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弓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外蒙 如何丟的 ?】 -- 摘自網絡

(2014-01-16 10:01:00) 下一個


元朝 蒙侵漢, 後來 蒙滿一家,蒙古入中國 當是清朝,


  沙俄策劃外蒙古獨立,中國明確說“不”


  從地理位置上看,外蒙古毗鄰西伯利亞地區。16世紀初,沙俄開發西伯利亞之後,對近在咫尺的外蒙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一句話叫什麽來著?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被沙俄人虎視眈眈的外蒙古,岌岌乎可危也。
  
1911年,中國爆發了辛亥革命,滿清王朝行將土崩瓦解。沙俄人本著趁火打劫的睦鄰友好原則,當即策動外蒙古的活佛和王公們搞獨立,脫離中國統治。於是乎,就在這一年的11月30日,俄蒙軍隊包圍了滿清政府駐庫倫的辦事大臣衙門,解除了清軍的武裝,並將辦事大臣三多及其隨從人員“禮送出境”。

  12月28日,在沙俄的支持下,外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在庫倫登基,自稱“日光皇帝”,年號“共戴”。但不管是當時的清朝政府還是後繼的中華民國政府,都不承認這位“日光皇帝”。隻有沙俄與他簽訂協議,承認他的地位。當然,中國方麵雖然不承認外蒙古獨立,可也沒辦法阻止,事情就擱在那裏……
  
過了幾年,事情出現了轉機。1919年11月7日,外蒙古當局突然給北京北洋政府發電報,請求取消“獨立”,回到中國的懷抱。

  這是怎麽一回事呢?
  原來啊,外蒙古本來全靠沙俄支持,才勉強維係其“獨立”身份的。1919年,俄國發生十月革命,把沙俄政府趕下台。這樣一來,外蒙古就斷絕了“外援”,出現了財政危機,社會一片混亂,民眾紛紛起來反對“獨立”。審時度勢之下,外蒙古當局隻好把目光再一次投向北京……
  
當時的北洋政府總統是徐世昌。對於送上門來的好事,當然隻能“笑納”。這一年的11月22日,徐世昌下令,取消外蒙古的“獨立”,恢複舊製。北洋政府還在庫倫設立“中華民國西北籌邊使公署”,由徐樹錚部在外蒙古駐防,並派兵收複唐努烏梁海。

  
不過,1924年11月26日,在蘇聯的支持下,蒙古人民黨宣布廢除君主立憲製,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定都庫倫,改城名為烏蘭巴托,以1911年作獨立紀元,允許蘇聯駐軍。但中國及英、美等當時主要國家政府皆未承認。

  

蘇聯借道《雅爾塔條約》,給國民政府挖下大坑

  但是,俄羅斯(包括後來的蘇聯)從來就沒有停止對外蒙古的窺覷。
  時間很快來到了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到了關鍵時刻。從歐洲戰局上看,美英聯軍和蘇聯紅軍已經攻入納粹德國境內,取得了戰略優勢,徹底打敗納粹德國的日子已經越來越近。麻煩的是亞洲。雖然英美兩國在太平洋和東南亞集結了大量海空軍,但要進攻日本本土,兵力明顯不足。
  
羅斯福想到了斯大林領導的紅軍。正如羅斯福在後來召開的雅爾塔會議“提要”中所述:“為了擊敗德國,我們應該有蘇聯的支持。在歐洲戰爭結束後,為了同日本作戰,我們更是絕不可沒有蘇聯”。羅斯福決心把蘇聯拉進遠東戰爭,並且要得到斯大林的“書麵保證”。

  於是,羅斯福給斯大林寫信,邀請他參加由蘇聯、英國、蘇聯最高領導人共同組成的高峰會議,他在信中說,“鑒於事情進展得如此迅速和順利,我認為應該盡快由您、首相和我舉行一次會晤”。斯大林同意了。會議地址定在位於蘇聯克裏米亞半島的雅爾塔小鎮。
  
1945年2月4日—11日,雅爾塔會議如期召開。針對羅斯福提出的蘇聯參加對日作戰問題,斯大林提出了條件,其中最核心的一條就是,“外蒙古的現狀須予維持”。斯大林所說的“現狀”就是指的“蒙古人民共和國”。

  除此之外,斯大林還提出了要與中國共同管理中長鐵路、租借旅順口、大連港國際化等條件。
  在經過一番考慮和,羅斯福和丘吉爾都同意了。畢竟,這種事情對於美英兩國的利益毫無損傷。更何況如果蘇聯參加對日作戰,將會大大減輕美英盟軍的壓力,降低美英士兵的死亡率。何樂而不為呢?
  
1945年6月15日,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送來了杜魯門總統的極機密備忘錄——“關於中國國民政府和蘇聯協定綱要的說明”,附有雅爾塔密約的全文。蔣介石感到憤怒,卻又無可奈何,隻得派行政院院長宋子文、外交部部長王世傑和蔣經國赴莫斯科談判,試圖通過談判的方式扳回一城。

  

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外蒙古獨立

  如你所料,談判艱難而激烈。
  根據記載,正式談判開始後,斯大林傲慢地拿出一張紙扔在宋子文麵前,“你看過這個東西沒有?”
  宋子文知道是《雅爾塔密約》,就說,“我隻知道大概。”
  “你談問題,是可以的,但隻能拿這個東西做根據,這是羅斯福簽過字的。”斯大林冷冷地說。在整個談判過程,斯大林翻來覆去就是一句話,如果中國不同意外蒙古獨立,蘇聯就不出兵攻打日本。
  無奈之下,宋子文隻能退步、妥協,他提出“一中一蒙”,給外蒙古“高度的自主權”的主張,但蘇聯方麵根本就拒絕討論。
  麵對殘酷的既成事實和強大的國際壓力,蔣介石隻能指令宋子文接受蘇聯方麵的條件。同意蘇聯出兵擊敗日本後,在蘇聯尊重東北的主權、領土完整;不幹涉新疆的內部事務;不援助中共等三個條件下,允許外蒙古“獨立”。
  

於是,1945年8月14日,時任中華民國外交部長的王世傑與蘇聯外長莫洛托夫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及其附件。雙方關於外蒙古問題的換文是這樣說的,“茲因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獨立之願望,中國政府聲明於日本戰敗後,如外蒙古之公民投票證實此項願望,中國政府當承認外蒙古之獨立,即以其現在之邊界為邊界。”

  當然,說是要“公民投票”,不過是蔣介石給自己找的下台階。1945年10月,國民政府內政部常務次長雷法章到外蒙古去觀察“公民投票”,出行前,蔣介石特別交代,此去真的隻是“觀察”:“隻宜細心觀察,但不得幹涉或發表任何聲明”,“不與外蒙當局進行任何交涉”。
  
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當局舉行“公民投票”。在當局的嚴密監視下,“98%的選民參加了投票,一致讚成獨立”。雷法章對這次投票如此評價,“此項公民投票據稱為外蒙古人民重向世界表示獨立願望之行動,實則在政府人員監督下,以公開之簽名方式表示讚成獨立與否,人民實難表示自由之意誌。”

  
1946年1月5日,中國的國民政府正式承認外蒙古的獨立。2月13日,國民政府與蒙古建立外交關係。從此,中國失去了對外蒙古的控製權。

  

後話
  
1949年新中國成立,蔣介石逃往台灣。偏安台灣一隅的他突然又想到了外蒙古問題,有點“悔不該當初”了。1953年,國民政府以蘇聯並未做到“不援助中共”等條件為由,廢除在《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中關於外蒙古的換文,不承認外蒙古的獨立,並下令把外蒙古重新納入中華民國的版圖之內。

  蔣介石還在國民黨的中央會議上,沉重地檢討說,“承認外蒙獨立的決策,雖然是中央正式通過一致讚成的,但我本人願負其全責。這是我個人的決策,是我的責任,亦是我的罪愆”。蔣介石還稱,放棄外蒙古“實在是一個幼稚的幻想,絕非謀國之道……對總理、對革命、對國家和人民應該引咎自責”。
  這時候來後悔和自責,會不會晚了一點?

==========

民國 台灣 與蒙古國的關係[編輯]


蒙古國的關係則更爲複雜,

1921年
以前中華民國政府一直行使對外蒙古的主權,但在蘇聯的壓力下最終被迫妥協,由蘇聯做出不援助中國共產黨等三項原則來換取國民政府對外蒙古獨立的承認。

1946年1月5日,中華民國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獨立
。國民政府公告說:「外蒙古人民於民國34年10月20日舉行公民投票,中央曾派內政部次長雷法章前往觀察,近據外蒙古主持投票事務人員之報告,公民投票結果已證實外蒙古人民贊成獨立,茲照國防最高委員會之審議,決定承認外蒙古之獨立,除由行政院轉飭內政部將此項決議正式通知外蒙古政府外,特此公告。」隨後國民政府表示支持蒙古入聯合國。

2月13日,國民政府表達與蒙古建立外交關係的意願,但因隨後的
北塔山事件而交惡,最終未建交。

1947年
7月28日,國民政府因為蒙古國軍隊入侵中國新疆而改變立場,反對外蒙古加入聯合國[54]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由於外蒙古有蘇聯在背後的支持,而承認
外蒙古獨立,而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之後由於蘇聯違背當初不援助中國共產黨等三項原則,於1953年取消承認蒙古獨立(在聯合國的控蘇案),並宣稱一直對外蒙古有主權。

1990年代方與蒙古國建立非官方的聯繫關係。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由
民進黨上台主政後已經基本上承認蒙古國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外交部並在烏蘭巴托設有「駐蒙古代表處」。

========

(以上素材摘自 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