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弓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近現代中國書法七大家】

(2015-06-20 14:19:46) 下一個


沈尹默(1883年-1971年),長毛澤東十歲。原名君默,祖籍浙江湖州人,1883年生於陝西興安府漢陰廳
(今陝西安康市漢陰縣城關鎮民主街) 早年留學日本,後任北京大學教授和校長、輔仁大學教授。
1949年後曆任中央文史館副館長,上海市人民委員會委員,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等職務。
以書法聞名,民國初年,書壇就有“南沈北於(右任)”之稱。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書壇有“南沈北吳(吳玉如)”之說。
他的書法成就,以行書最高。 著名文學家徐平羽先生,謂沈老之書法藝術成就,
“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無愧。”
已故全國文物鑒定小組組長謝稚柳教授認為:“數百年來,書家林立,蓋無人出其右者”。
已故台北師大教授、國文研究所所長林尹先生讚沈老書法“米元章以下”。




吳玉如(1898-1982),少毛澤東五歲,字家琭,後以字行。1898年生於南京。
原籍安徽涇縣茂林村,故早年號茂林居士,晚年自署迂叟 。
吳玉如自幼酷嗜書法,5歲時學寫字,到十二三歲時,寫小楷、行書已具有相當功力。
他端麗秀勁、遒健豪放、空靈飄逸的獨特書風。隸、楷、行、草、篆無不精能。
其小楷,放大後可作為大字帖臨摹,可見功力精湛。
他的行書、草書,在四體書法中造詣最高,集曆代名家之長。
曾在天津南開中學就讀,與周恩來同班,同年同齡,
因嫻熟古文,受校長張伯苓賞識。抗戰勝利後,吳玉如曾在誌達中學、達仁學院、工商學院等校任教,
工商學院改為津沽大學後,任中文係主任,直迄天津解放。
“文化大革命”以前,始終在北京以教書、鬻字、注釋古籍、編撰《辭源》、《辭海》條目為生。
建國後,曾任天津市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 名譽理事、天津市文聯委員、天津市文史館館員。
1982年8月8日吳玉如在津病逝。他生病期間為天津市政協和天津市民革書寫的兩幅中堂,成為最後遺作。





齊燕銘(1907年-1978年10月21日),蒙古族,齊利特氏,北京市人,文學家,
書法 篆刻 詩詞都很有造詣。下圖墨跡 當為行草,筆意縱橫 行雲流水, 峰回路轉 筆筆見內功。
人民大會堂裏 著名巨畫 《江山如此多嬌》都知道是 傅抱石 關山月合畫,其實還應當包括 齊燕銘製印。
他曾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秘書長、
文化部副部長,中央人民政府辦公廳主任,政務院副秘書長,國務院副秘書長,總理辦公室主任,
國務院專家局局長,文化部黨組書記、副部長、中國社會科學院顧問等職務。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開貞,字鼎堂,號尚武,
四川省樂山縣客家人。著名文學家、劇作家、詩人,同時,還是曆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學者、
社會活動家,致力於世界和平運動。
他善於草書,回鋒轉向,逆入平出,線條澀重蒼厚,又若飛鴻 飄逸灑脫,氣勢磅礴。
郭沫若著述頗豐,主編《中國史稿》和《甲骨文合集》,
全部作品編成《郭沫若全集》38卷。是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之一、中國曆史劇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
中國唯物史觀史學的先鋒、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社會活動家,甲骨學四堂之一,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以後,曾任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文聯首任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任校長。



郭沫若 手跡



康生(1898年-1975年12月16日),原名張宗可,字少卿,曾用名趙溶、張溶,乳名張旺,
筆名魯赤水,山東諸城人。康生喜歡收集硯台和善本書。康生本人尤其擅長書法、繪畫和戲曲,
與藝術界人士也多有往來。康生書法以章草為著,
金石甲骨文 真草隸篆皆能, 風格蒼樸 內秀枯重 實而不浮, 且能左右開弓。
康 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務。




康生 手跡









於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陝西三原人,祖籍涇陽。
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髾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
以工出魏碑之草書最為著名。他的草書是由章草入今草。

1949年11月26日奉召到重慶,28日離渝,29日被迫飛抵台灣;原配夫人高仲林、長女於芝秀等親屬仍留在大陸。









1945年9月6日中午,(重慶談判期間),於右任設午宴招待毛澤東、周恩來和王若飛,
並邀請張治中、張群、邵力子、丁維汾、葉楚傖等人出席作陪。
由於毛澤東和於右任二人誌趣相投,都喜歡詩文,在宴席上,兩人就聊起詩文來了。
  在談話中,於右任對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極力稱讚,
對該詞的結句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尤為讚賞,認為是激勵後進之佳句。

  毛澤東卻道:“怎抵得上先生 ‘大王問我,幾時收複山河’ 之神來之筆。”
原來,於右任參觀成吉思汗陵墓時曾賦《越調·天淨沙》:
興隆山上高歌,曾瞻無敵金戈,遺詔焚香讀過,大王問我:幾時收複山河。

  說罷,於右任與毛澤東皆拊掌大笑,舉座皆歡。
毛澤東與於右任都熟諳詩詞,如果說能對古人的名作即興拈來則不足為怪,
但 他倆都能熟知對方的詩詞,可見相互欣賞讚佩之深。









於右任(1879~1964年),中國國民黨元老。長期任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
1949年被裹挾去台灣。在台灣,於右任孤身一人,晚年生活十分淒寂冷漠。
有家不能歸,妻兒不能團聚,他憤然寫下了著名的《望大陸》: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隻有痛哭……”


---------------


林散之
(1898年11月20日-1989年12月6日),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號三癡、左耳、江上老人等。
安徽和縣烏江鎮人,生於江蘇江浦。曾任江浦縣副縣長。
六十年代初任江蘇省國畫院專職畫師。
曆任安徽省人民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政協委員、全國文代會委員。
曾為江蘇省國畫院一級美術師、南京書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
中國書協江蘇省分會名譽主席。
出版有《林散之書畫集》、《林散之書法集》、
《林散之詩書畫選集》、《江上詩存》等。
林散之自幼喜歡書畫。1973年中日書法交流選拔時一舉成名,
趙樸初、啟功等稱之詩、書、畫 “當代三絕”。有稱其為“當代草聖”。
1989年12月6日因病辭世,終年91/92歲。   







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也正因為其出大名很晚,數十年寒燈苦學,
滋養了其書之氣、韻、意、趣,使之能通達極高境界。
散之的書法,以“散革”名聞於世。奔逸 流暢,劃沙折股 般的筆意,
隨方就圓、虛實相生,磅跨
放,獨成林風。
















古來萬事貴天生,何必要公孫大娘渾脫舞。--- 李白 - 草書行歌





林散之(1898-1989),字散之,號三癡,別號散耳、江上老人。
祖籍安徽和縣,生於南京市江浦區。
曾任江浦縣副縣長、南京市政協常委、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國畫院一級美術師、
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
林散之“詩書畫三絕”,尤其草書,飲譽世界,被稱為“草聖”。
代表作有《中日友誼詩》、《許瑤詩 論懷素草書》、《自作詩 論書一首》等。
《中日友誼詩》被譽為“林散之第一草書”。


局部1

局部2

 局部3

 

 

20世紀70年代初,視書法為全民藝術的日本開始流傳一種言論:
中國已經沒有書法,書法的傳統已由中國移到了日本。
1973年1月,《人民中國》雜誌(日文版)專門出版“中國現代書法特輯”,
向日本介紹中國書法家的作品。
書體有草書、行書、隸書、楷書、篆書,林散之的草書條幅獨占首頁,
此後是沈尹默、費新我、趙樸初、於立群、啟功等。
郭沫若的一幅放在封二,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一共22幅。
日本書法界見到林散之草書,崇拜至極,甘願府首稱臣。
隨後,再也沒有提過中國書法轉移到日本的言論。

 

大器晚成
林散之3歲塗鴉,16歲書法譽滿鄉鄰。32歲經張栗庵先生引薦,
遠赴上海,向國畫大師黃賓虹求藝。悟得筆墨之法,領略“知白守黑”的真諦,
之後遵照黃賓虹老師的教導,39歲離家,隻身師法大自然。饑寒交迫,幾次險傷性命,
家人和朋友多次相勸,林散之先生堅定不移,誌向不改。前後曆時3年,
足跡遍布華夏名山大川達10多省份,共計16000多裏。
林散之書法由唐始,上追魏,轉而再入唐、進宋,直至元代、明代和清代,通研曆代名家碑帖。
60歲專攻草書,
以大王為宗,釋懷素為體,王覺斯為友,董思白為賓,
75歲出名,87歲登上聖壇。
1989年12月6日因病在南京辭世,終年91/92歲。
國務院特批,建立林散之藝術館。

草書貢獻
林散之創造了“瘦勁飄逸”的“林體”草書。
其特點是:瘦勁圓澀,璀璨華滋,偏正相依,飄逸天成。
林散之的草書,反映了近三百年來中國草書藝術的最高成就。
林散之的草書,捍衛了中國書法在國際上的中心地位。



重要評價
書法大家高二適見到林散之的字,拍案驚呼:“這才叫字!”
中國書協名譽主席啟功看到林散之的草書,脫帽三鞠躬。
書法大師郭沫若說:“林散之的書法,代表中國!”
中國宗教領袖趙補初說:“林老書法,舉世無雙!”
日本著名大書法家、現代碑學派巨擘青山杉雨稱讚林散之草書:“草聖遺法在此翁。”
中國書協主席沈鵬說:“林散之沒有摻入其他因素,進入了書法的最高殿堂。”
國畫大家亞明說:
“林散之是屬於世界的。由於林散之的存在,從而使中國保住了傳統書法在國際上的中心地位。”
中國美術評論家馬鴻增評論:
“草書發展史上堪稱裏程碑式的大書法家當推東漢張芝、東晉王羲之、唐代懷素、明代王鐸、當代林散之。”
人稱“三百年出了一個林散之”,“明代王鐸之後第一人”。
進入二十一世紀初葉,世人公認的是:“草聖林散之!”

 








王力先生曾說:中國最大的文物鑒賞家之一者  陳叔通(1876年~1966年)
是最早的人大常委副委員長,商務印書館的老板,文物收藏家。
陳在一篇文章中說,當代中國有四大書家,是  康生、郭沫若、齊燕銘、沈尹默。

此話當不虛
但陳叔通老 謝世於 1966年,不能預卜後人
其實好多高手在民間
1973年始出名的林散之 即為一


----------------



2000年8月,中國書法家協會公布了
“中國 20世紀十大傑出書法家”專家組評選的結果。
名單依得票多少為序, 分別是:

吳昌碩(35票)、林散之(35票)、康有為(35票)、於右任(35票)、毛澤東(26票)、
沈尹默(26票)、沙盂海(25票)、謝無量(22票)、齊白石(19票)、李叔同(15票)。


 

如依書體排列便是:

 一、篆書 吳昌碩 齊白石
二、隸書 (缺)
三、楷書 李叔同
四、行書 康有為 沈尹默 沙孟海 謝無量
五、草書 林散之 於右任 毛澤東





 


 

 

--------------



在下 愚鈍 眼拙 對以上評定 不敢苟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