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涼山,是全國十四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也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
十二五期間,大涼山地區有69萬人成功脫貧。然而,剩下的38萬貧困人口大都居住在山高路遠、
自然條件惡劣的地方,是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
家在山上,學校在山下,上學、放學,都要徒手攀爬懸崖上的17段陡峭藤梯。2016年,涼山州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勒爾村勒爾社變得全國知名,有了“懸崖村”的稱呼。
高度一百多米的鋼梯,過去的藤梯幾乎和崖壁垂直,現在的鋼梯傾斜在60度左右,行走方便很多,也安全多了。而過去上下的藤梯不再使用。
如今,通往“懸崖村”的藤梯,已換成1500根鋼管構成的鋼梯。2月13日,記者從昭覺縣獲悉,借助村子獨特的風景,以及峽穀、溶洞、溫泉、原始森林等旅遊資源,今年,“懸崖村”將重點進行旅遊開發,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目前,成都天友旅遊集團已經入駐,擬投資3億元,建設索道、棧道等,打造“懸崖村—古裏大峽穀”景區。
500根鋼管取代藤梯 上學之路更安全
2016年11月,昭覺縣投資100萬元、用1500根鋼管打造的鋼梯完工,取代了“懸崖村”使用多年的藤梯,現在,上下山更加安全了。
支爾莫鄉黨委書記阿吾木牛說,在以前,如果是攀爬藤梯上山進村,勒爾社的村民需要1個半小時左右,而外麵來的人,至少需要3個小時。現在鋼梯修好後,村民上山可節約半個小時,下山就更快了。今年,鋼梯還將進一步加固、完善。
目前,“懸崖村”的適齡兒童實現了100%入學,在勒爾社山上,還建立了幼兒教學點。在山下的勒爾小學,孩子們學生每天早上8點開始早讀,中午12點20分放學,下午兩點半上課到五點半,晚上七點還有1個小時的晚自習。
為減少孩子們上下山的次數,最大限度確保的安全,從2016年秋季學期起,勒爾小學隻允許學生在彝族年等重大節假日,以及寒暑假回家,其他時間全部住校,學生家長可隨時到學校探望。
到了周末,老師會組織孩子們做遊戲、看電影。這樣,住在勒爾社的24名學生,每年回家的次數降低到過去的十分之一。
新的一年,村民們也有了新的希望、新的期盼。通過村民大會表決,村裏成立了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目前養了近400隻山羊、80多隻綿羊。村裏還將以補貼的形式,充分利用勒爾社的自然條件,種植核桃、青花椒和臍橙。
借助豐富旅遊資源 建索道打造峽穀景區
事實上,“懸崖村”及周邊村落物產豐富,這裏有峽穀、溶洞、溫泉、原始森林等豐富的旅遊資源,還有極具特色的彝家文化,很適宜發展旅遊產業。
涼山州提出,要把“懸崖村”的旅遊開發,放在大涼山旅遊一個重要的布局中來考慮,設計好旅遊發展思路,通過旅遊業帶動“懸崖村”和周邊村落的脫貧奔康。
據昭覺縣文化影視新聞出版和體育旅遊局局長金文明介紹,目前,成都一旅遊集團已和昭覺縣政府簽訂了旅遊開發協議,提出了“懸崖村—古裏大峽穀景區”投資開發項目,項目擬投資3億元,分兩期進行,計劃將景區打造成為世界級山地特種旅遊目的地、全國旅遊扶貧示範基地。
根據景區規劃,第一期項目包括勒爾、特圖、勒額基姑三個村社,以及古裏大峽穀,將建設遊客集散中心、“懸崖村”索道、勒爾社至兩側村莊的索橋、古裏峽穀棧道、懸崖村體驗險道及其他旅遊附屬設施。第二期主要建設內容,則包括勒爾至上級山頂平台的索道,大平台雲頂度假村等,最終形成大範圍內索橋陣列和景區大交通旅遊線。
“接下來,我們要打造一個傳統的彝族民俗村落,讓外地遊客順著棧道、索道上來,感受我們獨特的彝族風情。”阿吾木牛望著村下的大峽穀說,新的一年,希望能看到“懸崖村”的村民們富起來。
(消息來源:封麵新聞)
《四川觀察》編輯 鄭小白
----------------
高度一百多米的鋼梯,過去的藤梯幾乎和崖壁垂直,現在的鋼梯傾斜在60度左右,行走方便很多,也安全多了。而過去上下的藤梯不再使用。
11月19日,勒爾小學的支教老師帶著3歲的兒子跟著學生爬鋼梯上“懸崖村”家訪,過去路不好走,他從來沒帶兒子上過山。
2016年11月19日,是四川涼山阿土列爾村勒爾小學放假的日子,再過兩天,他們將迎來彝族年。上午8點,老師在操場組織學生集合,300多名學生拎著早已收拾好的書包蜂擁至操場,這裏包括20名住在山頂勒爾社的孩子。
勒爾社被外界稱“懸崖村”,山路陡峭難行,一道陡峭的藤製“天梯”將其與外界相連。今年8月,“懸崖村”開始使用鋼管代替此前老舊“藤梯”,11月初,新天梯建好。
這次放學,20名住在山頂勒爾社的孩子將首次攀爬完工後的新天梯,更安全地回到“懸崖村”。
11月19日,孩子們到達最後一個休息平台,用山上的專門修建供人和牲口使用的水池裏的水清洗汗水。
“走這個梯子,就不怕了”
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離縣城昭覺72公裏,地形以山地懸崖為主。勒爾社海拔1400多米,與地麵垂直距離約800米。此前要下山,村民們需順著懸崖斷續攀爬17條藤梯,其中接近村莊的幾乎垂直的兩條相連的藤梯長度約100米。
節假日外,勒爾小學原本每到月中與月末,要給孩子們放假,家長會輪流接送。如今,學校出於安全考慮,規定以後隻有在彝族年和寒暑假才會放假。
18日,學校通知家長,第二天上午九點可以來接孩子,陳古吉與另兩名家長八點就來到山下。學校裏,校長組織孩子們站好隊伍後,與老師一起將學生們帶到家長所在的位置。
11月19日,俄的曲坡和弟弟在鄰近最後一個休息平台艱難攀爬,這段百餘米的沙土路也非常險峻,但沒有修鋼梯或護欄。
這是新天梯修好後,他們第一次回家。最開始是沒有扶梯的山路,陳木黑雙手背後、扶著背包,孩子們也不過多交流,低頭行走,每到有平台的地方後會集中休息。
半小時後,到達第一節天梯。較小的陳木黑慢慢下蹲前傾,先用手抓住梯子,再手腳配合往上爬,陳家大女兒陳心明在一側照顧弟弟。被問累不累,陳木黑點頭,問到怕不怕,他搖頭說:“走這個梯子,就不怕了。”陳木黑一直走在隊伍最前,爬梯子時手腳並用但輕鬆靈活,看到空中飛著的小鳥停在路上,陳木黑會跑著追過去。
陳心明15歲了,“十一”假期回家時,她看到新梯,覺得路變漂亮了,也好走了。11歲的莫色拉作稱,此前山上常會掉石頭,現在的梯子像樓梯,不僅有手抓的地方,心裏也覺得踏實,起碼不會擔心掉石頭,也不擔心踩在小石子上滑倒了。
11月19日,村民石旮背著4歲的兒子,從山下接回7歲的兒子石布,第一次走鋼梯,石旮怕孩子不適應還是用繩子牽著。
新路程快1小時,舊藤梯原貌保留
新梯的修建,是由來自雲南昭通的龍德順師傅承包。
8月27日,他與另一名夥計以個體的身份與村支部簽了協議,每人的工錢一天600元。
龍德順介紹,按照村裏要求,這次梯子部分是重新開的新路,鋼梯和原來的藤梯比,是直上直下的,不像以前的藤梯繞路,這樣比之前上山要快1個小時,而且還保留了藤梯的原貌。
他和搭檔負責建梯,在山體上打2公分寬的孔,用3公分的鋼筋紮進去,再把鋼管焊接,一層一層往上修。
整個工程需鋼材40多噸,固定鋼管用的扣件6千多個,鋼管約1500根,由當地村民一根一根背上去。1.5米的鋼管,背一次每根工錢10元。6米的鋼管,每根60元。
鋼梯的台階由兩根鋼管組成,間距10厘米。龍德順說,如今噴了防鏽油漆,鋼梯的使用壽命可達10年至20年。
11月19日,7歲的陳木黑爬到半途稍作休息,他的爸爸陳古吉跟在後麵。以前,陳古吉會帶著一個背包繩,係住陳木黑的腰,一路連提帶拽上山,如今,隻要跟在後麵,陳木黑自己能爬鋼梯上山了。
明年“懸崖村”將修棧道
上午11點,孩子們爬上最後一節鋼梯,到達村子。新鋼梯下麵是此前老舊的、最長的一節藤梯,如今沒人走動,更為破舊。
整個爬山過程,孩子們話都不多,但問起感受,“安全了”、“速度快了”,是他們幾乎每個人都提到的關鍵詞。
如今藤梯加固改造基本完成了,但沒有梯子和扶手的地方,家長仍表示擔憂,部分地方坡度陡峭、雨天路滑不好走,仍需改善。
關於“懸崖村”未來發展問題,縣裏也提出了一係列實施計劃。2017年,這裏將結合旅遊開發,在通往勒爾社的峽穀將修建棧道,投資概算在3510萬元。
那時候,孩子們放學回家,會更容易些。
本版攝影/新京報首席記者 陳傑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李相蓉 林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