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弓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太平天國的興亡 簡曆】--- 起於忽悠 敗於內訌!(堡壘是總容易從內部被攻破的 - 斯大林語)

(2015-09-25 12:59:27) 下一個

太平天國(1851年~1864年)(是清朝後期的一次由農民起義創建的農民政權,也是清朝曆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戰爭。

洪秀全 自命 受上帝之命下凡誅妖 自稱為上帝的幼子,耶穌的幼弟,並稱上帝耶和華為「天父」,稱耶穌為「天兄」。洪秀全的「拜上帝會」在教義上模仿基督宗教。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組成的領導集團在廣西金田村發動反抗滿清朝廷的武裝起義,後建立“太平天囯”,並於1853年攻下金陵(今南京),定都於此,號稱天京。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被湘軍攻陷,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貴福被俘。1872年,最後一支太平軍部隊,翼王石達開餘部李文彩在貴州敗亡,太平天國終結。

 玉璽

太平天國曆時14年,達到了舊式農民戰爭的最高峰,不僅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在南方興起而波及全中國的農民戰爭,也是世界曆史上規模空前的一次農民戰爭,而且它在新的時代,有新的特點和水平還開創了中國農民戰爭不少先例,例如中國農民起義第一次遭到中外勢力共同鎮壓、利用西方宗教發動起義。反對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並提出了一整套綱領、製度和政策等。

1851年秋,太平軍占廣西永安州(今蒙山縣)。12月在永安城分封諸王,

封原中軍主將楊秀清為“左輔正軍師”東王,稱九千歲,

原前軍主將蕭朝貴為“右弼又正軍師”西王,稱八千歲,

原後軍主將馮雲山為“前導副軍師”南王,稱七千歲,

原右軍主將韋昌輝為“後護又副軍師”北王,稱六千歲,

原左軍主將石達開為翼王,並詔令諸王皆受東王節製。

太平天囯在南王馮雲山的構想基礎上建立了初期的官製、禮製、軍製,推行自創的曆法——“太平天曆”。

太平天國最早期諸王
  北王
韋昌輝
 
西王
蕭朝貴
天王
洪秀全
東王
楊秀清
  南王
馮雲山
 
翼王:石達開

 

 

天京事變

1851年,天王洪秀全在「永安封王」時,命其他四王歸東王楊秀清節製。

自從南王馮雲山及西王蕭朝貴相繼戰死後,權力更加集中在東王一人身上。

在太平天國前期,實權由軍師掌握,天王雖然地位在各王之上,然而在製度上是一個虛位元首,實際權力在正軍師東王楊秀清手上。

另外重要的是,洪秀全在1848年承認「天父下凡」附身楊秀清後,楊不時假托「天父下凡」發令,連洪秀全也要聽從楊的命令。

在定都天京後,東王與其他諸王的關係日趨緊張。

北王曾因下屬犯錯而被東王下令杖責,北王韋昌輝的族兄因為跟東王的妾兄發生財產爭執而惹怒東王,東王叫北王議罪,北王被迫把族兄五馬分屍。

翼王石達開的嶽父黃玉崑因公事開罪東王,被杖刑三百,革去爵位及降職,同一事件亦令燕王秦日綱及另一高官陳承瑢被東王杖刑。

即使是天王,也多次被所謂「天父下凡」的“天父”東王以杖刑威嚇。

由於東王權大,眾人往往敢怒而不敢言。

 1856年6月20日,太平軍攻破清軍向榮的江南大營,解天京三年之圍,東王楊秀清見當時太平軍形勢大好,權欲極度膨脹。

 1856年8月,東王楊秀清假稱「天父下凡」,召天王洪秀全到東王府。「天父上身」的東王對天王說:“爾與東王均為我子,東王有咁(客語,意為「這麼」。)大功勞,何止稱九千歲?”

洪秀全說:「東王打江山,亦當是萬歲。」

「天父」又問:“東世子豈止是千歲?”

洪說:“東王既萬歲,世子亦便是萬歲,且世代皆萬歲。”

「天父」大喜說:「我回天矣。」

「天父」要求洪秀全把東王楊秀清由「九千歲」封為「萬歲」,洪秀全當時假裝同意,為表示慶賀推延至楊秀清生日(公曆當年9月23日)時正式封萬歲。

洪秀全其後密詔,要領兵在外的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等人誅殺楊秀清。

還有一說,此時北王韋昌輝請求天王誅殺東王,天王不肯。及陳承瑢後來向天王告密,謂東王有弒君篡位之企圖,天王密詔北王、翼王及燕王鏟除東王。

北王韋昌輝率三千精兵趕回天京,9月1日夜在城外與燕王秦日綱會合,陳承瑢開南門接應。

眾軍在淩晨突襲東王府,東王被殺,東王府內數千男女,包括東王妻妾五十四人同被殺盡。 其後天王下詔斥責韋昌輝、秦日綱,佯稱韋昌輝擅殺有罪,宣布他們每人將被杖責500,誘使東王楊秀清屬下臨觀,約有6000名東王部屬在棄械後被騙入天王府遭到殺害。

北王以搜捕“東黨”為名,大殺異己,平民也不能幸免。總計被殺的軍民約有兩萬餘人。

翼王石達開9月26日到天京,進城會晤北王韋昌輝,因韋昌輝大開殺戒,石達開亦有部屬在亂中被殺,責備北王濫殺之事,兩人不歡而散,韋昌輝遂將二人見麵之詳情稟報於天王,天王頓起殺心 [??],石達開見勢不妙,連夜匆忙縋城逃出城外。

北王未能捉拿翼王,在天王的密令之下 [??],盡殺翼王家屬及其王府部屬。翼王從安慶起兵討伐北王,求天王殺北王以謝天下。

天京以外的太平軍大多支持翼王。 由於害怕再起兵變,天王派人當眾譴責韋昌輝:“你跟我,若不是東王,就沒有今天,我本來沒有殺他之意,現在既然已經捕殺了東王,東王部下們又有甚麼錯?又要把他們全部殺掉!應該以天父好生之德為念,放了他們才對!”把罪責全然推給北王,假惺惺地自當「好人」。

韋昌輝聞言大怒:“我為他除掉了大害,如今反責備我,是想沽名釣譽嗎?”

北王在勢急下攻打天王府,但最終敗於效忠天王的將士,北王韋昌輝於11月2日被殺,其首級被函送安徽石達開營中驗收;其幫兇燕王秦日綱及陳承瑢不久亦被處死,天京事變告一段落。

 

又 另說: 石達開在安徽舉兵靖難,上書天王,請殺北王以平民憤。天王見全體軍民都支持石達開,遂下詔誅韋。

11 月,石達開奉詔回京,被軍民尊為“義王”,合朝同舉“提理政務”,洪秀全礙於眾議,被迫詔準。石達開 不計私怨,追究屠殺責任時隻懲首惡,不咎部屬,北王親族也得到保護和重用,人心迅速安定下來。盡管武昌在石達開回京後不久即因糧盡援絕而陷落,但在石達開的部署下,太平軍穩守要隘,伺機反攻,陳玉成、李秀成、楊輔清、石鎮吉等後起之秀開始走上一線,獨當一麵,內訌造成的被動局麵逐漸得到扭轉。

1857年春天,李秀成與陳玉成擊敗清軍秦定三部,北上六安、霍丘,與撚軍會合,兵鋒直指湖北。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合朝推薦石達開主持朝政,但洪秀全卻忌憚石達開的聲望才能,不肯授予他“軍師”的地位,隻封他為“聖神電通軍主將義王”, 局勢稍見好轉後,又對他產生謀害之意。為免再次爆發內訌,石達開被迫率數千人逃出天京,前往安慶。

天京事變使三王被殺,翼王遠走,是太平天國的轉折點。

(有人認為楊秀清「逼封萬歲」一事並不真確,隻是洪秀全殺楊的藉口,[7]當時太平天國刊行的《天父天兄聖旨》也沒有提及此事,但至今未有足夠証據支持「無逼封萬歲」說。)

翼王西征

1857年9月,洪秀全迫於形勢的惡化,遣使請石達開回京,石達開上奏表示不會回京,但會調陳玉成、李秀成、韋俊等將領回援,並以“通軍主將”身份繼續為太平天國作戰。洪秀全詔準了這一方案,天京官方遂承認石達開此後的作戰是太平天國的遠征活動。此後,石達開先後轉戰於天京外圍的閩、浙、贛等省,牽製大量清軍,緩解了天京、安徽兩地的軍事壓力。 1858年,清軍乘太平天國內訌之後,重建江北、江南大營。4月,洪仁玕撚轉到達天京,被封為幹王。 1859年年春,石達開入湖南,發動“寶慶會戰”,欲取上遊之勢,再下趨湖北,配合安徽太平軍作戰,並伺機分兵入川。彼時湘軍正計劃分兵三路進攻安慶,聞石達開長驅直入湖南腹地,軍心全線動搖,隻得將因勢利導,全力援湘。麵對湘軍的重兵馳援,石達開孤軍作戰,未能攻克寶慶,被迫退入廣西休整。 1861年年9月,石達開自桂南北上,為北渡長江,奪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據地,轉戰蜀、黔、滇三省,先後四進四川,並於1863年4月渡過金沙江,突破長江防線。

但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漲水所阻,陷入重圍,多次突圍不成。時任四川總督的駱秉章遣使入太平軍中談判。經協議,太平軍自行遣散四千人,剩餘兩千武士保留武器隨行,在石達開被押往成都後,清軍背信棄義,兩千太平軍被屠戮。1863年6月27日,石達開在四川成都被淩遲,餘部堅持戰鬥。 1858年(清鹹豐八年)9月,陳玉成、李秀成率軍攻占浦口和揚州,大破清軍江北大營。清軍乘太平軍東下,攻安徽、據太湖、撲安慶,李續賓率湘軍連陷潛山、桐城、舒城,攻三河鎮,進逼廬州(合肥)。陳玉成率兵救援,李秀成援軍繼進。11月14日,陳玉成部攻克三河清營,次日兩軍決戰。太平軍殲清軍六千人,擊斃李續賓(一說自縊)、曾國華。清軍從安慶外圍撤走。

 

東征與清軍反擊(略)

 

天京陷落與敗亡

1863年12月21日,天京外圍要塞盡失,並苦缺糧食,忠王李秀成建議“讓城別 曾國藩 曾國藩 走”,洪秀全不準。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饑後病逝,幼天王洪天貴福繼位。7月19日天京失守,隨後清軍屠城,許多平民百姓被殺,其慘況無可描述。

[44-46] 湘軍攻破天京後太平軍放火燒城,湘軍在大肆搶劫後也到處縱火。 李秀成、洪仁玕護送幼天王突圍。李秀成讓好馬給幼主,混亂中與幼主失散,於同月22日在南京城外方山被俘,親書供狀數萬字後(《李秀成自述》),於8月7日被曾國藩處死。

1864年7月29日,突圍至廣德的幼天王洪天貴福被湖州太平軍守將黃文金迎入,臨時駐蹕。8月28日黃文金、洪仁玕主動棄城突圍。9月5日護送幼天王走寧國,遭敵截擊,轉走浙江昌化途中黃文金因傷而死。10月江西石城一役,全軍覆沒。幼天王洪天貴福在江西石城荒山山洞被搜俘,11月18日在南昌被淩遲處死。

 

餘部戰鬥

撚軍 長江以南的太平軍餘部,侍王李世賢部自江西挺進福建,攻占漳州,經營閩南,1865年4月失利。譚體元部隊向廣東方向突圍,在1866年初於廣東梅縣被肅清。

江北的太平軍賴文光部投入撚軍, 撚軍高樓寨大捷 撚軍高樓寨大捷 於1865年殺清軍名將僧格林沁,繼續對抗清軍直至1868年。東撚軍於1868年1月5日在揚州東北瓦窯鋪覆滅,西撚軍於同年8月16日在山東茌平徒駭河被李鴻章淮軍消滅。最後一支留下太平天國年號的殘餘撚軍袁大魁部,於1869年在陝北保安被左宗棠消滅。

1872年4月,石達開餘部李文彩部在貴州大塘覆滅,這是最後一支可以查證的使用太平天國旗號的反清武裝,理論上是最後一支太平軍。不少學者認為,應以李文彩部的覆滅作為太平天國運動的結束標誌。

1874年在太平天國滅亡十年後,隱匿多年的後期主要將領楊輔清在閩謀劃複興太平天國。被馬融和所察,在晉江被捕,押解福州被閩浙總督李鶴年下令淩遲處死。

經過國內外專家學者的研究考證,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許多太平軍將士及其親屬為躲避清廷迫害,流亡海外。他們遠涉重洋,足跡遍布拉美及太平洋部分島嶼。在海外發現了不少太平軍將領使用過的佩劍和國內現已十分罕見太平天國時期鑄造的紀念金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