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Windy2009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北京飲食點滴

(2019-08-17 07:36:35) 下一個

傳統上上, 老北京文化自古包括飲食其實基礎上本身是河北當地老百姓的日常飲食,加上點滿蒙回等多民族影響。進京做小買賣都是山西人(麵食),餐廳廚師多為山東人(魯菜), 魯菜比較講排場能端上台麵。南城百姓吃飯屬於糊弄事兒, 吃點炸醬麵疙瘩湯烙張餅就算一頓飯。城裏郊縣都各有各自的習慣。天津也是屬這一片的但是更為豐富, 漢族菜係為主, 人群比較固定所以本地特色保留完整, 而且臨海。回族的點心也是宣武區的特色, 比如說牛街, 很多回族開的清真餐飲店。還有, 北京一些過去的滿族的宮廷飲食, 滿族和蒙族有個特點, 甜食裏喜歡帶有乳製品的東西, 而且宮廷點心精致外形佳, 追溯起來也是大致以關外和承德這些地方的飲食為其基礎。而像稻香村這個糕點一看就是江浙蘇杭那一帶的東西, 素素淡淡的甜, 軟糯帶點清香, 不像北京的本地甜食普遍呴兒甜。北京人確實相對口重, 喜歡筋道點兒的,麵食質感偏硬, 甜食可能相比之下有點兒硌牙, 簡單的例子就是北京的月餅。明代其實有不少江淮人進京帶來他們家鄉的飲食。所以清代文化其實也帶有一些明代的繼承。忘了是哪個朝代吧, 據說京城裏麵設有南果鋪, 還有滿蒙民族的點心鋪, 稱為餑餑鋪。南果鋪一般就是指江南一帶的糕點。明代因為朝廷官宦從南京遷都, 少不了金陵的飲食, 例如烤鴨就是一例, 安徽這一帶的人比較愛吃鴨子, 愛做這方麵生意, 他們自己說的, 南京也應類似, 江淮河流較多所以食鴨也符合常理。這些地方的人應該是吃米飯為主了。

既然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文化, 口味也是自幼養成的, 入鄉隨俗才是個合理常規, 這也是一種基本的尊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