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弓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毛澤東 題寫的 墓碑 墓鋕 挽詞】

(2017-07-25 19:04:24) 下一個

 

 

 

1932年,袁吉六因病去世,享年64歲。

多年以後毛澤東在延安的時候與斯諾談話時說:

“學校裏有一個國文教員,學生給他取了一個袁大胡子的綽號。他嘲笑我的作文,說是新聞記者的手筆。他看不起我視為楷模的梁啟超,認為半通不通。我隻得改變文風,鑽研韓愈的文章,學會了古文體,所以多虧袁大胡子,今天我在必要時仍然能寫出一篇過得去的文言文。”

Image result for 袁吉六先生之墓

1953年 袁吉六先生墳墓重修,毛主席親筆題寫:袁吉六先生之墓。

 

 

Image result for 魯迅先生之墓  墓碑

1956年,題魯迅先生遷葬墓碑

Image result for 魯迅先生之墓  墓碑

1946年,為"四八"遇難烈士題詞

1943年,劉誌丹犧牲7周年時,毛澤東親筆題詞:“群眾領袖,人民英雄”。

 

Image result for 任弼時同誌之墓

1939

1946 為 謝子長 題

Image result for 任弼時同誌之墓

張浩 = 林彪的堂兄,林育英

他是誰?朱德任弼時為他抬棺材,毛主席為他守靈

1942年初,張浩病故。毛主席、朱德、任弼時、陳雲、葉劍英、徐特立等輪流為他守靈。

毛澤東敬書挽聯“忠心為國,雖死猶榮”,為他抬棺,為他的墓碑題寫了“張浩同誌之墓”幾個大字。

 

Image result for 毛主席 為 左權題詞毛澤東為晉冀魯豫烈士陵園題詞。

毛澤東為(邯鄲)晉冀魯豫烈士陵園題詞

為左權同誌報仇 為一切死難烈士報仇

貼在柱子上的 老照片 -- 沒有更清晰的 單獨版本

收到劉鄧打來左權犧牲的電報,

毛澤東、朱德手持電稿,黯然良久,他們難以抑製對左權犧牲的悲痛。

毛澤東當即提筆複電劉伯承、鄧小平轉彭德懷:

“感日五時電悉,總部被襲,左權陣亡,殊深哀悼……”

1952年11月1日,左權殉國10周年的時候,毛澤東在視察南方的歸途中,專程在邯鄲下車,到晉冀魯豫烈士陵園緬懷左權。據史料記載,陪同毛澤東到邯鄲的有公安部長羅瑞卿、鐵道部長滕代遠,他們兩人都是左權殉國那場戰役的親曆者,毛澤東在專列上曾向羅瑞卿、滕代遠詢問左權殉國及安葬的情景。

 

“八寶山第一墓”——任弼時逝世後,毛主席等領導參加葬禮的照片

1950-10

10月28日上午,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親視任弼時遺體入殮,並為他覆蓋黨旗。

10月28日,任弼時靈柩移至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執紼前導。

Image result for 任弼時同誌之墓

1951年7月18日,任弼時遺體安葬儀式在北京八寶山公墓隆重舉行。

前排左二起:彭真、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後排左起:楊尚昆、董必武、陳雲、吳玉章、李富春。

任弼時同誌的墓被稱為八寶山革命第一墓,漢白玉墓碑的正麵,端端正正鐫刻著毛澤東的題字

任弼時同誌之墓

Image result for 任弼時同誌之墓

不似主席所題

瞿秋白墓

左起為葉聖陶、許廣平、董必武、周恩來、康生、彭真、陸定一、周建人

1955年6月18日是瞿秋白逝世20周年紀念日,這天上午九時,

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了隆重的瞿秋白遺骨由福建長汀遷至革命公墓安葬儀式。

 

 

1955年,為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題

1958.人民英雄紀念碑建設實錄

1958.人民英雄紀念碑建設實錄

毛澤東撰 周恩來書 碑文

 

 

1949930日,毛主席親自執鍬奠基

 

1958.人民英雄紀念碑建設實錄

1958.人民英雄紀念碑建設實錄

 

Image result for 劉胡蘭 毛主席

1957年1月9日 為劉胡蘭題

 

1947年2月,延安各界慰問團在山西省文水縣活動期間,副團長張仲實在《晉綏日報》上看到劉胡蘭英勇就義的消息後甚為感動,表示一定要將劉胡蘭的事跡向黨中央匯報,並建議請毛澤東主席題詞。毛主席在聽取匯報後,於3月26日題寫了“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八個大字。此稿送達文水縣後,因戰爭原因不慎遺失。

  1956年12月,共青團山西省委作出紀念劉胡蘭就義10周年的決定,同時懇請毛主席為劉胡蘭烈士重新題詞。1957年1月9日,毛主席為劉胡蘭重新題寫了“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八個大字,手稿於1月11日送達劉胡蘭烈士的故鄉——文水縣雲周西村。

  毛澤東主席為一個人題寫兩次同樣內容的題詞,是絕無僅有的。

 

Image result for 毛主席 羅榮桓追悼會

 

 

Image result for 毛主席 為 方誌敏題詞

Image result for 毛主席 為 方誌敏題詞

1964年11月9日  為 方誌敏 烈士題寫墓碑

 

1963年3月為雷鋒烈士題詞

 

Image result for 毛主席 羅榮桓追悼會

毛澤東 到醫院 告別 羅榮桓

Image result for 毛主席 羅榮桓追悼會

1963年12月16日下午在醫院去世。照片示賀龍 聶榮臻 李富春 等 陪毛主席去向羅榮桓遺體告別

其實12月17日林彪與毛澤東、劉少奇、朱德、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去向羅榮桓同誌遺體告別。

22日上午9時許,林彪與劉少奇、朱德、鄧小平等再一次前往勞動人民文化宮吊唁羅榮桓元帥,並輪流守靈。

10時,公祭大會開始。劉少奇主祭,朱德、林彪、鄧小平等陪祭,並由鄧小平致悼詞。

毛澤東、周恩來、陳雲均因故未能出席。

公祭結束後,林彪與鄧小平、彭真等一起送羅榮桓骨灰到八寶山革命公墓。

 

Image result for 毛主席 羅榮桓追悼會

12月22日上午,首都各界公祭羅榮桓大會在勞動人民文化宮舉行。

朱,劉, 林, 鄧,李富春等等參加公祭追悼(周外訪亞非未能趕來)

羅榮桓逝世後,毛澤東十分悲痛,幾天夜不能寐。一天深夜,毛澤東寫下了七律《吊羅榮桓同誌》:

記得當年草上飛,紅軍隊裏每相違。長征不是難堪日,戰錦方為大問題。

鷃每聞欺大鳥,昆雞長笑老鷹非。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

Image result for 毛主席 羅榮桓 追悼

 

1972-1-6 陳毅元帥去世, 1月10日追悼會時 毛澤東拖病穿著睡袍外加大衣參加

Image result for 毛主席 陳毅追悼會

Image result for 毛主席 羅榮桓追悼會

毛主席穿睡衣參加陳毅追悼會真正原因

毛主席穿睡衣參加陳毅追悼會真正原因

毛主席穿睡衣參加陳毅追悼會真正原因

毛主席穿睡衣參加陳毅追悼會真正原因

Image result for 毛主席 致陳毅

Image result for 毛主席 致陳毅

 

 

 

 



 

 

Image result for 毛主席 為 左權題詞

哈軍工 創刊號

 

 

  毛澤東一生中給許多為國捐軀的仁人誌士、戰士親友寫過挽聯悼詞和唁電祭文。這是毛澤東追懷逝者、激勵生者的重要方法,言簡意賅,情真意切,雖寥寥數語,卻絲毫不遜於鴻篇巨製。

 

          挽早期黨內去世的同誌

 

    1922年1月16日晚,黃愛、龐人銼在領·導湖南第一紗廠工人要求年終加薪鬥爭時,被s湖南警察廳廳長張輝攢帶人逮捕,第二天淩晨被秘密殺害於長沙瀏陽門外。毛澤東得知後,於1月19日從板倉楊開慧家中趕回長沙,組織領導反對湘軍總司令兼湖南省主席趙恒惕的鬥爭。隨後在船山學社兩次主持黃愛、龐人栓追悼會,印發紀念特刊。此時,全國各地掀起了追悼黃愛、龐人銼,反抗趙恒惕的運動。毛澤東作挽聯哀悼黃愛、龐人銼:“奮鬥為眾生,千古傷心是工運;取義拚一死,九泉含笑亦冤魂。”

    1923年“二七”慘案發生後,湖南反動政府加緊對工人運動進行鎮壓。一天,陳子博身藏兩枚炸彈在長沙坡子街襲擊趙恒惕未果,遭敵搜捕。陳子博在一所民房的糞池內躲藏了三天,因受寒和中毒,醫治無效,於1924年1月23日病逝。3月15日,陳子博追悼會舉行。毛澤東為悼念這位才華橫溢、鬥誌堅強的早期共產主義戰士,借用杜甫《蜀相》的尾聯作挽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1926年10月,與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同窗四年的好友羅宗翰在私人診所治病,由於被人在藥中下毒而暴卒。為了紀念羅宗翰,1926年冬,湖南各界在第一師範學校大禮堂隆重舉行追悼大會。毛澤東特撰挽聯:“羨哲嗣政教長才竟成千古;歎吾黨革命先鋒又弱一個。”

 

      挽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去世的同誌
 
    1928年8月25日,毛澤東、朱德、陳毅率紅四軍主力分兩路從湖南桂東寨出發,回師井岡山。當紅四軍行至江西省崇義縣思順坪時,發現擔任前衛的紅二十八團二營營長袁崇全策動一個步兵連和一個迫擊炮連叛逃投敵,二十八團團長王爾琢帶人追回了這兩個連,但王爾琢卻被袁崇全雙槍打中胸部,當場犧牲。殺害王爾琢的袁崇全投入國民黨劉士毅部。9月13日,袁崇全在遂力l縣城至城東於田一線被擊斃。1928年10月中旬的一天,紅四軍軍部在江西寧岡碧市草洲上舉行追悼團長王爾琢大會。會場前麵擺著邊界黨、政機關和領導同誌送的挽聯,其中一副藍底白字的是由毛澤東親自擬就、陳毅書寫的挽聯:“一哭同胞,再哭同胞,同胞今已矣!留卻工作誰承受生為階級,死為階級,階級念如何?得到解放始方休。”
 
    1931年9月15日,紅一軍團第三軍軍長黃公略率部開赴瑞金,行至江西吉安縣東固山六渡坳時,遭敵軍空襲,不幸中彈而光榮犧牲。毛澤東主持了追悼會並為黃公略撰寫了一幅挽聯:“廣州暴動不死,平江暴動不死,如今竟犧牲,堪恨大禍從天降;革命戰爭有功,遊擊戰爭有功,畢生何奮勇,好教後世繼君來。”
 
    1933年,時任紅五軍團副總指揮兼紅十三軍軍長的趙博生率三個團扼守江西南城縣長員廟山脈,配合主力在黃獅渡消滅敵人。1月I8日,趙博生在戰鬥中頭部中彈,壯烈犧牲。毛澤東等得知趙博生犧牲的噩耗後,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名義致電紅五軍團,吊唁趙博生。唁電說:副總指揮趙博生是為蘇維埃政權而犧牲的。“他的犧牲,永遠光榮於中國蘇維埃史上。中央政府表示悲悼和敬意。”
 
    1936年3月,紅二十八軍軍長劉誌丹率部東渡黃河參加東征。4月14日,在指揮部隊作戰時犧牲於山西省中陽縣三交鎮前線。1943年5月,毛澤東為劉誌丹題詞:“群眾領袖,民族英雄。紀念劉誌丹同誌。”為了紀念陝甘寧革命根據地的開創者之一劉誌丹,1943年5月2日,在誌丹縣舉行劉誌丹靈棣公葬儀式,並建劉誌丹陵園。毛澤東為劉誌丹陵園內的紅星紀念塔題字。正麵題寫:“革命烈士紀念碑”。背麵碑文:“我到陝北隻和劉誌丹同誌見過一麵,就知道他是一個很好的共產黨員。他的英勇犧牲,出於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為黨為國的精神永遠留在黨與人民中間,不會磨滅的。”
 
    1935年2月21日,紅軍陝北遊擊隊總指揮謝子長,因在長期征戰中多次負傷,傷情惡化,在安定縣燈盞灣逝世。1939年8月23日,毛澤東為謝子長烈士墓題字並撰寫挽詞。題字是:“民族英雄謝子長同誌之墓”。挽詞為:“民族英雄,雖死猶生。”1946年2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陝甘寧邊區政府在瓦窯堡修建謝子長烈士陵園。毛澤東在延安為新建的烈士陵園題詞:“謝子長同誌千古。”
 
    1935年3月,閩粵贛遊擊縱隊司令員古柏在廣東龍川縣上坪鴛鴦坑召集遊擊縱隊會議時,因叛徒出賣而被國民黨軍包圍,後在掩護部隊突圍的戰鬥中犧牲。毛澤東得知後極為悲痛,給古柏親屬寫信表示慰問,並題詞悼念:“吾友古柏,英俊奮發,為國捐軀,殊堪悲悼。願古氏同胞,繼其遺誌,共達自由解放之目的。”
    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1935年2月24日,留在南方堅持遊擊戰爭的瞿秋白被國民黨逮捕,6月18日在福建長汀就義。毛澤東高度讚揚瞿秋白:“在革命困難的年月裏堅持了英雄的立場。寧願向劊子手的屠刀走去,不願屈服。他的這種為人民工作的精神,這種臨難不屈的意誌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來的思想,將永遠活著,不會死去。”
    1936年10月,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奉命率部西渡黃河。1937年1月,董振堂在甘肅高台縣城率部與近10倍於己的國民黨軍激戰九天九夜。1月20日,高台縣城失守,董振堂壯烈犧牲。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在延安參加了為董振堂舉行的追悼會。毛澤東說,“路遙知馬力”,董振堂是“堅決革命的同日士”。
 
挽抗日戰爭時期去世的同誌
 
    1938年10月,延安抗日軍政大學政教科長楊蘭史病逝。毛澤東題詞:“哀悼我們教育戰線上的勇士,楊蘭史同誌永遠不死。”
 
    1939年6月12日,國民黨第二十七集團軍總司令楊森根據蔣介石的秘令,派兵包圍新四軍駐湖南平江縣嘉義鎮的通訊處,殘殺新四軍上校參議塗正坤、八路軍少校副官羅梓銘、司令部少校秘書曾金聲、通訊處秘書吳淵及趙祿瑩等多人,通訊處遭破壞,製造了轟動全國的“平江慘案”,激起各抗日根據地人民和國統區正義人士的公憤。毛澤東得知此事後,以個人名義送犧牲烈士挽聯:‘舊寇憑陵,困難方殷,槍口應當向外;吾人主戰,民氣可用,意誌必須集中。” 8月1日,毛澤東出席延安各界追悼“平江慘案”死難烈士大會,發表題為《用國法製裁反動分子》的演說,嚴厲譴責了那些投降派、頑固派在抗戰隊伍中鬧磨擦、鬧分裂的卑鄙行徑。大會會場還是掛著毛澤東為慘案撰寫的挽聯:“頑固分子罪不容誅,挾成見作內奸,專以殘害愛國英雄為能事;共產黨員應該警惕,既堅決又靈活,乃是對付民族敗類之方針。”
 
    1942年3月6日,時任中共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副書記的張浩在延安中央醫院病逝。3月8日,毛澤東懷著異常沉痛的心情,為張浩作挽聯兩副:“工人先鋒,戰士楷模”“忠心為國,雖死猶榮”。3月9日,毛澤東參加了張浩的葬禮,為其執紼、抬棺。
 
    1942年5月25日,駐山西省遼縣(後改為左權縣)的八路軍總部遭到日軍合圍,左權在指揮部隊掩護總部突圍轉移時,在十字嶺戰鬥中中彈犧牲。5月27日,毛澤東同朱德複電劉伯承、鄧小平並轉彭德懷,電文中寫道:“……左權陣亡,殊深哀悼……”
 
    1942年11月23日,曾任《解放日報》總編輯的楊鬆在延安病逝。毛澤東題寫挽詞:“楊鬆同誌辦事認真,有責任心,我們應當記住他,學習他。”
 
    1944年2月7日,時任冀魯豫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兼八路軍回民支隊司令員的馬本齋在山東萃縣病逝。3月17日,延安各界舉行悼念馬本齋大會,毛澤東題寫挽詞:“馬本齋同誌不死。”
 
    1944年7月24日,鄒韜奮因癌症在上海逝世。他生前曾多次向中共提出人黨要求,臨終前口授遺囑,再次要求加人中國共產黨。9月28日,中共中央電唁其家屬,追認他為中共正式黨員。為了紀念鄒韜奮,1944年11月15日,《解放日報》開辟專版發表紀念文章。毛澤東為之揮筆題詞:“熱愛人民,真誠地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就是鄒韜奮先生的精神,這就是他之所以感動人的地方。”
 
    1944年9月5日,中央警備團戰士張思德,在陝北安塞縣石峽山中燒木炭,因下雨炭窯崩塌而犧牲。毛澤東主席得知這個消息,萬分悲痛。他為張思德題寫了挽詞:“向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同誌致敬。"9月8日,毛澤東又親自出席了中央警備團在延安棗園操場為張思德舉行的追悼大會,並在會上動情地作了演講。他在演講中用“為人民服務”概括了張思德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解放後,這個演講以《為人民服務》為題收人《毛澤東選集》。
 
    1944年8月15日,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淮北軍區司令員彭雪楓將軍,率主力西進,以恢複豫皖蘇邊區。9月11日,彭雪楓率部在河南省夏邑縣裏莊與日偽軍作戰時不幸犧牲。1945年2月7日,毛澤東出席中共中央和八路軍總部在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為彭雪楓舉行的追悼大會,並題寫挽詞:“雪楓同誌在與敵人鬥爭中犧牲了,全民族和全黨都悲痛這個損失。為了補償這個損失,應該學習雪楓同誌的英勇精神,更加努力擴大解放區,擴大八路軍、新四軍,促成聯合政府和聯合統帥部,使日本侵略者在有效的聯合打擊下早日消滅,使獨立民主的新中國早日實現。”毛澤東還與朱德、劉少奇、彭德懷、陳毅共送挽聯:“二十年艱難事業,即將徹底完成,忍看功績輝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貞,是共產黨人好榜樣;千萬裏破碎河山,正待從頭收拾,孰料血花飛濺,為國犧牲,滿懷悲憤,為中華民族悼英雄。”毛澤東還以中共中央名義送挽聯一副:“為民族為群眾,二十年奮鬥出生人死,功垂祖國;打日本打漢.奸,千百萬同胞自由平等,澤被長淮。”
       
挽解放戰爭時期去世的同誌
 
    1945年10月8日傍晚,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秘書、周恩來的得力助手李少石,在替周恩來送民主人士柳亞子返回辦事處的途中,被國民黨軍傷兵誤傷,經搶救無效,於當晚7時左右犧牲。毛澤東得知後為李少石題寫挽詞:“李少石同誌是個好黨員,不幸遇難,永誌哀思。”
 
    1940年5月,冼星海離開延安去蘇聯學習,並為大型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配樂。1945年10月30日冼星海因肺病在莫斯科病逝。噩耗傳到延安後,陝甘寧邊區各界群眾舉行隆重的追悼活動,《解放日報》出版“冼星海同誌追悼特刊”。毛澤東於11月為魯迅藝術學院舉行的冼星海追悼會題詞:“為人民的音樂家冼星海同誌致哀。”
    1946年4月8日,中共政協代表王若飛、政協憲草審議委員會代表秦邦憲(博古)與新四軍原軍長葉挺、中共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鄧發等一起乘飛機返回延安,飛機在山西興縣黑茶山不幸失事墜毀,機上17名人員全部遇難。4月19日,延安各界在飛機場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毛澤東以沉痛的心情題寫挽聯:“天下正多艱,賴鬥爭前線,堅持民主,驅除反動,不屈不撓,驚聽凶音哀砒柱;黨中留永痛,念人民事業,惟將悲苦,化成力量,一心一德,誓爭勝利慰英靈。" 4月20日,《解放日報》發表毛澤東撰寫的《向“四八”遇難烈士致哀》的祭文:“數十年間,你們為人民事業做了轟轟烈烈的工作。今天,你們為人民事業而死,雖死猶榮!你們的死是一個號召,它將加深中國人民對於中國共產黨的認識,它將加強中國人民堅持和平、民主、團結事業的決心!你們的死是一個號召,它號召全黨黨員和全國人民團結起來,為和平、民主、團結的新中國而奮鬥到底!全黨黨員和全國人民將繼承你們的遺誌,繼續奮鬥,直到勝利,決不懈怠,決不退縮!”《解放日報》還發表了毛澤東為“四八”遇難烈士所作的題詞:“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
 
    1946年7月21日,時任中共中央晉綏分局書記、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委的關向應在延安病逝。7月28日,延安各界代表5000餘人為關向應舉行了遺體安葬儀式,毛澤東致挽詞:“忠心耿耿,為黨為國,向應同誌不死。”
    1947年1月,中國工人運動的早期領導人之一朱寶庭在延安病逝。1月29日,中共中央辦公廳為其舉行追悼大會,毛澤東題寫挽詞:“工人階級的英雄。”
 
 1947年1月21日,年僅15歲的中共候補黨員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麵對敵人的威脅,她堅貞不屈,被敵人用鍘刀鍘死。8月1日,中共晉綏分局追認劉胡蘭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1947年3月25日,毛澤東率中共中央領導機關轉移到子長縣王家坪,在聽取任弼時關於劉胡蘭英勇就義的事跡介紹後,深為感動,立即揮筆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這次題詞的格式為橫寫版。當毛澤東得知他為劉胡蘭所作的題詞因戰亂丟失後,於1957年1月12日劉胡蘭就義10周年紀念日前,為劉胡蘭烈士陵園題寫了同樣內容的挽詞,為豎寫版。
 
=====
 
毛澤東撰寫的挽聯唁電祭文悼詞
  
範忠東
 
  
  毛澤東一生中給許多為國捐軀的仁人誌士、戰士親友寫過挽聯悼詞和唁電祭文。這是毛澤東追懷逝者、激勵生者的重要方法,言簡意賅,情真意切,雖寥寥數語,卻絲毫不遜於鴻篇巨製。
  
  
挽早期黨內去世的同誌

  
  1922年1月16日晚,黃愛、龐人銓在領導湖南第一紗廠工人要求年終加薪鬥爭時,被湖南警察廳廳長張輝瓚帶人逮捕,第二天淩晨被秘密殺害於長沙瀏陽門外。毛澤東得知後,於1月19日從板倉楊開慧家中趕回長沙,組織領導反對湘軍總司令兼湖南省主席趙恒惕的鬥爭。隨後在船山學社兩次主持黃愛、龐人銓追悼會,印發紀念特刊。此時,全國各地掀起了追悼黃愛、龐人銓,反抗趙恒惕的運動。毛澤東作挽聯哀悼黃愛、龐人銓:“奮鬥為眾生,千古傷心是工運;取義拚一死,九泉含笑亦冤魂。”
  
  1923年“二七”慘案發生後,湖南反動政府加緊對工人運動進行鎮壓。一天,陳子博身藏兩枚炸彈在長沙坡子街襲擊趙恒惕未果,遭敵搜捕。陳子博在一所民房的糞池內躲藏了三天,因受寒和中毒,醫治無效,於1924年1月23日病逝。3月15日,陳子博追悼會舉行。毛澤東為悼念這位才華橫溢、鬥誌堅強的早期共產主義戰士,借用杜甫《蜀相》的尾聯作挽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1926年10月,與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同窗四年的好友羅宗翰在私人診所治病,由於被人在藥中下毒而暴卒。為了紀念羅宗翰,1926年冬,湖南各界在第一師範學校大禮堂隆重舉行追悼大會。毛澤東特撰挽聯“:羨哲嗣政教長才竟成千古;歎吾黨革命先鋒又弱一個。”
  
  
挽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去世的同誌

  
  1928年8月25日,毛澤東、朱德、陳毅率紅四軍主力分兩路從湖南桂東寨出發,回師井岡山。當紅四軍行至江西省崇義縣思順圩時,發現擔任前衛的紅二十八團二營營長袁崇全策動一個步兵連和一個迫擊炮連叛逃投敵,二十八團團長王爾琢帶人追回了這兩個連,但王爾琢卻被袁崇全雙槍打中胸部,當場犧牲。殺害王爾琢的袁崇全投入國民黨劉士毅部。9月13日,袁崇全在遂川縣城至城東於田一線被擊斃。1928年10月中旬的一天,紅四軍軍部在江西寧岡礱市草洲上舉行追悼團長王爾琢大會。會場前麵擺著邊界黨、政機關和領導同誌送的挽聯,其中一副藍底白字的是由毛澤東親自擬就、陳毅書寫的挽聯:“一哭同胞,再哭同胞,同胞今已矣!留卻工作誰承受生為階級,死為階級,階級念如何?得到解放始方休。”
  
  1931年9月15日,紅一軍團第三軍軍長黃公略率部開赴瑞金,行至江西吉安縣東固山六渡坳時,遭敵軍空襲,不幸中彈而光榮犧牲。毛澤東主持了追悼會並為黃公略撰寫了一幅挽聯:“廣州暴動不死,平江暴動不死,如今竟犧牲,堪恨大禍從天降;革命戰爭有功,遊擊戰爭有功,畢生何奮勇,好教後世繼君來。”
  
  1933年,時任紅五軍團副總指揮兼紅十三軍軍長的趙博生率三個團扼守江西南城縣長員廟山脈,配合主力在黃獅渡消滅敵人。1月18日,趙博生在戰鬥中頭部中彈,壯烈犧牲。毛澤東等得知趙博生犧牲的噩耗後,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名義致電紅五軍團,吊唁趙博生。唁電說:副總指揮趙博生是為蘇維埃政權而犧牲的。“他的犧牲,永遠光榮於中國蘇維埃史上。中央政府表示悲悼和敬意。”
  
  1936年3月,紅二十八軍軍長劉誌丹率部東渡黃河參加東征。4月14日,在指揮部隊作戰時犧牲於山西省中陽縣三交鎮前線。1943年5月,毛澤東為劉誌丹題詞:“群眾領袖,民族英雄。紀念劉誌丹同誌。”為了紀念陝甘寧革命根據地的開創者之一劉誌丹,1943年5月2日,在誌丹縣舉行劉誌丹靈櫬公葬儀式,並建劉誌丹陵園。毛澤東為劉誌丹陵園內的紅星紀念塔題字。正麵題寫:“革命烈士紀念碑”。背麵碑文:“我到陝北隻和劉誌丹同誌見過一麵,就知道他是一個很好的共產黨員。他的英勇犧牲,出於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為黨為國的精神永遠留在黨與人民中間,不會磨滅的。”
  
  1935年2月21日,紅軍陝北遊擊隊總指揮謝子長,因在長期征戰中多次負傷,傷情惡化,在安定縣燈盞灣逝世。1939年8月23日,毛澤東為謝子長烈士墓題字並撰寫挽詞。題字是:“民族英雄謝子長同誌之墓”。挽詞為:“民族英雄,雖死猶生。”1946年2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陝甘寧邊區政府在瓦窯堡修建謝子長烈士陵園。毛澤東在延安為新建的烈士陵園題詞:“謝子長同誌千古。”
  
  1935年3月,閩粵贛遊擊縱隊司令員古柏在廣東龍川縣上坪鴛鴦坑召集遊擊縱隊會議時,因叛徒出賣而被國民黨軍包圍,後在掩護部隊突圍的戰鬥中犧牲。毛澤東得知後極為悲痛,給古柏親屬寫信表示慰問,並題詞悼念:“吾友古柏,英俊奮發,為國捐軀,殊堪悲悼。願古氏同胞,繼其遺誌,共達自由解放之目的。”
  
  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1935年2月24日,留在南方堅持遊擊戰爭的瞿秋白被國民黨逮捕,6月18日在福建長汀就義。毛澤東高度讚揚瞿秋白:“在革命困難的年月裏堅持了英雄的立場。寧願向劊子手的屠刀走去,不願屈服。他的這種為人民工作的精神,這種臨難不屈的意誌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來的思想,將永遠活著,不會死去。”1936年10月,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奉命率部西渡黃河。1937年1月,董振堂在甘肅高台縣城率部與近10倍於己的國民黨軍激戰九天九夜。1月20日,高台縣城失守,董振堂壯烈犧牲。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在延安參加了為董振堂舉行的追悼會。毛澤東說,“路遙知馬力”,董振堂是“堅決革命的同誌”。
  
  
挽抗日戰爭時期去世的同誌

  
  1938年10月,延安抗日軍政大學政教科長楊蘭史病逝。毛澤東題詞:“哀悼我們教育戰線上的勇士,楊蘭史同誌永遠不死。”
  
  1939年6月12日,國民黨第二十七集團軍總司令楊森根據蔣介石的秘令,派兵包圍新四軍駐湖南平江縣嘉義鎮的通訊處,殘殺新四軍上校參議塗正坤、八路軍少校副官羅梓銘、司令部少校秘書曾金聲、通訊處秘書吳淵及趙祿瑩等多人,通訊處遭破壞,製造了轟動全國的“平江慘案”,激起各抗日根據地人民和國統區正義人士的公憤。毛澤東得知此事後,以個人名義送犧牲烈士挽聯:“日寇憑陵,困難方殷,槍口應當向外;吾人主戰,民氣可用,意誌必須集中。”8月1日,毛澤東出席延安各界追悼“平江慘案”死難烈士大會,發表題為《用國法製裁反動分子》的演說,嚴厲譴責了那些投降派、頑固派在抗戰隊伍中鬧磨擦、鬧分裂的卑鄙行徑。大會會場還是掛著毛澤東為慘案撰寫的挽聯:“頑固分子罪不容誅,挾成見作內奸,專以殘害愛國英雄為能事;共產黨員應該警惕,既堅決又靈活,乃是對付民族敗類之方針。”
  
  1942年3月6日,時任中共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副書記的張浩在延安中央醫院病逝。3月8日,毛澤東懷著異常沉痛的心情,為張浩作挽聯兩副:“工人先鋒,戰士楷模”“忠心為國,雖死猶榮”。3月9日,毛澤東參加了張浩的葬禮,為其執紼、抬棺。
  
  1942年5月25日,駐山西省遼縣(後改為左權縣)的八路軍總部遭到日軍合圍,左權在指揮部隊掩護總部突圍轉移時,在十字嶺戰鬥中中彈犧牲。5月27日,毛澤東同朱德複電劉伯承、鄧小平並轉彭德懷,電文中寫道:“……左權陣亡,殊深哀悼……”
  
  1942年11月23日,曾任《解放日報》總編輯的楊鬆在延安病逝。毛澤東題寫挽詞:“楊鬆同誌辦事認真,有責任心,我們應當記住他,學習他。”1944年2月7日,時任冀魯豫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兼八路軍回民支隊司令員的馬本齋在山東莘縣病逝。3月17日,延安各界舉行悼念馬本齋大會,毛澤東題寫挽詞“:馬本齋同誌不死。”
  
  1944年7月24日,鄒韜奮因癌症在上海逝世。他生前曾多次向中共提出入黨要求,臨終前口授遺囑,再次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9月28日,中共中央電唁其家屬,追認他為中共正式黨員。為了紀念鄒韜奮,1944年11月15日,《解放日報》開辟專版發表紀念文章。毛澤東為之揮筆題詞:“熱愛人民,真誠地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就是鄒韜奮先生的精神,這就是他之所以感動人的地方。”
  
  1944年9月5日,中央警備團戰士張思德,在陝北安塞縣石峽山中燒木炭,因下雨炭窯崩塌而犧牲。毛澤東主席得知這個消息,萬分悲痛。他為張思德題寫了挽詞:“向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同誌致敬。”9月8日,毛澤東又親自出席了中央警備團在延安棗園操場為張思德舉行的追悼大會,並在會上動情地作了演講。他在演講中用“為人民服務”概括了張思德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解放後,這個演講以《為人民服務》為題收入《毛澤東選集》。
  
  1944年8月15日,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淮北軍區司令員彭雪楓將軍,率主力西進,以恢複豫皖蘇邊區。9月11日,彭雪楓率部在河南省夏邑縣八裏莊與日偽軍作戰時不幸犧牲。1945年2月7日,毛澤東出席中共中央和八路軍總部在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為彭雪楓舉行的追悼大會,並題寫挽詞:“雪楓同誌在與敵人鬥爭中犧牲了,全民族和全黨都悲痛這個損失。為了補償這個損失,應該學習雪楓同誌的英勇精神,更加努力擴大解放區,擴大八路軍、新四軍,促成聯合政府和聯合統帥部,使日本侵略者在有效的聯合打擊下早日消滅,使獨立民主的新中國早日實現。”毛澤東還與朱德、劉少奇、彭德懷、陳毅共送挽聯:“二十年艱難事業,即將徹底完成,忍看功績輝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貞,是共產黨人好榜樣;千萬裏破碎河山,正待從頭收拾,孰料血花飛濺,為國犧牲,滿懷悲憤,為中華民族悼英雄。”毛澤東還以中共中央名義送挽聯一副:“為民族為群眾,二十年奮鬥出生入死,功垂祖國;打日本打漢奸,千百萬同胞自由平等,澤被長淮。”
  
  
挽解放戰爭時期去世的同誌

  
  1945年10月8日傍晚,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秘書、周恩來的得力助手李少石,在替周恩來送民主人士柳亞子返回辦事處的途中,被國民黨軍傷兵誤傷,經搶救無效,於當晚7時左右犧牲。毛澤東得知後為李少石題寫挽詞:“李少石同誌是個好黨員,不幸遇難,永誌哀思。”1940年5月,冼星海離開延安去蘇聯學習,並為大型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配樂。1945年10月30日冼星海因肺病在莫斯科病逝。噩耗傳到延安後,陝甘寧邊區各界群眾舉行隆重的追悼活動,《解放日報》出版“冼星海同誌追悼特刊”。毛澤東於11月為魯迅藝術學院舉行的冼星海追悼會題詞:“為人民的音樂家冼星海同誌致哀。”
  
  1946年4月8日,中共政協代表王若飛、政協憲草審議委員會代表秦邦憲(博古)與新四軍原軍長葉挺、中共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鄧發等一起乘飛機返回延安,飛機在山西興縣黑茶山不幸失事墜毀,機上17名人員全部遇難。4月19日,延安各界在飛機場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毛澤東以沉痛的心情題寫挽聯:“天下正多艱,賴鬥爭前線,堅持民主,驅除反動,不屈不撓,驚聽凶音哀砥柱;黨中留永痛,念人民事業,惟將悲苦,化成力量,一心一德,誓爭勝利慰英靈。”4月20日,《解放日報》發表毛澤東撰寫的《向“四八”遇難烈士致哀》的祭文:“數十年間,你們為人民事業做了轟轟烈烈的工作。今天,你們為人民事業而死,雖死猶榮!你們的死是一個號召,它將加深中國人民對於中國共產黨的認識,它將加強中國人民堅持和平、民主、團結事業的決心!你們的死是一個號召,它號召全黨黨員和全國人民團結起來,為和平、民主、團結的新中國而奮鬥到底!全黨黨員和全國人民將繼承你們的遺誌,繼續奮鬥,直到勝利,決不懈怠,決不退縮!”《解放日報》還發表了毛澤東為“四八”遇難烈士所作的題詞:“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
  
  1946年7月21日,時任中共中央晉綏分局書記、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委的關向應在延安病逝。7月28日,延安各界代表5000餘人為關向應舉行了遺體安葬儀式,毛澤東致挽詞:“忠心耿耿,為黨為國,向應同誌不死。”
  
  1947年1月,中國工人運動的早期領導人之一朱寶庭在延安病逝。1月29日,中共中央辦公廳為其舉行追悼大會,毛澤東題寫挽詞:“工人階級的英雄。”1947年1月21日,年僅15歲的中共候補黨員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麵對敵人的威脅,她堅貞不屈,被敵人用鍘刀鍘死。8月1日,中共晉綏分局追認劉胡蘭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1947年3月25日,毛澤東率中共中央領導機關轉移到子長縣王家坪,在聽取任弼時關於劉胡蘭英勇就義的事跡介紹後,深為感動,立即揮筆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這次題詞的格式為橫寫版。當毛澤東得知他為劉胡蘭所作的題詞因戰亂丟失後,於1957年1月12日劉胡蘭就義10周年紀念日前,為劉胡蘭烈士陵園題寫了同樣內容的挽詞,為豎寫版。
  
  1947年9月12日,續範亭在山西臨縣都督村病逝。續範亭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13年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1935年冬親往南京呼籲抗日,遭拒絕後到中山陵剖腹明誌。全國抗戰爆發後於1937年9月,任第二戰區戰動總會主任。1940年任山西新軍總指揮部總指揮。1942年任晉綏邊區行署主任。續範亭在彌留之際致書中共中央,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9月13日,中共中央接受續範亭的請求,追認他為中共正式黨員。9月18日,在臨縣都督村舉行了隆重葬禮。毛澤東十分悲痛,專門發去唁電,題寫挽聯:“為民族解放,為階級翻身,事業垂成,公胡遽死;有雲水襟懷,有鬆柏氣節,典型頓失,人盡含悲。”
  
  1948年10月1日,東北野戰軍炮兵司令員朱瑞,在東北解放軍攻取遼寧義縣縣城後,深入戰場一線,由於戰場尚未打掃,不幸踏上地雷,英勇犧牲。10月3日,中共中央發出毛澤東簽發的唁電:“朱瑞同誌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炮兵建設中功勳卓著,今日犧牲,實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之巨大損失。”
  
  
挽同窗好友

  
  1915年3月,湖南第一師範學校本科第八班學生易昌陶在家中病逝。此時,正值袁世凱承認日本提出的妄圖滅亡中國的秘密條款“二十一條”之際,國人大嘩。5月2日,為哀悼易昌陶,毛澤東在悲憤交集中,結合時事,擬就一副挽聯:“胡虜多反複,千裏度龍山,腥穢待湔,獨令我來何濟世;生死安足論,百年會有沒,奇花初茁,特因君去尚非時。”5月23日,由校長張幹、學監王季範、教員楊昌濟發起,學校為易昌陶舉行追悼會。6月25日,毛澤東致信湘生,在信中有哀悼易昌陶的一首挽詩《五古•挽易昌陶》:“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來。愁殺芳年友,悲歎有餘哀。衡陽雁聲徹,湘濱春溜回。感物念所歡,躑躅南城隈。城隈草萋萋,涔淚浸雙題。采采餘孤景,日落衡雲西。方期沆瀁遊,零落匪所思。永訣從今始,午夜驚鳴雞。鳴雞一聲唱,汗漫東皋上。冉冉望君來,握手珠眶漲。關山蹇驥足,飛飆拂靈帳。我懷鬱如焚,放歌倚列嶂。列嶂青且茜,願言試長劍。東海有島夷,北山盡仇怨。
  
  蕩滌誰氏子,安得辭浮賤。子期竟早亡,牙琴從此絕。琴絕最傷情,朱華春不榮。後來有千日,誰與共平生?望靈薦杯酒,慘淡看銘旌。惆悵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吳竹圃在湖南第一師範學校求學時,勤奮讀書,成績優異,關心國家大事,常與毛澤東促膝談心。1916年4月,吳竹圃病死家中,時年才20歲。毛澤東為失去這位品學兼優的同學而深深悲痛。5月,撰聯挽:“吳夫子英氣可穿虹,天闋早知胡不向邊場戰死;賈長沙勝儔堪慰夢,永生何樂須思道大數方生。”
  
  
挽親屬家人

  
  1919年10月5日,毛澤東的母親文素勤(根據俄羅斯國家社會政治曆史檔案館保存的毛澤民代毛澤東填寫的履曆表,其母真名是文素勤,而非文七妹)不幸病逝,毛澤東聞訊立即從長沙趕回韶山。10月8日,中秋節,毛澤東在母親靈位前,以淚水和墨汁寫成《祭母文》,寄托哀思。祭文追述慈母勤儉持家、愛撫子女、和睦鄰裏等優秀品質。全文如下:“嗚呼吾母,遽然而死。壽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餘三,即東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三男。育吾兄弟,艱辛備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中間萬萬,皆傷心史。不忍卒書,待徐溫吐。今則欲言,隻有兩端:一則盛德,一則恨偏。吾母高風,首推博愛。遠近親疏,一皆覆載。愷惻慈祥,感動庶匯。愛力所及,原本真誠。不作誑言,不存欺心。整飭成性,一絲不詭。手澤所經,皆有條理。頭腦精密,劈理分情。事無遺算,物無遁形。潔淨之風,傳遍戚裏。不染一塵,身心表裏。五德犖犖,乃其大端。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綱之末。有誌未伸,有求不獲。精神痛苦,以此為卓。天乎人歟?傾地一角。次則兒輩,育之成行。如果未熟,介在青黃。病時攬手,酸心結腸。但呼兒輩,各務為良。又次所懷,好親至愛。或屬素恩,或多勞瘁。大小親疏,均待報賚。總茲所述,盛德所輝。以秉悃忱,則效不違。致於所恨,必補遺缺。念茲在茲,此心不越。養育深恩,春暉朝靄。報之何時?精禽大海。嗚呼吾母,母終未死。軀殼雖隳,靈則萬古。有生一日,皆報恩時。有生一日,皆伴親時。今也言長,時則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淺。此時家奠,盡此一觴。後有言陳,與日俱長。尚饗!”並作泣母靈聯兩副,其一為:“疾革尚呼兒,無限關懷,萬端遺恨皆須補;長生新學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處尋?”其二為:“春風南岸留暉遠;秋雨韶山灑淚多。”
  
  1920年1月17日,楊開慧的父親楊昌濟在北京病逝,正在北京領導驅張運動的毛澤東與楊開慧、楊開智一起守靈。1920年1月22日,毛澤東在蔡元培等組織下,在《北京大學日刊》發出啟事,為恩師葬禮籌款,並撰寫挽聯:“憶夫子易幘三呼,努力努力齊努力;恨吳天不遺一老,無情無情太無情。”
  
  
挽民主進步人士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因肺結核在上海逝世。10月22日,中共中央和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發出《為追悼魯迅先生告全國同胞和全世界人士書》《為追悼與紀念魯迅先生致中國國民黨中央與南京國民政府電》,並向魯迅的夫人許廣平致唁電。電文中說:“中華民族失去最偉大的文學家,熱忱追求光明的導師,獻身於抗日救國的非凡的領袖。”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說:“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1956年,魯迅的遺骸從萬國公墓遷葬至虹口公園,毛澤東為重建的魯迅墓題字:“魯迅先生之墓”。
  
  1939年7月21日,威震冀東平原的抗日名將楊十三,因勞累過度,心力交瘁,溘然長逝於山西省屯留縣,毛澤東特為楊十三撰寫了一幅挽聯:“國家在風雨飄搖之中,對我輩特增擔荷;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於先生猶見典型。”1941年9月,曾任《大公報》總編輯、抗戰時期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的張季鸞在重慶病逝。重慶各界定於9月26日舉行追悼大會。9月18日,在延安的毛澤東、陳紹禹、秦邦憲、吳玉章、林伯渠等五人致電重慶,表示吊唁。電文說:“季鸞先生在曆次參政會內堅持團結抗戰,功在國家,驚聞逝世,悼念同深。肅電致悼,借達哀忱。”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化工實業家範旭東帶著技術人員遷入四川,興辦製鹽製堿工業。範旭東曾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抗戰勝利前夕,擬新建擴建10個化工廠,遭到國民黨政府拒絕,因憤懣於1945年10月4日猝然逝世。正在重慶談判的毛澤東聞訊後,題寫挽詞:“工業先導,功在中華。”
  
  1946年7月11日,先後任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執行委員、中國人民救國會中央常委的李公樸在昆明遭國民黨特務槍擊後犧牲。7月13日,毛澤東和朱德聯名致電李公樸的夫人張曼筠,深表哀悼:“驚悉李公樸先生為反動派狙擊逝世,無任悲憤!先生盡瘁救國事業與進步文化事業,威武不屈,富貴不淫,今為和平民主而遭反動派毒手,是為全國人民之損失,抑亦為先生不朽之光榮。全國人民必將以先生之死為警鍾,奮起救國,即以自救。肅電致唁。”
  
  1946年7月15日,李公樸追悼大會在雲南大學舉行。為了安全,大會沒有安排聞一多發言,但他毫不畏懼,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發表了《最後一次演講》,痛斥國民黨扼殺民主運動的罪行。下午,他主持民主周刊社的記者招待會,揭露李公樸被暗殺的事實真相。散會後,在返家途中,突遭國民黨特務伏擊,身中十餘彈,壯烈犧牲。7月17日,毛澤東和朱德聯名致電西南聯大請轉聞一多家屬,深表哀悼。電文說:“驚悉一多先生遇害,至深哀悼。先生為民主而奮鬥,不屈不撓,可敬可佩。今遭奸人毒手,全國誌士必將繼先生遺誌,再接再厲,務使民主事業克底於成,特電致唁。”五天之內,愛國人士李公樸和聞一多先後遇害,毛澤東再寫挽聯:“繼兩公精神,再接再厲爭民主;匯萬眾悲憤,一心一德反獨裁。”
  
  1946年7月24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上海家中突發腦溢血病逝。第二天,毛澤東與朱德聯名致電陶行知家屬:“先生為人民教育家,為民族解放與社會改革事業奮鬥不息。忽聞逝世,實為中國人民之巨大損失。特電致唁。”8月10日,延安各界2000餘人為陶行知舉行追悼大會,毛澤東題寫挽詞:“痛悼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
  
  1947年12月11日,陝甘寧邊區政府副主席李鼎銘在陝西綏德縣義合鎮病逝。1948年2月25日舉行追悼大會,毛澤東親題挽詞:“李鼎銘先生與其他許多和李先生一樣的開明紳士,在中國人民民族民主鬥爭的困難時期,在日本帝國主義者進攻中國時期,在美帝國主義者援助蔣介石匪幫舉行反革命內戰時期,抱著正義感,毅然和中國共產黨合作,為人民民主事業,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一切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反對蔣介石獨裁,讚助人民革命戰爭,同情消滅封建製度,實現土地改革的真正愛國的民主的開明紳士,無論過去與現在,都是中國民族革命統一戰線的一分子。對於李鼎銘先生的逝世,表示我們的悼念之意。”並撰寫挽聯兩副:“老成謀國與本黨合作無間;民主參政襄邊區建設有成”“抱正義感反獨裁反內戰反賣國大聲疾呼為救國;以責任心倡精兵倡簡政倡生產睿思遠慮建邊區。”
  
  1947年3月,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務委員杜斌丞在西安被國民黨逮捕入獄,10月7日就義。1948年10月7日,延安各界隆重舉行追悼杜斌丞殉難一周年大會。毛澤東題寫挽詞:“為人民而死,雖死猶生。”
  
  1948年冬天,解放軍瓊崖軍區司令員馮白駒之兄、中國民主同盟港九支部主任委員馮裕芳,響應中共中央的號召,由香港來到東北解放區,準備參加新政協,不料到沈陽後宿疾加劇,於1949年1月27日病逝。1月30日,毛澤東電唁哀悼。電文說:“裕芳先生不幸因病逝世,曷勝哀悼。特電致唁,尚希節哀。”
  
  
挽國際友人

  
  1939年10月28日,白求恩在河北淶源縣摩天嶺戰鬥前線搶救傷員時,左手中指不慎被手術刀割破。後來手指傷口發炎,炎症加重,他不顧傷痛和高燒,仍堅持戰地救護,後因感染中毒,炎症惡化為敗血症,於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縣逝世。12月1日,延安各界舉行追悼白求恩大會。毛澤東獻了挽詞:“學習白求恩同誌的國際精神,學習他的犧牲精神、責任心與工作熱忱。”12月21日,毛澤東為八路軍政治部、衛生部出版的《諾爾曼•白求恩紀念冊》一書撰寫《學習白求恩》一文,這就是後來收入《毛澤東選集》的名篇《紀念白求恩》。毛澤東還為白求恩題寫挽詞:“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1941年,毛澤東又將此題詞書錄給延安中國醫科大學。
  
  1942年12月8日晚,柯棣華因勞累過度,癲癇病嚴重發作,搶救無效,於9日淩晨在河北省唐縣病逝。1942年12月29日,毛澤東為柯棣華撰寫挽詞:“印度友人柯棣華大夫遠道來華,援助抗日,在延安華北工作五年之久,醫治傷員,積勞病逝,全軍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華大夫的國際主義精神,是我們永遠不應該忘記的。”
  
  1945年4月12日,美國總統羅斯福病逝。4月13日,毛澤東和朱德委派葉劍英、楊尚昆到美軍駐延安觀察組哀悼。同日,毛澤東、朱德合署致電美國繼任總統杜魯門:“羅斯福總統不幸逝世,我們謹向美國人民及總統遺屬表示吾人之深切吊唁。舉世均將沉痛此損失。”
  
  1946年6月,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加裏寧不幸病逝。6月4日,毛澤東和朱德聯名致電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唁電說:“對於蘇聯最高蘇維埃前任主席、中國人民的摯友加裏寧氏的逝世,謹致哀悼之忱!”
  
  1949年7月2日,保加利亞總書記、保加利亞部長會議主席季米特洛夫在莫斯科病逝。7月3日,毛澤東代表中共中央致唁電:“驚悉偉大的共產主義者季米特洛夫同誌因病逝世,不勝哀悼,特電致唁。”
  
  
挽國民黨愛國人士

  
  1936年冬,綏遠傅作義部在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影響和全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的推動下,奮起抵抗日本關東軍支持指揮下的偽蒙古軍的進攻,收複了百靈廟、大廟等地。綏遠方麵定於1937年3月15日召開陣亡將士追悼大會。毛澤東、朱德於3月13日致電傅作義、趙承綬並轉綏遠陣亡將士追悼大會,電文中說:“諸將士英勇殺敵,成仁取義,偉大之精神足以昭示後世,風勵全國。澤東等追念國殤,同深慟悼。”
  
  1940年3月5日,北京大學校長、國民黨政府大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在香港病逝。3月7日,毛澤東在延安給蔡元培家屬發出唁電:“孑民先生,學界泰鬥,人世楷模,遽歸道山,震悼曷極!謹電馳唁,尚祈節哀。毛澤東叩。”
  
  1940年5月16日,時任國民黨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的張自忠在棗宜戰役中犧牲於湖北宜城南瓜店。1940年8月15日,延安各界在中央大禮堂舉行追悼張自忠大會。毛澤東敬送挽詞:“盡忠報國”。1945年10月,毛澤東前往重慶同國民黨談判時,還親自到張自忠家看望慰問。1940年9月26日,國民黨元老徐謙在香港病逝。彌留之際,仍以國家民族利益為念,留言:“國難非團結一致不能成就。政治非根本澄清,國家永無清明一日。”其時正值國民黨加緊反共、秘密策劃皖南事變前夕,山雨欲來,毛澤東挽徐謙一聯:“存亡攸關抗戰賴持久,而今正是新階段;死生同慨,團結須進步,豈能再抄舊文章。”
  
  1941年8月11日,時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代理副部長兼國民黨軍事委員會顧問事務處處長的張衝在重慶病逝。8月13日,毛澤東等致電張衝家屬,進行吊唁:“驚聞淮南先生逝世,至深哀悼,特電致唁。”並題寫挽聯:“大計賴支持,內聯共,外聯蘇,奔走不辭勞,七載辛勤如一日;斯人獨憔悴,始病熱,繼病瘧,深沉竟莫起,數聲哭泣已千秋。”
  
  1941年日軍侵占東南亞,1942年3月國民黨戴安瀾將軍率第二○○師遠征緬甸,抗擊日寇,戴師抗擊五倍之敵,以傷亡800勇士的代價,殲敵5000有餘,成為抗戰史上光輝的一頁。1942年5月在率師返國途中戴將軍遭日軍伏擊,身受重傷,不幸犧牲。毛澤東書寫挽詩《五律•挽戴安瀾將軍》:“外侮需人禦,將軍賦采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湯沙竟殞命,壯誌也無違。”
  
  1943年5月曾任南京國民政府委員、代理主席、主席等職的林森因車禍受傷,8月在重慶逝世。8月4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致林森治喪機關唁電:“國府主席林公領導抗戰,功在國家。茲聞溘逝,痛悼同深,謹此致唁。”1948年7月,馮玉祥響應中共“五一號召”,準備參加新政協籌備工作。在中共的周密安排和蘇聯駐美大使潘友新的幫助下,馮玉祥全家登上蘇聯客輪“勝利”號回國。9月1日,客輪航行至黑海敖德薩港附近時,突起大火。馮玉祥及其小女兒馮曉達遇難。9月7日,毛澤東和朱德聯名致電李濟深並轉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和馮玉祥夫人李德全,表示哀悼。給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電文是:“驚悉馮玉祥先生於歸國途中不幸遇難,不勝震悼。馮先生連年為民主事業奔走呼號,此次歸國,對於中國人民民主事業,定多貢獻,今忽遭此意外,實為國家民族之損失。特電致唁,並致哀思。”在給馮夫人李德全的電文中說:“驚悉馮玉祥先生及令嬡不幸遇難,至深痛悼。馮先生致力民主,功在國家。尚希勉抑哀思,並為實現馮先生遺誌而奮鬥。”1949年9月1日。中共中央與各民主黨派於馮玉祥逝世一周年之際,在北平召開了隆重的紀念大會,毛澤東題寫挽詞:“馮玉祥將軍逝世周年紀念謹致悼意。”1953年10月15日,馮玉祥骨灰安放儀式在新建的泰山西麓陵墓前隆重舉行,毛澤東得知後又送挽詞:“馮玉祥將軍逝世謹致悼意。”
  
  
紀念碑文

  
  1934年1月15日,毛澤東為瑞金革命烈士紀念塔題詞,全文如下:“在反對帝國主義與土地革命的偉大的戰鬥中,許多同誌光榮的犧牲了!這些同誌犧牲,表現了無產階級不可戰勝的英勇,奠定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基礎。全中國工農勞苦群眾,正在踏著這些同誌的血跡前進,推翻帝國主義國民黨的統治,爭取蘇維埃在全中國的勝利。”1937年4月5日,毛澤東、朱德特派林伯渠參加祭黃帝陵的民族掃墓典禮。毛澤東起草的祭文全文如下:“中華民國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蘇維埃政府主席毛澤東、人民抗日紅軍總司令朱德敬遣代表林祖涵,以鮮花時果之儀致祭於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之陵,而致詞曰: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嶽峨河浩。聰明睿知,光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世變滄桑,中更蹉跌,越數千年,強鄰蔑德。琉台不守,三韓為墟。遼海燕冀,漢奸何多。以地事敵,敵欲豈足。人執笞繩,我為奴辱。懿維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奮戰,區宇以寧。豈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國,讓其淪胥。東等不才,劍屨俱奮,萬裏崎嶇,為國效命。頻年苦鬥,備曆險夷,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各黨各界,團結堅固,不論軍民,不分貧富。民族陣線,救國良方,四萬萬眾,堅決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內政,億兆一心,戰則必勝。還我河山,衛我國權,此物此誌,永矢勿諼。經武整軍,昭告列祖,實鑒臨之,皇天後土。尚饗!”1938年7月7日上午,延安各界舉行追悼抗日陣亡將士及死難同胞大會,並舉行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奠基典禮。毛澤東出席大會,敬獻挽詞:“抗戰到底,浩氣長存”。並在大雨中領導進行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奠基典禮,在哀樂聲中為死難者敬獻花圈。1945年5月1日,毛澤東為八路軍一二○師三五九旅七一九團烈士碑題詞:“熱愛人民,真誠地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945年6月17日,中共七大代表及延安各界人士在中央黨校大禮堂舉行中國革命死難烈士追悼大會。毛澤東為死難烈士題寫挽聯:“為人民而生,為人民而死,你們的事業永與人民同垂不朽。為勝利而來,為勝利而去,我們的任務是向勝利勇往直前。”毛澤東主祭,並獻挽詞:“死難烈士萬歲”。公祭時,毛澤東講話,其中有這樣兩句話,一句是:“今天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和延安人民的代表聯合在這裏開一個追悼大會,追悼幾十年來中國革命隊伍在各個戰線上所犧牲的人。”另一句是:“我們今天的公祭可以一直上溯到一八四○年平英團那些英雄們,也祭奠他們。”
  
  1945年,晉冀魯豫解放區軍民為紀念在革命鬥爭和抗日戰爭中英勇獻身的廣大烈士,決定建立一座陵園。毛澤東應邀為晉冀魯豫烈士陵園題詞:“英勇犧牲的烈士們千古,無上光榮。”
  
  1946年10月,毛澤東邀為冀南抗戰史編委會編輯的《冀南解放區烈士英名錄》題詞:“共產主義是不可抗禦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死難烈士萬歲!”
  
  1949年6月,毛澤東為濟南英雄山革命烈士紀念塔題詞:“革命烈士紀念塔”。1949年9月30日下午6時,毛澤東出席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典禮,並宣讀自己起草的紀念碑碑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曆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