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化的陷阱—讀錯字

(2018-05-05 06:46:11) 下一個

一種文化有一種文化的陷阱,東方文化有東方文化的陷阱,西方文化有西方文化的陷阱。中國文化也不例外。中國的知識分子,最忌諱的是不識字,寫錯字,讀錯音。當了大官了,少不了在人前講話。起碼他們在普通人的眼中,應該是有“知識”的人,講話的稿子可以由秘書來寫,但說還是得自己說。讀錯了音,就會變成眾人的笑柄。最近,北京大學的校長林建華就掉進了這個黑咕隆咚的陷阱裏去了。林校長在2018年的校慶大會上把“鴻鵠”(應發音”紅胡“),讀成了“紅號”,把“莘莘學子”(應發音“身身學子”),讀成了“金金學子”。這下子,千萬讀書人在網媒上鋪天蓋地地吐起槽來。還好,這位林校長趕快承認錯誤,希望得到大家的諒解。

其實,現在在中國當領導的想避開這個麻煩很簡單,他們隻需要告訴秘書,“請把講稿錄下音,我開車回家的路上要聽一聽,熟悉一下”。這樣,可能讀錯的字音不就避免了嗎?人們既然生活在中國社會裏,就要尊重她的文化,就要避免掉進中國文化的陷阱裏。

我在網上搜索了一下,順便看了幾篇這位林校長的講話,覺著這位學化學的理工男,寫起文章來,有邏輯,有見識,有胸懷。他能一步步走到中國第一學府---北京大學---校長的位子,他的執行力也應該可觀。如果被這幾個讀錯了的字,推到中國文化的陷阱裏去,可惜了。好在中國現在的國力強盛了,和西方文化的交流多了,這次北京大學的“天之驕子”們,能不能對他們的校長“費厄普賴”,我靜靜地拭目以待。

做大學校長,處於眾多文化精英的銳利眼神之下,本不是件易事。抗日戰爭時期,國家處於危難之時,民族矛盾、社會矛盾尖銳、複雜,清華、北大校長頻頻換人。當時社會常把換校長的運動,叫成“倒XX"。記得抗戰時的清華老校長梅貽琦就幽默地說過,“他們---指學生---今天倒這個,明天倒那個,就是沒人願意倒黴”。他把他的姓---“梅”,和“倒黴”幽默地聯了起來,一語雙關。南京大學中文係幾年前演紅了的話劇,“蔣公的麵子”,也提到在抗戰時,中央大學校長被倒掉後,一時沒有合適人選,蔣介石自己出麵擔任中央大學校長的事兒。

讀錯字,是中國文化的陷阱。擔任中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校長的人常讀錯字,不論原來的專業是什麽,都會掉到中國文化的陷阱裏去。中國的老百姓、下屬一般認為當自己領導的人,就應該處處比自己強,如果看見了他們的缺點,特別是錯別字這樣的事兒,這是讀小學、私塾就應該有基礎的文化素養,更容易成為大眾的笑料。

西方文化對讀錯字持比較寬容的態度。據說小布什就出過這樣的醜,他還是連任了總統。但西方文化對“不誠實”,持零容忍的態度。在打政治仗時,競爭的雙方常常從這方麵入手。現在回頭看看川普如何打敗希拉裏,就可以看到文化陷阱的力量。2016年,希拉裏說川普沒能力領導美國,川普則攻擊希拉裏是騙子,不可信任。

還是那句話,這次北京大學的“天之驕子”們,能不能對他們的校長網開一麵,我靜靜地拭目以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