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264)
2011 (255)
2014 (518)
2015 (976)
2017 (946)
2019 (491)
此次戰鬥 是 平型關戰役,國共兩軍 共同打日本 戰役的 一部分。
林彪 聶榮臻 共同決定 指揮了此次戰鬥。
此戰 殲日 若幹, 自損若幹,但 絕對是 37年關內抗日 八路軍的首次大戰和勝仗,鼓舞了全國軍民的士氣。
此點必須肯定。
說是115師,其實 直接參戰的主力是2個團 打伏擊,1個團 斷後,另一個團作為預備隊。
並非 全師傾巢出動。
是在國軍友軍相互配合下打勝的。
戰果:殲滅日軍千員上下(諸說不一),八路軍自損估計3-400左右
(有說1/10,即500-600人;當時一個旅2個團,每團約小3千人,
115師共一萬五千員)而且主要是長征過來的老紅軍指戰員,老本, 血本。
戰前 老毛和中央確定的方針 以山地遊擊戰為主 的大策。
故,老毛 謹慎地 不太同意 林聶 的戰前計劃。(毛周延安,朱彭任弼時 八路軍總部-山西五台?林聶山西平型關前線)。
戰後 林彪似乎並不以平型關之戰為榮,大概覺得伏擊的是日軍的輜重部隊,自己損失又大,所以說
“平型關吃了虧,頭腦發熱,是弼時作的決定”。將主要的責任推給了八路軍總政治部主任任弼時。
反過來,如果這一戰役的確有“驚天動地”之功,似乎也隻能是任弼時領銜。
平型關戰鬥 勝利了
開申嘉獎讚許
老毛也是比較高興的, 沒有指責林聶等人
=======
以下為轉摘:
---------
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後,為研究黨和軍隊參加抗戰的問題,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洛川舉行了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提出,八路軍的作戰方針應是“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爭”。毛澤東的這一方針是從八路軍的實際出發,並且考慮了打敗日本之後建立新中國的任務。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不能突出運動戰和陣地戰,不能與敵人拚消耗,隻能發展遊擊戰爭,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進行持久戰。
會議在討論毛澤東的意見以及“遊擊戰和運動戰”的問題時,出現了各種見解和爭論。 據聶榮臻的回憶,林彪的意見與毛澤東是不同的:“林彪不同意打遊擊戰。他在會上說,要以打運動戰為主,搞大兵團作戰。他的思想還停留在同國民黨軍隊作戰的那套經驗上,覺得內戰時我們已經可以整師整團地消滅國民黨軍隊了,日本侵略軍有什麽了不起!他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力量估計太低。”
9月14日,已率部到達山西平型關前線的林彪,電告八路軍總部朱德、彭德懷、任弼時,提出以一個多旅之兵力在平型關襲擊日軍,以配合閻錫山的正麵作戰。此電當即轉報了毛澤東。毛澤東於16日致電林彪,指出:“我軍應堅持既定方針,用遊擊戰鬥配合友軍作戰,此方針在京與蔣、何決定,基本不應動此方針。”17日,毛澤東再電囑彭、任、林、聶等人,指示:“八路軍此時是支隊性質,不起決戰的決定作用,但如果部署得當,能在華北地區,主要是在陝西,起支持遊擊戰爭的決定作用。”
18日,林彪依據前方戰局向毛澤東回電,提出:“在敵目前進攻的情況下,我先頭旅應以作戰滅敵為主要任務。”隨後又致電毛澤東,主張以一一五師兩個多旅的兵力在現地協同友軍作戰,“暫不應以做群眾工作為中心”。他強調:“目前軍民正在看我軍直接參戰,如我參戰兵力太少,則有失眾望。”“目前須以打仗、捉俘虜,來提高軍民抗戰信心,提高黨與紅軍威信。”
顯然,毛澤東與林彪之間有分歧:林彪是從一一五師所處的前方實際出發,時間、地點均對我有利,且具有重大政治意義,力主在平型關打一仗;毛澤東則是從八路軍本身實際情況和戰略全局出發,主張把主要精力放在創建敵後根據地上,盡量避免以主力和日軍正麵作戰,因為那樣既不能從根本上阻止日軍進攻,也不利八路軍的發展和壯大。
9月21日,作為主帥的毛澤東充分考慮了前線將領林彪等人一再堅持的意見,發電給彭德懷,表示可同意林彪將一個旅(不是整個一一五師)暫時集中打仗,但同時指出:“如許久還無機可尋時,仍以適時把中心轉向群眾工作為宜。”
毛澤東雖然有條件地接受了林彪的意見,但他還是擔心林彪沒有放棄堅持運動戰的觀點,他囑咐彭德懷要做好林彪等人的工作。在上述給彭德懷的電報中,毛澤東以很大篇幅再次分析了敵、友、我三方的形勢,指出:“今日紅軍在決戰問題上不起決定作用,而有一種自己的拿手好戲,在這種拿手好戲中一定起決定作用。這就是真正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不是運動戰)。”毛澤東對彭德懷說:“我完全同意你18日電中使敵深入山西,還處在我們遊擊戰爭的四麵包圍中這個觀點,請你堅持這個觀點,從遠處大處著想,對於個別同誌不妥當的觀點給予深刻的解釋,使戰略方針歸於一致。”
在得到毛澤東的批準之後,八路軍總部於9月23日向林彪下達了側擊平型關之敵的作戰命令。24日,林彪、聶榮臻調兵遣將,做好了戰鬥部署。25日上午,平型關戰鬥打響,一舉殲敵1000餘人,毀敵汽車百餘輛、大車200餘輛。
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出師華北地區前線打的第一個大勝仗,也是中國抗戰開始以來取得的第一個大勝仗。它用事實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鬥誌,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政治意義巨大。林彪一夜之間成為抗日英豪,民族英雄,他的名字家喻戶曉。
在延安的毛澤東也十分高興,立即致電前方慶賀這一勝利。平型關大捷促使毛澤東思考,以新的經驗完善和補充了他關於八路軍作戰方針的思想。9月29日,即平型關大捷的第二天,毛澤東在致周恩來、朱德、彭德懷、任弼時的電報中,對八路軍作戰方針作了新的表述:“根本方針是爭取群眾,組織群眾的遊擊戰。在這個總方針下,實行有條件的集中作戰。”
10月25日,毛澤東同英國記者貝特蘭談話時,又說:“現在八路軍采用的戰法,我們名之為獨立自主的遊擊戰和運動戰。”後來在<<論持久戰>>中,他把八路軍作戰原則定為:“基本的是遊擊戰,但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毛澤東顯然吸取了林彪指揮平型關戰役的新經驗。這說明,毛澤東對事態的發展既比別人先見一著,謀高一籌,同時又善於吸收別人的新經驗,提出更加切合實際的對策。
詳見:
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8198/41926/41929/3057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