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醫對疾病的三種診斷

(2018-02-08 17:02:50) 下一個
人生漫長,少不了有些病病痛痛。有了病痛,少不了去看醫生,諱疾忌醫有時會延誤病情。但是,很多人看病之後,覺著病好像更多了。有時候,聽不明白醫生說的是什麽。現在能夠有時間把病情掰開揉碎給病人講清楚的醫生真是越來越少了。所以,與其期待不可能,埋怨得不到,不如自己科普一下。科普的路子看起來是“路漫漫其修遠兮”,但拿出“我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就能多懂一些,如果能多懂一些,總是可以方便自己的生活。

西醫會給病人做三種診斷。在剛剛問診時,醫生會有“嚐試性診斷” (tentative diagnoses)。隨著問診、體檢收集到的症狀多了起來,會有幾個“區別性的診斷” (differential diagnoses),最後會有一個“確診” (definitive diagnoses)。
比如說,一位病人因發燒、咳嗽、喉嚨痛來看醫生。醫生給出的“嚐試性診斷”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又說他很疲倦,他參加的球隊有個隊員得了“傳染性單核白血球增多症”,另外他讀書的校園中正在流行“流感”。所以這個病人的“區別性診斷”可以是“傳染性單核白血球增多症”,“流感”,甚至“喉炎”。最後,在診所裏給這個病人做的流感速檢,查出呈陽性,所以他這次診療的“確診”是“流感”。治療“流感”和治療“喉炎”或“傳染性單核白血球增多症”藥物和方法都會不一樣。
若要診斷更複雜的病症,這個過程可能需要有一段時間。比如病人患有慢性咳嗽,加上消瘦、胸痛,醫生懷疑她有癌症,但這時不能告訴病人。這時“嚐試性診斷”可能是“慢性咳嗽”再加上“原因不明的消瘦”。醫生會開處方讓病人去做X光胸片,可能也會做一些常規的血液檢查。等到胸片結果出來了,是“右胸有一陰影,超過一平方厘米”,這時醫生的“嚐試性診斷”可能是“不正常胸片”,“區別性診斷”可能是“腫瘤”,“肺部結節”,等等。醫生會再送病人去做CT檢查。以為CT檢查可以讓醫生比較清晰地看到右胸陰影的細節,看CT的放射科專家會給出自己的建議,告訴送珍醫生需不需要做活檢。如果需要做活檢,那麽這位家庭醫生,或內科醫生就會把病人送到肺科專家那裏。這種送診一般都會標上“緊急”,肺科專家應該在一周內看病人並做活檢。從整個診斷過程來看,從家庭醫生看病人到胸片結果出來,大約需要3-5天,從做CT到結果出來,大約又需要幾天。但是如果病人配合醫生,一切進行順利,2、3個星期應該真相大白。家庭醫生對病人的病情有了懷疑,可以請肺病專家看一眼,還可以拍個片子,也就是請放射科醫生把把關,但到了活檢取出,讓病理醫生檢查時,病理醫生必須說“是”,還是“不是”,他們的頭上就隻有上帝了。在美國,病理醫生的工資很高,他們責任重大啊。病理醫生會把報告送給送診醫生,現在我們這兒的送診醫生是那位肺病專家,因為病理醫生不會和病人直接打交道。而這位肺病專家接到診斷書後,會請病人到診所來,當麵解釋檢查結果,並討論治療方向,是切除腫瘤、還是化療。如果是沒法切除治療癌症,病人就會被送到血液科癌病專家那裏給出治療方案。
有時病人會弄不懂這三者的關係,錯誤地把“嚐試性診斷”理解為“確診”,以至於帶來不必要的精神負擔。我見過一個年輕姑娘,她離家在外讀書。有一段時間,她功課緊張,休息不好,飲食不周,頭發暈。一天晚上,她起床找東西吃,頭又發暈了,她暈了一、兩分鍾,回到床上睡到天亮,決定下午來看醫生。誰知她第二天早上告訴住在外地的家人時,家裏人大驚小怪地埋怨她夜裏沒去急診室,說如果是中風怎麽辦。其實這個姑娘做的是對的,她沒有嘴歪眼斜,沒有失語,得中風的可能性幾乎是零。如果真是中風,必須盡快到醫院救治。因為醫院可以酌情及時給病人用藥,以免除後遺症。這位大學生姑娘說她老爸四十多歲時得過“中風”,是在一家醫院診斷的。但老爸現在既沒有後遺症,也不吃任何藥。其實醫院說她老爸有“中風”很可能是“嚐試性診斷”,因為真正的中風,特別是腦血栓,哪怕是輕型的,等病情穩定後,醫生也會給一些抗凝血的藥讓病人長期服用。病人到醫院後,如果醫生沒有給出“嚐試性診斷”,醫院就沒法開出相應性的診斷檢查。所以那位爸爸的“中風”診斷極有可能是“嚐試性診斷”,而家屬、病人聽到“中風”就信以為真了。這不,姑娘頭一發暈,家裏人就嚇得不輕。因為如果父親這麽年輕就得“中風”,那姑娘中風的危險機率就會提高很多。


(這兒隻是講講故事,看病還請找你的醫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宵枚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吳友明' 的評論 :
謝謝來訪。吳兄最近也關心養老的話題啊。
吳友明 回複 悄悄話 拜讀長知識了`
宵枚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遍野無塵' 的評論 :

歡迎光臨!
遍野無塵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介紹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