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的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是 東 中 西 3路,3條戰線 同時進行的,
西線阿裏方向由新疆軍區負責;
東線瓦弄方向由五十四軍負責;
中線達旺方向由西藏軍區負責。以達旺方向作為全線反擊的重點。
這個地區位於喜馬拉雅山主脈的南側,是典型的高山峽穀密林地帶,居住著門巴族、珞巴族和藏族同胞。
自1962年9月20日印軍向我邊防部隊打第一槍起,中印邊境局勢便日趨緊張起來。
中央軍委對這場自衛反擊戰製訂了三條反擊路線:
中印邊境印軍入侵的
西藏阿裏方向為西線,
山南方向為中線,
瓦弄方向為東線,
以中線為重點進行反擊。
中線第一戰役的戰場選在克節郎河穀,
入侵這個地區的印軍第七旅下轄四個步兵營,配屬炮四旅兩個營,
旅長為約翰·帕拉希拉姆·達爾維準將。
我方參戰的部隊是西藏軍區四一九部隊所屬一五四團、一五五團、一五七團
和 國防第十一師三十二團二營,配屬軍區炮兵三○八團。
各部隊按作戰任務,於10月19日下午乘夜幕來臨之前翻過拉則山口,
利用河北岸密林作掩護,秘密行進到各自的出擊位置潛伏下來。
10月20日早上7時30分,指揮所上空升起三顆紅色信號彈,這是我邊防部隊發起反擊的信號。
早已憋了一肚子氣的戰士一躍而起,端著槍向敵人衝去,槍聲、炮聲、喊殺聲、手榴彈爆炸聲,頓時響成一片。
以西藏軍區副參謀長石伴樵等人,在次母開設炮兵指揮所,
130師炮團於10日在“肖站”集結,爾後奉西藏軍區之命編入419部隊之55師聯合炮兵群,
副師長董崇仁任55師聯合炮兵群副司令員,
指揮炮兵540團及炮兵第308團榴彈炮營,配合步兵作戰。
高炮營在拉薩擔任防空任務。
炮兵第三○八、第三○六、第五四○團,分別到達集結地東新橋西北側一個叫勞·次姆的地區。
18軍 在 張國華 譚冠三 (中將)將軍指揮下,
54軍 在 丁盛 (少將)將軍指揮下,進行的,
當年和丁盛將軍並肩作戰的還有韋統泰副軍長、鍾池、蘭亦農副政委、
霍烈坤副參謀長、130師董占林(大校)師長等。
下文 提到的
原蘭州軍區副司令員 董占林(1988)中將, 是我同學的父親。
現在沒有明確的說明, 根據資料分析如下:
東中西3線的總指揮 是 張國華
丁盛 “丁指” 是前指
主力 是18軍 的 52師, 54軍的130師, 配有幾個特別炮團等
若有謬誤 請更正補充
=================
據 原藏字419部隊 組建者兼政委陰法唐回憶如下:
1962年6月上旬
【準備反擊這個事情有什麽問題呢?沒有現成的一個機構,所以這個時候才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
才組織這個反擊的部隊,組織一個實際上是組織一個指揮部,哪些部隊是指揮部的部隊,
到拉薩以後軍區開會,開會那時候(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在北京養病,譚冠三在主持開會,
主持開會就談了要成立這麽一個部隊,反擊的部隊(即藏字419部隊)。
那時候還叫什麽呢?就是中印邊境反擊作戰前進指揮部。(前指)
這樣的話先把機構,實際上軍事臨時抽過來一些,再在下麵調來,臨時湊了一個指揮機關。
部隊呢,是原來18軍這個的部隊,18軍原來我在那個師,52師有兩個團,另外一個師有一個團,
這都可以說18軍的比較好的部隊了。組織一起,當然這個指揮部還可以,當時說的還可以指揮其他部隊,
山南的部隊其他的部隊還可以指揮其他的,
但是基本隊伍就這麽幾個團。說是邊防部隊,實際上並不多。】
18軍於1952年,軍、師這兩級的番號被撤消了,隻保留了一些團的番號。
張國華也由18軍軍長改任西藏軍區司令員。藏字419部隊的154、155團是原18軍主力52師的部隊。
這個52師的前身是中野1縱20旅(二野16軍,楊得誌和楊勇都當過此縱隊司令員)。
藏字419部隊的157團則是原18軍53師的部隊。
參戰的另一支師級部隊11師則是原第一野戰軍第4軍的部隊。
軍級番號也在1952年被撤掉,11師是“碩果僅存”的一個師,當時駐紮在西藏日喀則地區。
=============
中印邊境局勢便日趨緊張起來。我邊防部隊按照總參作戰命令,積極進行備戰工作,隨時待命出發。
1962年6月上旬,為應對中印邊境地區的緊張局勢,配合好西段地區反蠶食鬥爭,
中共西藏工委和西藏軍區決定組建西藏軍區前進指揮部,代號藏字419部隊.
指揮部主要成員為:司令員柴洪泉(時任山南軍分區司令員),政治委員陰法唐(時任江孜軍分區政委),
副司令員薑鬆(時任江孜軍分區副司令員),參謀長曹宗奎(時任山南軍分區參謀長),
政治部主任魏克(時任西藏軍區政治部青年部長).後來又設立了後勤部,
由時任西藏軍區後勤部戰勤處長的陳銀鎖任後勤部長.
6月11日,指揮部在拉薩西郊正式成立.藏字419部隊統一指揮的三個步兵團
幾乎是當時西藏軍區的全部野戰兵力,分別是原52師154、155團和53師157團,總兵力約8000人.
從1962年9月下旬開始,為了應對日益緊張的邊境鬥爭局勢,打擊印度政府的囂張氣焰,
保衛中國邊疆的安全,創造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條件,中共中央決定對印度軍隊的進攻堅決予以反擊。
10月7日,毛澤東主席主持中央軍委會議,到會的有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以及羅瑞卿等。
會議定下了在中印邊境進行反擊印軍的作戰決心。
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參謀長王亢在京參加了中央軍委會議後,
於10月12日返回拉薩,隨即在13日上午召開軍區黨委和西藏工委聯席擴大會議,
傳達貫徹中央指示精神。張國華強調現在一切都要圍繞打仗。
10月14日,會議結束後,西藏軍區立即組建成立了新的軍區前指,
前指成員西藏軍區張國華司令員、副司令員鄧少東、趙文進、政治部主任呂義山、
副參謀長石伴樵、後勤部副部長於一星等人組成,
並於10月15日到達麻麻,統一指揮前線作戰。
為打好克節朗這第一仗,張國華聽取了軍區有關部門掌握的情況分析和四一九部隊首長柴洪泉、
陰法唐的作戰意見,果斷提出了對印軍左右兩翼同時打,殲滅印軍一個旅的大膽計劃。
這個計劃報上去之後,經呈報軍委,毛澤東同意了西藏軍區前指的作戰方案。
藏字419部隊指揮各團及保障分隊分別從林芝、巴河橋、拉薩、曲水等地開拔,
向克節朗前線集結,至10月19日全部進入了反擊作戰出發陣地。
-----------------------------------
1962年,中印戰爭爆發。同年10月,丁盛奉命率54軍130師再度進藏,
組成以軍長丁盛為首的前線指揮部(亦簡稱“丁指”),
統一指揮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中的瓦弄地區作戰行動,
這是一場真正的嚴酷的戰爭:丁盛和他的54軍麵對的是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印度王牌部隊。
11月6日,“丁指”更是進抵西藏察隅,
次日,率所部130師等向瓦弄印軍主力第四軍發起全線攻擊。
瓦弄地區位於中印邊界東段傳統習慣線以北的喜馬拉雅山脈南麓,
為典型的高山、峽穀、密林地區,作戰條件異常艱苦。
在這次戰役中,丁盛所部再次表現出了王牌部隊特別能打惡戰、特別能克強敵的特有作風,
經過激戰奪回瓦弄,直逼至傳統習慣線附近,殲滅印軍三個營全部、
一個營大部和印軍第11旅旅直分隊等部共12000多人,使號稱參加過二戰
,曾擊敗“沙漠之狐”隆美爾軍團的印度榮譽部隊威風掃地。
此戰是中印戰爭中最關鍵一戰也是最後一戰,史稱“瓦弄大捷”。
奉命主動撤至1959年11月7日雙方實際控製線中國一側20公裏處。
12月下旬,“丁指”返抵重慶,所屬部隊亦於戰後的第二年1月初返抵原駐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