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以後,由於中國軍隊在中印邊境的東西兩段後撤,再度實行脫離接觸隔離政策,雙方武裝部隊直接接觸地段僅限於中國和錫金邊境(當時印軍在錫金有2?3個山地步兵旅),中錫邊界的印軍不斷地向中國軍隊進行挑釁,在中錫邊境的乃堆拉山口,多次越過已劃定的中錫邊界,移動界碑,修築工事,架設電話。飛機也多次侵入中國領空對西藏的康巴宗、亞東等地進行偵察。
1966年以後,中國國內掀起了“文化大革命”高潮,1967年,各地大規模武鬥興起,衝擊軍事機關搶奪武器的情況也來此起彼伏,動亂也或多或少地波及西藏。為對中國進行戰略偵察,印軍出動山地步兵第一一二旅、炮兵第十七旅於1967年9月11日至14日在中錫邊界的乃堆拉山口向中國駐軍發起了進攻。
此前的9月,印軍不斷強行越界架設鐵絲網,中國駐軍多次提出嚴重警告,印軍置之不理。9月7日,印度士兵用刺刀刺傷兩名中國士兵。9月11日清晨7時30分,印軍山地步兵第一一二旅一個連在一名中校營長指揮下,分兩路向乃堆拉山口的中國哨所逼近。中國駐軍嚴守“不打第一槍”的紀律,保持克製態度,對入侵印軍發出嚴重警告。印軍將中國官兵的克製態度視為軟弱可欺,8時零7分,首先開槍射擊並投擲手榴彈,正向印軍喊話的連長李彥成當場中彈犧牲,另有6名戰士負傷。
當時中央軍委對我邊防守軍有“針鋒相對,寸土必爭,絕不示弱,絕不吃虧”的指示,我邊防團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當即發起反擊,僅7分鍾,戰鬥結束,擊斃印軍官兵67人,用四0火箭筒將印軍在中國境內設置的7處工事悉數摧毀。8時15分,印軍敗逃,我軍嚴守紀律,未出境追擊。
印軍不甘失敗,其炮兵第十七旅隨即向中國境內發起大規模炮擊。對此,中國軍隊早有準備。本來,中國軍隊對中錫邊境的衝突的原則是“人員不能越境,子彈炮彈亦不能打到鄰國土地上”,與中印邊境衝突“人員絕不越過境,不能主動向印境內的炮兵射擊,但遇敵方境內炮兵向我射擊,堅決反擊”有所不同,但此次印軍氣焰囂張,經中央軍委批準,我炮兵第叁0八團組織了30餘門八二迫擊炮和一二0迫擊炮向印軍還擊。炮擊曆時4天3夜,將印軍8個炮擊陣地打啞,兩個指揮所、兩個觀察所和23處工事及兩輛汽車被摧毀,斃傷印軍官兵540餘人,印軍炮兵不支,逐於13日22時停止炮擊。
情況上報中央後,周恩來總理親自指示:“敵人不打炮了,我也停止射擊。”14日中午時分,我軍也停擊炮擊。
此次作戰,印軍共傷亡607人,我軍除敵挑釁時的一亡九傷外,基本無損。印軍被迫打著白旗,到中國境內接受中國移交的印軍屍體和武器彈藥。
印軍仍未死心,10月1日11時20分,印軍廓爾喀聯隊一名排長率7名士兵侵入桌拉山口中國一側,手持廓爾喀彎刀向中國士兵尋釁,中國士兵當場提出警告,廓爾喀佬不予置理,一擁而上,想把中國士兵綁架出境。聞訊趕到的附近哨所的中國官兵義憤填膺,搶出戰友,將廓爾喀排長推出邊界。廓爾喀兵惱羞成怒,拔出手槍向中國官兵射擊,其餘廓爾喀士兵也向中國官兵射擊,當場打死打傷中國官兵各一人。同時,卓拉山口附近的印軍炮兵也用51毫米和81毫米迫擊炮向中國境內射擊。
目賭戰友犧牲的中國官兵立即還擊,將入侵8名廓爾喀兵全部擊斃。12時整,中國炮兵用猛烈的炮火壓製印軍炮火,將挑釁印軍兩個連的官兵斃傷大半(195名),摧毀工事29處。印軍不支,遂於當晚19時55分停止炮擊。
當時,兄弟還是個八九歲的毛孩子,有個叔叔在五十四軍一叁0師當兵,他們也隨之也取消休假,進入戰備,待命入藏參戰。但未過多久,因印方有和平解決爭端的表示,任務取消,他們也就沒有入藏。
此後,印軍總結了中印邊境戰爭的教訓,知道中國軍隊有“不打第一槍”的原則,認定隻要不開槍,就不會遭到中國軍隊打擊,所以,有恃無恐地突破“各自後撤20公裏脫離接觸”的限製(實際上隻是中國單方麵後撤),不斷地越過實際控製線,在中國軍隊眼皮下設點。到80年代,個別地區,甚至深入實際控製線中國一側10公裏。
------------
在中印邊界的糾紛中,有一次事件雖然知道的人很少,但卻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事件,這次事件差一點釀成第二次中印邊界戰爭,那就是位於山南地區的桑多河穀事件。
事件的起因是1987年5月的一天,由西藏軍區山南軍分區邊防某團副團長帶隊組織的一次例行性邊境巡查活動所引發的。根據軍委和總部要求,西藏軍區由於 冬季氣候惡劣,每年從入冬後的十二月到來年四月間,為大雪封山期,在此期間,邊防連隊除了對關隘和重點目標、地段保持監控和巡邏外,一般不能進行全防區的 巡查。為了保持對邊境的有效監控與安全,每年開春後,由各邊防團組織團屬步兵分隊分成若幹機動巡察支隊,對整個邊防線的情況進行拉網式的檢查和布控,防止印軍利用這個季節蠶食我國領土。而由山南軍分區某團副團長帶隊的這支機動巡邏分隊由一個步兵連加強一個偵察班(騎兵)、82迫擊炮排(3門火炮)、一個 82無座力炮排(4門炮)、一個重機槍排(3挺重機槍)組成。可以看出,這是一支按照戰鬥姿態組成的,可隨時應付突發情況而的戰鬥巡邏分隊,所有人員與裝 備分乘10餘台車輛執行任務。除了副團長外,指揮組還包括一名作戰參謀、一名偵察參謀、一名通信參謀和步兵營副營長。
當巡邏隊到達桑多河穀地段時,已經天黑,副團長命令部隊就地宿營,準備到第二天早上再前往河穀南端的中印邊境山口進行巡察。部隊宿營後吃過晚飯就紮營休 息了,但晚間九點多,負責夜間宿營警衛的衛兵發現,河穀南端的邊界山口上有火光和說話聲,便立刻報告了副團長。副團長馬上起來觀察,確認是有人在山口方向活動,並判斷為印軍在那裏活動。於是,副團長馬上命令偵察參謀帶一個偵察組前往山口進行偵察。二個小時後,偵察參謀帶一各偵察員返回(其他仍在原地監視印 軍),向副團長報告了可能有一個連的印軍,已經占領了河穀過去雙方雖未經劃定,但彼此默契的我方一處製高點,並已經構築了戰鬥工事。從偵察到的情況看,印軍到達的時間也不太長,工事還不完備,好象正在加緊構建中。從其警戒狀態看,似乎並未發現我軍巡邏部隊已經到達。
根據這個情況,副團長立刻命令通信參謀開電台與軍分區指揮所進行聯係,報告情況,但由於在宿營時已經完成了電台通報,而十點以後又不是與分區電台約定的聯絡時間,報務員無法與軍分區達成通聯。這位副團長當機立斷,命令副營長和作戰參謀擬定戰鬥預案,並命令部隊立刻起來,進行戰鬥準備,五點鍾開飯,五點半出發,在拂曉以戰鬥狀態前往印軍占我地區進行交涉,電台明天早上八點,將當前情況與自己的決心和部署報告軍分區與團部。
早晨六點左右(此時西藏的天亮時間約在七點左右),除通信與後勤人員外,巡邏隊全體戰鬥員按戰鬥編組和攻擊部署,進入攻 擊出發陣地。在陣地上,副團長向各分隊指揮員再一次明確了作戰預案和戰鬥部署,一旦發生意外,部隊將根據情況采取進攻或防禦。隨後部隊開始構築戰鬥工事。從當時偵察情況看,印軍位於河穀我方重要製高點的兵力約有一個加強排,但在其後500米處,還有一個排的兵力,副團長判斷印軍兵力約為一個連,並配備有60迫擊炮和重機槍等重武器,在縱深可能有更多的兵力和大口徑炮兵支援。從印軍的部署看,是準備在原由我方控製的這個製高點上長期駐紮,實為蠶食我領土,推進實際控製區的行動。印軍已經基本完成戰鬥準備,按正常交涉,其不會退出我方控製區域,並有可能對我進行主動攻擊。
根據這個情況,副團長又草擬了一份電報,在電報中將偵察情況進行了再次詳報,並請求立刻給予增援,副團長判斷印軍這次是有組織的武力蠶食我領土行動,估 計不可能象過去那樣通過交涉使其退出,戰鬥很有可能一觸即發,並有可能迅速升級。我們將本著不打第一槍的原則,努力通過邊境交涉迫使其退出我方實際控製區,但一旦印軍主動使用武力,我們將在確保整體安全和主動的情況下,堅決予以還擊,並堅守到增援部隊到達。
在8點多左右,副團長令副營長帶偵察參謀和3名偵察兵、一名報話員和一名翻譯,前往印軍占領的我方高地據理進行交涉,指出印軍已經嚴重侵犯了我方的領土,現在必須立刻退出去,否則,由此產生的一切後果要由印方負責。在副營長到達印軍陣地前,通過手提喇叭向印軍喊話後,印軍一名軍官帶幾名士兵走下了高地,副營長向其通報了職務和要求後,印軍軍官表示,這是印方的領土,印 軍不會撤退,並要求中國邊防軍人離開,否則由此發生的一切嚴重後果,要由中方承擔。在耐心的進行交涉後,印軍始終態度蠻橫,在發現中國軍隊好象人數不多時,印軍士兵開始以武器對準中方交涉人員進行威脅,同時,據守在高地上的印軍也開始進行戰鬥活動。印軍軍官和士兵甚至以下流的手勢和語言對我軍交涉人員進 行侮辱。看到交涉無果,副團長命令副營長和偵察參謀撤回。但在我方人員回撤的過程中,印軍突然向我交涉人員射擊(據印方後來解釋是因為士兵緊張而走火所 致),當場打傷我副營長,該副營長後來因失血過多而犧牲。
------------
鑒於印軍首先向我開火,並打傷我交涉指揮員,我副團長當即命令部隊發起攻擊。此時,我攻擊分隊已經完全占領攻擊出發位置,並采取了迂回包圍戰術,迂回到印軍後方發起了攻擊。在我迫擊炮和無後座力炮等火力的支援下,我攻擊分隊僅用半小時,既攻占了由印軍非法侵占我方高地,共擊斃印軍13人,其中軍官1人(準尉副排長),俘敵8人,其餘向南潰逃,我軍未予追擊。戰鬥中,我方亡4人,傷11人。奪取印軍非法強占的我方高地後,副團長立刻命令部隊進行防禦部署,準備抗擊敵人的反撲。果然,下午二點左右,在印軍位於縱深的大口徑火炮支援下,約一個加強連的印軍開始對我防禦部隊展開了攻擊,但在我軍的火力打擊下,印軍的進攻很快的退回。
入夜後,印軍不斷的以迫擊炮和縱深火炮對我陣地進行斷續的火力攻擊,副團長判斷印軍可能在第二天天亮會繼續進行攻擊,命令部隊加修工事,做好抗擊敵人大規模進攻的準備。我軍所有指揮員戰鬥員,通宵達旦的構築工事,利用印軍留下的工程器材和物資,迅速完成了防禦準備和部署,嚴陣以待印軍進攻。同時,副團長將已發生的情況迅速向團部和山南軍分區做了報告,表示將堅守到最後一個人。
山南軍分區在接到副團長報告後,立刻向西藏軍區、成都軍區報告了當前發生的情況,並立刻抽調、組織機動兵力增援巡邏隊。西藏軍區首長也立刻命令山地步兵53旅緊急出動,增援桑多河穀方向,同時將情況報告成都軍區和總參作戰部。
第三天天亮,印軍果然以一個加強營的兵力在炮兵火力的支援下,向我邊防巡邏隊發起了進攻,戰鬥一直持續到下午,由於我軍的頑強抗擊,印軍在傷亡了數十人後,停止了進攻。但隨之而來是印軍派出戰鬥機和直升機,對我方進行了持續的偵察、威脅,並在縱深不斷的增加兵力,似乎準備進行更大的攻勢。
但就在第三天晚間,我山南軍分區增援部隊一個步兵營首先趕到,隨即進入防禦地域,增強我防禦力量。第四天,我山地步兵53旅開始陸續趕到,並帶來了大口徑火炮和火箭炮,我方力量進一步增強。同時,西藏軍區也迅速派出指揮力量,在桑多河穀縱深開設了前進指揮所,準備組織力量,對印軍的侵略行動展開反擊,將印軍完全驅逐出我方領土。
由於我軍的增援力量不斷增強,印軍判斷我軍可能要對其發起全麵進攻,於是,也開始不斷的調集兵力,印軍總部向東部軍區發出了戰爭動員令,開始大規模的向衝突地區增強兵力。衝突發生後兩周,印軍已經向這個方向調集了一個軍部、二個師共約7個旅的兵力和大量的炮兵與坦克,開始部署與我軍進行大規模的戰爭行動。
鑒於印軍反應迅速,部隊調動又快又多,我方判斷印軍有擴大和升級戰爭的可能,為了應對印軍的戰爭挑釁,總參作戰部向第13、21、54集團軍下達了預先號令,要求三個集團軍的部隊準備前出到西藏參加對印自衛反擊作戰,確定第一批參戰部隊為149師、37師、61師和160師(即1962年在中印邊境反擊作戰中取得瓦弄大捷的130師),並要求成都軍區在西藏開設前進指揮所,組織預定參戰部隊指揮員前往戰區勘察道路和地形。衝突發生半個月後,我預定參戰部隊的師以上指揮員乘飛機到達前線,開始察看地形和道路情況,並受領成都軍區首長下達的預定作戰任務。6月份參戰部隊的團營兩級指揮員到達前線,組織察看地形,受領任務,其中149師和37師的先頭部隊已經到達前線。
根據軍委首長“保持克製,堅決反擊”的作戰方針和指示,成都軍區前指首長的決心是:以13集團軍指揮山地步兵52旅、37師和160師在瓦弄和巴普卡方向作戰,準備殲擊位於該方向的印軍第2師,以西藏軍區前指指揮53旅、149師和21師,在德讓宗至拉魯地段作戰,準備殲擊擊印軍第4師,相機打擊印軍第17師。要求部隊在六月底戰役集結和準備,7月作為戰役開始的初步時間,待第二批作戰部隊到達後就開始發起進攻。戰役以殲滅印軍前線兩個主力師,收複藏南爭議土地兩個重點為目標,一舉解決我方主張的領土邊界。
當時印度判斷我軍已在雲南方向正與越南軍隊進行作戰,可能難以同時應對西藏方向,所以才有恃無恐的對我進行戰爭威脅。但由於我軍迅速增援部隊迅速機動到位,並不斷的從內地前調精銳的主力部隊,印軍開始感受到事態嚴重,於是要求蘇聯給予支援。印軍感到大規模戰爭隨時可能一觸即發,有可能演變成第二次中印邊境戰爭。為此印度內部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既能否在這場戰爭中取勝?由於內部意見不一,同時蘇聯由於戈爾巴喬夫上台後,蘇聯麵臨嚴重的政治與經濟困難,蘇聯當既表示,不能支持印度的戰爭,並要求印度放棄戰爭打算,與中國進行政治談判,和平解決邊境衝突。同時,蘇聯還派出特使,向我國表示要盡力製止印度的戰爭行動。印度內部的理智派也占了上風,於是印軍開始主動後撤部隊,脫離與我軍的接觸,並通過外交途徑要求與我和平解決這次衝突。
鑒於印度開始從戰爭的立場後退,同時也表示了不想與中國進行戰爭的態度,並主動的命令位於桑多河穀的部隊撤回原來雙方傳統控製地區。
--------------
8月,軍委解除了西藏作戰任務部隊的任務使命,前出到西藏的部隊和指揮機構陸續撤回內地。中國向印方移交了戰俘和戰死人員的屍體。
這是一次令人非常惋惜的戰役行動,之所以最後沒有能夠達成收複藏南的最主要原因,並不是因為印度的後退,而因為我軍在雲南的作戰行動,當時中央認為,不能在兩個方向同時與兩個國家作戰,特別是與印度這樣的大國,一旦戰爭開始,規模、時間和發展很難預料,所以才最終放棄了這次進攻戰役,我們準備參戰的廣大指戰員無不為之而扼腕歎息,如果當時開打,印度將不僅失去對我藏南土地的強占,還將失去他自認的兩個王牌師--第2和第4師,在我軍的鐵拳打擊下,這場戰爭將比上一次戰爭打擊更為慘重,因為我軍為此調集的兵力和火力,遠遠超過了1962年的作戰力量。
https://tieba.baidu.com/p/45901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