的已經建立幾年的圈子當中。不過, 雖然如此, 還是有一些男生有心, 將我當成哥們, 彼此契合, 無話不說。除了這位藝術展覽策劃人之外, 還有一位也已經成為大人物的成功企業家, 在京城摩托車組裝行業的領頭人物。回想童年, 他也是跟我雖然一句不說, 但是在關鍵時候突然獻出關切。這位大隊長素來主要和與他一樣的大隊長班幹部等重要學生來往, 與我等小人物沒有深入關係涉及。但是在我要離開中國的時候突然送給我好幾張他和朋友們的照片, 還寫了一些話給我。我也不知道他是想跟我建立一些人脈還是突然表露出對我埋藏在心裏的關心。俗話說三歲看老, 當領導的人從小就是這麽懂得建立人脈關係。看看人家現在, 果不其然就是業界精英。現在, 有不少我多年前這些朋友, 很多早已經成為精英, 除了他們本身能幹之外, 也可以看出國內的環境裏這些機遇和人脈就是好啊。每逢看到此處, 再想起國外經曆的的很多狀態, 不由令我內心激起波瀾, 蠢蠢欲動, 多年來人生經曆五味雜陳地湧上心頭。

在我剛剛遷到美國陌生的環境的那些日子, 小同學送的這些小禮物陪伴我渡過最初孤獨的異鄉歲月。即使來到美國已經適應了美國的中學生活, 時常還是忍不住拿出若幹年前同學們的照片仔細瀏覽一遍又一遍。若有這樣一番記憶在心, 我又如何能夠忘卻那些熟悉的麵孔? 希望日後有朝一日, 同班同學們, 大家能夠再次見麵。很幸運現如今能夠通過互聯網表述一份心思, 也可以借此聯絡到一些舊相識, 充實舊時友情, 甚至獲得出乎意料的驚喜。

有一天我在油管上看到了兩個視頻。第一個,我都驚了,見過這位兔爺傳承人老張師傅。一個他介紹泥塑等非遺傳統工藝的視頻。

 

張師傅的兔爺工藝簡介視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Windy2009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又見到北京老鄉, 開心, 擁抱, 握手。
是啊, 這些都是北京的人耳熟能詳的記憶。嗬嗬, 包括出去玩兒的地方, 人, 風俗文化,曆史遺留等等。還有以前那些大家共有的一些成長記憶。

同感, 你說, 北京姑娘時是不是都是假小子啊。哈哈, 似乎是, 性格比較男孩氣。感覺這種城市確實有一種陽剛之氣
北京女孩子可能半開玩笑被謠傳為"粗糙", 其實也不, 粗中帶細, 明白, 但是性格比較大大咧咧。不愛紅妝這事兒也有可能就是地緣文化影響。咱們確實捯飭的不是那麽勤, 比較隨意,嗬嗬。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怎麽剛發現這篇! 一切都那麽熟悉又好親切! 而且發現我們不但都是北京長大, 更同是”不愛紅妝愛武裝“類型。 隔空握手! 擁抱! 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