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弓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曾憲植 -- 曾國藩之弟 曾國荃之玄孫女 - 開國大典登上天安門】

(2017-07-12 15:52:03) 下一個

 

Image result for 開國大典 宋慶齡

Related image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這樣一位女性,她出生於顯赫的曾國藩家族,她是葉劍英元帥的第三任妻子,她是鄧穎超和宋慶齡的秘書。

曾憲植(1910年1月23日-1989年10月11日),湖南省雙峰縣荷葉鎮人,

曾國藩弟弟曾國荃之玄孫女,曾昭和之女,葉劍英妻子,葉選寧之母,曾任全國婦聯副主席。

Image result for 開國大典 宋慶齡

Related image

Image result for 開國大典 宋慶齡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她曾與領導人一起站在天安門城樓上開創曆史,並且就站在毛澤東和周恩來的身後,她是參加全國政協第一屆會議的女委員之一;她求學時追求個性解放,年少投身革命,解放後又致力於新中國的建設事業;她在革命中輾轉流離,她在感情上飽經風霜,她在文革中受盡苦難,她一生堅強無比。

她叫曾憲植,湖南湘鄉人,是曾國藩九弟曾國荃的第五代孫,生於1910年,小葉劍英13歲。眾多中共元老夫人中,像王光美、卓琳那樣出身富豪者有之,如江青那樣年輕時依仗個人姿色心計而留名者有之;如張茜那樣容貌出眾而又堪為賢妻良母者亦有之。但她們中間家庭門第最高者,遠無法與曾國藩這一中國近代史上屈指可數的頂尖家族相比;她們中間容貌最出眾者,在曾憲植麵前也會黯然失色。更何況,曾氏本人不但才貌雙全,同時又生就一副俠肝義膽。拋開意識形態不論,單純從家庭門第、坎坷經曆和個人品行評價,曾憲植其人確實是眾多中共革命大姐中最富有傳奇色彩,同時也最具備人品和道德感召力的一個。

曾憲植給鄧穎超當秘書期間與毛澤東一起參加活動

葉劍英在廣東開始他的第一次婚姻時,13歲的曾憲植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不但學習成績總是居於前例,還是學校籃球隊的投籃強手。二十年代初中期的中國,女子進學堂尚還是”新生事物”,女學生打籃球無疑更為少見。曾憲植的叛逆性格由此可見一斑。

當時湖南女子第一師範的校長是中共革命老人徐特立(當時兼任一師毛澤東的老師,在《恰同學少年》中有具體描述)。在他的影響下,曾憲植於1927年一月投考了國民政府軍官學校武漢分校的女生隊,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批女兵中的一員,不久即擔任葉劍英所在的軍官教導團準尉文書,並隨葉劍英開往廣州,參加廣州起義。

少女時期的曾憲植

青年時期的曾憲植

Zeng Xianzhi 2.jpg

曾憲植與兄妹合影

曾憲植與宋慶齡

退居二線時的曾憲植

曾憲植與前來看望的帥孟奇大姐在一起

曾憲植在第四次全國婦女代表大會上

在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時的曾憲植

曾憲植、葉劍英與香港南華鐵廠經理李瑞文等

曾憲植隨中共代表團到重慶時在機場留影

起義失敗後,轉往香港從事地下活動。

1928年春,不滿十八歲的曾憲植正式加入中共共產黨,隨即與葉劍英結婚。婚後,上級機關本來計劃令曾氏隨夫前往蘇聯留學,後因人數超額,曾氏便主動提出把名額讓給別人。

接下來曾氏被派往海工作,就讀於華南大學,不久即被捕。被地下黨營救出獄後,懼於國內形勢險惡,隻身前往日本留學,卻逢日本政府清查在日中國革命黨人,不幸再次被捕。好在其家庭出身委實顯赫,日本人對曾國藩的後代居然另眼相待,這才逃此一劫。

1931年曾氏回國後,有幸與葉劍英見麵,並奉中央之命,雙雙前往中共蘇區。但成行之前,卻又考慮到她長得實在太漂亮,擔心化妝打扮後經過國民黨封鎖線時,容易惹人注目,夫妻隻好再次分手,曾氏二次去了香港。

西安事變後,曾憲植奉調武漢新華日報工作,葉劍英以八路軍駐南京代表身份進入國民黨統治區,夫妻再次見麵。1938年初,曾氏懷了葉選寧後三進香港,於當年十月在香港生下了她這一生中唯一的孩子。次年,將未滿周歲的兒子輾轉送回了湖南湘鄉老家荷葉大夫第,獨自來到桂林八路軍辦事處(葉劍英在南嶽遊擊訓練班任教官時,曾下山到大夫第看望兒子。1950年才將兒子接到北京。其子葉選寧在荷葉住了11年,受到了良好的曾氏家塾教育。

1941年,曾憲植赴延安,入馬列學院學習。後來根據黨組織的分配做過婦女統戰等方麵的工作。終於盼來調往延安的機會,但此時的葉劍英不但已經另娶,而且已經生下了女兒牛妞(即後來成為電影導演,因一部《原野》轟動一時的淩子)。

開國大典時,攙扶宋慶齡與毛主席朱老總登上天安門的就是曾憲植,當天毛主席宣布中國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周總理旁邊的女士就是她,曾國藩之弟曾國荃的玄孫女曾憲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她一直在全國婦聯,先後任副秘書長、書記處書記、黨組副書記、機關黨委書記等職。在北京椿樹胡同全國婦聯機關大院東北角的一間小屋住了幾十年,一張屏風隔在兩張單人木板床之間,裏麵那張曾憲植睡,外麵那張留給兒子。屋裏陳設極為簡單,四隻小板凳圍著一張小矮桌,用來吃飯會客,一個小蜂窩煤爐,取暖燒飯兼而用之。

對同誌真誠相待,幫助她們排憂解難。文革中造反派批判她是一把大黑傘,還羅列出72個小鬼在這把大黑傘下受到庇護。

文革伊始,曾憲植最先受到衝擊,後又被送到位於冀中衡水縣疙瘩頭村的全國婦聯五·七幹校,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受到了非人的待遇,還被作為專政對象假槍斃過。

其子葉選寧,文革中因得罪中央文革的一位大人物,以反革命罪坐了兩年牢,後被送到渤海灣邊一所農場勞改,在一次往粉碎機裏送料時,不幸被機器軋斷右臂,落下終身殘廢。

1974年,葉選寧從北京去衡水看望媽媽,媽媽疾病纏身,憔悴不堪。回到北京後,飽含著對母親的愛,用左手給首長寫了一封長信,請示批準他母親回京治病。兩天後,毛主席收到了這封信,當即批示:“同意他的請求,請恩來同誌予以安排。”當日晚,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安排下,一輛臥車載著軍代表駛向衡水,次日,曾憲植被接回北京,住進阜外醫院。

1978年9月,在全國第四次婦女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全國婦聯副主席,並再次擔任婦聯黨組副書記。

1989年10月11日病逝,20日在廣州舉行了向遺體告別儀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