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弓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天寧 天佑 舉世無二的 中國安陽文峰塔】

(2016-08-19 20:43:57) 下一個

 

天寧天佑 文峰獨秀 

 

層幢疊傘 寶塔稱奇

 

 

 

 

 

 

    

趙樸初 題 安陽天寧塔
 
      
層傘高擎窣堵坡,
洹河塔影勝恒河。
更驚雕像多殊妙,
不負平生一瞬過。


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老人,
於1977年4月30日訪安陽天寧寺塔時所作的一首七絕,
現刻於天寧寺塔前的石碑上。


 

 

 

 

 

 

  

 

 安陽 天寧寺



郭沫若 安陽 題詩:
1959年6月30日  



訪安陽殷墟

  我來洹水憶殷辛,統一中州賴此人。
  百克東夷身致殞,千秋公案與誰論。


 觀圓形殉葬坑

  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
  雨中踏尋王裕口,坑葬驚看有眾奴。
  銅卣銅鼎並骷髏,十貝為朋影模糊。
  此當尚在殷辛前,觀此勝於讀古書。
  勿謂殷辛太暴虐,奴隸解放實前驅。
  如今人民已作主,推翻舊案莫踟躇。

 

 

  

 

 

 

  

 

  

 

  

 

  

 

 

 

 

 

 

 

  

 

 

IMG_4859.jpg

 

  

IMG_4856.jpg

  

 

  

 

 

 

 

 

安陽賦

                                                       作者:  劉臻仲

    殷商古都,彰德故郡,亦稱相州,謂之鄴下①。望岱宗之高岑,倚太行之崇阿。縱貫兩路,京廣與京珠並馳;橫沮二水,漳濤與洹波共流。控兩湖之鎖鑰,扼燕趙之門戶。處四省之交界,居豫州之北屏。城以古屢見經傳,名因高蜚譽寰中。稱文字之都,稱周易之都,稱中華第一古都;乃旅遊名城,乃書法名城,乃曆史文化名城。

  安陽好,自古帝王京。河亙機樞,山聳形勝,鳳翥鸞翔,維王者興。帝嚳都於亳,巍峨陵塚猶在;夏廑居西河,迤邐城廓堪徵。盤庚遷殷,茅茨重重,開八代之宏基;箕子朝覲,麥秀漸漸②,悲故國之凋零。銅雀藏二喬,笙歌豔舞闌珊夜,憑幾多屍骨沉醉;兵燹焚三台,華宮瓊樓都作土,惜一代繁華無蹤。鄴後五朝③,鹹都於茲,各領風騷,盛衰有憑。然則俱往矣,良可慨也!

  安陽好,豪氣壯天穹。武丁拜相,一鳴驚人;傅說登壇,百廢振興。婦好征土方④,中華第一女將軍;西門治鄴郡,政壇最早循吏旌。蘇秦拜相,殷畿有台;扁鵲諱茲,湯陰存塚。楚霸王破釜沉舟,強渡洹水;信陵君竊符救趙,兵發將城⑤。藺相如一代賢相,韓稚圭三朝公卿。偉哉,嶽飛報國,鐵軍大破朱仙鎮;壯哉,翟讓揭竿,瓦崗群雄撼隋廷。劉青霞毀家救國,乃婦女解放之先驅;孫占元捐軀異域,實國際主義之英雄⑥。

  安陽好,文淵在茲城。善應鬆濤,掩映三萬年祖先洞穴;漁洋古鎮,綿延六千載華夏文明。殷墟發掘,華夏震動。王陵遺址考商史,殉葬白骨證血腥。學者考古八十年,信史上推三百冬。卜契龜甲之骨,乃有祖文濫觴,帝宮基址猶念千年讖(chen)煙熾;鼎鑄司母之器,誰作鎮國之寶?青銅冶場若見百世爐火紅。殷曆誕於殷時,彥堂有考;商人始於商代,今仍其名⑦。“厚德載物”,《周易》推演古往今來;“靜女其姝”,《詩經》詠歌邶衛之風。鍾靈毓秀,曆史名城,墨客騷人,焉能不興會於此?於是,吐鳳才人,驂鸞妙士,趿履遝來,絡繹接踵。漢魏三曹,豪歌遏雲水;建安七子,悲吟動秋蛩。沈佺期熔鑄四韻,開律詩之先河;李延壽實錄二史,侔司馬之偉功⑧。神筆蔡君謨,三絕碑上留三絕;文宗歐陽修,秋聲樓內賦秋聲⑨。稠禪武傳少林寺,荊浩墨潑林慮峰。鄭廷玉乃關漢卿之流亞,宋西隱為明太學之師宗。流蕙千載,陶冶熏蒸,今日藝苑,更加繁榮。書壇驚歎安陽現象,名家迭出,佳作紛呈;異域頻邀鄴下書家,數渡扶桑,幾赴獅城。弘國粹而多有好古之士,尚雅事會當展萬種風情。李劍晨係水彩畫之泰鬥,謝國楨乃明史界之耆英。崔蘭田奠定崔派藝術,張寶英光大悲劇哀聲。王勃雲:“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文脈流徽,異彩紛呈,安陽謂為文明淵藪,寧為虛乎?

  安陽好,風景舊曾諳。重遊林慮山,群峰參差八萬仞,莫非天上海市?再訪紅旗渠,清流逶迤三千裏,喜捧銀漢仙泉。山乃造物所賜,堪與五嶽並峙;渠是山民鑿開,敢教世界驚歎。東望硝河,紅果欺枝,芬芳豈不醉人?西上北蒙,蜂蝶戀花,秀色當然可餐。洹河飄玉帶,傍城而碧;岸柳拂絲絛,風清天藍。鍾鳴禪寺,千載月華照浮屠;波靜澄湖,九天日影濯清漣。袁林鬆恥伴賣國塚,珍珠泉倒映柏門天⑩。圭塘橋畔幽篁怡遠客,馬氏莊園古柏茂參天 。千年古城牆,唯留殘垣一隅,秦磚漢瓦,依稀前朝風韻;九府新巷陌,但見華屋千家,明宅清居,參差盛世人寰。唐子巷裏,誰家玉笛翻新韻;高閣寺外,何處雁陣寫奇觀。東部新區,高塔與崇樓並峙,最堪稱煌煌帝都換舊貌;西部鋼城,鋼花與霓彩齊放,真個是火樹銀花不夜天。

政界領袖,藝苑名人,蒞古都而競折腰,題詩詞則墨寶存。毛澤東視察殷墟,縱論洹上人物;江澤民親蒞安陽,提倡奮鬥精神。“三千年前是帝都”,郭沫若詩含灼見;“洹河塔影勝恒河”,趙樸初禪語精深。國際易經沙龍,繼絕學於不朽;世界甲骨論壇,倡奇文以再藩。文字建館,肇宏規於斯地,四海矚目;殷墟申遺,畢大功於是役,五洲歡欣。奮進開拓,秣馬厲兵;改革開放,風雨雷殷。古城當軸,再繪宏圖;鄴下百業,棄舊鼎新。繼往開來,安問雲水當年?盛世偉業,且看鷹擊長空。
 


 

 

 

 

 

 

 

 

大多數的塔都是由下而上的逐漸縮小,而文峰塔之獨特,

在於其一反常規,塔身上大而下小,呈傘狀,為國內外所罕見。

塔高38.65米,塔基周長40米,壁厚2.5米。

塔身有五層重據,從下往上逐級增大。

每層簷角均懸有銅鍾,微風徐來,叮當之聲悅耳動聽,

給人以高遠靜穆之感。文峰塔的構造為平麵八角形,

磚木結構,琉璃瓦頂,塔的八麵壁上分別飾有

直欞窗、圓券門和佛教故事磚雕,刻工細致,形象逼真,造型動人。

  

 

 

文峰塔原名天寧寺塔,寺原建於隋仁壽(601-604)年間,
塔修造於後周廣順二年(952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

元、明、清三代都曾重修此塔。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當時任彰德(即今安陽)知府的黃邦寧,

主持重新修葺天寧寺和塔。他認為塔與南邊的孔廟(在今安陽市西大街小學校內)相呼應,

二者可以代表古城的文化高峰,便在塔門橫額上題了“文峰聳秀”四個大字,

於是此塔又得名“文峰塔”,一直沿用到今天。

 

解放以後,人民政府進行兩次整修,並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峰塔高38.65米,塔基周長40米。磚身木簷。八角形的塔身立於圓形蓮花座上,蓮瓣共7層,

上下交錯,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護塔基,把塔裝飾得更為美麗壯觀。

 

塔的上身五級出簷,從下往上逐級增大。每層出簷的鬥拱又不盡相同。

八角簷頭係有銅鐸,微風吹動,叮當作響,給人以高遠靜穆之感。

 

塔頂有相輪、塔刹。塔的下身四周正麵,各有一門,其中正南麵為真門,餘為假門。

券門首額,有磚雕二龍戲珠圖像。八角均有巨龍環繞的盤龍柱,上加鐵鏈枷鎖,非常壯觀。

 

八根龍柱之間,有八幅磚浮雕佛教故事圖像:

 

正南麵為三身佛像;

西南角是釋迦佛說法像;

西麵為悉達多太子誕生圖像;

西北角一幅是釋迦佛雪山苦行修定像;

北麵為觀音菩薩與善財龍女像;

東北角是佛為天人說法像;

東麵一幅為釋迦佛涅 像;

東南角是波斯慝王及王後侍佛聞法像。

 

這些浮雕造型生動,神情逼真,姿態自然,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塔的正南門前有一平台,高約2米。登平台進塔門,沿72級台階盤旋而上塔頂。

 

塔頂平台周圍有一米多高的女兒牆環繞。

平台正中矗立著一個高約10米的葫蘆狀小塔刹,大體和北京北海公園的小白塔相仿。

 

 

 =============================


安陽城賦


予觀夫安陽勝狀,在洹河以南。南通湯陰,東連白璧。逐鹿中原,定鼎華夏。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政通人和,氣象萬千。
殷墟博物苑,世界文化之遺產;文字博物館,華夏文化之藏館。
記述文字,承載文明,囊括曆史。揮毫潑墨,談甲論《易》,多會於此。
此則古都之大觀也。 

。。。。。。

古都安陽,曆史悠久,文化燦爛,“八大古都”之首。
位居豫北,與晉、冀、魯三省毗鄰,是交通樞紐。

安陽是青銅器後母戊鼎(原司母戊鼎)的故鄉,
紅旗渠精神的誕生地,
《周易》的發祥地,
甲骨文的發現地。
中國書法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曆史文化名城。
安陽建設,合理規劃,科學發展,榮換新裝,感慨萬千,奮筆疾書,遂作文以記之。

 

 

洹水”一名,最早見於殷墟所出土甲骨文的記載:“戊子貞,其烄於洹水泉。”
另《
左傳·成公十七年》記載有“聲伯夢涉洹”,
以及《
戰國策·趙策》:“蘇秦說趙肅侯,令天下之將相盟於洹水之上。”
上述記載均證明“洹水”之名早在三千多年前即已流傳開來,
也說明洹河是安陽境內一條具有悠久曆史的重要河流。
 






洹園

 

 

【圖片資料素材源自網絡 -- 撰輯於 2013-0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