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弓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毛澤東 與 王勃 滕王閣序】

(2014-02-19 01:09:35) 下一個




 

 
 

滕王閣序
 

王勃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
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
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裏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
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
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層台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
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列岡巒之體勢。披繡闥,俯雕甍,
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盱其駭矚。閭閻撲地,鍾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
虹銷雨霽,彩徹區明。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俯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淩彭澤之樽;
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
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時運不濟,命運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
所賴君子安貧,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
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嚐高潔,空懷報國之心;阮藉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懿之長風。
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裏。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
今晨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淩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鳴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
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誠,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雲爾!




滕王高閣臨江渚,
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
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
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
檻外長江空自流。





 

毛澤東 手書
 



【背景資料】


  滕王閣位於贛江東岸,江西南昌西北,與湖南嶽陽樓、湖北黃鶴樓並稱江南三大名樓。
  滕王閣是公元 653 年,唐高祖李淵第 22 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建。
  貞觀十三年(公元 639 年)六月李元嬰受封為滕王,後遷洪洲(南昌)任都督,據說唯一的建樹就是在公元 653 年於城西贛江之濱建起一座樓台,此樓便是“滕王閣”。

  滕王閣飽經滄桑,曆史上屢毀屢建達 28 次之多,世所罕見。現在的閣樓建於 1985 年,高達 57.5 米,占地達 47000 平方米。仿宋風格,臨江而立。

  滕王閣因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即《滕王閣序》)名揚四海,序因閣流芳百世,南昌古城也因此平添不少文采風流。

  繼王勃之後,唐代王緒寫《滕王閣賦》,王仲舒寫《滕王閣記》,史書稱之為“三王記滕閣”佳話。文學家韓愈也撰文述“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麗絕特之稱”,故有“江西第一樓”之譽。

  滕王閣為曆代封建士大夫們迎送和宴請賓客之處,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曾設宴犒賞諸臣,賦詩填詞,觀看燈火。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 675 年)重陽節,洪州都督閻伯嶼攜文武官員歡宴於滕王閣,共慶重陽登高佳節。此時,王勃因赴交趾省親探父,乘船路過馬當(今彭澤縣)遇阻,中原水神以風相助,日行七百裏到達南昌,適逢閻都督九九重陽為滕王閣重修竣工盛宴而被邀入席。

  酒興正酣,閻都督請各位嘉賓行文賦詩以紀歡宴之盛況,其實閻公是想讓略具詩名的女婿孟學士好好展露一手,孟學士也已經準備妥當,隻等當眾吟詠,因此在座諸公均再三謙讓。

  至王勃之末座時,王勃不諳此道,躊躇應允,令得滿座愕然。
  王勃行文習慣小酌,然後蒙頭少睡,起來後揮毫而就,這是王勃“打腹稿”的方式。逢此盛宴,小寐難成,王勃於是端坐書案,神情凝注,手拈墨碇緩慢磨墨,借機醞釀才思。

  閻都督和眾賓客看王勃不緊不慢,於是登閣賞景,吩咐小吏隨時通報。
  很長時間,小吏來報第一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閻都督聽覺老生常談,實乃平淡無奇;小吏又報“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閻都督默不言語;及至小吏來報“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都督遂拍手稱讚天才之筆,急令眾文武返滕王閣開懷暢飲,盡歡而散。

  此次盛宴,也因此段佳話而名垂文史。
  可惜天妒英才,王勃序後第二年,探父途中渡海溺水而逝。
 
  【層巒聳翠、青雀黃龍等句】極盡繽紛色彩。
  【寒潭清、煙光凝之句】水光山色凝重,前人譽為“寫盡九月之景”。

 
  
【參考譯文】

  滕王閣地處昔日的南昌郡,現在屬於洪州都督府。方位在翼、軫星宿的分野,地理位置連接著湖南衡山和江西廬山。三江為襟,五湖為帶,胸懷楚國而指引吳越。物華天寶,寶劍的光芒直射牛鬥星域;人傑地靈,徐孺客座陳蕃榻下。洪州城雄偉地排列在霧裏,才人誌士川流不息。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塞,賢主賓朋均為東南地區的俊才。德高望重的都督閻公遠道而來坐鎮洪州,宇文作為新州的典範,赴任途中在此勒馬暫留。十日休假的日子裏好友雲集,高朋不遠千裏來聚。詞壇泰鬥孟學士行文如龍騰鳳舞,王將軍的武庫裏名劍熠熠生輝。家父在做縣令,小生探親途中剛好路過這個名勝之地;雖年幼無知,卻有幸參加了這個盛大的宴會。

  正值九月,秋高氣爽。積水消盡,寒潭清澈,淡淡的雲煙凝聚,重重的暮靄泛著紫光。在高高的山路上駕著馬車,在崇山峻嶺裏遍訪風景。來到昔日帝子居住的長洲,找到仙人休養過的宮殿。層層的樓台聳立在青翠的山峰,仿佛要直衝雲霄;淩空的飛簷閃溢著紅色的光輝,仿佛要直插大地。白鶴野鴨盡情地暢遊在縈回的小島,灑滿蘭桂花香的宮殿錯落有致的起伏在山巒。打開繡花的閣門,俯視雕梁畫棟的的屋脊,山峰平原盡收眼底,江河湖泊蜿蜒曲折令人驚奇。滿眼樓宇巷陌,盡是鍾鳴鼎食的富貴人家;舸艦泊滿渡口,全為繪有青雀黃龍的大船。暴雨初歇,彩虹方消,空氣清朗,陽光和煦。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返航的漁舟裏傳來優美的漁歌,回響在整個彭蠡湖畔;南歸的雁群在寒風裏發出的呼喚,回蕩在衡陽的水邊。

  敞開心懷俯望,飄逸的興致激蕩。笙簫吹起清風陣陣,輕歌曼舞讓流動的白雲也為此駐足。正如睢園竹林的聚會,杯中豪氣直比彭澤縣令陶淵明;正如鄴水詠蓮,詩中風采勝過臨川內史謝靈運。聲樂美食、文采風流俱備,良辰美景、賞心悅事盡收。極目遠眺,盡情歡娛。

  蒼天遠,大地遼,感宇宙之無窮無盡。歡樂盡,傷心來,興衰皆有命。回望夕陽下的長安,指點吳會於雲海間。大地有窮盡,而南海深不可測,擎天之柱不可攀,北鬥星辰何其遙遠。關山難越,誰來痛惜失意人?萍水相逢,均為異鄉漂泊客。滿懷的抱負,王宮何時能見?皇帝的召見,又是何年?

  唉!時運不濟,命裏多磨難。馮唐容易衰老,李廣難得封侯。賈誼屈尊於長沙,並非沒有聖明的君王;梁鴻逃匿在海灣,又豈是缺乏政治昌明的年代?不過都是君子安於貧困,豁達之人知道自己的命運罷了。年紀越老誌氣更加旺盛,怎能在白發時改變初衷?處境越是清貧情操更加堅定,決不會放棄自己的淩雲壯誌。喝了貪泉的水,心境清爽,哪怕身處幹涸的車轍,胸懷依然開朗。北海雖遙,乘風可達;早晨過去了,珍惜黃昏仍為時不晚。孟嚐君心存高潔,可惜空懷一腔報國之心;阮籍為人不羈,怎麽能仿效他車至絕路後的哭泣!

  我王勃一介卑微書生,雖然同終軍一樣年方二十,卻請纓殺敵無門;空有投筆從戎和宗懿那“乘長風破萬裏浪”的英雄氣概。而今拋卻一生功名,不遠萬裏去朝夕侍奉父親。雖然稱不上謝家的“寶樹”,但也還能作為孟母的賢德鄰舍。不久我將見到父親,聆聽教誨;今天早晨有幸踏上龍門,拜會各位。得不到楊益的引薦,淩雲壯誌空歎息;倘若幸遇鍾子期,彈奏一曲《高山流水》又有何慚愧?
 
 


毛澤東認為王勃是“初唐四傑”中的佼佼者,
他在王勃《秋日楚州郝司戶宅餞崔使君序》一文的標題前圈劃之後,
寫下一條長達1000多字的批注。

批注考證了作《滕王閣序》時,王勃“應是二十四五六(歲)”,
而不是像有些人說的是“13歲,或14歲”。

批注還考證說:“《王子安集》百分之九十的詩文,都是在北方——絳州、長安、四川之梓州一帶,河南之虢州作的。
在南方作的隻有少數幾首,淮南、南昌、廣州三地而已。廣州較多,亦隻數首。交趾一首也無,
可見他並未到達交趾就翻船死在海裏了。”
(《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第8頁)



 

他批注評價其作品說:
“這個人高才博學,為文光昌流麗,反映當時封建盛世的社會動態,很可以讀。
……他的為文,光昌流麗之外,還有牢騷滿腹一方。……為文尚駢,
但是唐初王勃等人獨創的新駢、活駢,同六朝的舊駢、死駢,相差十萬八千裏。
……以一個28歲的人,寫了十六卷詩文作品,與王弼的哲學、賈誼的曆史學和政治學,可以媲美。
……惜乎死得太早了。”
(同上)




 
毛澤東在批注中一再闡述自己的觀點:
“青年人比老年人強,貧人、賤人、被人們看不起的人,地位低的人,大部分發明創造,
占70%以上,都是他們幹的。30%的中老年而有幹勁的,也有發明創造。
這種三七開的比例,為什麽如此,值得大家深深地想一想。
結論就是因為他們貧賤低微,生力旺盛,迷信較少,顧慮少,天不怕、地不怕,
敢想敢說敢幹。如果黨再對他們加以鼓勵,不怕失敗,不潑冷水,承認世界主要是他們的,
那就是會有很多的發明創造。”
(同上第10頁)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詩人,字 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學者,號文中子。父親王福疇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職。 

。。。。。。。

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春天,王勃從龍門老家南下,前往交趾看望父親。
一路經洛、揚州、江寧,九月初到了洪州。在這裏王勃留下了《滕王閣序》這一傳世名篇。
滕王閣大宴後,王勃繼續南下,於十一月初七到達嶺南都督府所在地南海,
第二年秋由廣州渡海赴交趾,不幸溺水而卒,年僅二十七歲。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2014-0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