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事友好代表團於1959年4月24日至6月11日應邀訪問東歐及蒙古八國,曆時近一個半月。
代表團由彭德懷親任團長,
他當時是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
團員有國防部副部長王樹聲大將、
總政治部副主任蕭華上將、
濟南軍區司令員楊得誌上將、
高等軍事學院副院長陳伯鈞上將,
還有空軍和海軍的將領。
團員中還有國防部辦公廳副主任、外事處處長等人。
隨員中我是外事參謀,主要給彭總當翻譯並兼管禮賓工作,
另外還有彭總的副官、俄文翻譯和醫生。
59年批彭時,絕大多數的都在路線上批,在軍事俱樂部上批,
而蕭華卻在裏通外國上作文章,
他揭發58年隨彭德懷帶隊的軍事代表團訪蘇時有裏通外國之嫌,
所能拿出的唯一證據是彭和赫魯曉夫一桌吃飯時沒有我方的翻譯。
--------
5月30日晚,霍查舉行酒會和正式宴會,招待蘇聯黨政代表團。中國軍事友好代表團應邀參加了酒會。
當赫魯曉夫走進大廳時,與彭總隻握了握手,態度冷淡,顯得十分傲慢,然後就快步走進了貴賓室。
阿國防部長巴盧庫上將與彭總交談時,說他1958年率軍事代表團訪華時,
看到中國人民熱火朝天的幹勁,使他十分感動。
此時蘇聯國防部長馬利諾夫斯基元帥從貴賓室走來,與彭總見麵。
巴盧庫上將提議,為蘇聯國防部長馬利諾夫斯基元帥的健康幹杯。
彭總舉杯不飲,說:“我願為阿爾巴尼亞婦女的健康幹杯。”
馬利諾夫斯基一聽急了,說:
“元帥同誌,您不願為我的健康幹杯,卻為女人幹杯,這事讓您夫人知道了,可不是說著玩的。”
彭總笑笑,未予理睬,
馬利諾夫斯基隨即氣呼呼地轉身返回了貴賓室。
65年1月在軍委辦公會上被千夫所指的蕭華
會議上蕭華一臉得意春風,高聲帶大幅度揮手動作向幾乎所有的與會者挑戰:
“去年的大練兵,大比武,衝擊了政治,影響了四個第一,方向偏了。
十三陵的軍事表演是各地拚湊尖子,弄虛做假,欺騙毛主席……”
“你給我講清楚,誰說是假的?十三陵軍事表演,我們濟南部隊來的尖子哪個是假的?
民兵表演,祖孫三代上靶場,爺爺假還是孫子假?全是真的!
他們打靶,一槍一個,百發百中,凡參加的人都口服心服,怎麽是假的?誰說假的我就跟他辯論!”
“你們說大比武以後不比了,我就比!不比就沒個高低上下,就分不清先進後進”,
他停頓一下扯開嗓門向蕭華反擊,
“去年底軍事訓練真的打破了教條框框,技術訓練達到了曆史上,沒有過的高度。
誰向林副主席反映軍事訓練衝擊了政治,就是別有用心!”
蕭華不大敢和戰功顯赫譽冠全軍的“三羊(楊得誌,楊勇,楊成武)開泰”正麵交鋒,一麵耍無賴,
“你們就是用大比武擠占了政治教育的時間,用軍事衝擊政治!”
一麵不客氣地指責主管軍事訓練的副總長張宗遜上將,“在這個問題上,你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檢查!”
“既然你提出軍事衝擊了政治,那好,你們看看到底是誰衝擊了誰?”
他向所有與會者展開了訓練時間表,
“軍委有規定,軍事政治的訓練時間是三七開,政治三,軍事七,現在實際情況怎麽樣呢?
我這裏有統計,政治占了60%以上的時間。你說是軍事衝擊了政治,什麽時候衝擊了政治?”
“是啊,你說到底誰衝擊了誰?”
“十三陵大比武決不是欺騙毛主席,誰這樣說才是欺騙毛主席!”
蕭華當時是領有毛澤東和林彪的上方寶劍,
但我常猜度蕭華受到他的昔日戰友、那些不怎麽過問上層政治的職業軍人們,
幾乎一致的不滿或鄙視時是個怎樣的心情,
但蕭華還是幸運的,至少比黃吳李邱四人幫幸運,他進了八寶山。
下文摘自《彭德懷傳》36章第一節。
本書有中央軍委、總參謀部和總政治部批準立項,
成立了學者、專家及彭德懷身邊的工作人員組成的編寫組,
曆時十餘年,遍訪了彭總生前生活、戰鬥過的地方和知情人,
匯集了浩繁的文獻、檔案、回憶錄和訪問錄等資料,
本著“取材務求其實,著筆力求其直”的精神,撰寫出彭總
“臨陣對敵雷霆之威,對黨對人民的赤子之忱,政治上的鬆柏之節,生活上的冰雪之操和作風上的樸實無華”。
書稿經中央軍委、總參謀部、總政治部審定。
鄧小平為本書題寫書名。】
,,,,
到京後,彭德懷將五十多天辛苦調查的結果——5份報告送到楊尚昆手裏,請他轉呈毛澤東和黨中央,並希望毛澤東看過報告後能如約和他談談,他仍希望通過這種辦法為黨做一點工作。
《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報告》,以書麵形式先發到與會者手中,進行討論評議。彭德懷在吳家花園接到了報告全文。
他仔細讀下去,對報告很滿意。報告在肯定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成績的前提下,指出了幾年來工作中的缺點錯誤:工農業的計劃指標過高;基本建設戰線過長;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比例、積累和消費的比例嚴重失調;人民公社在一個時期內混淆了集體所有製和全民所有製的界線,違反了按勞分配和等價交換的原則,犯了共產風和其他平均主義的錯誤;對農業增產的速度估計過高,對建設事業的發展要求過急……
對錯誤產生的原因,報告說,一方麵是在建設工作中經驗不夠,另一方麵是幾年來黨內不少領導同誌不夠謙虛謹慎,違反了黨的實事求是和群眾路線的傳統作風,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黨內生活、國家生活和群眾組織生活中的民主集中製原則。報告動員全黨切實地抓好國民經濟的調整工作,確定了堅決下馬的方針。
然而,彭德懷向中央請了假,不去參加會議,因為報告中有這樣一段話:廬山會議突然出現了以彭德懷同誌為首的右傾機會主義反黨集團的進攻,他企圖利用當時工作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來達到他蓄謀已久的篡黨目的。這樣,會議就被迫地不能不轉入反對右傾機會主義的鬥爭,這樣做是完全必要的。這個鬥爭的勝利,對於保衛黨的總路線,保衛黨的團結,具有重大的曆史意義。
彭德懷看到,即使實踐已經證明他的意見沒有錯,他也難於平反。他按下滿腹委屈,說道:“我也不希望平反,隻要群眾有飯吃。”
1月27日,劉少奇在大會上講話,在談到廬山會議時說:這場鬥爭是完全必要的,我們開展這場鬥爭是不是隻因為彭德懷同誌寫了這封信呢?不是的,僅僅從彭德懷同誌那封信的表麵上來看,信中所說到的一些具體事情不少還是符合事實的,一個政治局委員向中央的主席寫一封信,即使信中有些意見是不對的,也並不算犯錯誤。
不是為這封信,又是為了什麽呢?彭德懷疑惑不解,急急看下去:
“是由於長期以來彭德懷同誌在黨內有一個小集團”;“同某些外國人在中國搞顛覆活動有關”。彭德懷臉色陡變。在廬山上也沒有聽到的新罪名突然出現在中央領導人的正式講話中。接下去:“所有人都可以平反,唯彭德懷同誌不能平反。”毛澤東插話:“隻要不是裏通外國。”
彭德懷拍案而起,心膽俱裂,怒不可遏,失去一切控製,連聲喊道:“誣蔑,誣蔑!”伸手抓起電話筒,就找中共中央辦公廳:“請轉主席和劉少奇同誌,我彭德懷向黨鄭重申明,沒有此事!”
從此,“裏通外國”就成了彭德懷的第一罪名,他的生命進入了一個真正險惡的曆程,呈現出日愈悲涼的色調。
原來這個“裏通外國”的罪名,是由於1959年5月,彭德懷率中國軍事代表團出訪東歐8個國家,在阿爾巴尼亞參加一次宴會前,遇到蘇共總書記赫魯曉夫,兩人曾寒暄過幾句。在東歐各國,兄弟黨對中國的人民公社化和大躍進很關注,不免問及,彭德懷除談成績外,也承認存在一些問題和缺點。廬山會議批彭時,有人說彭德懷給毛澤東寫信是不是和出國時“取了什麽經有關”。這種捕風捉影的說法,彭德懷當時沒有看得怎樣嚴重。而今天,竟把出訪中這種正常的交往,說成是和赫魯曉夫通謀,搞顛覆,又以此作為不能給他平反的理由。問題不但沒有澄清,反而又升了一級。
“七千人大會”結束,彭德懷繼寫《對八屆八中全會決議的看法》之後,又奮筆寫下了對劉少奇報告中有關廬山會議一段講話的評論。對於報告所說長期以來彭德懷在黨內有一個小集團之說,他問道:“這個小集團的政治綱領是什麽呢?有哪些成員呢?既沒有政治綱領,又沒有具體成員,那不是虛構是什麽呢?”
對於裏通外國,他憤憤寫道:“我同任何外國人都沒有個人接觸。”“完全是無中生有。”
最後,彭德懷寫道:“真理隻有一個……這個結論是主觀主義的,事實將要證明它是錯誤的,……這對我是誣蔑!”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