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正文
【與白求恩同路來華的林邁可先生】
(2019-03-25 12:27:34)
下一個
和白求恩同路來華的林邁可:用鏡頭記錄抗戰
澎湃新聞 綜合報道
2014-12-05 22:00 來源:澎湃新聞
字號
12月5日,上海圖書館,觀眾們正在參觀“再見,延安!英國學者林邁可親曆的中國抗戰(1937-1945)”圖片展。 澎湃新聞 高征 圖
“再見,延安!英國學者林邁可親曆的中國抗戰(1937-1945)”圖片展今日起至12月15日在上海圖書館舉辦,一係列關於林邁可、中共抗日根據地、中共最高領導人的珍貴影像資料首次亮相。
林邁可(Michael Lindsay)出身英國書香世家,其祖父為曆史學家,父親是牛津大學貝裏奧學院院長、英國上議院議員。1937年12月2日,28歲的他和白求恩同路來到中國,在燕京大學教經濟理論。此後他曾多次訪問晉察冀邊區,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冒著生命危險在日本占領的北平購買藥材、手術器具、電台設備、機油、技術書籍等物資送到根據地,並利用自學的無線電技能為八路軍安裝通訊電台,援助中國的抗日事業。
“影像比我的語言更有力。”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研究基地首席專家、上海交通大學致遠講席教授呂彤鄰在開幕式上表示,“林邁可作為一個經濟理論家,為了幫助中國人民抗日,在沒有專業學習過無線電的情況下,為晉察冀邊區的遊擊戰親手製作上百架電台,使遊擊戰的通訊能夠順利進行。他還製作過一個巨大的菱形天線與具有強大功率的發報機,把陝甘寧邊區新華社的消息傳送到印度與美國的西海岸。”事實上,現在的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建台時間,就是采用這一英文廣播的發出時間;在建國初期,新中國的通訊兵司令與郵電部部長也都是林邁可在抗戰時期培養出來的學生。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研究基地首席專家、上海交通大學致遠講席教授呂彤鄰
李淑珊女士出席此次展覽。 澎湃新聞 高征 圖
林邁可的外孫女李淑珊(Susan Lawrence)女士係美國國會圖書館分析員、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的學生,利用業餘時間搜集相關資料,提供了本次展覽的大部分圖片。她在開幕式上以流利的中文表示:“我的姥爺1938-1945年在中國,他(對)那會兒能夠跟中國人一起抗日,一輩子都認為是很光榮的事情。”
本次展覽展出的照片大部分由林邁可拍攝,展示了從中共最高領導人到根據地一般民眾的種種形象,以及他們的生活、訓練場景。
林邁可與中國共產黨高層
毛澤東、朱德與美軍觀察組成員在延安(1944-1945)
朱德在同林邁可交談,太行山朱德司令部門前-1939年9月
聶榮臻將軍出席部隊大會 1938年
林邁可使用自己製造的電台發報。 1938-39年 沙飛攝
晉察冀軍區第三分區電台台長梁驥在試驗小型電台。林邁可是晉察冀軍區無線電技術指導顧問。 1943年
林邁可到妙峰山旅遊。以後這裏成了林邁可與八路軍遊擊隊接頭的秘密聯絡點。
毛澤東親筆書寫的給林邁可的信封。
葉劍英在毛澤東、朱德和美軍觀察組成員參加的集會上發言 1945年
(據策展人石誌民介紹,照片背後英文寫的人名是賀龍,但在另一公開出版物中對照片人物的說明是葉劍英。經過反複核對,確認那一個時期的葉劍英外形符合照片形象,最終選擇依據正式出版物的說法。)
毛澤東主席、美國總統特使赫爾利將軍、國民黨張治中將軍和美軍觀察組負責人包瑞德上校。1945年
毛澤東和他的女兒李敏 1945年 Colonel Peterkin 攝
呂正操將軍、夫人劉沙、兒子呂彤羽。
抗日根據地的生活
第一次見到英國人的晉察冀村民們。 1938-39年
反掃蕩時民兵在村口埋地雷。 1943年
八路軍戰士用土法製造手榴彈。 1938-39年
解放區的針灸治療。 1942年
衛國殺敵。
抗戰結束以後
林邁可離開延安到達英國以後的全家合影。 1945年
1954年,林邁可夫婦隨英國工黨代表團訪華。周恩來總理會見以工黨領袖前首相艾德禮為首的代表團全體人員,在中南海合影。這是周恩來贈送給林邁可夫婦的合影照片。
林邁可和夫人李效黎在美國華盛頓家中合影。背後牆上的鏡框中是閻錫山寫給他們的題詞。 1970年(李效黎籍貫山西,父親李文祺早年畢業於保定軍校,曾在山西軍界任職,後因厭惡軍閥混戰辭職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