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弓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她叫 解秀梅 全誌願軍 唯一榮立一等功的 女戰士】--- 呂厚民後記 毛澤東流淚了 可能想起了兒子,,,,

(2015-05-17 19:01:23) 下一個




這張照片拍攝於1952年5月23日。中國人民誌願軍68軍202師政治部文工隊的隊員解秀梅,電影 英雄兒女 王芳的原型女兵。

是我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唯一榮立一等功的女戰士。


毛主席給解秀梅等簽名



----------

1950年春天,經由組織安排,20歲出頭的呂厚民從北京電影製片廠照相科調到中南海。

呂厚民回憶說,“那時候還叫中央辦公廳警衛局攝影科,當時隻有侯波等少數幾個人,任務比較單純,就是為國家領導人拍攝生活、工作照片,作為資料留存,一直到1957年,實際上我是中南海警衛局的編製,就住在中南海裏。我們攝影科與主席家隻有一牆之隔”。


1953年5月23日,在中南海懷仁堂後麵的大草坪上,中國人民誌願軍文藝工作者歸國觀光團受到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的接見。那天,呂厚民發現,毛澤東的臉色一直很凝重,“毛澤東的大兒子毛岸英此前在朝鮮戰場犧牲,當時的情景或許有些讓主席心裏難受”。

接見時,作為誌願軍歸國代表之一,我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唯一榮立一等功的女戰士解秀梅榮幸地向主席獻花。這位女文工團員給毛澤東獻上鮮花、握手後,突然撲到毛澤東懷裏,緊緊擁抱著,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麵。

對於毛澤東接見的場麵,呂厚民經曆過無數次,可從來沒見過誰會上前擁抱毛澤東,“當時搞警衛的工作人員誰也沒有想到會出現這個問題,那一刻,在場的所有人全愣住了”。

被打動的毛澤東閉上眼睛,旁邊的呂厚民立即反應過來,按動快門,把這一感人的場麵拍了下來。呂厚民拍完放下相機,發現毛澤東還是閉著眼睛,直到同下一個文工團員握手時才睜開。

這張瞬間抓拍的照片,可見人們對主席的崇敬之情,無法自持。


“唯一榮立一等功的誌願軍女戰士解秀梅擁抱毛澤東”

----------

她叫解秀梅,是中國人民誌願軍68軍202師政治部文工隊的隊員。她是我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唯一榮立一等功的女戰士。 解秀梅於1932年出生在河北省高陽縣於提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裏。家鄉解放後,解秀梅積極參加本村的業餘劇團。在演出、讀報中,女英雄劉胡蘭的故事深深地感染了她。她決心像劉胡蘭那樣報效祖國。1950年2月,她光榮地成為人民軍隊的一員。

1951年6月19日,從河北省入伍剛一年,年僅17歲的解秀梅,報名參加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作戰,被編入第20兵團202師,擔當師政治部文工隊隊員。沒過多久,解秀梅所在的部隊跨過鴨綠江,入朝作戰。在連續18天的艱行軍中,解秀梅背著和男同誌一樣重的東西跋山涉水,不僅沒有掉隊,還始終把身體弱的戰友王喜斌的挎包和三四公斤重的米袋子放在自己的肩上。解秀梅邊走邊給戰友們鼓勁。她因此被評為文工隊的行軍模範。 文工隊員除了行軍打仗外,還要利用一切有利時機做好宣傳鼓動工作,有時還要陪首長到前沿陣地慰問演出,危險的事情是經常發生的。有一次,她們剛要演出,就遭到敵機的轟炸,幸好沒有傷著戰士,倒把樂器都炸飛、炸壞了。飛機剛一過去,她們就拿碗筷、臉盆當樂器,邊敲邊唱。她們把在粉碎敵人秋季攻勢中的戰跡和英模事跡編成文藝節目,把殲敵500餘名的特功班、一級英雄李鳳林、反坦克手李瑞山和軍政雙全指導員魏振宗的事跡,在前沿陣地廣泛宣揚。當同誌們行軍疲勞之際,她們就出現在隊伍麵前鼓動宣傳。特別是解秀梅自編自演的《小快板》,更受到戰士們的喜愛:“路程70裏,小夥咱們比一比。背的東西不算重,50斤重稱得起,走起路來快如風。叫同誌,你來聽,號角響起炮聲隆。叫同誌,你莫停,到戰場上要立功,消滅鬼子援朝鮮,留取丹心照汗青,照汗青!”《小快板》消除了戰士的疲勞,振奮了戰士的精神,鼓舞了戰士殺敵立功的鬥誌。


1951年11月下旬,上級派她和文工隊的幾位同誌代表師首長到前線慰問和護理傷員。在手術所的日日夜夜裏,她把身心全部傾注在對傷員的護理上。 每當傷員抬進所裏,她就急忙把傷員的鞋子、襪子脫下來,然後,用雙手緊捂著傷員冰冷的腳,或把傷員的腳放在自己的袖筒裏取暖。有的傷員的腳凍得像冰溜子,袖筒裏暖不過來,她就幹脆把傷員的雙腳放在自己的懷裏。“情到最真已無言”,解秀梅的舉動使在場的傷員們既驚訝又感動,紛紛和她握手,表達殺敵決心。 解秀梅還和文工隊的戰友把英雄們不畏強敵、英勇作戰、忠於祖國的事跡編成故事、快板和唱詞,為大家表演、唱歌,鼓舞了大家的戰鬥意誌。


11月30日下午1時許,解秀梅剛從山上打柴回來,忽然來了9架敵機,瘋狂地向手術所所在的村莊進行轟炸和掃射。當時其他傷員都轉移了,唯剩下一個身負重傷的605團排長李永華還沒有來得及轉移。這時,手術所的房子全被大火包圍了,敵機仍在接二連三地低空俯衝。解秀梅毫不猶豫地衝了進去,很快把李永華背了出來。 剛出門外三四步,“嘭、嘭”,兩個汽油彈落在手術所的房頂上。頓時房子被衝天大火吞沒。火星濺了他們一身。解秀梅急忙撲滅了李永華身上的火焰,背起他就跑。這時,敵機更加瘋狂起來。成串的炸彈驚天動地般落在他們的身前和身後。李永華急促地催她:“快放下我,趕緊隱藏,別為了我讓你也負傷。”解秀梅說:“我的任務就是保護你。” 突然,一顆炸彈從頭頂上扔了下來。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解秀梅在放下李永華的同時,一骨碌又轉身撲在他的身上。炸彈在他們身邊爆炸了。彈片、石頭、沙土滿天飛揚。解秀梅的棉襖被彈片打破多處,石頭把她身上崩得青一塊紫一塊的,胳膊也被打得鮮血直流。她爬起來,一看李永華一點兒也沒傷著,心中有說不出的高興。解秀梅立即背起他繼續往山上跑,終於轉移到了安全的地方。 解秀梅這個動人的故事很快傳遍了前線的每個角落。指戰員們無不敬佩她的獻身精神。


戰後,解秀梅榮立一等功,並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歸國前夕,中國人民誌願軍對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進行全麵總結。在與敵生死搏鬥中,榮立戰功的誌願軍達322人,其中特等功臣217人,一等功臣154人,榮獲英雄模範稱號的282人,榮獲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英雄稱號12人。解秀梅,根據她的舍身忘死搶救傷員的動人事跡,給她記一等功,這也是154名一等功臣中唯一的女戰士。她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2年1月,解秀梅被選派參加誌願軍第二次歸國代表團。
彭德懷同誌走到解秀梅身邊,握著她的手笑著說:“小鬼,不簡單呀,有點花木蘭的味兒。”

l月18日,代表團到達北京,之後她隨代表到祖國各地作了千餘場的報告,激發了全國人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熱情,國內掀起了向前方英雄學習,以實際行動支持抗美援朝的鬥爭熱潮。

1952年5月23日,毛主席、劉少奇副主席、周恩來總理、朱德同誌接見了誌願軍歸國代表團。

毛主席握著解秀梅的手說:"中國自古多巾幗英雄,你是誌願軍中的花木蘭代表,你辛苦了。"
毛主席還給解秀梅簽名留念。代表團返回朝鮮後,金日成主席也接見了解秀梅,
授予她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戰士榮譽勳章和三級國旗勳章。

以後,解秀梅的父親又作為誌願軍家屬代表,赴朝與女兒相見。解秀梅的事跡曾多次在各大報刊廣為宣傳報道,
還被編成了歌劇《解秀梅》。

當時在朝鮮戰場深入生活的著名作家巴金,根據解秀梅及其他英雄模範的事跡和經曆,創作了小說《團圓》,
不久又將它改編成優秀影片《英雄兒女》,打動了千千萬萬的觀眾,教育了幾代人。

解秀梅從部隊轉業後,曾任石家莊原地區印刷廠黨委副書記。

1996年1月30日在河北省石家莊市逝世,安葬在雙鳳山革命公墓。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