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弓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1955年 評銜元帥的標準和條件】

(2015-07-06 22:27:39) 下一個


1955年 全軍首次授銜,而且又具中國特色,所以評銜的標準和條件掌握得就比較嚴格,
按照《軍官服役條例》規定:


  對創建全國人民武裝力量和領導全國人民武裝力量進行革命戰爭、立有卓越功勳的最高統帥,
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軍銜。


  對創建和領導人民武裝力量或領導戰役軍團作戰、立有卓越功勳的高級將領,
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授予軍官軍銜,
應以現任職務、政治品質、業務能力、在軍隊中服務的經曆和對革命事業的貢獻為依據


  9月23日和9月27日,通過正規的法定程序,
中國人民解放軍曆史上首次授予的1048名將帥正式誕生。


  10名元帥排序依次是:朱德 彭德懷 林彪 劉伯承 賀龍 陳毅 羅榮桓 徐向前 聶榮臻 葉劍英

  10名大將排序依次是:粟裕 徐海東 黃克誠 陳賡 譚政 蕭勁光 張雲逸 羅瑞卿 王樹聲 許光達
  

毛澤東堅辭大元帥軍銜
 
  1955年我軍首次實行的軍銜製,元帥軍銜為第一等,分為兩級,
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軍銜是第一等第一級,為最高軍銜。
所以,對授予大元帥軍銜人員的標準規定得非常嚴格。

彭德懷、羅榮桓率總幹部部副部長宋任窮、賴傳珠,到中南海向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領導人
匯報軍銜評定方案和授予勳章工作的進展情況,聽完匯報後毛澤東說:
“你們搞評銜,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根據國際國內的經驗,
我這個大元帥就不要了,讓我穿上大元帥的製服,多不舒服嘛!到群眾中去講話、活動也不方便。
依我看呀,現在在地方工作的同誌,都不評軍銜好!”

  毛澤東又轉身,詢問已經轉業到地方工作的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
“你們的軍銜還要不要評啊?”
他們都擺擺手:“不要評了。”
被列入大將名單的  李先念、譚震林、鄧子恢、張鼎丞也紛紛表態:
“不要評了,不要評了。”


十大元帥授銜時在中央軍委的級別都是中央軍委委員以上。
在曆史上,十大元帥誰最早入選軍委、誰入選軍委的次數最多、
誰在軍委的職務最高,既是他們被評為元帥的基本依據之一。
  
最早參與軍委工作的元帥是聶榮臻,1927年5月擔任中央軍事部參謀長。


  入選軍委最早的元帥是聶榮臻、劉伯承、葉劍英,1930年3月入選中央軍委。

  入選軍委次數最多的元帥是葉劍英,從1930年3月成立的中央軍委,
直到授銜前的1954年9月再度成立的中央軍委,曆屆都入選,十元帥十大將中僅他一人。


  入選軍委次數最少也是最晚的元帥是羅榮桓,
1954年6月進入中央人民政府軍委並增補為軍委副主席,
當年9月第一次入選中央軍委。

  中央軍委中任職最高的元帥是朱德,1931年、1934年兩屆中革軍委主席。

--------

  陳 毅當時也在地方工作,怎麽就授銜了?

  第一,陳 毅一直是軍事幹部;第二,陳 毅當時是中央軍委委員,
並且,考慮到曆史形成的各“山頭”,陳
毅若不授元帥,新四軍乃至整個華東部隊
(包括第三野戰軍和華東軍區)就沒有一位元帥了。


  同樣,已任國務院副總理(1954)兼國家體委主任(1952)的賀 龍如不評軍銜,
紅二方麵軍和八路軍120師就沒有元帥了。
因此,陳毅就成為新四軍惟一的一位元帥,他也是不拿軍隊工資的三位元帥之一。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