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做學生時的小楷書《離騷》墨跡
以下為毛澤東的行書《離騷》,請注意不是草書
毛澤東親筆書寫並留存於世的文稿數以萬計,這些書法資料完整地反映了他一生的書學經曆和書藝嬗變。
翻檢1921年之前毛澤東的文稿手跡,大致有這樣幾類:
圖1商鞅徙木立信論(1912) 圖2離騷經(1913)
(1)結體規整、用筆精良的小楷。寫於1912年的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論》(如圖1),
1913年抄錄的《離騷經》(如圖2)以及聽課筆記《講堂錄》(如下頁圖3),
是現存最早的毛澤東手跡,都是小楷字體。
《商鞅徙木立信論》是毛澤東交給先生批閱的作文,字體比較工整,文字結體拓寬橫向而縮短縱向,
體態平穩,風格古雅。這種特征在明清一些書家的小楷作品中相 當常見,如黃道周的小楷(如圖4)。
《離騷經》當屬課外抄錄的古人作品,或許帶有書法練習的性質,因而書寫中規中矩,橫平豎直,
體態方正,用筆十分精到,起筆、收筆,露鋒、藏鋒都處理得幹淨 利落。相比之下,
《講堂錄》因為是聽課筆記,書寫則稍顯隨意一些,字形較《商鞅徙木立信論》有拉長的趨勢,
有的筆畫(如個別撇畫)比較誇張,有的則比較收 斂,從而使字的結體呈現出一種極不安分的態勢。
在筆法上,這幾件小楷書作都體現出書者對筆毫比較熟練的駕馭能力,
看得出經過了嚴格的基礎訓練和他本身所具 有的卓越天賦。
圖3講堂錄(1913) 圖4〔明〕黃道周詩翰冊
(2)縱向取勢、楷法入筆的行楷書。現存毛澤東寫於1915年的幾件書跡,
如致文詠昌“還書便條”(如圖5),致湘生信,致蕭子升信(如圖6), 《明恥篇》封麵題字等,
都是這類書作的代表。這幾件書跡的共同之處,是比較明顯地繼承了前期小楷書字形偏長的特征,
用筆的提按采楷書筆法,方折比較明顯, 隻是由於書寫速度較快,增加了一些連帶。
從單個筆畫看,除了個別的橫畫稍加強調之外,其他筆畫都法度嚴整,字形顯得蘊藉含蓄了許多。
同時,由於橫畫采取向 右上揚起的筆勢,又使得字形整體增添了一些挺拔峻峭之勢。
這幾件書作,明顯地體現出由小楷書向行書過渡的痕跡,因而保持了字的楷書體勢,
隻是在用筆和部分 結構中運用行書甚至草書的寫法(如“還書便條”中的“新”、“至”等字),
與唐代歐陽詢(如圖7)、宋代黃庭堅的行楷書頗有契合、相通之處。
圖5還書便條(1915) 圖6致蕭子升信(1915) 圖7〔唐〕歐陽詢思鱸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