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 上世紀, 中國
有幾個詞 和 叫法 說法 現在的 青苗苗 不認得 聽不懂
就是 一些 過來的老者 也多多 知其然 不知其所然
比如 走西口 北口 東口 南口 闖關東 下南洋 茶馬古道 等等
有一首 很有名的 民歌: 走西口
但是 西口在哪兒? 東口 呢? 別的口呢 ? ?
知道 了解 明白了 西口 東口 北口 南口 等的來由, 豈非 大快哉!
下南洋 是 東南亞為主 但泛指 漂洋過海 比如新舊金山 歐洲等等
西口 主要是 殺虎口,是 山陝冀 人 向北 內蒙(主要 包頭 呼和浩特一帶) 出走的 隘口
說是 西 其實 是向北 西北
闖關東 主要是 山海關 東北之外,另有少數是 漂海從山東到旅大 再北上的
史記 有兩千多萬人 從內地 到了東北, 東北人 的7-80% 是從內地遷徙過去的
居庸關南口,簡稱南口 是古代華北與塞外的交通要衝 軍事重鎮 京畿屏障。
北口 就是張家口 因在 西口之東 相對而言 也稱 東口
張家口 雄關要塞 鎖鑰之地 當年大明與蒙古的邊界
400多年前 清 康熙皇帝 親征 叛逆噶爾丹 曾從大境門 出張家口,來回在此駐留
清末 詹天佑 主理修建的 中國第一條鐵路 就是連接 北京和張家口的 京張鐵路
張家口 在解放戰爭中 曾經是 聶榮臻元帥和 原晉察冀軍區 / 華北軍區司令部舊地
是解放軍在全國最早奪取的第一座城市
朱德元帥 從1950年3月到1957年7月, 曾先後7次到張家口視察
解放後 林彪元帥 唯一親臨邊塞 部署軍機的 隻有一地 即 張家口要塞 時為 1969年10月9日
詹天佑先生親筆題寫的 張家口車站 匾額
中山先生 在 張家口
“卡拉根”,是一百年前張家口的國際稱謂。
當時,國際上把張家口稱為“KALGAN”(音:卡爾幹,考爾幹,考幹)的情況十分普遍。
俄羅斯(微博)聯邦布裏亞特共和國恰克圖市博物館藏有一張俄國商人一百年前繪在羊皮上的茶葉之路地圖,
圖中用俄文標出了中國的北京,標出了黃河、長江,標出了庫倫(烏蘭巴托),
也標出了茶葉之路的起點張家口(калган 音:卡拉根)。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英華大辭典》和宣統三年(1911年)出版的《英漢辭典》中,
“張家口”一詞的對照詞條都是“KALGAN”。宣統元年(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建成通車。
京張鐵路的起點是北京,終點是張家口。張家口火車站站舍正門門樓上是詹天佑親筆題寫的
“張家口車站”站名匾,站名匾的下半部為英文“KALGAN”。
KALGAN,意思是‘聚集之門’, 俄國人是依蒙語的音譯калган
張家口 蒙古語叫做“喀拉幹”意思為 大屏障之門 邊城之門
張家口,
是昔日張庫商道(從張家口,通往今蒙古人民共和國首都烏蘭巴托,遠可抵達 沙俄的恰克圖 的一條商業通道)的南口,
對於蒙古人 和 俄國人來說 這是 他們與中國交往的 南門 南口
對華夏來說 北口, 故 張家口 別稱 北口
相對便利的交通使這裏的商業曾經相當繁榮
“鼎盛時期,大境門內外集中了1500家商號,年貿易額達1.5億兩白銀,光 羊毛皮張就堆積如山。”
illustration of Zhangjiakou from the 1894 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
http://www.greatwallforum.com/forum/historical-great-wall-images/2808-entrance-kalgan.html
張家口 也是對朔漠用兵的重要關隘 據點,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
康熙皇帝率領大軍第三次平定噶爾丹叛亂時,就是經過大境門向北進發的。
Kalgan, Chinese (Pinyin) Zhangjiakou, (Wade-Giles romanization) Chang-chia-k’ou, city in northwestern Hebei sheng (province), northern China.
此播放器 暫不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