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弓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毛主席 任命 林彪為東北 黨政軍一把手的 原委】

(2015-11-09 14:17:51) 下一個

1945年6月19日在延安召開的七大選舉了44名中央委員,33名中央候補委員。

林彪 在44名中央委員排名第六。粟裕在33名中央候補委員中排名13位。

1945年8月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以毛澤東為主席的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林彪排在中央軍委委員第八位。

1945年抗戰勝利後,中共中央決定派毛澤東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8月27日,毛澤東為中央起草電報,正式向黨內宣布:“中央決定毛、周赴渝談判。在毛離延期間,劉少奇同誌代理主席職務。”

毛主席8-28離延安赴重慶談判,在渝43天,雙十次日 返回延安。

 

1945年9月,中共中央確定“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和爭取控製東北的決心之後,

進一步加強了對東北的工作(此乃毛的決策 盡管當時身在重慶)。

9月14日劉少奇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聽取曾克林關於東北情況的匯報。會議根據劉少奇的提議,決定成立東北局,以彭真、陳雲、程子華、林楓、伍修權為委員,彭真為書記。9月15日成立以彭真為書記的東北局,東北局全權代表中央,指導東北一切黨的組織及黨員的活動,東北一切黨的組織和黨員必須接受其領導。(任命不擅長軍事的彭真為一把手 似乎不是毛主席的意思。彭 行政理論都很棒。)。

10月31日,東北人民自治軍成立,已經6年半沒帶過兵的林彪任總司令員,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員,羅榮桓任第二政治委員。從1945年8 月以後,陸續被派往東北的就有政治局委員、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20名。他們是:4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候補書記彭真、陳雲;政治局委員高崗、張聞天;中央委員林彪等。

到1945年12月,全國各解放區調往東北的部隊達10.7萬多人,幹部約2萬人,其中有中共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20人(含4名政治局委員),大大加強了中共在東北地區的力量。

1946年6月16日,中共中央向東北局發出由劉少奇起草,經毛澤東修改的關於東北局主要領導幹部重新分工的決定電報:

“目前東北形勢嚴重,為了統一領導,決定以林彪為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以彭真、羅榮桓、高崗、陳雲四同誌為東北局副書記兼副政委,並以林、彭、羅、高、陳五人組成東北局常委。中央認為,這種分工在目前情況下不但有必要,而且有可能;中央相信,諸同誌必能和衷共濟,在重新分工下團結一致,為克服困難,爭取勝利而奮鬥。”

七大選出了11名政治局委員,派去東北4個,陳雲、彭真、張聞天、高崗,占1/3強;76個健在的中央委員、候補委員去到東北20個,占1/4強。林彪這時隻是中央委員,彭真是東北最高首長——東北局書記、東北聯軍政委,但後來軍事局麵不利,而且彭 林 有隙,互不對付,毛主席下決心易帥集權,把東北交給林彪,任命他做東北局書記、東北聯軍總司令兼政委,彭真和其他3位政治局委員成了林的副職。這個決策在今天很難想象,用一個中央委員當書記,用四個政治局委員當副書記。

林彪升任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東北軍區、東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

當時東北的一切工作都要圍繞戰爭軍事展開,決定由林彪擔任東北一把手,解決黨政軍統一指揮,結束了作為東北軍事最高指揮官司令員的林彪, 連東北局成員都不是, 形成多頭指揮,又無指揮的尷尬局麵。

1946年7月7日,東北局擴大會議通過“七七決議”,出席會議的有在東北的中共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共19人,及部分黨政軍領導幹部。最後達成一元化領導由林彪全權負責黨政軍統一指揮模式。

 

集黨政軍3大功能於1身的,當時5個野戰軍大區裏,隻有東北的林彪是個唯一。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