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264)
2011 (255)
2014 (518)
2015 (976)
2017 (946)
2019 (491)
鄧小平 和 林彪 在上世紀20年代末期30年代初期 都似乎有過一次離隊
鄧小平 到上海中央匯報去了,(1930年末-1931年初)
林彪 跑了一天 沒出 梅關 又折回來了,(1927年10~11月某天)
鄧是 與會討論決定後 離隊的,
林是 不辭而別,
鄧 是 合法的,
林 是 非法的,
林的這次出走,有不同的稱謂:
開小差,離隊, 逃跑,(幸好沒有投敵~),一個軍人,連長,私奔,按軍紀, 當斬!
朱陳王 為了穩定已經離散的差不多的殘部,未對林施以任何軍紀,
口頭勸告而已, 讓林仍然擔任二連連長。
-----------------
當時廣西黨的工作受中共廣東省委節製領導(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的是中央政治局委員羅登賢,1931年被國民黨殺害。廣東軍委書記是聶榮臻),陳豪人是中共廣西前委書記和中共廣西軍委負責人,是中共在廣西右江地區和紅七軍的首要領導人。
後來為了給鄧小平這位中央代表加個官銜,把他說成是前敵委員會書記,其實當時隻有陳豪人的前委書記,即使存在也是在陳豪人的廣西前委領導下。而紅七軍成立後的前委書記也是陳豪人,這從後來與中央的來往電報中可以看出。
百色起義發生於1929年的12月11日,而鄧小平早在11月初就因為獲悉妻子即將臨盆而回到上海。按其女毛毛書中的說法叫“回上海向中央匯報工作”,這種起義之前重要領導人離崗的問題如其說是托詞,更象是臨陣脫逃。而且是廣西與中央聯絡員龔飲冰(建國後統戰部副部長)剛剛離開,不存在向中央匯報工作的問題。
事實是鄧小平不顧起義領導人的苦苦挽留,堅決要回上海的。
紅七軍前委書記陳豪人在《七軍前委報告》中說:“平兄(即鄧小平)前得中央電召,此間同誌因工作關係苦留,彼硬要去,在龍變前一天已行。故中央走(來)電阻之回去已不及”。說明兩個問題,第一鄧小平回上海中央曾來電阻止,第二紅七軍領導不同意鄧小平回上海並挽留過。電文中的龍變指的是1929年11月初發生的“蒙誌仁叛變”,而不是指百色起義。
1929年12月《粵省對七軍前委的信》(原件中央黨史館有存):“平禮兄轉前委對於前委名單,省委完全批準,小平同誌已離百色返申,前委書記昭禮擔任……”(平為鄧小平,禮即陳昭禮即陳豪人(時年22歲)。)鄧小平到廣西隻是中央代表身份,既不是前委書記也不是紅七軍政委,因為此時紅七軍並沒有設政治委員,設政委是在1930年2月。陳豪人才是起義軍前委書記兼紅七軍政治部主任(相當於後來的政委)。
鄧小平千裏迢迢趕到張錫瑗所在的上海寶隆醫院後不久,張錫瑗順利生產,但不幸得了產褥熱去世,孩子也隨之夭亡。
百色起義於鄧小平離開後的一個月成功爆發。成立了紅七軍,張雲逸為軍長,陳豪人以前委書記身份兼任政治部主任(當時未設政委一職),李謙、胡斌、韋拔群分別擔任第一、二、三縱隊隊長。同時,雷經天為右江蘇維埃政府主席。
1930年2月1日,在紅七軍前委(即中共廣西前委)書記陳豪人的具體指導下,何世昌、俞作豫、宛旦平、李明瑞等人又組織了廣西另一個重要起義——龍州暴動,組建了紅八軍。軍長為俞作豫,何世昌為政治部主任,宛旦平任參謀長。
百色起義後成立紅七軍、紅八軍後,1930年5月鄧小平從上海到達紅七軍主力駐地河池。電視劇《百色起義》提及鄧小平擔任紅七軍、紅八軍政委,總指揮為李明瑞(國民黨整編十五師師長、後在肅反中被害)一事,至今沒有佐證。
紅七軍、紅八軍後來由於作戰失利,被縮編成紅七軍。在江西崇義地區被圍的情況下,鄧小平換上便衣,留下一封短信跑回了上海,理由是回中央匯報工作。後人質疑鄧小平在沒有電台無法與中央聯係的情況下,何以能接到中央指示回滬的指示?
鄧小平在《我的自述》中是這樣解釋的“從當地特委處得悉,中央開了四中全會,王明等人上台,我內心有所震動(這點沒有向別的同誌談,我對王明向無好感),同時崇義敵情並不嚴重,我即動了到上海向中央報告工作的念頭。當時前委隻有許卓(1931年10月犧牲)、李明瑞和我三人,我的想法得到了許、李的同意,並商定我離開期間,由許卓代理前委書記。隨後,我同許離開崇義城,去特委布置建立根據地的工作,不料在回崇義途中,得悉有了敵情,聽到崇義方向的槍聲。那時我因為到上海向中央報告工作,是前委已經決定了的,敵人來後部隊就會轉移,特委機關也會轉移,就同許卓商議,由他回部隊,必要時可向井岡山靠攏。我就動身於一九三一年初到了上海,很快向中央報了到。”
他還檢討說:“現在我認識到,當時失去聯係的兩部份部隊還沒會合,立足未穩,作為主要負責人的我,在這種情形下離開部隊是絕對不應該的,是嚴重的政治錯誤。”
1972年8月2日,鄧小平給毛澤東的信中,又檢討說:“我曆史上最大的錯誤之一,是在一九三一年初不該離開紅七軍,盡管這個行為在組織上是合法的,但在政治上是極端錯誤的。”
鄧小平前往上海後,紅七軍由張雲逸、李明瑞指揮,各自為戰,經過8個月的苦戰,最終脫離險境,於1931年7月先後到達江西於都,進入了中央蘇區。時任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澤東,授予紅七軍“轉戰千裏”的錦旗,予以表彰。同時,中央解除了鄧小平紅七軍政委的職務,任命葛耀山為紅七軍新的政委。軍長張雲逸被提拔為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參謀長(參謀長為葉劍英)而回到上海的鄧小平被中央冷落半年多後,最後被任命為瑞金縣委書記。
莫文驊參加了百色起義,曾任紅七軍參謀、直屬政治處主任。解放後。解放戰爭時期任十三兵團政治委員,解放後官至解放軍政治學院院長、裝甲兵政委,中將軍銜。他在1961年寫的《回憶紅七軍》及1964年內部重印的《紅軍第七軍簡史》,均提及鄧小平在百色起義前‘即經龍州出越南去上海,向中央報告工作’。此時雖然鄧小平高居中央書記處總書記並主持工作,但張雲逸、袁任遠、黃一平等紅七軍老人都在,他不敢胡說八道。莫文驊1965年3月,被撤消院長職務。文革後也沒有得到重用,在1988年離休。1996年《莫文驊回憶錄》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新的回憶錄完全顛覆了曾經的說法,把鄧小平吹的神乎其神。
結論:鄧小平沒有參加百色起義,擔任紅七軍政委是在起義成功的半年後。
張雲逸(1892年8月10日-1974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