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氏最佳作曲
李穀一 唱的 婉轉悱惻 穀一唯一
----------------------------------------------------------------------
淺說 辛酉政變
這次政變,因同治熱河繼位後擬定年號為“祺祥”,故史稱“祺祥政變”;
這年為辛酉年,又稱“辛酉政變”;
因政變發生在北京,又稱為“北京政變”。
因 慈禧 - 奕訢 叔嫂聯手 周密得意的 “短平快” 隻用了6天即政變垂成,又稱為“六日政變”
常言
多事之秋 秋天事多 京華鄉畿 陰晴叵測
一, 此次政變的禍根在 鹹豐帝
鹹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五日,鹹豐帝在熱河行宮病重。
十六日,鹹豐在煙波致爽殿寢宮,召見
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禦前大臣景壽、協辦大學士肅順,
軍機大臣穆蔭、匡源 、杜翰(杜受田之子)、焦祐瀛等。
鹹豐諭:“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又諭:“皇長子載淳現為皇太子,
著派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盡心輔弼,讚襄一切政務。”
以上就是曆史上著名的“顧命八大臣”或“讚襄政務八大臣”。載垣等請鹹豐帝朱筆親書,以昭鄭重。
然 鹹豐帝此時已經病重,不能握管,遂命廷臣承代寫朱諭。
鹹豐在病逝前,授予皇後鈕祜祿氏 - 慈安“禦賞”印章,
授予皇子載淳“同道堂”印章(由懿貴妃 - 慈禧掌管)。
十七日清晨,鹹豐帝病逝,僅 享卅一年。
鹹豐遺詔(部分)和瀕死經過之官方記錄
二, 鹹豐一死,皇權血爭即始,禍起那個看似鹹豐兩全其美的遺詔。
鹹豐帝 遺詔立6歲的載淳為皇太子 儲帝
遺命 肅順等八人為「贊襄政務王大臣」輔佐皇太子,一切軍政事務由輔政大臣處理。
但
同時分賜皇後及繼帝太子 「禦賞」「同道堂」2玉璽為下達聖諭的符信,以期兩極平衡互製。
意即 8大臣議定, 2玉璽批準,無玉璽蓋複 8大臣還是無實權 不算數,也即 太後有批準和否決權,
但未說 太子皇帝不可發聖旨, 即 太子和太後 即可單獨 發旨 即 上諭。後來革拿八大臣的即是如此。
禦賞 通道堂
鹹豐皇帝如此遺命排除了他的異母親弟 恭親王奕訢的參與輔政 (此乃鹹豐皇帝本人與恭親王之間矛盾的遺案)。
而這位恭親王,在“名正言順”王道傳統觀念中,權力名號又顯然比那八位輔政旁係親貴要高出一等。
這是鹹豐皇帝臨死前匆匆建立的權力製衡框架的一大紕漏。
道光帝第六子 恭親王 奕訢,鹹豐之6弟,同父異母
1861年 鹹豐殯天時,奕訢時年28,奕譞21,慈禧26,慈安24,肅順45歲。
其實 鹹豐的用意是:防範奕訢從太子手裏奪權,為此 以肅順八大臣製抑奕訢,
以太子-慈禧 同道堂製抑肅順,以慈安正宮 禦賞 製抑 慈禧。
三, 鹹豐身後 實為 四股勢力:
1,帝後,2,熱河顧命八大臣,3,帝弟六爺恭親王奕訢北京集團,4,勝保 僧格林沁 京直軍界實權派
(僧格林沁 為道光皇帝的外甥,與鹹豐帝同輩,比帝長廿歲,時任直魯總督)
四,八大臣 迂腐 輕敵 還無實權, 更不掌兵,接連犯了幾個致命大錯:
1,八大臣,皆是庸才書生,唯有肅順有才能力,是八大臣的頭羊和主心骨。
2,肅順 自持有才 得信於先帝 剛愎自用 輕敵自重 以為死人的話 無人敢違悖 還輕視女流 。
3, 沒有策略,輸於心計,盲目自信,孤家八人,沒有籠合八人以外的任何人士和勢力。
4, 肅順的幕僚師爺 有成為奕訢的坐探 內奸,而八大臣在外在京沒有耳目內線,如盲人瞎馬黑道 。
5, 奕訢(鹹豐6弟)身為恭親王 負責在京的一切要務,提出要離京來熱河奔喪,八大臣本可而未予阻止 。
6, 奕訢到熱河後 與兩位嫂嫂(兩宮太後)有過 較長時間的麵談(時辰計) 超過了 禮節儀式上的拜會,實則密謀策劃(奕訢在承德逗留六天)篤定, 卻裝出隻為幼帝登基安排事宜,麻痹肅順等人。
這時 鹹豐皇帝離駕崩剛13天。
奕訢北京集團要 鹹豐“近支”即自己 血脈掌權,肅順 端華等則為 “旁支”皇血係 。
7, 勝保,時居欽差大臣 兵部侍郎(國防副部長)京城軍界警衛大拿, 也提出要來承德麵見太後請示要務, 勝保來後 見到兩太後 也有密商 而 八大臣對 兩太後與奕訢及勝保將軍所談內容 竟一無所知所聞!
8,慈禧提出帝後和七大臣 先從小路間道捷徑 與 肅順帶百十人抬著鹹豐靈柩 分兩路自承德返京。 肅順和另7大臣 竟聽之任之!如此 肅順帶百十人抬著個棺材步行還京,而慈禧攜活人(幼帝)上路 慈禧 舉重若輕 四兩撥千斤,分化八大臣 使之群龍無首,另幼帝在手 可 “挾天子以令諸侯”, 而 肅順抬著死人,放了活人(幼帝),手裏已無任何硬牌,輸已注定了,竟無察無覺!
此乃 慈禧-奕訢 的釜底抽薪之計,四兩撥千斤,輕而易舉地化解了肅順集團的力量。
八大臣 7 / 1 分兩路走,其權力值 頃刻化為 零!不能再有任何權利和作為,
權傾一世 舉國倚賴的八大臣瞬間成為砧板上的小魚:麵臨的隻有任人宰割了!
而 一向聰明機敏的肅順竟然對此毫無察覺和防範!
所以 動身離開熱河承德還京之刻起 即已是 肅順八臣必敗時!
慈禧手段的高超 令後人驚歎!
高手過招,棋高一籌,穩操勝局,一步失錯 則 全盤皆輸。
肅順
9, 肅順帶領抬運棺槨的大團隊從大道緩緩而來,還遇上了一天大雨的延擱,走了6天後才到京郊密雲, 而慈禧帝後和7大臣已於4天前就已回到北京了,有充足時間布局,盡占先機,以逸待勞 守株待兔,工到垂成 。
10, 九月廿九日 帝後鑾隊到達京郊 石槽,太後即召 六爺奕訢等再次密謀敲定即將的政變。
奕訢已經得到英俄等外交使團的支持,並且京城一切安排妥當 穩操在握。
11, 次日,即 九月卅日,兩太後又召見恭親王奕訢、大學士桂良、賈禎和軍機大臣文祥等, 恭親王奕訢遂奉聖旨派親兵突然抓捕了載垣和端華2大臣。 同時著 睿親王 仁壽、醇郡王 奕譞前往途中(密雲)羈拿肅順,押解來京。
12, 十月初一日,上諭授恭親王為“議政王”,並掌管軍機處,戶部左侍郎文祥等功臣皆有晉獎。
13,十月二日夜間,肅順在護送鹹豐帝梓宮回京途中之夜,於密雲歇息時被鹹豐七弟醇郡王 奕譞捕獲,解京 。
14, 十月初六日,“皇上”賜令 載垣、端華 自盡, 並令 在菜市口 刀斬 肅順,年四十五。 其餘 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 五人被解任處罰。
鹹豐遺命漏洞不小,更由於不是親筆朱諭,未鈐玉璽,
所以 六爺 奕訢等 及兩太後 可否認 鹹豐遺命八大臣之詔,反咬肅順等矯詔,即偽詔。
醇郡王 / 醇親王 奕譞,鹹豐之7弟,同父異母, 羈拿肅順之人
這次驚心動魄的大政變,清朝正史,如《清實錄》《清史稿》等,都故意語焉不詳。
好在發現了《熱河密劄》等關於辛酉政變的第一手史料,
為後人開解政變提供了比較可靠的依據,但全部真相仍待得當詮釋。
其後,兩位皇太後共同垂簾聽政長達20年。
慈安 死於 1881年,享44歲。
慈禧 共執掌清朝政47年。
慈禧 死於 1908年,享72歲。
---------------
肅順與慈禧從小認識 兩家相距約200米,肅順家住 大木倉胡同,慈禧家住劈柴胡同, 互知底細,兩不對乎,
慈禧罵肅順是丫頭生的, 肅順罵慈禧是爛杏兒,肅順長杏貞(慈禧)19歲。
(慈禧的名字叫 杏貞, 葉赫那拉為姓)
鹹豐殯天前後 據說
肅順曾與八大臣密謀 仿漢武帝殺其妃子(太子之母)鉤弋夫人,將慈禧殺掉,甚至對鹹豐帝也提到過
此消息被一個小太監聽到, 報告給慈禧慈安,為了自保,慈禧慈安也必須將肅順殺掉。
生死存亡,你死我活,敢賭服輸,魚死網破。
所以 肅順等遭死,也該著,誰讓你 蠢呢!
肅順與奕訢都是排行老六,一個祖宗
肅順的祖上 舒爾哈赤老三,奕訢的祖上 努爾哈赤老大,親兄弟,父親都是 塔克世
奕訢絕非凡人,本來其兄鹹豐的帝位 在他看來本來就該是他的
現年三十,鹹豐已大行,奕訢本來就要蠢蠢欲動
兩宮密詔他從北京來熱河奔喪麵謁,肅順等以 叔嫂不能同室,男女授受不親阻止
奕訢 冷冷的說: 老嫂比母,本家之事,外人休得幹涉!
你們若不放心 可與我同去。
肅順等傻臉無奈,豈敢!------ 肅順等若敢妄入太後之室,立馬死罪!
可見 奕訢 這個主有多狠!
---------------
這八名顧命大臣中,雖然肅順排名第四,但實際上這個輔政班子是以肅順為首。
當時肅順的職務是內閣協辦大學士、禦前大臣、戶部尚書,此前 肅順還曾任兵部尚書,≈ 國防部長。
(清製,中央六部各設二尚書,一為滿人,一為漢人,同級為長)。
穆蔭,滿洲正白旗人,時雖任兵部尚書,≈ 國防部長。但遠在熱河,實際手裏無一兵可調遣,幾乎等同空銜。
掌兵調兵 實權在 兵部侍郎 勝保 及京城九門提督 和京郊大營統領,以及直魯總督 僧格林沁 手中,
此時都聽命於恭親王奕訢六爺的。
肅順 街裏小混混起身,天不怕,地不怕,對鹹豐忠心耿耿,但對旗人貴族不屑一顧,不尿洋人,
治世能臣,火爆雷曆,飛揚跋扈,直呼恭親王奕訢 老六,醇郡王奕譞 老七,上上下下 早已樹敵累累。
與 兩宮太後也是 宿怨已久,輕視女流和恭親王老六等,剛愎自用,死到臨頭 還狂以為穩操勝券。
殊不知,六爺,慈禧 都是要陰謀高手能人,不鳴則罷,一鳴驚人,
不輕出手,出手必絕,短平快,穩準狠,一劍封喉,必置死地。
“手不掌兵, 萬事皆空。”
-------------
馬後炮,假設, if only,
如此這般 肅順等可勝:
1, 以除鉤弋夫人之法,殺掉慈禧
2,可令兩宮獨行,將兩宮與幼帝一分為二
3, 始終將幼帝 握在手中, 天子在手 諸侯在捏
4, 詔調親兵 保駕護衛
5, 誘捕 軟禁 老六,老七
然, 曆史從無,不允許假設,毫無意義!
辛酉政變之後 清朝還有那麽一兩個政變
但 那都是 小打小鬧,不值一提
辛酉政變是改變清朝命運 中國後來的大事變, 值得回味研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