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一生從曆史文化中思考過許多為國為民的重大問題
馮其庸:毛澤東是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興趣非常廣泛。他對《紅樓夢》說過一句話,
說中國除了地大物博以外,幾千年就產生了一部《紅樓夢》。
這個評價是非常高的。他說,《紅樓夢》裏有階級鬥爭,後人可以很生動地看到當時的社會狀況。
曹雪芹寫四大家族,以賈家作為典型,用藝術的語言寫出當時的社會經濟關係。
從官僚、富豪到老百姓、窮人等各種層次的人都有。
毛澤東多次讓一些武將出身的幹部讀《紅樓夢》。
有人不理解,說《紅樓夢》寫的盡是一些談戀愛的事。毛澤東勸他應該仔細讀讀。
毛澤東不僅了解“國學”,他的“國學”水平一般人也望塵莫及。
他接受的中國傳統文化基礎牢固,基本功深厚。
他的文化修養極高,他的“國學”根基也是鑄成他成為偉人的一個重要條件。
蘆荻:我是1975年5月29日進中南海為毛澤東讀書,9月28日離開,在主席身邊工作了整整4個月。
從接觸中我了解到,毛澤東酷愛曆史典籍。他的博學多才,
思想根基深深紮根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中,也就是“國學”的基礎上。
對中國曆史如此貫通、嫻熟,他是第一位。他一生沉湎其中,從曆史文化中思考過許多為國為民的重大問題。
毛澤東記憶力驚人,知識極為淵博。
我記得有一次他說到“溢”的解釋,一口氣把《西廂記》“長亭送別”一節中從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一直背誦到“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嶽低”,長達數百字。
讓我非常吃驚。
我1962年在人民大學任教,參加過編注《曆代文選》。
我一去,他就說,你注的《別賦》“秋月如?”一句中,“?”字的解釋不準確,“?”是馬蹄型的玉。
他建議我到故宮去看一看。我後來去看了,原注確實不準確。
毛澤東一生涉獵廣泛,儒家、法家、道家的著作甚至佛典都涉及到了,也讓我們去讀。
他對朱子理學並不否定,特地要我讀朱熹的書。
對儒家、法家、道家,他認為應該很好地梳理和研究。
他還讀宗教、佛學著作,讀《五燈會元》、《六祖壇經》,讀一些公案小說。
毛澤東讀曆史有很多獨到見解。比如他對古代文人的評價,
說阮籍詩好、文章不好,嵇康的詩歌不如文章好,等等。
他看《紅樓夢》等古代小說,絕不是看熱鬧、看故事,而是看曆史、讀興衰,
吸取古人智慧,了解民族傳統。
這也是他調查研究的一種方法。
任繼愈:上世紀80年代初期,陳雲專門抓過中國曆史文化古籍的整理工作。
他當時給中央寫了一封信,後來作為中央文件下發了。
我一向搞哲學,搞曆史,就是從此開始轉向搞古籍整理的。
陳雲是老一輩革命家,受過傳統文化的熏陶,懂得曆史文化的重要。
整理古籍絕不是臨時想出來的。到了80年代初期,“文革”結束了,
他知道這件事不能再耽誤了,也認為時機已成熟了,才提出來。
他怎麽抓這件事情呢?第一,國家增加投入。國家拿錢,當時準備幾十個億,
當然不是一次花完。第二,找專家李一氓當國家古籍整理工作領導小組組長,
提高古籍整理的機製的地位,直屬國務院。選人選得準。第三,製訂可行性的規劃。
有了這三條,他作為領導就不再過問那麽多了。
我很佩服陳雲,這是很高明的領導藝術。
他誕辰100周年時我寫了一篇紀念文章,就講這件事。
李學勤: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不要搞花架子,
文化是內在的,應該注意內在精神修養。劉少奇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
裏麵就有很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內容。關於學習傳統文化,毛澤東沒有少說,
他書房裏的書籍,多數是古書、史書。
壓題照片為滄源岩畫,它是我國已發現的最古老的崖畫之一,
給我們認識新石器時代的生活提供了感性基礎。
-
詳見:
www.gmw.cn/01gmrb/2007-04/19/content_593716.htm
=============
《西廂記》 (長亭送別) 段
(旦、紅下)(末雲)仆童趕早行一程兒,早尋個宿處。淚隨流水急,愁逐野雲飛。(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