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46年前新華社向世界播發的一份電文 :
“新華社四月二十五日訊: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我國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衛星運行軌道,距地球最近點四百三十九公裏,最遠點二千三百八十四公裏,
軌道平麵和地球赤道平麵夾角六十八點五度。繞地球一周一百一十四分鍾。
衛星重一百七十三公斤。用二0.00九兆周的頻率,播送《東方紅》樂曲……”
記得 25日,我從收音機裏 聽到了太空傳來的 清脆悅耳 激蕩人心喜悅的 東方紅樂曲
此後的一個晚上 我站在院子裏,仰望夜空尋找 移動的星星, 衛星, 東方紅一號 中國衛星。
46年 過去了。
此音影頻製作於 2010年
1970年4月25日,周恩來在廣州 越老柬“三國四方”會議上宣布中國成功發射衛星的喜訊
衛星上 的 東方紅樂曲 八音盒
1966年6月,政委栗在山(右)、代司令員李福澤(左)陪同周恩來總理在基地觀看地空導彈發射。
東方紅一號由以錢學森為首任院長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當時共做了五顆樣星,結果第一顆衛星就發射成功。
孫家棟則是當時「東方紅一號」衛星的技術負責人。
1967年,黨鴻辛等人選擇了一種以銅為基礎的天線幹膜,成功解決在100℃至零下100℃下超短波天線信號傳遞困難問題。「東方紅一號」衛星因工程師在其上安裝一台模擬演奏《東方紅》樂曲的音樂儀器,並讓地球上從電波中接收到這段音樂而命名。
「東方紅一號」衛星以火車運輸時,鐵路沿線每兩根電線杆間由一位荷槍實彈的衛兵守衛。於1970年4月24日 21時35分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 (CZ-1)載著「東方紅一號」衛星從中國西北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21時48分進入預定軌道。
「東方紅一號」衛星的主要任務是進行衛星技術試驗、探測電離層和大氣層密度。衛星為近似球形的72麵體,質量173千克,直徑約1米、採用自旋姿態穩定方式,轉速為120/分,外殼表麵由按溫度控製要求經過處理的鋁合金為材料,球狀的主體上共有四條二米多長的鞭狀超短波天線,底部有連接運載火箭用的分離環。衛星飛行軌道為近地點439公裏、遠地點2384公裏、軌道平麵和地球赤道平麵為傾角68.5度的近地橢圓軌道,運行地球一圈周期為114分鐘。
「東方紅一號」衛星除了裝有試驗儀器外,還可以以20.009兆赫的頻率發射《東方紅》音樂(音樂盒由502所研製),該星採用銀鋅電池為電源。
「東方紅一號」衛星設計工作壽命20天(實際工作壽命28天),期間把遙測參數和各種太空探測資料傳回地麵,至同年5月14日停止發射信號。
「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成功掌握了人造衛星的空間技術,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繼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第五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從此,中國在空間技術領域躋身於世界先進國家行列,正式加入了「太空俱樂部」,發射成功後,錢學森向中央提出中國應該發展載人航天,並提交發展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報告,得毛澤東親筆批示「同意」。
2005年4月21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召集了當年曾參加設計、研製、生產和管理的航天科技人員,在「東方紅一號」衛星誕生地北京衛星製造廠為紀念碑揭幕,製造廠為配合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周年紀念,亦製作了「東方紅一號」衛星的1:1模型,在北京天文館展出。
---------
次序 | 國家 | 首次發射年份 | 火箭 | 衛星 |
---|---|---|---|---|
1 | ![]() |
1957 | Sputnik-PS | Sputnik 1 |
2 | ![]() |
1958 | 朱諾一號運載火箭 | 探險者1號 |
3 | ![]() |
1965 | Diamant | Astérix |
4 | ![]() |
1970 | Lambda-4S | ?sumi |
5 | ![]() |
1970 | 長征一號 | 東方紅一號 |
6 | ![]() |
1971 | Black Arrow | Prospero X-3 |
7 | ![]() |
1980 | SLV | Rohini |
8 | ![]() |
1988 | Shavit | Ofeq 1 |
— | ![]() |
1992 | Soyuz-U | Template:Kosmos |
— | ![]() |
1992 | Tsyklon-3 | Strela (x3, Russian) |
9 | ![]() |
2009 | 信使二號 | 希望號 |
10 | ![]() |
2012 | 銀河3號 | 光明星3號 (2期) |
11 | ![]() |
2013 | 羅老號運載火箭 | STSAT-2C |
以下是航天俱樂部幾大成員首次成功發射的衛星:
次序 | 發射時間 (UTC) |
國家 | 衛星名稱 (原文) |
運載火箭 (原文) |
發射地點 (坐標) |
重量 (kg) |
備注 |
---|---|---|---|---|---|---|---|
1 | 1957年10月4日 19時28分34秒 |
![]() |
史普尼克1號 Спутник-1 |
斯普特尼克運載火箭 Спутник 8К71ПС |
蘇聯哈薩克斯坦丘拉坦 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一號發射場區 45°55′13″N 63°20′32″E? / ?45.920278°N 63.342222°E |
83.6 | 研究地球電離層、測量外太空大氣層空氣密度 |
2 | 1958年2月1日 03時47分56秒 |
![]() |
探險者一號 Explorer 1 |
朱諾一號運載火箭 Juno I |
美國佛羅裏達州布裏瓦德縣卡納維拉爾角 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第26號發射工位A發射台 28°26′39″N 80°34′17″W? / ?28.44417°N 80.57139°W |
13.7 | 測量宇宙射線、地球範艾倫輻射帶、微流星體以及衛星本體溫度 |
3 | 1965年11月26日 14時47分21秒 |
![]() |
阿斯泰利克斯 Astérix 1 |
鑽石號A型運載火箭 Diamant A |
阿爾及利亞貝沙爾省漢馬吉爾 特種火箭聯合測試中心B2發射場布麗吉特發射工位 30°46′42″N 3°03′14″W? / ?30.77833°N 3.05389°W |
42 | 鑽石號A型運載火箭性能試驗 |
4 | 1970年2月11日 04時25分 |
![]() |
大隅號(5) おおすみ(5) |
拉姆達-4S(5號機) L-4Sロケット(5號機) |
日本鹿兒島縣肝付町 內之浦宇宙空間觀測所拉姆達發射台 31°15′08″N 131°04′43″E? / ?31.2523°N 131.0785°E |
23.8 | 試驗運載火箭子級級間分離與火箭第4級入軌性能,衛星在軌運行10多小時 |
5 | 1970年4月24日 21時35分45秒 |
![]() |
東方紅一號 | 長征一號運載火箭(601904) | 中國甘肅省酒泉市額濟納旗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二號發射場區5020工位 41°18′22″N 100°18′48″E? / ?41.306140°N 100.313220°E |
173 | 之前各國首發衛星當中最重的一顆,探測外太空空間環境,測量衛星工程參數,軌道測控,播放《東方紅》 |
6 | 1971年10月28日 04時09分29秒 |
![]() |
普羅斯帕羅 Prospero |
黑箭號運載火箭(R3) Black Arrow (R3) |
澳大利亞南澳大利亞州伍默拉軍事禁區 伍默拉試驗場五號發射場區B發射台 30°57′00″S 136°27′34″E? / ?30.9500°S 136.4595°E |
66 | 試驗輕型太陽能電池帆板、熱控以及電子設計,測量宇宙塵埃 |
— | 1979年12月24日 17時14分38秒 |
![]() 歐空局 |
阿裏安遙測設備艙1號 CAT 1 |
亞利安一號運載火箭(L-01) Ariane 1 (L-01) |
法國法屬圭亞那卡宴區庫魯 蓋亞那太空中心阿裏安一號發射場區 5°14′10″S 52°46′30″W? / ?5.236°S 52.775°W |
1602 | 阿裏安一號運載火箭性能試驗,攜帶壓艙物 |
7 | 1980年7月18日 02時33分45秒 |
![]() |
羅希尼1B號(RS-1) Rohini-1B (RS-1) ??????1B (?? ?? - ?) |
衛星運載火箭(3 D1) Satellite Launch Vehicle (3 D1) ?????? ????????? ??? (3 D1) |
印度安得拉邦內洛爾縣斯裏赫裏戈達島 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一號發射台 13°43′59″N 80°14′06″E? / ?13.733°N 80.235°E |
40 | 衛星運載火箭性能試驗,評估衛星性能,檢驗地麵測控係統 |
8 | 1988年9月19日 09時34分 |
![]() |
地平線1號 ???? 1 |
沙維特運載火箭 ???? |
以色列中央區帕勒馬希姆 帕勒馬希姆空軍基地 31°53′04″N 34°40′49″E? / ?31.88444°N 34.68028°E |
157 | 測量外太空大氣層、磁場以及地球引力,進行外空間技術試驗 |
— | 1991年9月28日 07時05分 |
![]() |
六顆俄羅斯製天箭三號衛星[註 3] Стрела-3 |
旋風三號運載火箭 Циклон-3 |
俄羅斯阿爾漢格爾斯克州米爾內 普列謝茨克航天發射場32號發射場區 62°54′23″N 40°47′12″E? / ?62.90639°N 40.78667°E |
6×220 | 軍用通訊衛星,蘇聯時期研製的運載火箭,火箭製造廠位於獨立後的烏克蘭境內,在俄羅斯境內發射升空。 |
— | 1992年1月21日 15時00分00秒 |
![]() |
宇宙2175號 Космос-2175 |
聯盟-U型運載火箭 Союз-У |
俄羅斯阿爾漢格爾斯克州米爾內 普列謝茨克航天發射場43號發射場區 62°55′12″N 40°28′1″E? / ?62.92000°N 40.46694°E |
6600 | 軍用偵測衛星 |
9 | 2009年2月2日 18時34分 |
![]() |
希望號衛星 ???? |
信使2號運載火箭 ???? ? |
伊朗塞姆南省塞姆南市 塞姆南發射場 35°14′5″N 53°55′15″E? / ?35.23472°N 53.92083°E |
27 | 通訊衛星 |
10 | 2012年12月12日 00時49分46秒 |
![]() |
光明星3號 (2期) ???3?2???? |
銀河3號運載火箭 ??3? |
朝鮮平安北道鐵山郡東昌裏 西海衛星發射場 39°39′36.27″N 124°42′19.06″E? / ?39.6600750°N 124.7052944°E |
100 | 通訊衛星,廣播金日成、金正日將軍歌曲。 |
— | 2013年1月30日 07時00分00秒 |
![]() |
科學技術衛星2C號[參 1] ?????? 2C? |
羅老號運載火箭 ??? |
韓國全羅南道高興郡 羅老宇宙中心 34°25′54.72″N 127°32′6.25″E? / ?34.4318667°N 127.5350694°E |
100 | 科學與工程技術試驗載荷,火箭一級由俄羅斯製造,二級、整流罩、載荷、發射場地等由韓國承擔。 |
--------------
1957年10月4日。蘇聯宣布成功地把世界上第一顆繞地球運行的人造衛星送入軌道。美國官員宣稱,他們不僅因蘇聯首先成功地發射衛星感到震驚,而且對這顆衛星的體積之大感到驚訝。這顆衛星重83公斤,比美國準備在第二年初發射的衛星重8倍,可是,美國沒有蘇聯那麽大的R7火箭,所以,發射不了。
蘇聯宣布說,這顆衛星的球體直徑為55厘米,繞地球一周需1小時35分,距地麵的最大高度為900公裏,用兩個頻道連續發送信號。由於運行軌道和赤道成65度夾角,因此它每日可兩次在莫斯科上空通過。
蘇聯對發射這顆衛星的火箭沒做詳細報道,不過曾提到它以每秒8公裏的速度離開地麵。
這一事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宣告人類已經進入航天時代(space age)。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呈球形,直徑58厘米,重83.6公斤。它沿著橢圓軌道飛行,每96分鍾環繞地球一圈。人造地球衛星內帶著一台無線電發報機,不停地向地球發出“滴——滴——滴”的信號。一些人圍著收音機。側耳傾聽著初次來自太空的聲音。
這其實是蘇聯在測試SS-6導彈過程中 “順手”發射衛星而已,這枚衛星用單級火箭送入軌道。該衛星遠地點高度900公裏,在飛行92天後墜入大氣層燒毀。
------------
美國的第一枚衛星是“探險者1號”,於1958年發射。不過在它之前,急於與蘇聯展開太空競賽的美國在發射衛星領域遭到過一次“宣傳災難”,1957 年“人造衛星1號”發射成功後,美國海軍曾經發表聲明稱12月將進行一次可搭載衛星的火箭試射,然而著急的美國媒體卻立刻將其傳成要進行“衛星發射”,連白宮發言人也出來“證實”要進行衛星發射。結果,海軍不得不“趕鴨子上架”,在其試驗火箭上搭載了衛星,強行發射。結果火箭在點火兩秒後發生大爆炸,令美國尷尬無比。
1958年1月,美國終於用“丘比特C”火箭將“探險者一號”衛星送入軌道。不過,“丘比特C”火箭性能遠不如蘇聯的“東方”號,因此“探險者一號” 也非常小,全重隻有8.2公斤(另說 13.7kg) ,軌道近地點高度360千米,遠地點高度2531千米,於1970年3月31日,在太平洋上空墜入大氣層燒毀。這枚衛星是如此之小,以至於被嘲諷為“美國將一顆柚子送入了太空”。
---------
世界上第三個獨立發射衛星的國家是法國,60年代,法國為了凸顯自己世界大國的地位,在美蘇之外第一次開發了獨立的衛星發射計劃,其研製的“鑽石 1A”火箭起飛重量僅14.8噸,近地軌道載荷160公斤,按照“廉價運載火箭”概念開發,實際上,這樣的載荷能力幾乎就不具備發射實用衛星的能力。 1965年11月16日,“鑽石A”火箭搭載“阿斯特克斯1號”衛星升空(該衛星以法國著名漫畫《高盧英雄傳》主角名字命名)。這枚衛星的重量為42公斤,軌道近地點高度527公裏,遠地點高度1697公裏,預計它將可以在地球軌道上停留幾個世紀。不過,由於這枚衛星太小,從地麵上是無法看到的。法國後來停止了“鑽石”火箭的繼續研製,轉為與歐洲國家合作研製“阿裏安”火箭。
-------------
日本在1970年1月11日發射了本國的第一枚衛星“大隅”號,以一種用探空火箭為基礎研製的Lamdba 4S火箭發射升空,這種火箭比法國“鑽石”還要小得多,近地軌道載荷小的可憐,堪稱是一種真正的“麵子火箭”。“大隅”號衛星重量僅24千克 (23.8kg), 近地點高度 350公裏,遠地點5140公裏,於2003年墜入地球。它的唯一亮點是搶在中國之前於1970年1月11日發射升空,讓日本成為了世界上第四個獨立發射衛星的國家。
---------------
中國其實 完全可以早於日本發射衛星。 中國的大且複雜的多(本文內的 video 告訴你詳情)
與上述衛星相比,中國的“東方紅一號”本身尺寸更大,且專門設計成容易從地麵上觀察的外型,至今仍能從地麵上觀察到,它的亮度相當於6等星,就像是一枚太空中的“燈塔”,與追隨它升空的中國衛星遙相對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