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篇七百零二字,一百二十六行。
現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以下文字按原文格式排版。
八 日 △ |
十 月 廿 有 |
大 曆 丁 已 冬 |
愧 畏 耳 △ 時 |
敢 當 △ 徒 增 |
蕩 之 所 |
固 非 虛 |
玄 奧 △ |
激 切 △ 理 識 |
皆 辭 旨 |
界 ? 醉 裏 得 真 如 △ ﹄ |
狂 來 輕 世 |
孤 西 寄 太 虛 △ |
﹃ 遠 錫 無 前 侶 △ |
錢 起 詩 雲 △ |
勳 員 外 郎 吳 興 |
則 有 從 父 司 |
目 愚 劣 △ |
失 聲 看 下 及 △ ﹄ |
墨 列 奔 駟 △ 滿 座 |
又 雲 △ ﹃ 馳 毫 驟 |
戴 公 |
橫 千 萬 字 △ ﹄ |
三 五 聲 △ 滿 壁 縱 |
中 氣 △ 忽 然 絕 叫 |
間 △ 興 來 小 豁 胸 |
雲 △ ﹃ 粉 壁 長 廊 數 十 |
則 有 竇 禦 史 冀 |
不 知 △ ﹄ 語 疾 速 △ |
中 妙 △ 懷 素 自 言 初 |
合 宜 △ 人 人 欲 問 此 |
形 怪 狀 翻 |
相 師 勢 轉 奇 △ 詭 |
禦 史 叔 倫 雲 △ ﹃ 心 手 |
書 書 下 得 △ ﹄ 戴 |
兩 三 行 △ 醒 後 卻 |
醉 來 信 手 |
漓 驪 半 無 墨 △ |
奇 無 定 則 △ 古 瘦 |
禦 史 瑝 雲 △ ﹃ 誌 在 新 |
張 顛 曾 不 麵 △ ﹄ 許 |
老 總 知 名 △ 吳 郡 |
張 公 又 雲 △ ﹃ 稽 山 賀 |
繼 顛 △ 誰 曰 不 可 △ ﹄ |
實 謂 之 狂 僧 △ 以 狂 |
今 懷 素 之 為 也 △ 餘 |
時 人 謂 之 張 顛 △ |
﹃ 昔 張 旭 之 作 也 △ |
有 李 禦 史 舟 雲 △ |
走 △ ﹄ 敘 機 格 △ 則 |
字 成 隻 畏 盤 龍 |
下 唯 看 激 電 流 △ |
朱 處 士 遙 雲 △ ﹃ 筆 |
士 拔 山 伸 勁 鐵 △ ﹄ |
飲 水 撼 枯 藤 △ 壯 |
永 州 邕 曰 △ ﹃ 寒 猿 |
開 萬 仞 峰 △ ﹄ 王 |
煙 澹 古 鬆 △ 又 似 山 |
外 雲 △ ﹃ 初 疑 輕 |
風 聲 滿 堂 △ ﹄ 盧 員 |
勢 入 座 △ 驟 雨 旋 |
雲 △ ﹃ 奔 蛇 走 虺 |
似 △ 則 有 張 禮 部 |
箱 篋 △ 其 述 形 |
作 不 絕 △ 溢 乎 |
諸 篇 首 △ ﹄ 其 後 繼 |
不 足 △ 聊 書 此 △ 以 冠 |
舍 子 奚 適 △ 嗟 歎 |
模 △ 則 入 室 之 賓 △ |
善 誘 △ 函 挹 規 |
向 使 師 得 親 承 |
若 還 舊 觀 △ |
不 群 △ 迅 疾 駭 人 △ |
得 △ 忽 見 師 作 △ 縱 橫 |
追 思 一 言 △ 何 可 複 |
懇 習 △ 迄 以 無 成 △ |
弱 △ 又 嬰 物 務 △ 不 能 |
筆 法 △ 資 質 劣 |
蒙 激 昂 △ 教 以 |
常 接 遊 居 △ 屢 |
真 正 △ 真 卿 早 歲 △ |
楷
|
逸 模
|
長 史 △ 雖 姿 性 顛 |
以 至 於 吳 郡 張 旭 |
承 △ 口 訣 手 授 △ |
獻 茲 降 △ 虞 陸 相 |
尤 擅 其 美 △ 羲 |
以 △ |
代 △ 杜 度 △ 崔 瑗 △ 始 |
稿 之 作 △ 起 於 漢 |
卷 軸 △ 夫 草 |
歌 以 讚 之 △ 動 盈 |
兼 好 事 者 △ 同 作 |
不 羈 △ 引 以 遊 處 △ |
侍 郎 張 公 謂 賞 其 |
勖 以 有 成 △ 今 禮 部 |
陟 △ 覩 其 筆 力 △ |
部 侍 郎 韋 公 |
其 名 大 著 △ 故 吏 |
歲 時 △ 江 嶺 之 間 △ |
精 心 草 聖 △ 積 有 |
疏 △ 性 靈 豁 暢 △ |
之 英 △ 氣 概 通 |
﹃ 開 士 懷 素 △ 僧 中 |
詩 △ 故 敘 之 曰 △ |
伯 張 正 言 △ 曾 為 歌 |
司 勳 郎 盧 象 △ 小 宗 |
許 在 末 行 △ 又 以 尚 書 |
筆 法 △ 水 鏡 之 辨 △ |
書 家 者 流 △ 精 極 |
焉 △ 顏 刑 部 △ |
點 △ 士 大 夫 不 以 為 怪 |
絹 素 △ 多 所 塵 |
無 疑 滯 △ 魚 箋 |
豁 然 心 胸 △ 略 |
編 絕 簡 △ 往 往 遇 之 △ |
錯 綜 其 事 ? 遺 |
國 △ 謁 見 當 代 名 公 △ |
笈 杖 錫 ? 西 遊 上 |
見 甚 淺 △ 遂 擔 |
前 人 之 奇 跡 △ 所 |
然 恨 未 能 遠 覩 |
暇 △ 頗 好 筆 翰 △ |
而 事 佛 △ 經 禪 之 |
懷 素 家 長 沙 △ 幼 |
懷素自敘帖全文
懷素家長沙,幼而事佛,經禪之暇,頗好筆翰。然恨未能遠覩前人之奇跡,所見甚淺。
遂擔笈杖錫,西遊上國,謁見當代名公。錯綜其事。遺編絕簡,往往遇之。
豁然心胸,略無疑滯,魚箋絹素,多所塵點,士大夫不以為怪焉。顏刑部,書家者流,
精極筆法,水鏡之辨,許在末行。又以尚書司勳郎盧象、小宗伯張正言,曾為歌詩,故敘之曰:
“開士懷素,僧中之英,氣概通疏,性靈豁暢,精心草聖。積有歲時,江嶺之間,其名大著。
故吏部侍郎韋公陟,覩其筆力。勖以有成。今禮部侍郎張公謂賞其不羈,引以遊處。
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讚之,動盈卷軸。夫草稿之作,起於漢代,杜度、崔瑗,始以妙聞。
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獻茲降,虞陸相承,口訣手授。以至於吳郡張旭長史,雖姿性顛逸,
超絕古今,而模(模字誤衍)楷精法(法精二字誤倒)詳,特為真正。真卿早歲,常接遊居,
屢蒙激昂,教以;筆法,資質劣弱,又嬰物務,不能懇習,迄以無成。追思一言,何可複得。
忽見師作,縱橫不群,迅疾駭人。若還舊觀,向使師得親承善誘,函挹規模,則入室之賓,舍子奚適。
嗟歎不足,聊書此,以冠諸篇首。”其後繼作不絕,溢乎箱篋。其述形似,則有張禮部雲:
“奔蛇走虺勢入座,驟雨旋風聲滿堂。”盧員外雲:“初疑輕煙澹古鬆,又似山開萬仞峰。”
王永州邕曰:“寒猿飲水撼枯藤,壯士拔山伸勁鐵。”朱處士遙雲:“筆下唯看激電流,字成隻畏盤龍走。”
敘機格,則有李禦史舟雲:“昔張旭之作也,時人謂之張顛,今懷素之為也,餘實謂之狂僧。
以狂繼顛,誰曰不可。”張公又雲:“稽山賀老總知名,吳郡張顛曾不麵。”許禦史瑝雲:
“誌在新奇無定則,古瘦漓驪半無墨,醉來信手兩三行,醒後卻書書下得。”戴禦史叔倫雲:
“心手相師勢轉奇,詭形怪狀翻合宜。人人欲問此中妙,懷素自言初不知。”
語疾速,則有竇禦史冀雲:“粉壁長廊數十間,興來小豁胸中氣。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
戴公又雲:“馳毫驟墨列奔駟,滿座失聲看下及。”目愚劣,則有從父司勳員外郎吳興 錢起詩雲:
“遠錫無前侶,孤西寄太虛。狂來輕世 界,醉裏得真如。”
皆辭旨激切,理識玄奧,固非虛蕩之所敢當,徒增愧畏耳。
時大曆丁已冬 十月廿有八日。
懷素 師法 張旭, 另具己格。
-----------
--------------
懷素,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唐德宗貞元尤年(公元785年),終年61歲。字藏真,僧人,俗姓缽,長沙人,幼時出家。好飲酒,每當飲酒興起,不分牆壁、衣物、器皿,任意揮寫,時人謂之“醉僧”,是繼張旭之後的又一大草書家,有“顛張醉素”之稱。他的草書,出於張芝、張旭。唐呂總《讀書評》中說:“懷素草書,援毫掣電,隨手萬變,宋朱長文《續書斷》列懷素書為妙品。評論說:“如壯士拔劍,神彩動人。”
---------------
張旭(675年—約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漢族,唐朝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開元、天寶時在世,曾任常熟縣尉,金吾長史。 以草書著名,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稱為“三絕” 。詩亦別具一格,以七絕見長,與李白、賀知章等人共列飲中八仙之一。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書法與懷素齊名。 性好酒,據《舊唐書》的記載,每醉後號呼狂走,索筆揮灑,時稱張顛。實也說明他對藝術愛好熱狂度,被後世尊稱為“草聖”。
張旭書法墨跡《草書古詩四首》
遼寧省博物館藏,五色箋,凡四十行,一百八十八字。傳為張旭狂草之作,極為珍貴。
前兩首是庾信《步虛詞》二首:
東明九芝蓋,北燭五雲車;飄搖入倒景,出沒上煙霞。春泉下玉溜,青鳥向金華。漢帝看桃核,齊侯問棗花;上元應送酒,來往蔡經家。
北閣臨玄水,南宮坐絳雲;龍泥印玉簡(原詩為策),天火練真文。上元風雨散,中天哥(原詩為歌)吹分;虛(原詩為靈)駕千尋上,空香萬裏聞。
後兩首是南朝謝靈運的《王子晉讚》和《四五少年讚》(疑為偽托):
【謝靈運王子晉讚】淑質非不麗,難之以萬年。儲宮非不貴,豈若上登天。王子複清曠,區中實嘩囂。喧既見浮丘公,與爾共紛繙(翻)。
【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讚】衡山采藥人,路迷糧亦絕。過息岩下坐,正見相對說。一老四五少,仙隱不別可?其書非世教,其人必賢哲。
其內容,前兩首是庾信的《步虛詞》,後兩首是南朝謝靈運的《王子晉讚》和《四五少年讚》(疑為偽托)。通篇筆畫豐滿,絕無纖弱浮滑之筆。行文跌宕起伏,動靜交錯,滿紙如雲煙繚繞,實乃草書顛峰之篇。今人郭子緒雲:“《古詩四帖》,可以說是張旭全部生命的結晶,是天才美和自然美的典型,民族藝術的精華,永恒美的象征。”
(《中國書法鑒賞大辭典》)
-------------------
北周 庾信 《步虛詞》兩首:
1,東明九芝蓋,北屬五雲車。飄颻入倒景,出沒上煙霞。春泉下玉溜,青鳥向金華。漢帝看桃核,齊侯問棗花。上元應送酒,來向蔡經家。
2, 北闕臨玄水,南宮坐絳雲。龍泥印玉策,天火練真文。上元風雨散,中天歌吹分。靈駕千尋上,空香萬裏聞。
謝靈運的《王子晉讚》和《四五少年讚》
3,淑質非不麗,難之以萬年。
儲宮非不貴,豈若上登天。
王子複清曠,區中實嘩囂。
喧既見浮丘公,與爾共紛繙(翻)。
岩下一老公 四五少年讚
4, 衡山采藥人,路迷糧亦絕。
過息岩下坐,正見相對說。
一老四五少,仙隱不別可?
其書非世教,其人必賢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