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弓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一幅震撼人心的照片 及其背後的故事】--- 周公逝世39周年 紀

(2015-01-08 13:23:40) 下一個

 

 

 

 

1973-1-9 (總理去世前的三年), People's Hall, Beijing

by Giorgio Lotti

 

一副震撼人心的照片及其背後的故事

 

 

見過此張照片的人不少

不讚歎 不被震撼的人不多

這是一幀 不可多得的好照片

徠卡 M4相機,90毫米的中焦鏡頭,光圈F/2.8,快門速度1/8秒,

自然光,ASA200度柯達彩色負片(按ASA800度曝光), 手持

拍攝者 為 意大利 著名 記者 攝影師 焦爾喬·洛迪

 

鄧穎超生前也非常喜愛這張照片。

幾年之後 當洛迪再次來到中國見到鄧穎超時,她緊緊握住洛迪的雙手,對他說:

“你拍了一張很好的照片,這是周總理生前拍的姿勢和神情最好的照片之一。”

洛迪先生感動不已,一時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過了一會才喃喃說道:“不,這要感謝周總理。”

 

江蘇淮安周恩來紀念館主館陳列大廳裏,有一張周恩來的巨幅照片,

每天都吸引著眾多的參觀者攝影留念。照片上的周恩來

微側身軀,麵容剛毅;雙眉微蹙,眉峰間凝聚著無窮的魄力、意誌和信心。

這幅照片就是記錄周恩來晚年形象的一幅風靡世界的攝影作品《沉思中的周恩來》

照片的作者是意大利攝影師 焦爾喬·洛迪,照片拍攝背後的故事也感人至深。

 

1973年1月6日,洛迪先生作為意大利《時代》周刊的記者,隨同意大利外長朱塞佩·梅迪奇訪華。
9日下午,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意大利外長梅迪奇率領的訪華代表團及隨行記者,
雙方進行了友好會談。長期以來,周恩來總理偉大的人格和豁達的風度給洛迪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使他早就產生要為總理拍張單人像的強烈願望。
因此,盡管此次接見前意大利使館向洛迪等記者叮囑,不允許攜帶照相機
但他卻向意大利駐華大使撒了個謊,悄悄地帶上了照相機。 

 

會談後,代表團一行排著隊等候周總理的一一接見,洛迪排在隊伍的中間。
當聽到周總理向人們打招呼和致謝的聲音時,洛迪向排在前麵的大使詢問,除了中文外,
周總理會講什麽語言?
大使說:“周恩來的法語講得很流利。” 洛迪先生想,這也是我的運氣,
因為這樣可以直接向周總理說明拍照要求了。隊伍排到一半時,洛迪意識到,
即使向周總理隻要求一分鍾的時間,可能也不能得到滿足,因為身後還有三四十人在排隊。
於是,洛迪從隊伍裏走了出來,一直走到隊尾,這樣就成了最後一個接近總理的人了。 

 

當臨到洛迪先生被總理接見時,他坦誠地對總理說:

“總理先生,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撒了謊。我向別人謊稱沒帶照相機,但實際上我帶了。

因為這是我唯一的機會,再也不可能有像今天這麽好的運氣給您拍照了。”

 

洛迪先生是位“少白頭”,年方中年已經滿頭銀發了。周總理看了看洛迪,

詼諧地對他說:“滿頭白發的人也會說謊嗎?”

“是的。但是,如果可能的話,請您給我一小會兒時間讓我為您照一張相。”

周總理又笑了笑說:“對有白頭發人的請求,我是不會拒絕的。”

 

總理同意後,洛迪先生請總理坐在沙發上,憑著自己豐富的經驗,敏銳的觀察力,

沒用閃光燈,沒用測光表,利用當時現場的自然光,用隨身攜帶的德國小型徠卡 M4相機,

90毫米的中焦鏡頭,光圈F/2.8,快門速度1/8秒,

ASA200度柯達彩色負片(按ASA800度曝光),

拍下了第一張照片。洛迪先生後來說,總理的胳膊肘是那樣自然、那樣完美地放在扶手上,

根本不需作任何提示。但此時總理的視線有些偏向下方,洛迪先生認為自己拍得還不夠滿意,

於是他走近總理,對總理說:

“總理先生,我不是一個出色的攝影師,您能給我一個機會再拍一張嗎?

 

總理同意了,洛迪先生重新回到了攝影位置。這次總理目光移向了遠方,

洛迪抓住了這千載難逢的時機,拍下了這具有曆史意義的瞬間。

洛迪先生拍完這兩張照片後,立即就把整卷膠卷取下來並將這個膠卷寸步不離地帶在身邊,

直到12天後回到意大利才進入暗房親手衝印出來,一幅珍貴的經典力作終於問世。

 

這幅照片首先刊登在意大利《時代》周刊上並占了中心頁整整兩頁篇幅。
照片的藝術感染力和政治效果,很快為人們所關注。
1974年,該幅照片榮獲美國最有名的新聞照片獎———美國密蘇裏大學新聞學院頒發的“認識世界獎”。
據洛迪回憶說,這幅照片的授獎原因是:
照片逼真地刻畫出一位傑出政治家的形象,用光、構圖都有獨到之處,巧妙地表現了人物的內在性格。 


據洛迪先生回憶,他此次訪華回國後,曾通過意大利駐華使館向周總理處贈送過他拍的這張照片。
但由於種種原因,這張原版照片國內未能保存下來。
1997年7 月,為紀念周總理誕辰一百周年而攝製大型電視專題藝術片《百年恩來》,
應攝製組的約請,洛迪先生專程從意大利米蘭飛到法國巴黎接受采訪,
動情地談了上述經過,並把原版照片贈送給攝製組製片人、周總理侄兒周爾均,

總導演、周總理侄媳鄧在軍,他還在照片上題字:“百年恩來———一位世紀偉人”。

 

 

 

 

(周恩來 1898-3-5~~~1976-1-8)

仔細觀察此幀照片 神情 儀態 氣魄 老年斑 曆曆在目 瀟灑 倜儻 從容 栩栩如生

背景 構圖 用光 在不是影棚理想條件下的 現場實拍

攝影師之 眼力 功力 令人欽佩 歎服!

 

這是 攝影師拍攝的第一張其本人不甚滿意的照片

卻給後生留下了遐想 攝影師構思的心曆

以及揣度當時總理的心跡

給我們無盡的聯想空間

 

 

 

 

Giorgio Lotti at work

 

 


洛迪先生1937年生於米蘭,1964年起擔任意大利《時代》周刊的攝影記者,
在華訪問期間,還拍攝了大量的照片,配合《與周恩來交談》、《北京的古跡》、
《中國行程兩千裏》、《在中國的心髒》等專題采訪文章,發表在《時代》周刊上。
他拍的許多圖片對增進意大利人民對中國的了解、
對加強中意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起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小生 撰製   ☆  2012-05】

 


 


 


" alt="" /> 

 

 

1973-1-9 (總理去世前的三年), People's Hall, Beijing

by Giorgio Lotti

 

一副震撼人心的照片及其背後的故事

 

 

見過此張照片的人不少

不讚歎 不被震撼的人不多

這是一幀 不可多得的好照片

徠卡 M4相機,90毫米的中焦鏡頭,光圈F/2.8,快門速度1/8秒,

自然光,ASA200度柯達彩色負片(按ASA800度曝光), 手持

拍攝者 為 意大利 著名 記者 攝影師 焦爾喬·洛迪

 

鄧穎超生前也非常喜愛這張照片。

幾年之後 當洛迪再次來到中國見到鄧穎超時,她緊緊握住洛迪的雙手,對他說:

“你拍了一張很好的照片,這是周總理生前拍的姿勢和神情最好的照片之一。”

洛迪先生感動不已,一時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過了一會才喃喃說道:“不,這要感謝周總理。”

 

江蘇淮安周恩來紀念館主館陳列大廳裏,有一張周恩來的巨幅照片,

每天都吸引著眾多的參觀者攝影留念。照片上的周恩來

微側身軀,麵容剛毅;雙眉微蹙,眉峰間凝聚著無窮的魄力、意誌和信心。

這幅照片就是記錄周恩來晚年形象的一幅風靡世界的攝影作品《沉思中的周恩來》

照片的作者是意大利攝影師 焦爾喬·洛迪,照片拍攝背後的故事也感人至深。

 

1973年1月6日,洛迪先生作為意大利《時代》周刊的記者,隨同意大利外長朱塞佩·梅迪奇訪華。
9日下午,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意大利外長梅迪奇率領的訪華代表團及隨行記者,
雙方進行了友好會談。長期以來,周恩來總理偉大的人格和豁達的風度給洛迪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使他早就產生要為總理拍張單人像的強烈願望。
因此,盡管此次接見前意大利使館向洛迪等記者叮囑,不允許攜帶照相機
但他卻向意大利駐華大使撒了個謊,悄悄地帶上了照相機。 

 

會談後,代表團一行排著隊等候周總理的一一接見,洛迪排在隊伍的中間。
當聽到周總理向人們打招呼和致謝的聲音時,洛迪向排在前麵的大使詢問,除了中文外,
周總理會講什麽語言?
大使說:“周恩來的法語講得很流利。” 洛迪先生想,這也是我的運氣,
因為這樣可以直接向周總理說明拍照要求了。隊伍排到一半時,洛迪意識到,
即使向周總理隻要求一分鍾的時間,可能也不能得到滿足,因為身後還有三四十人在排隊。
於是,洛迪從隊伍裏走了出來,一直走到隊尾,這樣就成了最後一個接近總理的人了。 

 

當臨到洛迪先生被總理接見時,他坦誠地對總理說:

“總理先生,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撒了謊。我向別人謊稱沒帶照相機,但實際上我帶了。

因為這是我唯一的機會,再也不可能有像今天這麽好的運氣給您拍照了。”

 

洛迪先生是位“少白頭”,年方中年已經滿頭銀發了。周總理看了看洛迪,

詼諧地對他說:“滿頭白發的人也會說謊嗎?”

“是的。但是,如果可能的話,請您給我一小會兒時間讓我為您照一張相。”

周總理又笑了笑說:“對有白頭發人的請求,我是不會拒絕的。”

 

總理同意後,洛迪先生請總理坐在沙發上,憑著自己豐富的經驗,敏銳的觀察力,

沒用閃光燈,沒用測光表,利用當時現場的自然光,用隨身攜帶的德國小型徠卡 M4相機,

90毫米的中焦鏡頭,光圈F/2.8,快門速度1/8秒,

ASA200度柯達彩色負片(按ASA800度曝光),

拍下了第一張照片。洛迪先生後來說,總理的胳膊肘是那樣自然、那樣完美地放在扶手上,

根本不需作任何提示。但此時總理的視線有些偏向下方,洛迪先生認為自己拍得還不夠滿意,

於是他走近總理,對總理說:

“總理先生,我不是一個出色的攝影師,您能給我一個機會再拍一張嗎?

 

總理同意了,洛迪先生重新回到了攝影位置。這次總理目光移向了遠方,

洛迪抓住了這千載難逢的時機,拍下了這具有曆史意義的瞬間。

洛迪先生拍完這兩張照片後,立即就把整卷膠卷取下來並將這個膠卷寸步不離地帶在身邊,

直到12天後回到意大利才進入暗房親手衝印出來,一幅珍貴的經典力作終於問世。

 

這幅照片首先刊登在意大利《時代》周刊上並占了中心頁整整兩頁篇幅。
照片的藝術感染力和政治效果,很快為人們所關注。
1974年,該幅照片榮獲美國最有名的新聞照片獎———美國密蘇裏大學新聞學院頒發的“認識世界獎”。
據洛迪回憶說,這幅照片的授獎原因是:
照片逼真地刻畫出一位傑出政治家的形象,用光、構圖都有獨到之處,巧妙地表現了人物的內在性格。 


據洛迪先生回憶,他此次訪華回國後,曾通過意大利駐華使館向周總理處贈送過他拍的這張照片。
但由於種種原因,這張原版照片國內未能保存下來。
1997年7 月,為紀念周總理誕辰一百周年而攝製大型電視專題藝術片《百年恩來》,
應攝製組的約請,洛迪先生專程從意大利米蘭飛到法國巴黎接受采訪,
動情地談了上述經過,並把原版照片贈送給攝製組製片人、周總理侄兒周爾均,

總導演、周總理侄媳鄧在軍,他還在照片上題字:“百年恩來———一位世紀偉人”。

 

 

 

 

(周恩來 1898-3-5~~~1976-1-8)

仔細觀察此幀照片 神情 儀態 氣魄 老年斑 曆曆在目 瀟灑 倜儻 從容 栩栩如生

背景 構圖 用光 在不是影棚理想條件下的 現場實拍

攝影師之 眼力 功力 令人欽佩 歎服!

 

這是 攝影師拍攝的第一張其本人不甚滿意的照片

卻給後生留下了遐想 攝影師構思的心曆

以及揣度當時總理的心跡

給我們無盡的聯想空間

 

 

 

 

Giorgio Lotti at work

 

 


洛迪先生1937年生於米蘭,1964年起擔任意大利《時代》周刊的攝影記者,
在華訪問期間,還拍攝了大量的照片,配合《與周恩來交談》、《北京的古跡》、
《中國行程兩千裏》、《在中國的心髒》等專題采訪文章,發表在《時代》周刊上。
他拍的許多圖片對增進意大利人民對中國的了解、
對加強中意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起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小生 撰製   ☆  2012-05】

 


 


 


" alt="" />

 

1973-1-9 (總理去世前的三年), People's Hall, Beijing

by Giorgio Lotti

 

一副震撼人心的照片及其背後的故事

 

 

見過此張照片的人不少

不讚歎 不被震撼的人不多

這是一幀 不可多得的好照片

徠卡 M4相機,90毫米的中焦鏡頭,光圈F/2.8,快門速度1/8秒,

自然光,ASA200度柯達彩色負片(按ASA800度曝光), 手持

拍攝者 為 意大利 著名 記者 攝影師 焦爾喬·洛迪

 

鄧穎超生前也非常喜愛這張照片。

幾年之後 當洛迪再次來到中國見到鄧穎超時,她緊緊握住洛迪的雙手,對他說:

“你拍了一張很好的照片,這是周總理生前拍的姿勢和神情最好的照片之一。”

洛迪先生感動不已,一時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過了一會才喃喃說道:“不,這要感謝周總理。”

 

江蘇淮安周恩來紀念館主館陳列大廳裏,有一張周恩來的巨幅照片,

每天都吸引著眾多的參觀者攝影留念。照片上的周恩來

微側身軀,麵容剛毅;雙眉微蹙,眉峰間凝聚著無窮的魄力、意誌和信心。

這幅照片就是記錄周恩來晚年形象的一幅風靡世界的攝影作品《沉思中的周恩來》

照片的作者是意大利攝影師 焦爾喬·洛迪,照片拍攝背後的故事也感人至深。

 

1973年1月6日,洛迪先生作為意大利《時代》周刊的記者,隨同意大利外長朱塞佩·梅迪奇訪華。
9日下午,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意大利外長梅迪奇率領的訪華代表團及隨行記者,
雙方進行了友好會談。長期以來,周恩來總理偉大的人格和豁達的風度給洛迪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使他早就產生要為總理拍張單人像的強烈願望。
因此,盡管此次接見前意大利使館向洛迪等記者叮囑,不允許攜帶照相機
但他卻向意大利駐華大使撒了個謊,悄悄地帶上了照相機。 

 

會談後,代表團一行排著隊等候周總理的一一接見,洛迪排在隊伍的中間。
當聽到周總理向人們打招呼和致謝的聲音時,洛迪向排在前麵的大使詢問,除了中文外,
周總理會講什麽語言?
大使說:“周恩來的法語講得很流利。” 洛迪先生想,這也是我的運氣,
因為這樣可以直接向周總理說明拍照要求了。隊伍排到一半時,洛迪意識到,
即使向周總理隻要求一分鍾的時間,可能也不能得到滿足,因為身後還有三四十人在排隊。
於是,洛迪從隊伍裏走了出來,一直走到隊尾,這樣就成了最後一個接近總理的人了。 

 

當臨到洛迪先生被總理接見時,他坦誠地對總理說:

“總理先生,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撒了謊。我向別人謊稱沒帶照相機,但實際上我帶了。

因為這是我唯一的機會,再也不可能有像今天這麽好的運氣給您拍照了。”

 

洛迪先生是位“少白頭”,年方中年已經滿頭銀發了。周總理看了看洛迪,

詼諧地對他說:“滿頭白發的人也會說謊嗎?”

“是的。但是,如果可能的話,請您給我一小會兒時間讓我為您照一張相。”

周總理又笑了笑說:“對有白頭發人的請求,我是不會拒絕的。”

 

總理同意後,洛迪先生請總理坐在沙發上,憑著自己豐富的經驗,敏銳的觀察力,

沒用閃光燈,沒用測光表,利用當時現場的自然光,用隨身攜帶的德國小型徠卡 M4相機,

90毫米的中焦鏡頭,光圈F/2.8,快門速度1/8秒,

ASA200度柯達彩色負片(按ASA800度曝光),

拍下了第一張照片。洛迪先生後來說,總理的胳膊肘是那樣自然、那樣完美地放在扶手上,

根本不需作任何提示。但此時總理的視線有些偏向下方,洛迪先生認為自己拍得還不夠滿意,

於是他走近總理,對總理說:

“總理先生,我不是一個出色的攝影師,您能給我一個機會再拍一張嗎?

 

總理同意了,洛迪先生重新回到了攝影位置。這次總理目光移向了遠方,

洛迪抓住了這千載難逢的時機,拍下了這具有曆史意義的瞬間。

洛迪先生拍完這兩張照片後,立即就把整卷膠卷取下來並將這個膠卷寸步不離地帶在身邊,

直到12天後回到意大利才進入暗房親手衝印出來,一幅珍貴的經典力作終於問世。

 

這幅照片首先刊登在意大利《時代》周刊上並占了中心頁整整兩頁篇幅。
照片的藝術感染力和政治效果,很快為人們所關注。
1974年,該幅照片榮獲美國最有名的新聞照片獎———美國密蘇裏大學新聞學院頒發的“認識世界獎”。
據洛迪回憶說,這幅照片的授獎原因是:
照片逼真地刻畫出一位傑出政治家的形象,用光、構圖都有獨到之處,巧妙地表現了人物的內在性格。 


據洛迪先生回憶,他此次訪華回國後,曾通過意大利駐華使館向周總理處贈送過他拍的這張照片。
但由於種種原因,這張原版照片國內未能保存下來。
1997年7 月,為紀念周總理誕辰一百周年而攝製大型電視專題藝術片《百年恩來》,
應攝製組的約請,洛迪先生專程從意大利米蘭飛到法國巴黎接受采訪,
動情地談了上述經過,並把原版照片贈送給攝製組製片人、周總理侄兒周爾均,

總導演、周總理侄媳鄧在軍,他還在照片上題字:“百年恩來———一位世紀偉人”。

 

 

 

 

(周恩來 1898-3-5~~~1976-1-8)

仔細觀察此幀照片 神情 儀態 氣魄 老年斑 曆曆在目 瀟灑 倜儻 從容 栩栩如生

背景 構圖 用光 在不是影棚理想條件下的 現場實拍

攝影師之 眼力 功力 令人欽佩 歎服!

 

這是 攝影師拍攝的第一張其本人不甚滿意的照片

卻給後生留下了遐想 攝影師構思的心曆

以及揣度當時總理的心跡

給我們無盡的聯想空間

 

 

 

 

Giorgio Lotti at work

 

 


洛迪先生1937年生於米蘭,1964年起擔任意大利《時代》周刊的攝影記者,
在華訪問期間,還拍攝了大量的照片,配合《與周恩來交談》、《北京的古跡》、
《中國行程兩千裏》、《在中國的心髒》等專題采訪文章,發表在《時代》周刊上。
他拍的許多圖片對增進意大利人民對中國的了解、
對加強中意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起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小生 撰製   ☆  2012-0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