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弓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真正的武士武師: 抗日戰爭中29軍的大刀隊及其師傅們】

(2017-05-08 19:24:39) 下一個

 

抗戰初期 華北 宋哲元的29軍憑借特殊的大刀隊

與日軍巧戰,風靡全國,

音樂人 麥新創作的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唱響全國,甚至幾十年後的中國,這首歌還在唱

29軍 宋哲元等很重視 中國武術,搏鬥格殺的真本領

(不是花花樣子蠟槍頭)

29軍有好幾個武術教頭(教練)

其中 李堯臣(河北人)的無極刀(有說太極刀),韓幕俠天津人)的大刀

尚雲祥 (山東人)的形意拳等,都是實戰的高招絕活。

 

中國大刀之威震撼日本,當時的日本報紙驚呼:

“自明治大帝造兵以來,皇軍名譽盡喪於喜峰口以外,而遭60年來未有之侮辱。”

此事在當時中國國內的媒體上更是被廣泛宣傳,

深受感染的上海青年音樂家麥新(孫培元)據此寫了《大刀進行曲》一歌,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成為抗戰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歌曲,

大刀也漸漸成為抗戰精神的象征。

二十九軍是西北軍馮玉祥的舊部,該軍有三個師、一個警衛團(軍部衛隊團),約4萬多人。軍長是宋哲元、參謀長是秦德純,37師長是馮治安,38師長是張自忠,暫編第2師師長是劉汝明,警衛團長是孫玉田,文化教管是郭學尼,武術教官是姚建華(河北雄縣人

 

---------

Image result for 韓幕俠

韓幕俠

Image result for 韓幕俠

韓幕俠與兒子 小俠

 

韓慕俠與東北軍首領張學良素有交往,知道韓的功夫,他令十六軍軍長撥1000名士兵,

組成武術團,並任命韓慕俠為總教官。

團部就設在南開南門外於家墳洪元裏一號韓慕俠的家中。
韓慕俠把全部身心投入到武術團的訓練中。他把形意連環槍簡化後用來訓練軍隊刺殺,

把劈槍、崩槍、橫槍等形意槍法變化為刺、撥、挑、崩、劈五下刺殺動作,

簡單易學,很有實戰價值。

隨後,又訓練武術團集體衝鋒格鬥,整個練兵場殺聲不絕。


在訓練中,韓慕俠還注重思想教育,士兵出操前都要唱一首戰歌:

三國戰將勇,首推趙子龍,長阪坡前逞英雄。。。”


韓慕俠為了破日軍的拚刺,決定將武術團改為大刀隊,所謂大刀,

就是二尺的把和不輕不重的刀片,又稱“雙手帶”,用八卦形意“纏頭裹腦”,

順步砍、左右砍、連剁帶劈,動作雖簡單,卻使敵人防不勝防。


東北軍解散後,大刀隊被編入宋哲元二十九軍,

在“喜峰後、古北口’的戰役中,大刀隊奮勇殺敵,一夜砍殺日軍上千人,

殺得日軍心驚膽戰,聞風而逃,打出了國威、軍威。

(韓幕俠 還是周恩來的武術師傅,另題)

------------

習武之人向來很有骨氣,清末鏢師李堯臣便是其中之一。李堯臣活了將近一個世紀,一生經曆了清朝、北洋政府、日偽、民國、新中國,充滿了傳奇色彩。

李堯臣是河北冀縣李家莊人,當時清政府腐敗無能,民不聊生。李堯臣從小目睹社會慘狀,拜師學習太祖拳,既能保護自己又能保衛家鄉。1890年,十四歲的李堯臣到北京謀生,在荷包行當學徒。四年後,又經人介紹進了會友鏢局。

當時京城有八個鏢局,會友鏢局規模最大,經營時間最長,信譽最好。鏢局走鏢全靠真功夫,李堯臣早年雖學過功夫,但作為一個合格的鏢師來說還有點距離。李堯臣拜宋彩臣為師,學習拳術三皇炮錘,當時的會友鏢局都練的是這門拳術。

李堯臣在會友鏢局不光學了三皇炮錘,還學會了十八般兵器,水上、車上、馬上、輕功、暗器,都被他一一學會。李堯臣學會這些之後,有了一些名氣。京劇武生宗匠楊小樓為演“安天會”,即天鬧天宮,向李堯臣學習猴拳。梅蘭芳為演“霸王別姬”,向他學習劍術。

李堯臣雖學了一身本領,但鏢局的工作並不輕鬆,他的很多師兄弟都死在了走鏢的路上。走鏢的生活雖然艱難,但他卻堅持了二十七年。由於時代的改變,火車、輪船的興起,客商們不再選擇鏢局。1921年,經營了三百年的會友鏢局不得不解散。

李堯臣離開鏢局後,在天橋水沁亭開了一家茶社,起名“武術茶社”。茶社的名字靈感來源於會友鏢局,因為“會友”有以武會友的意思。在茶社既可以喝茶,又可以練武,興致來了還可與別人切磋武藝。為了方便大家以武會友,茶社備有各種武器,練武和比武都不收錢,隻有喝茶時才需付兩個銅錢。

也正是在這個時期,李堯臣結識了馮玉祥、佟麟閣等愛國將領。後來他還參與營救邵飄萍、李大釗,激發了他的愛國熱情。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中國軍隊和日本軍隊開戰,當時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知道李堯臣是高手,於是就請他來教授戰士們大刀。李堯臣根據戰場特點,和武器特點專門為他們研發出了一種新的刀法,就是無極刀這套刀法,讓二十九軍大獲全勝,日本鬼子被打得落花流水。

無極刀與普通大刀的形狀也異

傳統的29軍大刀

Image result for 李堯臣

直到1937年,七七事變以後,李堯臣才在北京護國寺隱姓埋名。當日本占領北京後,1941年由於暗探告密,日偽警備司令部拘捕了李堯臣,關進了監獄。因為他在武林界的名聲,1942年,一個會柔道和八卦掌名叫武田西(武田熙)的日本軍官,要在蟠桃宮廟會上和他比武。如果他贏了,可以獲釋;如若輸了,要給武田西磕頭拜師。

舊時的老北京蟠桃宮位於東便門,今已不在。

李堯臣被迫在三月三這天(1942年的陰曆三月三是陽曆的4月17日)與日本侵略者武田熙在蟠桃宮打擂,日本憲兵荷槍實彈維持秩序。雙方先是徒手,武田以柔道對李堯臣的武術,李堯臣接連把武田西打翻在地;武田急眼了,拔出一把日本刀與李堯臣對決,不下兩個回合,李堯臣飛起一腳,將武田手中的刀踢飛,武田的手腕也被踢傷。 這位日本軍官武田是講信用的,他比武輸了,卻沒有加害於李堯臣,反而將李堯臣釋放回家。這與電影《葉問》中日本軍官同中國民間武林人士的比武狀況截然不同。

1943年,日本人在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等地擺下擂台,與中國人比武,以顯示他們比中國人厲害。李堯臣看到後,與會友鏢局的師叔焦鵬林商議後,決定教訓一下日本人。李堯臣一上台,日本人見他一老頭,絲毫不將他放在眼裏,說:“你這麽老,行嗎?”李堯臣說:“來吧,老夫先讓你三拳!”李堯臣讓日本人三拳,是因為他想看清楚日本人的拳路。三拳過後,日本人的拳路已被他摸透,一拳將日本人打下了擂台。

此後,李堯臣一邊開著茶社,一邊從事愛國活動。1950年,他支持女兒李桂珍去新疆工作,支持兒子參加國家建設。毛主席、周恩來、賀龍、朱德很是欣賞他,曾多次邀請他表演武術。

晚年的李堯臣仍每天堅持練功,多次擔任武術比賽裁判,九十多歲的他還經常指點別人練武。李堯臣一生很重民族氣節,把日本人打得滿地找牙,讓日本人從此不敢再輕視中國人。也許是做過的好事太多,李堯臣活了將近百歲,實際九十七歲。1973年,在北京去世。

 

---------

 

Image result for 韓幕俠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