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弓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沫若未過北大門,何來提鞋未名人,潤之不屑考此大,不信可以問章龍。】

(2015-09-11 18:45:18) 下一個
    據曾與毛澤東有“管鮑之交”的羅章龍回憶:毛澤東當時壓根就沒有報考北大的意願,甚至對報考北大持一種不屑的態度,因為他經過一段時間的旁聽後,覺得北大課程太陳舊,太腐朽,不值得費事兒,考北大是浪費時間。

 

 

毛澤東青年時(資料圖)

 

 

新學年又開始了,對剛剛經曆高考的莘莘學子來說,能夠跨入北大、清華這樣的一流學府無疑是最值得驕傲和榮耀的事。但你知道嗎?當年毛澤東卻是斷然拒絕報考北大。

1918年秋,毛澤東為籌辦新民學會會員赴法勤工儉學事宜,與蕭瑜、羅章龍等由長沙來到北京,其時他在“湖南一師”的恩師楊昌濟已受聘在北大任教,毛澤東就住到楊昌濟家裏。

經由楊昌濟介紹,毛澤東結識了北大教授李大釗,並經李大釗推薦,謀得北大圖書館書記員一職,負責報刊書籍的借閱登記和歸類整理等事務,月薪八元。工作之餘,毛澤東還報名成為北大社會哲學係的一名注冊旁聽生,並加入北大新聞研究會等團體。

這一段時間內,與他同行的同鄉好友羅章龍經過考試,成為北大哲學係的正式學生,但作為旁聽生的毛澤東卻不為所動。人們不禁要問:毛澤東好學深思才華橫溢,一向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為何不報考當時“領風氣之先”的北大呢?

坊間有很多說法流傳,據說時任北大英文部教授會主任的胡適說過這樣一段話:毛澤東不是我的學生,他當時隻是在北大圖書館做事;按照毛澤東當時的水平,他考北大是考不上的。

胡適素以謙謙君子自居,這段話被認為是他說過的最沒有紳士風度的話。事實真相並非如他所述。

據曾與毛澤東有“管鮑之交”的羅章龍回憶:毛澤東當時壓根就沒有報考北大的意願,甚至對報考北大持一種不屑的態度,因為他經過一段時間的旁聽後,覺得北大課程太陳舊,太腐朽,不值得費事兒,考北大是浪費時間。

因此他在北大呆了一段時間後,仍然回到湖南,組織創建新的湖南學生聯合會、創辦《湘江評論》、發動“驅張運動”……這些,才是他認為當時更值得做的事。

毛澤東不考北大,顯示了他的獨立思考精神和豪放不羈的個性,這是他的個人選擇,無論是當年還是現在,對其他學子當然不具備廣泛的示範性,但是卻給青年學子們一個啟示:

考或不考名牌學府,其實並不是關鍵,關鍵的是要做好自己清晰的人生規劃,考慮清楚作什麽樣的選擇,對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生命價值最有益最有幫助!

毛澤東的選擇讓中國曆史可能少了一位傑出的學者,但卻擁有了一位開天辟地的偉大革命家。

 

 

(責任編輯:張淑燕、肖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