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中旬,曾聯鬆將設計好的五星紅旗圖案稿寄給了全國政協籌委會。
9月27日,政協第一次全體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為紅地五星旗,象征著全國人民大團結。
曾聯鬆有幸成為國旗的設計人,這是怎樣的一種榮耀啊!
當然,“複字三十二號”圖案與我們今天的國旗還是有些不同的,最主要的是去掉了原稿大五星中的鐮刀斧頭。
11月15日,新華社以答讀者問的形式,說明了國旗圖案的意義: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旗麵為什麽是紅色的?旗上的五顆五角星代表什麽?為什麽星是黃色的?四顆小五角星為什麽有一個角尖正對著大五角星的中心點?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旗麵的紅色象征著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係象征著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五角星用黃色是為著在紅地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這是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在形式上也顯得緊湊美觀……曾聯鬆手捧刊有國旗決議的上海市《解放日報》,心潮起伏,熱淚盈眶。
這天《解放日報》上,還套紅刊印著正式通過的五星紅旗圖案。
曾聯鬆的心願實現了。
這也是全國人民的期望!多少年來,多少仁人誌士,多少共產黨人,為著爭取民族的解放、勞苦大眾的生存自由而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五星紅旗就是用他們的鮮血染紅的,是用他們的光輝業績織就的。
翌年國慶,曾聯鬆應邀登上天安門觀禮台。建國30周年時,他再次應邀到北京參加慶祝活動。想起這些,他說:“五星紅旗是無數誌士仁人、革命戰士一百多年浴血奮鬥的偉大成果,而我僅僅表達一點心意,國家和人民卻給了我很高的榮譽。”作為國旗圖案的設計者,他先後當選上海市一二三四五屆政協委員,第六屆政協常委。
50年來,五星紅旗已成為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征。祖國各族兒女,都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無數先烈和仁人誌士用鮮血染成的五星紅旗;用對祖國的竭誠貢獻,為五星紅旗增光添彩。
50年來,億萬中國人民用無數可歌可泣的愛國行為,賦予五星紅旗以新的生命力和不朽的內容。
6.新中國國旗誕生了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第一屆全體會議就國旗、國歌等問題進行表決。
代表們舉手和熱烈的掌聲一致通過了五星紅旗圖案,大會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五星紅旗。
此時,天安門廣場上,22.5米的國旗杆已經高高豎起。為保證10月1日的升旗儀式,國旗的縫製必須加緊。
據宋樹信回憶,北平解放後,黨派他到國營永茂實業公司工作。9月29日上午,經理交給他一項緊急任務——縫製一麵開國大典上用的長5米、寬3米多的特大五星紅旗。
宋樹信先在公司裏找到做旗麵用的紅布和做旗杆套用的白布,但就是怎麽也找不到做五星的黃緞子。他跑遍了全市所有的布店,都沒有找到。第二天一早,他又趕到位於前門外的全市最大的綢布店——瑞蚨祥,向幾位老職工說明來意,請他們幫忙翻翻庫存。他們一聽事關重大,便一起去找,兩個小時後,交給宋樹信一卷3米多長的黃緞子。宋樹信抱上黃緞子直奔西單的一家縫紉社。當他把布交給縫紉社時,才發現黃緞子隻有一市尺多寬,做最大的五角星根本不夠。後來,經上級同意,縫紉社的同誌在大五角星的一個角接了一個尖,拚接後不細看就看不出來。
根據國旗杆的高度,國旗的尺寸定為長5米、寬3.3米。
縫製新中國第一麵五星紅旗的重任,落到了縫紉社女工趙文瑞身上。
剛從家庭婦女成為工人的趙文瑞,雙手接過新的國旗圖案,欣喜的淚珠奪眶而出。她按照政協會議公布的國旗說明,用黃緞子剪出兩顆大五角星,八顆小五角星。精確地貼在紅綢的正反兩麵,五角比齊對正,一針一線地縫製。長長的彩線,精細的針腳,縫進了趙文瑞對新生活的向往,縫進了趙文瑞對新中國的熱愛。
9月30日下午,趙文瑞縫製成的第一麵五星紅旗送到了懷仁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會場,送到了毛主席麵前。
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成了全世界所矚目的焦點,一個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誕生了。
開國大典升國旗時,林治遠奉命站在毛主席身旁協助升旗。
升旗電鈕設置在一個三腳架上,林治遠經工作人員指點,把三腳架放在毛主席將要站立的地方。
接受前一天晚上的教訓,為防止意外,經天安門國慶工程指揮部同意,林治遠還安排梁昌壽守候在旗杆下,準備萬一毛主席按動電鈕時國旗升到頂還不停止,就立刻切斷電源。
下午2時55分,毛澤東主席、黨和國家領導人陸續登上天安門城樓。3時整,曆史性的時刻來到了,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布:“請毛主席升旗。”
站在他身邊的工作人員意識到這句話有明顯缺陷,趕緊小聲提醒道:“請毛主席升國旗。”林伯渠又大聲宣布了一次,增加了一個“國”字。
毛澤東大步走到升旗按鈕前,用那雙指揮百萬雄獅的巨手,按動了電鈕。
那麵巨大的國旗緩緩地升到天安門上空,在22.5米高的白色鐵杆上高高飄揚,在新中國的首都上空高高飄揚。
這麵傲然飛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藍天之上的五星紅旗,象征著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中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這是偉大的中國人民推翻了沉重地壓在中華民族身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真正獲得了獨立、自由、解放的不朽曆史紀錄。
此時,親手縫製這麵五星紅旗的普通女工趙文瑞就站在國旗杆下。目睹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她不禁熱淚盈眶。
10月2日《人民日報》第一版,登載了新華社記者李普采寫的報道開國大典的文章。
見報前,分管新華社的胡喬木審看了這篇報道。當他看到有關升旗部分內容時說:“電鈕升旗的那句,要加上一根電線連著的細節,否則雖然你懂我也懂,但有些讀者可能不明白這是怎麽回事呢?”
40年前的中國百姓,還有不少人相信神靈。本來就流傳著解放軍能飛簷走壁、神仙保佑之類的故事。如果再親眼見到毛主席遠離旗杆竟能把國旗升起來,那又不知道要編出多少帶有傳奇色彩的故事來。因此,胡喬木覺得,還是應該不嫌累贅,寫細一些,明白無誤地告訴大家:是用電線連著的。
於是,《人民日報》便有了這樣的特別報道:“毛主席親自按動有電線通往廣場中央國旗旗杆的電鈕,使這一麵新國旗在新中國首都徐徐上升。”
7.展示大國雄風的升旗儀式
天安門廣場上的五星紅旗,每天跟隨太陽,朝升幕降。
今天,飄揚在天安門廣場上的五星紅旗,已成為全國人民心目中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
大家都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具有特定的內容與意義:旗麵為紅色,象征著革命。左上方綴著五顆黃色五角星;一星較大,居左;四星較小,環拱於大星之右,並各有一個尖角正對大星的中心點。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個小五角星各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我國人民所包括的四個階級: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五顆五角星的相互關係象征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和人民對黨的衷心擁護。五星位於旗麵的左上方,似閃閃星辰居高臨下,金碧交輝,映照大地,江天遼闊,山河壯麗。整個圖案,莊嚴而顯華麗,簡潔而不單調,雍容而有氣勢,明朗而不蕭疏。
五星紅旗旗麵用紅色、星用黃色還具有如下象征意義:旗麵為紅色,象征著革命。星用黃色,是為了在紅地兒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星呈黃色,還表達了我們是黃種人的特征;黃色是暖色,能表達優美、溫和、珍貴,而且往往與金色聯係起來,看到黃色的五角星,使人頓起金光閃閃的聯想和感受。
但是,由於對國旗內容、意義的宣傳和升旗儀式一度重視不夠,國旗意識在一部分群眾中曾經淡漠。
在50年代和60年代,廣場上的升旗任務是由曆史博物館的幾名供電工人承擔的。早晨,有的值班人員,肩扛國旗,散散漫漫地來到天安門廣場,漫不經心地將國旗升起;夕陽西下,降下國旗,隨便一卷,收起扛走。有時,值班的睡過了頭,太陽已升得老高,他們才將國旗升起;有時夜幕降臨很久,才將國旗降下;有時升降國旗的值班員,身上滿是油汙或衣冠不整,顯得極不莊重。特別是升降國旗時,不少行人如同看熱鬧一樣,或依或靠,若無其事。國旗作為一個主權國家象征的意識在一些人心中漸漸淡漠了。
1969年冬季,不少群眾對國旗升降提出意見,國旗表示國家的尊嚴,國旗升降是嚴肅的事情,應該規範國旗升降儀式。在群眾的呼聲中,國旗的升降任務被移交給執行天安門地區警衛任務的北京衛戍區某部官兵。但也僅僅是一人扛旗,一人護衛,升降國旗雖有了固定的時間,但仍難顯示泱泱大國的雄風。
誠然,從不正規到正規,需有一個過程,國旗法的出台也是一樣。我國早在1954年、1957年和1982年公布的憲法中,都對國旗的製作和使用做過一些零碎規定。1989年3月份開始,由國務院法製局組織起草了《國旗法(議案)》,經過一年多的調查研究,反複修改,1990年6月28日終於在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經過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和《關於懲治侮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徽罪的決定》。
從國旗的誕生到國旗的立法,經過了四十多年漫長的歲月,終於邁出了一大步。
從不完善到完善,由不莊嚴到極其莊嚴隆重,國旗升降儀式的改革,也經曆了較長時間。1982年12月28日,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成立,天安門守護國旗任務由北京衛戍區移交武警部隊。武警部隊獲得這一特殊任務之後,很快就組建了國旗班,開始醞釀規範的升旗儀式方案。時間不長,一個簡潔、莊重的儀式產生了:三名身穿司禮服的戰士,由中間一名扛旗,兩名戰士護旗,一同前進。為了表現祖國與日月同輝的意思,每天讓國旗與太陽同時升起和降落。根據多方提供的資料測算,太陽從躍出地平線到完全升起的時間為2分零7秒。所以,國旗從地麵升至旗杆頂用這一時間長度。經多次調試後的升旗機關,恰好使兩個時間吻合。
天安門廣場國旗升降時間,是由北京天文台的天體力學專家林亨專門計算的。早晨,當太陽的上部邊緣與天安門廣場所見的地平線相切時,為升旗時間;傍晚,當太陽的上部邊緣與天安門廣場所見地平線保持水平時為降旗時間。季節不同,國旗的升降時間也有所差異。每年1月11日至6月6日,升旗時間由早晨7時36分逐漸提前到淩晨4時46分,平均每天的升旗時間依次提前約一分鍾。6月22日至12月30日,升旗時間,由4時46分逐漸推遲到7時36分,升旗時間平均每天推遲52秒鍾。12月31日至1月10日之間與6月7日至6月21日之間,每天升旗時間分別為恒定的7時36分與4時46分。國旗的降旗時間同樣也分為逐漸推遲或提前的兩個階段。
擔任升旗的武警戰士嚴格掌握這些時間,不論風起雨落,不論飛雪飄舞,三名武警戰士總是準時從天安門城樓拱形大門氣宇軒昂地走出,在千百雙眼睛的注視下讓國旗伴著朝陽升起。
這樣的升旗儀式一直采用了近8年時間。1986年中央電視台還將天安門的國旗升旗儀式作為電視節目的片頭。
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和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快,社會各界要求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國旗升降儀式的呼聲日趨強烈。北京市市政府十分重視群眾的意見,新的國旗升降儀式的確定開始在各有關部門展開討論。
從1989年起,北京市市委、市政府根據群眾的要求,經過認真規劃論證,於1990年3月首先對國旗杆和基座進行改造,旗杆由原來的22.5米增加到33米,使國旗飄得更高,與周圍的建築物相映成輝,顯得更加協調,旗杆由不鏽鋼製成,陽光下銀光閃爍。基座周圍有56個銅製隔離欄杆,用鋼鏈連在一起,象征著我們國家56個民族手拉手,緊緊地團結在國旗下。裏麵一層有四塊綠草坪,四塊草坪四季長青,象征著我們祖國欣欣向榮。草坪裏麵一層是褐紅色大理石石帶,象征著我們祖國江山萬代紅,大理石裏麵一層是漢白玉欄杆和漢白玉基座平台,象征著我們祖國潔白無瑕和純潔高尚。基座四麵開口,都是三級漢白玉台階,象征著我們祖國的改革開放,國旗旗杆頂端的金黃色小圓球,能保持20年不變色,它是我們祖國光明前程的象征,同時也是我們炎黃子孫的象征。
在進行國旗杆和國旗基座改造的同時,北京市市委、市政府把新的國旗升降儀式提到議事日程。
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和武警北京總隊承擔這項任務,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於定,廣場處處長趙鳳浚武警北京總隊參謀長劉紅軍、內衛處副處長胡廣才、參謀何躍等人組成了方案起草小組,他們找來曆史上各個時期國外的資料,以極大的熱情展開了工作。
1990年3月初,方案起草小組在充分吸取外國精華部分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根據天安門廣場國旗存放位置和新的旗杆路線和地形,寫出了《關於改進天安門廣場國旗升(降)儀式的初步設想》第一稿。同時繪製了三幅程序示意圖。該方案對指導思想、儀式規模及時間劃分、著裝及攜帶何種武器、具體實施程序等四個方麵作了詳盡闡述。方案出台當天,送各有關部門征求意見。
按計劃,從1991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的國旗升降儀式。3月13日,直接擔負升降旗儀式的武警北京總隊發布命令。
在幾萬名官兵中挑選思想品德好、政治可靠、身體健康、軍事技術過硬、身高1.75米以上1.85米以下的優秀士兵,並將十幾人的國旗班改編成40人左右的國旗護衛隊,按中隊建製。解放軍總後勤部京內外各大倉庫向武警北京總隊敞開大門,由他們挑選出最好的武裝帶;西安某軍械倉庫為他們準備了嶄新的槍支;山西某軍工廠送來了漂亮的金色錦緞緩帶。
l991年5月1日,天安門廣場上新改建的旗杆基座正式啟用。
國旗伴著一輪紅日升起來,升起來。
國旗與太陽同輝,這是多麽美妙壯麗的象征!
開國大典上,由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親自升起的第一麵五星紅旗,因其特殊的曆史地位和珍貴的紀念意義,現被珍藏在中國革命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