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弓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火藥 火箭 的確是中國發明 最早發明的!--- 否定 中國發明火藥論 可以休矣!】

(2015-08-25 17:58:41) 下一個

 

槍粉 火藥 gunpowder 是 中國人發明的。

火藥 經 元軍西征 西亞 歐洲 而傳到 歐洲。

希臘火, 是根本不含 硝的, 石油為主的 火, 噴火器 出來的 火, 不是火藥, 不是 槍藥。

中國火藥(公元618)含具爆炸性的硝,火藥 或稱 槍藥 比 希臘 火(公元672) 的發明至少要早50年

包括希臘人在內的歐洲或世界其它地區的人 開始用從中國傳去的火藥 那已是 約700年之後了!

菲薄 貶低 否定 中國最早發明和使用火藥論者 要麽 麵壁補課去, 要麽 休矣!

 

 

維基資料 如是說:

Gunpowder was invented in China when Taoists attempted to create a potion of immortality. Chinese military forces used gunpowder-based weapons (i.e. rocketsgunscannons) and explosives (i.e. grenade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bombs) against the Mongols when the Mongols attempted to invade and breach city fortifications on China's northern borders. After the Mongols conquered China and founded the Yuan Dynasty, they used the Chinese gunpowder-based weapons technology in their attempted invasion of Japan; they also used gunpowder to fuel rockets.

 

File:Chinese Gunpowder Formula.JPG

Earliest known written formula for gunpowder, from the Chinese Wujing Zongyao of 1044 AD.

唐朝時《真元妙道要略》一書最早提到了火藥,唐末火藥開始用於軍事
宋仁宗時成書的《武經總要》記載了許多火器的製作方法

 

 

《五經總要》

Gunpowder was the first physical explosive and propellant. Prior to its invention, many incendiary and burning devices had been used, including Greek fire. The invention of gunpowder is usually attributed to Chinese alchemy, and is popularly listed as one of the "Four Great Inventions" of China. It was invented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9th century), and the earliest record of a written formula appeared in theSong Dynasty (11th century). Knowledge of gunpowder spread throughout the Old World as a result of the Mongol conquests of the 13th century. It was employed in warfare to some effect from at least the 14th century, although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artillery took place during the 15th century, and firearms came to dominate early modern warfare in Europe by the 17th century.

Evidence that gun powder was used in ancient China dates to 618 – 907,

with the earliest recipes of gunpowder found in the Wujing Zongyao,

a military-based manuscript accumulated in 1044. 

File:武經總要前集卷十二 霹靂火球製法.jpg

霹靂火球 及其製作

 

China[edit] 維基

As early as 492, Chinese alchemists had noted that saltpeter burns with a purple flame, allowing for practical efforts at purifying the substanc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gredients in gunpowder. The first reference to gunpowder in China occurs in a Daoist work from the mid-9th century, the Zhengzhou miaodao yaolüe. 《真元妙道要略》 However, the earliest surviving chemical formula dates to 1044 in the Wujing Zongyao, 《五經總要》, a Chinese collection of military information. At this point the formula contained too little saltpeter (about 50%) to be explosive, but the mixture was highly flammable. A silk banner slightly predating the Jingling Pyongyang depicts a gunpowder-fueled flamethrower.[4]

Fireworks were invented in ancient China in the 10th century to scare away evil spirits.

In AD 1280, the bomb store of the large gunpowder arsenal at Weiyang  維揚 accidentally caught fire, which produced such a massive explosion that a team of Chinese inspectors at the site a week later deduced that some 100 guards had been killed instantly, with wooden beams and pillars blown sky high and landing at a distance of over 10 li (~2 mi. or ~3 km) away from the explosion.[5] 維楊 軍火庫 火災 引起大爆炸,百十名士兵被炸死,欞條等物 被炸飛約5公裏。

By the time of Jiao Yu and his Huolongjing (a book written by Jiao Yu that describes military applications of gunpowder in great detail) in the mid 14th century, the explosive potential of gunpowder was perfected, as the level of nitrate 硝 in gunpowder formulas had risen from a range of 12% to 91%,[6] with at least 6 different formulas in use that are considered to have maximum explosive potential for gunpowder.[6] By that time, the Chinese had discovered how to create explosive round shot by packing their hollow shells with this nitrate-enhanced gunpowder.[7]

A medieval European work describing the powerful weapons that had been built by the Chinese,[8] had been suggested by historian Kenneth Warren Chase to be referring to the Chinese invention of Gunpowder.[9]

According to modern historians genuine firearms appeared to have been invented first in China in the 13th century.[10] Fire arrows were first reported to be used by the Southern Wu in 公元 904年 during the siege of Yuzhang.[11]

A gunpowder weapon from China, the huo p'ao, was described in the Sung Shih.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is huo p'ao was related to a weapon which appeared in 1232, the chen t'ien leiLou Ch'ien-hsia and his troops used it in 1277. The passage stated that "He lit it and a clap of thunder was heard, the walls crumbled, and smoke covered the sky. Many soldiers outside died of fright. When the fire went out, they went inside and failed to find even the ashes of the 250 defenders; they had disappeared without trace."[12][13][14][15]

The "t'u huo ch'iang" was a bamboo tube which shot out multiple pellets when fired.[16]

The Mongols used gunpowder during Ogdai Khan's invasion of Europe.[17] "Fire catapults", "p'ao", and "naphtha-shooters" were used.[18][19][20][21]

 

http://www.inventionware.com/ancient-chinese-inventions/  中國古代發明

 

 

File:Greekfire-madridskylitzes1.jpg

Greek fire was an incendiary weapon developed c. 672 and used by the Eastern Roman (Byzantine) Empire

Greek fire in use against another ship

海火 或 希臘火  是 火, 不是 藥。是壓力噴火器 噴出的火。

希臘火是一種以石油為基本原料的物質,據稱它是在668年被一個叫加利尼科斯(Kallinikos, 或 Callinicos)的敘利亞工匠帶往君士坦丁堡的。希臘火希臘語Υγρ? Πυρ)是拜占庭帝國所利用的一種可以在燃燒液態燃燒劑,為早期熱兵器,主要應用於海戰中,「希臘」或「羅馬火」隻是阿拉伯人對這種恐怖武器的稱呼,拜占庭人自己則稱之為「海洋之火」、「流動之火」、「液體火焰」、「人造之火等等。

Greek fire, a composition Partington believes was made of a distilled petroleum fraction 石油組分 and other ingredients (but not saltpetre 但 不是 硝 ), was most famously used in the sieges of Constantinople and the Crusades. 

 

點擊: 火藥的最早來源

 

(以下為轉貼摘抄)

 

中國火器揚威蒙古西征,波蘭學者冒死偷畫火器

  中國古代在戰爭中使用火器的最早記載,出現在唐朝末年。在當時的曆史著作之中,有在戰爭中使用火藥箭,或用拋石機投擲火藥包,發射燃燒性兵器的記載。根據史籍記載,宋神宗年間,在邊防軍中已大量配備火器。 

  早期的火器威力有限,尚不具備在戰場上取代冷兵器的實力。但經過兩宋和遼金等朝的不斷改進,在南宋和金國並立時期,已出現了震天雷、飛火槍、突火槍等較為複雜的火器。到元、明之際,又出現用銅或鐵鑄造的實戰管狀火器──火銃。南宋初年,軍事學家陳規發明了一種管形火器——火槍。火槍的結構在現在看起來實在是太簡單了,將火藥裝進長竹竿,作戰時由兩人操作,點火後發射。但其意義十分重大,因為人們可以較準確地掌握和控製火藥的起爆時間。這在人類使用火藥的曆史上,是一個巨大的飛躍。 

  在古代希臘的古籍中,曾經出現過使用硫、鬆炭、瀝青和麻屑製造成所謂“海火”(亦稱“希臘火”)的記錄。後來,拜占庭帝國和阿拉伯人也都曾在軍事行動中出現過縱火作戰的記錄。雖然歐洲人曾經發明和改進過“希臘火”,但威力遠遠無法與中國火藥相比。宋元時,來華的阿拉伯水手在中國人節慶之時釋放的焰火和中國船舶裝備的火器中,最早接觸到了火藥。公元1161年,宋金采石之戰中,南宋軍隊使用“霹靂炮”對蒙古軍作戰時,也有阿拉伯水手在現場目睹。 

  公元1234年蒙古滅金之後,將在開封等地虜獲的工匠、作坊和火器全部掠走,還把金軍中的火藥工匠和火器手編入了蒙古軍隊。次年,蒙古大軍發動了第二次西征,新編入蒙軍的火器部隊也隨軍遠征。1236年秋,蒙古大軍攻至伏爾加河沿岸,在這裏擊潰欽察部後,進入俄羅斯腹地。在隨後的幾年中,裝備火器的蒙古大軍橫掃東歐平原。1241年4月9日,蒙古大軍與3萬波蘭人和日爾曼人的聯軍在東歐華爾斯塔德大平原上展開了激戰。根據波蘭曆史學家德魯果斯《波蘭史》一書的記述,蒙古大軍在這場會戰中使用了威力強大的火器。波蘭火藥史學家蓋斯勒躲在戰場附近的一座修道院內,偷偷描繪了蒙古士兵使用的火箭樣式。根據蓋斯勒的描繪,蒙古人從一種木筒中成束地發射火箭。因為在木筒上繪有龍頭,因此被波蘭人稱作“中國噴火龍”。   

  阿拉伯人急切打探火器情報,歐洲雇傭兵學會使用火器

  蒙古大軍席卷東歐大地,讓阿拉伯人也感受到了火藥的巨大威力。由於擔心會成為蒙古軍隊的下一個進攻目標,阿拉伯人迫切希望獲得火藥的情報,以提升阿拉伯軍隊的戰鬥力。但阿拉伯人缺乏製造火藥最為關鍵的硝石(阿拉伯人稱為“中國雪”)的提煉技術。於是,善於航海的阿拉伯人通過與東南亞各國貿易,間接從中國進口了大量硝石。但蒙古人沒有給阿拉伯人足夠的時間利用這些硝石。1258年2月15日,在唐朝名將郭子儀後裔郭侃率領的手持火器的蒙古大軍進攻下,阿巴斯王朝的都城巴格達終於陷落。蒙古人滅亡阿拉伯帝國後,建立起了伊利汗國。這裏迅速成為了火藥等中國科學技術知識向西方傳播的重要樞紐。而配備火藥武器的蒙古軍隊在歐洲的長期駐紮,給歐洲人偷窺火藥技術提供了機會。 

  由於元朝政府不禁止火器出口,蒙古軍隊還在阿拉伯人和歐洲人中招募士兵,因此,歐洲人有了足夠的機會掌握火藥製造技術。希臘人馬克在研究中國火器的基礎上寫了《焚敵火攻書》,記述了35個火攻方。該書在1804年由法國人杜泰爾奉拿破侖的皇命譯為法文,隨後又被譯為德文和英文。 

  意大利是獲得中國火藥知識較早的國家之一,歐洲人話語中的“火箭”一詞就首先出現在意大利語中。1379年—1380年間,意大利兩大強國威尼斯和熱那亞為爭奪海上貿易壟斷權發生戰爭,雙方在這場戰役中都使用了火器,這是歐洲人製造使用火器的最早記錄。火器在傳到歐洲以後得到了革命性的發展,最終成為了歐洲人征服世界的利器。 

  頻繁搭乘中國商船,阿拉伯商人學會使用指南針

  大約在公元3世紀前後,中國人發現了磁石能夠吸鐵的特性,同時還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並依此特性製造了“司南”。最遲在公元9世紀,指南針已應用於古代中國的陸上測量,還被陰陽家廣泛用來看風水。官府在丈量田地和判決土地訴訟時,也經常使用指南針。 

  大約在10世紀的北宋時期,中國人已將指南針用於海上導航。這對於海上交通的發展,中外經濟文化交流,起了極大作用。在北宋人朱彧1119年成書的《萍洲可談》中,有這樣一段文字:“甲令海舶,大者數百人,小者百餘人……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一些外國學者在翻譯這段文字時,誤將其中的“甲令”(南宋政府的命令)一詞翻譯成了往來海上的阿拉伯船長的名字,因此就一錯再錯,得出了最早裝備指南針的不是中國海船,而是阿拉伯海船的錯誤結論。實際上,中世紀時阿拉伯人海船船體狹小,根本無法容納百餘人。當時往來南中國海、印度洋和波斯灣之間的商船,能夠容納上百人的隻有中國海船,連阿拉伯商人也經常搭乘中國海船。宋代與阿拉伯的海上貿易十分頻繁,中國開往阿拉伯的大型船隊有指南針導航,阿拉伯人是很容易從中國商船上學到指南針的用法的。 

  受戰亂和鎖國影響,近鄰朝鮮日本竟最後獲得指南針

  雖然古代希臘、羅馬的學者們很早就已知道了磁石能夠吸鐵的特性,但長時間不知道磁石的指向性。而當歐洲人最終了解並掌握這一自然現象時,已落後於中國人一千多年了。而以磁石製造羅盤指引航海,落後於中國300餘年,用人造磁石導航晚於中國人100餘年。值得注意的是,歐洲人在早期使用的航海羅盤,是與中國人同樣的水羅盤,而且製作方法也與中國水羅盤幾乎完全相同。這一係列的趨同現象,隻能以技術傳播來解釋。 

  在13世紀前半葉之前,歐洲人還停留在對中國宋代指南針的仿製階段。此時的歐洲人無論是在理論還是在實踐方麵,都沒有什麽太大的建樹,沒有超過中國宋代的羅盤應用水平。 

  13世紀後半期,通過法國實驗物理學家皮埃爾的研究,歐洲的指南針開始了本土化的進程。隨著中國旱羅盤傳入歐洲,法國人又將旱羅盤改進,將其裝入有玻璃罩的容器中,成為便攜儀器。後來,這種攜帶方便的指南針被歐洲各國的水手廣為應用。 

  沒有指南針之前,航海隻能使用觀星的方法推算大概方位。指南針出現後,海員們不僅可以確定方位,有時甚至能推算出兩地間的裏程。從此,各國的遠洋船隊依據海圖和羅盤所記載、測算出來的航線、航向和裏程,安全地行走於茫茫海天之間。 

  指南針在航海上應用,使得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航行和麥哲倫的環球航行成為了可能。這大大加速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進程,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 

  由於宋朝與遼、金戰爭不斷,影響到了朝鮮與中國的朝貢貿易,加之日本藤原氏幕府的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中國的指南針和火藥傳入這兩個近鄰國家的時間大大落後於歐洲,這與造紙和印刷術的發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直到公元15世紀前後,羅盤才作為看風水的工具,在朝鮮廣泛使用。而指南針傳入日本,則是公元17世紀的事情了。

 

============

1、四大發明是誰提出的?

 

    有據可查的最早出處,很不幸,是你們的洋人daddy提出的:

    意大利數學家傑羅姆·卡丹(Candan Jerome,1501-1576)於1550年最早提出磁羅盤、印刷術和火藥是中國的三大發明,並認為它們是“整個古代沒有能與之相匹敵的發明”。在此之後,簡·博定(Jean Bodin)重申了同樣的論斷。注意,這個時候還是三大,缺席造紙術了。

    19世界法國漢學家阿爾伯(Abel Remusat)認為中國人發明的火藥、指南針、鈔票、紙牌、算盤和活字印刷都由蒙古傳入歐。這位提出的可是六大發明了,不過要說明一下,這位是漢學家,多少有點兒王婆買瓜自賣自誇的嫌疑,但好歹法國人也是你們的洋人daddy啊。

    四大發明最早出現在培根的《新工具》裏,隻有三大發明火藥、指南針、印刷術,沒有造紙。培根說這三項發明改變了世界曆史,但他並沒說這三項發明是誰做出來的。

    從三大發明變成四大發明,最初是來華的耶穌會士艾約瑟 (Joseph Ed-kins,1823~1905),他把造紙放了進去。他在比較日本和中國時指出“我們必須永遠記住,他們(指日本)沒有如同印刷術、造紙、指南針和火藥那種卓越的發明”(不好意思,又把你們的皇國給黑了)。這個發明清單被後來的著名英國生化學家、曆史學家和漢學家李約瑟發揚光大。

    至於旁證就更多了

   早在利瑪竇撰寫、金妮閣編著的《中國劄記》中就清楚指出:“中華帝國的工藝技巧非常精湛,他們很早就把指南針安裝到車船上。” 《德意誌農民戰爭》中你們的日耳曼爺爺恩格斯更是明確指出:“一係列的發明都各有或多或少的重要意義,其中具有光輝的曆史意義的就是火藥。現在已經毫無疑義地證實了,火藥是從中國經過印度傳給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藥武器一道經過西班牙傳入歐洲。”

 

    1584年西班牙曆史學家傳教士岡薩雷斯*德*門多薩在所著《中華大帝國史》中提出,古騰堡受到中國印刷技術影響;中國的印刷術,通過兩條途徑傳入德國,一條途徑是經俄羅斯傳入德國,一條途徑是通過阿拉伯商人攜帶書籍傳入德國。中世紀歐洲書寫都用羊皮紙卷,並無“書籍”和“印刷”的概念。古騰堡以這些中國書籍,作為他的印刷的藍本。門多薩的書很快被翻譯成法文、英文、意大利文,在歐洲產生很大影響。法國曆史學家路易*勒*羅伊,文學家蒙田等,都同意門多薩的論點。漢學家安田樸曾以“歐洲中心論欺騙行為的代表作:所謂古登堡可能是印刷術的發明人”為題,論證歐洲的活字印刷術來源於中國。

    1240年前後,阿拉伯人從中國獲得到火藥的知識,稱來自東方的硝石為“中國雪”,他們還知道煙花爆竹,稱之為“中國花”,又稱火箭為“中國箭” 

   也就是說:從頭到尾,這個吹捧天朝的四大發明都是你們的洋人daddy搞出來的一個大新聞!!

 

    2、我們到底有沒有四大發明

 

      首先,火藥。有證可查的首次火藥使用是在五代十國(907年-960年),不過已知最早火藥配方的書麵記錄是在宋朝年間(960年-1279年),由曾公亮、丁度、和楊惟德在1044年《武經總要》裏的記述《武經總要》描述火藥用於旋風車炮拋射引火球拋過城牆,或者用鐵煉操作降低甩擺高度以擊碎城牆。由水軍船隻搭載的霹靂炮(一種用火藥彈丸的投石機)使得宋軍在1161年采石之戰大敗金軍,而元朝(1271年-1368年)在1274年和1281年兩次入侵日本時使用。在13和14世紀期間,火藥配方殺傷力變得更加強大(硝酸鹽含量高達91%),且火藥武器更為先進更為致命,這在明朝(1368年-1644年)由焦玉(活躍於14世紀至15世紀初)與劉伯溫(1311年-1375年)軍事著作《火龍經》中充分體現,書中記述鐵鑄轟天猛火火炮、攻城噴火器、地煞神機炮〔地雷〕、毒火藥配方等軍火。該書於劉基死後不久完成並由焦玉作序於1412年在南陽出版
      爭奪黑火藥發明權的大致有這樣四個候選者:希臘火、海之火、印度和培根。這裏我們先要區別燃燒劑和火藥——燃燒劑在燃燒時需要外界供給氧氣,而火藥本質上是一種“自供氧燃燒”,即火藥本身能夠提供氧。在黑火藥中,硝石就是用來提供氧的。上麵四個候選者中的希臘火、海之火,確實有年代很早的記載,希臘人和拜占庭軍隊曾用它們焚燒敵艦,但它們都是燃燒劑,所以實際上沒有資格與黑火藥競爭。第三個競爭者是印度,但是比較權威的觀點認為,印度直到13世紀還沒有火藥,最早在印度出現的火藥實際上是元朝軍隊遺落在那裏的。所以印度作為爭奪黑火藥發明權的候選者是比較弱的一個。最有趣的是13世紀的著名學者羅傑爾·培根(RogerBacon,1214~1294)。一些西方人認為培根已經發明了黑火藥,他們的依據是,據說在培根的著作裏有一個用隱語寫成的黑火藥配方。西方有人把這個隱語通過調整字母順序,甚至添加字母的方式,“釋讀”成了一個黑火藥配方。但是這種“釋讀”方法本身就站不住腳,況且即便培根真有這樣一個黑火藥配方,也在《武經總要》之後兩百多年,所以培根仍然不能爭奪黑火藥的發明權。

    所以,這一局,我們得一分。

   接著,造紙術。本來我們都知道東漢的宦官蔡倫發明了一種造紙的方法,其法簡單經濟,這一直是被作為定論的。許多西方學者也讚成這一定論。在這個定論裏,包含了對紙的傳統定義。
   但是有人提出埃及的莎草紙,但是這種製造工藝比竹簡還複雜遠比中國紙昂貴(原料單一)的東西能定義為紙的話,那中國還有帛書呢,這無疑是降低了紙的標準,但如果要堅持,可以算個平局(中西方獨自發明了紙)。

    這一句,平局,不得分。

   再者,印刷術。培根和馬克思說的三大發明裏麵有印刷術,印刷術包括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雕版印刷比較簡單,就是讓刻工在一塊木板上,把我們要的文字或圖案雕出來。印刷的時候在這個木板上刷油墨,然後把它印到紙上。古代的雕版印刷都是這麽印的。常我們認為現藏大英博物館的公元868年王?印造的《金剛經》是雕版印刷最早的實物。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中國人在公元868年才學會雕版印刷,應該在這之前就會了。

    活字印刷就比較複雜了。宋代沈括《夢溪筆談》裏記載了畢升用泥燒成活字,能夠用來印刷。但這隻是一個記載,既沒有泥活字的實物傳下來,也沒有用這個泥活字印刷的東西傳下來。這個記載是不是可信?說實話也不是100%可信,但是我個人覺得它有80%可信。不過當時這個泥活字並沒有得到推廣,也沒有關於畢升用泥活字賺錢致富的記載。從畢癉往後900年,中國的絕大部分書籍仍然都是用雕版印刷的。這說明泥活字沒有能夠在商業上取代雕版印刷。在泥活字之後又發明了木活字和金屬活字,這兩種活字也被嚐試過。但是這些活字都沒有商業價值。

    爭奪中國人的印刷術發明權最厲害的不是西方人,而是韓國。韓國人的做法分兩步,第一步是爭奪雕版印刷的發明權,如果這個被他們爭奪到了,整個印刷術的發明權就是他們的了,他們就可以說“韓國發明了印刷術”,那四大發明中的一個就變成韓國的了。

    1966年在韓國一個廟裏麵發現了一卷《陀羅尼經咒》,這是一份漢字的雕版印刷品。它的年代比剛才我們說的王?印造《金剛經》的公元868年要早。這個《陀羅尼經咒》印刷的年代,可以肯定是在公元704~751年之間。因為公元704年這個《陀羅尼經咒》才被譯成漢文,而公元751年是韓國這個廟落成的年份,這個東西是在廟落成之前埋下的,所以可以確信是公元751年之前。於是韓國人在世界上造輿論,說他們發現的《陀羅尼經咒》比大英博物館藏《金剛經》要早。

    但是韓國人完全回避了一個非常致命的問題——這卷 《陀羅尼經咒》是從哪裏來的?在當時,日本和朝鮮半島諸國都非常流行從中國進口佛經、書籍之類的東西,這些東西被當做珍貴的文化禮物。因此很多西方研究雕版印刷的專家都認為,這個《陀羅尼經咒》是在中國印刷了以後,送到朝鮮去的。因為當時這個廟落成的時候會需要這樣的禮物,這個《陀羅尼經咒》,,,,,,,,。

...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