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弓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誰是林彪的催命鬼?】

(2015-05-29 14:10:56) 下一個

倆 催命鬼, 1是兒子老虎林立果, 2是老部下鐵杆兒李作鵬
主要, 最後送命的 是 李作鵬

李 在接到周恩來的指示命令後 腦袋一轉
想 既不公開違背周的指示 又給老上級林 一個飛的機會
兩全其美, 豈不妙哉!

當然 那時 李 還不知道 林 要飛向哪裏

若 非李  林死不了


詳見: 【1971-9-12當晚9-13臨晨 的梗概 和吳,李,周,汪等的真角色辯析】(圖)
 
 
按規定三叉戟飛機滿載油量為22噸,續航能力5小時(其中包括1個小時的保留油量),
平均每小時耗油4.5噸。但9月12日傍晚256號三叉戟飛往北戴河時,加油15噸。
從北京飛山海關,半個小時略多,用油2.5噸,這時油箱中有油12.5噸。

13日淩晨256號從北戴河倉皇起飛時,沒來得及加油。從北戴河到溫都爾汗約1100公裏,
飛機出境前在內蒙古的貝爾廟上空原地盤旋了一圈。空中飛行時間1小時53分,
加之飛行中一直保持在2500~6500米的中低空,耗油較多,這樣飛機上就隻剩下2.5噸上下的油了,
而這時油箱有一部分油,因為油泵抽不上來,還不能使用。
它要繼續低空飛行,最多隻能飛20多分鍾。
照此油量,不要說伊爾庫茨克飛不到,就是烏蘭巴托也飛不到。
在此情況下,飛行員隻有野外迫降,別無選擇。
(孫一先:《在大漠那邊》,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第258頁、第277頁)

  以上分析是林彪出逃後不久,空軍參謀長梁璞作出的。

  256號三叉戟第二副駕駛,因沒趕上登機而幸免一死的康庭梓,也作了同樣的分析。
他說:“山海關機場起飛時,飛機上的油量隻有12噸半,按正常的高度、速度飛行,
把最低的平均耗油量也計算在內,最多隻能飛行兩個小時。”
因此,潘景寅在飛行1小時53分鍾後野外迫降,是合乎事理的。
(《湖南文史》增刊第27頁)

 
 一係列主客觀原因導致迫降失敗

  無疑,潘景寅斷然決定迫降是正確的,但為什麽又導致機毀人亡的後果呢?
這裏麵既有客觀的原因,也有主觀的原因。主要的有以下幾點:

  1. 判斷失誤,沒有弄清飛機的準確位置。飛機墜毀地點位於溫都爾汗東北僅60公裏(空中直線距離),
而溫都爾汗就有個簡易機場,跑道是從草原上軋出來的,周圍的地勢非常平坦開闊。
256號三叉戟飛到那裏降落,油量是完全夠的。但是,潘景寅卻沒有去。之所以如此,
可能是錯把迫降現場當做了溫都爾汗簡易機場,或者潘景寅壓根不知道溫都爾汗有個簡易機場,
他隻是急切地選擇個地勢平坦的去處做迫降場用。由於飛機上沒有領航員,也沒有地麵導航,
精神高度緊張的潘景寅很難弄清自己的確切位置。盡管如此,潘景寅能選擇地勢開闊平坦的蘇布拉嘎盆地,
該盆地是沙質土壤,南北長3000多米,東西寬800多米,到處覆蓋著三四十厘米的茅草做迫降場,已屬不易。
(於弓編:《林彪事件真相》,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88年版,第160頁)

  2. 陌生的地形和沒有光亮,加劇了夜間迫降的難度。內行人都知道,飛機迫降本來就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
夜間在異國他鄉迫降就更是難上加難。13日之夜,是個暗夜,天上沒有月亮。碰巧的是,溫都爾汗那夜正好停電,
整個城市漆黑一團。但是盆地西北方向10公裏處著名的貝爾赫瑩石礦沒有停電,有燈光,
很可能潘景寅把有燈光的地方看成了溫都爾汗簡易機場。至於地形,平坦之中其實暗藏危險,
中間有高低不等的土包。
(孫一先:《在大漠那邊》,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第187頁)

  3. 麵對特情緊張過度,操縱失當。迫降,不能放起落架,要用肚皮擦地,最擔心的是擦地後飛機起火爆炸,
這就必須把油放掉。把油放光,需原地盤旋20分鍾,但潘景寅沒有這樣做,
很可能考慮到長時間盤旋會招致地麵防空炮火的威脅。他雖然做了迫降的一係列準備,
但迫降的著陸動作並沒有做全,著陸速度過大,而減速板卻未打開,
結果造成飛機接地後遇到凹凸不平的地麵後彈起、傾覆、折斷,然後起火爆炸。

  4. 技術欠佳,難逃厄運。潘景寅盡管是挑選出來的,但駕駛三叉戟飛機的技術還未到嫻熟精湛的地步。
相反,由於1971年8月份三叉戟專機維修改裝就緒後,他試飛了幾次,去過山海關機場,也飛過較遠的航線,
但他始終對自己的“落地”動作不滿意。9月12日晚三叉戟飛機拉林立果去山海關的前一天,
潘景寅又飛了一次東北航線,有人看到他情緒不好,問怎麽啦?他說“落地”問題還是不理想
(劉岩:《我參與處理“九一三”事件的回顧》,原載《中華兒女》2000年第9期)。


正因為他技術上存在如此致命的短處,在突發情況麵前也就很難處理好了。

  潘景寅的飛行技術,並不算最好。師長時念堂回憶說:潘景寅是專機師副政委,內向,
不那麽開朗,話極少。他的優點是非常沉穩,但也由此帶來腦子有點“木”。他飛伊爾-18時,
就飛得不精。1969年潘景寅駕伊爾-18飛往山海關機場,“撞”上雷雨,下不來了,怎麽也對不準跑道。
那次我在後艙,上去把潘景寅換下來,這才讓飛機落了地。陳聯炳(飛三叉戟的團副參謀長)對我說了好幾次,
叫我快點飛三叉戟,我們說了不算,意思是潘景寅不行。
 

 5. 三叉戟飛機的設計對迫降極為不利。它的機翼、機腹部有油箱,高速接地,很容易造成油箱摩擦受熱起火。
自三叉戟問世以來,國內外還沒有迫降成功的先例。因此,潘景寅即使駕駛技術再高明,
也難以彌補飛機設計上固有的缺陷,何況潘景寅的技術水平還不是最精。   

 

 


墜機地點(東經111°14′35″、北緯47°42′20″)在溫都爾汗東北,距溫都爾汗機場65公裏,
256號飛行同等距離所需時間6、7分鍾。在墜機地點和溫都爾汗之間有一條河,就是克魯倫河。
貝爾赫螢石礦位於墜機地點西北11公裏處;
據各方資料顯示,256抵達墜機點的時候是9月13日淩晨2時25分,
從0:32離開山海關機場,已經飛行了113分鍾, 1180公裏。

難解釋的是,256號到了這裏,居然決定立即在野外降落。
溫都爾汗機場隻有65公裏遠, 6、7分鍾即可到達,
而256號的剩餘油量還可以飛行半個小時以上,隻要確定大致的方位,
然後低空盤旋搜索,找到機場並安全降落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雖然是夜間,9月13日是陰曆23號,下弦月,天氣非常好,能見度50公裏:
 

據說 林彪一行的目的地是蘇聯的  伊爾庫茨克,距離山海關機場約1800公裏。
256號從山海關機場起飛時的油量12.5噸是絕對飛不到的。
(在山海關機場潘景寅雖然說要加油2.5噸,實際根本不對口=加不進去=未加油!)

蒙古當時和中國的關係還是比較敵對的,中途落地加油是不可能的。
潘景寅明知油量不夠,為什麽還要往那個方向飛?

1972年5月空軍組成專家組,進行並做出了《對林彪叛國外逃所乘三叉戟飛機墜毀原因的分析》的報告

空軍專家組的研究報告認為:
“三叉戟256號”飛機是有操縱地進行野外降
 
落 迫降 沒有成功,造成破碎燒毀的。依據是,第一,降落場地是經過選擇的。 
現場全貌照片表明,著陸場正前方是山丘地帶,著陸方向的左側是山區,而著陸場 
是一片草地,降落條件比較好;著陸方向由北而南,而其逃竄的飛行方向是由東南 
向西北,說明這架飛機的飛行員,對著陸地點和著陸方向進行了選擇。…… 

由於機上沒有領航員,地麵沒有導航,又是夜間飛行,
飛行員很難判明當時飛機的 精確位置。
該機墜毀地點,位於溫都爾汗東北僅60公裏 空中直線距離 ,而溫 

都爾汗有一機場,如果駕駛員知道自己的位置,去該機場降落的油是夠的。因此,
不明自己的精確位置,可能也是促使其急於帶油進行野外降落的原因之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