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弓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湖南 騾子,無湘不成軍,-- 看 這匹騾子 如何:

(2013-12-25 13:25:24) 下一個

畫家 黎明 雕塑家黎明:我想創造獨特的毛澤東形象

博寶藝術網http://news.artxun.com 2011-01-13 10:32:59作者:劉石


 

 


 

 

  “這個雕塑,是要代表時代、留給後人的。我隻想創造一個獨特的毛澤東形象。1925年的,青年的,毛澤東沒有一兵一卒的時候,對中國命運思考的形象。我是21世紀的雕塑家,不想簡單重複毛主席去源的形象、毛主席去韶山的形象、毛主席建國的形象。”

  

黎明 雕塑家黎明:我想創造獨特的毛澤東形象

 

  青年毛澤東雕塑

  橘子洲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塑作者黎明

  【人物簡介】黎明,廣州美術學院院長,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1957年生,湖南長沙人。

  據星辰在線-長沙晚報11月5日報道2009年7月,橘子洲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塑作者黎明在廣州接受了本報筆者的專訪,向本報獨家披露橘子洲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塑創作過程中鮮為人知的細節。

  不要去重複別人。我隻想創造一個獨特的毛澤東形象

  筆者:參與這個雕塑創作的競爭者很多,都是國內一流的雕塑家,最終你的方案勝出了。你覺得你勝在哪?

  黎明(以下簡稱“黎”):毛澤東在1966年到1976年之間,已經登峰造極,國內許多毛澤東雕像都是這個時期的作品。我想我們在21世紀再來回望毛澤東這個曆史人物時,應該有一個重新定位,而不是簡單重複“文革”時期的那些塑像。跟我一起PK的藝術家們就走了這個套路,要麽是毛主席去安陽的形象,要麽是毛主席去韶山的形象。這些雕塑人們見得太多了。我想做一個巨型的毛澤東青年形象,一個跨時代的形象,這個形象是可以留給後人看的。中國人在21世紀回望上個世紀時,毛澤東絕對是個繞不過去的英雄。那麽怎麽展現這個英雄?不要去重複別人。我隻想創造一個獨特的毛澤東形象,1925年的,青年的,毛澤東沒有一兵一卒的時候,對中國命運思考的形象。

  筆者:為什麽要選擇“1925年”這個節點?

  黎:很簡單。毛澤東是1925年32歲的時候寫的《沁園春·長沙》。橘子洲頭最有由頭來做毛澤東雕像的就是這首詞。《沁園春·長沙》中“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點名橘子洲頭。而那時,青年毛澤東不為人知,沒有一兵一卒,就可以“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那種胸懷,正是我要表現的。

  毛澤東一生中最有名的兩首《沁園春》:《沁園春·長沙》和《沁園春·雪》,到了《沁園春·雪》的時候,他就開始“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了,那時,他已經聞名天下了。1925年的那首《沁園春·長沙》就可以看成是一個注腳。從“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到“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是一個曆史過程。我要塑造的就是1925年那個注腳。

  在做這個構思時,我感到我們的方向是對的,但毛澤東的神韻很難把握。1925年的青年毛澤東正好是風華正茂。雖然憂國憂民,但他對中國的前途還是蠻有信心的。所以,他的臉部表情應該是非常複雜的。我們做了好多次設計,一次一次地完善。

  

黎明 雕塑家黎明:我想創造獨特的毛澤東形象

 

  作者黎明披露創作細節

  我生在湖南,長在湖南,有塑造毛澤東形象的感覺

  筆者:你曾說你在中選之前腦海裏就有一個毛澤東的形象在,為什麽?

  黎明:這是我的湖南情結了,我生在湖南,長在湖南,我與毛澤東青年時一樣在湘江水裏遊泳。我有塑造毛澤東形象的感覺,這個平台讓我對毛澤東、對橘子洲有最原始的感情。

  對於躊躇滿誌的青年毛澤東,我覺得我十分能理解。青少年時期,我曾在長沙一個工廠工作了8年,我也經常去湘江遊泳。我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曾多年考美院而不中。但是我始終以天生我材必有用來鼓勵自己。我多次麵對湘江,同樣“問蒼茫大地”,我覺得很理解1925年時的毛澤東,那時,他並不為人所知。那種想走出湖南、走向世界的感覺,我就想把這種感覺塑造進去。

  1925年時的毛澤東究竟有什麽抱負?我翻看了大量書籍、照片和後人的評論,找那種感覺。湖南有個電視片說,毛澤東是詩人中的政治家,是政治家中的詩人,以詩發表政治見解,把政治見解融入詩裏,我就從這方麵去思考,去做這雕塑,體現他詩人政治家的氣質。

  筆者:我來之前看了你的設計圖,覺得是新時期裏人們對作為曆史人物的毛澤東的一個重新解讀。很多人感到這個雕像很平民化,淡化了政治色彩,增加了藝術色彩。

  黎:長沙市多位市領導到我的工作室看過我的設計圖,他們強調:“要創作出對時代負責的藝術形象。”橘子洲上的這個雕塑,是留給時代、留給後人的。下一代的下一代,都將從這裏知道毛主席以前是這樣一個青年,要學習他。我們要做的就是一個勵誌的青年形象。

  在構圖上有冒險,我隻取了他的上半身像來雕塑

  筆者:你曾說創作這個形象時,要冒一定的險。你說的冒險是指什麽?

  黎:是指我的構圖上的冒險。我隻取了他的上半身像來雕塑。此前,大部分人雕塑的是毛澤東的站像。人家說,隻取上半身的話把毛主席淹在湘江裏了。但我想,毛澤東一旦回到水裏,他就活了,他是最喜歡水的。湖南很多父老鄉親都知道,毛澤東後來回到湖南已經很老了,但一旦回到湘江裏,他就高興得不得了。所以我隻選取了上半身像。

  又有人說,那還是犯了一個禁忌啊,因為領袖人物絕對是高瞻遠矚,站在最高點呢!可我要表現的是一個還沒成為領袖的青年毛澤東。我就需要回到他當時的惡劣環境來塑造他的形象:眉頭微微皺著,盡管胸有成竹,但不知道還有多少困難,所以我就塑造一個這樣的形象。不妨試一試,如果大家接受了就接受了,不接受把我批得一無是處,我也認了,但是我想塑造的毛澤東形象就是這樣。

  筆者:隻有一個巨大的頭像有先例麽?

  黎:我努力想把毛澤東的頭顱展現出來。毛澤東的精神都在他的頭顱裏。然後,我們走進毛澤東思想,走進紀念館,我們要“站在巨人肩膀上來繼續我們的革命事業”。

  最開始,我想將整個橘子洲作為毛澤東的肩膀,但後來多次去現場審視後,發現似乎不可能,最後還是決定濃縮在橘子洲頭。塑造出一個山體,來突出“崛起”一個毛澤東。這個“崛起”的創意,我是從《東方紅》《瀏陽河》這兩首歌中“中國出了個毛澤東”的“出”字中受到啟發的,這樣,我就要塑造一個山體。

  正在創作的過程中,我有次去美國參加一個活動,當時就申請去美國看總統山,考察了現場的尺寸,他們的做法、工序、材料我也了解了,心裏就有了底氣。“山體”這一點,可謂不謀而合。我當時就想美國人能把4個美國總統放在山體上“塑造美國精神”,我們為什麽不能塑造毛澤東精神,在山體上做一個巨大的頭像呢,他們是依山作勢,在石頭山上雕琢,我們是先雕琢好再拚。

  我在設計的時候,把瞭望台、紀念館、紀念像融為一體。最早的設計中,參觀者可以走到雕塑的肩膀上去,但後來考慮到是山體,陡峭危險,不適合,還要做護欄保護遊客的安全,而護欄又破壞了整體藝術性,最後取消了這個設計。

  

黎明 雕塑家黎明:我想創造獨特的毛澤東形象

 

  雕刻過程一絲不苟

  我的這個設計是有原型的,原型比較正式

  筆者:這個雕像中飄逸的長發顯得很酷,為什麽要這樣設計呢?

  黎:毛澤東1925年在廣州時就是這個大背頭,他從紅軍早期一直到延安都是這個大背頭,後來才逐漸剪短,那麽這個大背頭肯定要的。

  我的這個設計是有原型的,是根據毛澤東1925年在廣州時拍的一張照片來進行藝術創作的。那個原型比較正式,因為他是在照相館照的。我想他在橘子洲頭,肯定不修邊幅,長發被風吹起,那麽我一定要把他還原。這風,是“獨立寒秋”那種寒秋北風,也是“北邊吹來十月的風”,是馬克思主義革命的風。

  筆者:我注意到這個毛澤東雕塑還有一點皺著眉,當時這個設計是否引起爭議?

  黎:是引起了爭議。這個地方我們修改了很多稿,皺不皺、皺多少,打磨了很久。皺太多了,顯得有點恐懼;一點不皺,會顯得玩世不恭。最開始小稿時我是設計成一團皺的,想表現“我要改變這個世界”的理念。但創作的公眾形象要被大眾接受,後來我接受大家的意見,慢慢改了,通過微皺這個表情來刻畫他的思索。

  這個雕塑,我想把一代人的追求放在裏麵

  筆者:你們把肩和胸塑造得很有力度。

  黎:毛澤東《沁園春·長沙》既講出了自己的抱負,也講到了自己“攜來百侶曾遊”。其實“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是毛澤東那一代人的抱負。當年毛澤東追求真理,那一代的“毛澤東們”也在追求真理。

  我這個雕塑,想把一代人的追求放在裏麵,“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想將毛澤東、蔡和森那一代人的求索,都融在毛澤東雕塑裏去。他是那一代人的集大成者,你看到的是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塑,其實這個雕塑代表的是一代人。湖南目前缺少這樣的紀念館,清水塘、韶山、一師範都是講毛澤東一個人。

  筆者:有沒有總結出創作這個雕塑的幾個階段?

  黎:還沒理順。這項工程是藝術創作、藝術工程、藝術計算三條線同時進行的。湖南、長沙很想把這個雕塑做成一個跨時代的百年工程,各方麵的工作都做得很精細,要求太高,所以我做一個1︰10的小像就做了10個月那麽久,像長征一樣,要摸索,要推敲,我很可能失敗,但我為藝術而努力推敲。

  我是乙方,但我經常跟甲方爭論,我們爭論,是為工作的爭論,為藝術的爭論。我不在乎我個人的留名,哪怕我不賺錢,我也要爭這個工程。這是我這樣一個雕塑家對時代的一個匯報,一個交代。

  

黎明 雕塑家黎明:我想創造獨特的毛澤東形象

 

  拚裝雕塑

  我寧願不做院長,也要做毛澤東(雕塑)

  筆者:在你們的創作過程中,你們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麽?

  黎:最開始,我選的那個1925年毛澤東形象不太被人接受。那時候毛澤東尚有點娃娃肥,很像他的母親。我既要求形似,又要求滄桑感。在邊創作邊修改的過程中,我最害怕的就是做出來不像。千百萬人心中有千百萬個毛澤東形象,我心中有我的毛澤東形象,都要顧及,那時候最苦惱。

  當時做了一些小頭像,由於時間緊迫,很想在2006年12月26日之前得到上麵的認可,所以,10月份就要基本定下來,天天推敲,一度睡不著覺。例如毛澤東下巴上的痣要不要,猶豫了很久。1925年的時候,毛澤東確實沒有痣。邵華將軍2007年時曾來看過,她覺得在老百姓心中毛主席是有痣的,建議還是加上去,跟我們的看法不謀而合。

  我在行政方麵是院長,很多事情要處理,藝術創作與行政工作要兼顧,我都挺過來了,我寧願不做院長,也要做毛澤東(雕塑)。這樣一件大工程,對任何一個可以參與的雕塑家來說,都是幸事,值得花百分之一百二的精力去做。

  【見證】

  他們讓冰冷的石頭有了靈魂

  筆者今年8月曾兩次戴著安全帽爬上腳手架探秘雕塑施工,當時施工正進入難度最大的眼睛、頭發部分安裝。

  整個雕塑僅眼睛部分就用了十幾塊石頭,其中最重的有1噸,隻能依靠塔吊送到指定部位。在雕塑的藝術創作中,青年毛澤東的眼睛要能展現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如何將幾塊冰冷的石頭拚接成具有神韻的“心靈之窗”?工人們說,隻能按照圖紙的要求精確施工,一絲一毫的誤差都不能有。8月27日,筆者在現場看到,負責監工的橘子洲開發建設指揮部負責人正要求眼睛部分返工。據悉,為表現出傳神的眼睛,此部位已被要求返工數次。

  頭發的安裝也是難點之一。據悉,遠看比較飄逸的頭發,其實是由七八百公斤重的石頭打磨安裝的,“一是重,二是懸空沒有支撐,所以必須保證每塊巨石都能找到獨立的受力點,才能保證石頭不會掉下來。”在精益求精的高標準要求下,頭發部分的安裝也花費了相當長的時間。

  這些高難度的安裝技術均由來自福建的熟練石材安裝工人完成,工程進展最為緊張的時候,腳手架上有100多位工人。他們都是很有經驗的技術工人,大部分人有10多年的從業經驗,還有人曾到日本去安裝過佛像等。

  筆者采訪了兩位專門負責裝眼睛的工人,他們告訴筆者,自己有一年多沒回福建了,吃住都在工地。“我們都是按圖紙做,一絲一毫都不能差。”年長點的工人對筆者說。年輕點的工人則表示能參與到這個工程中,自己很興奮,“這是在做偉人頭像啊,中國有幾個人能做呢?”一位22歲的工人對筆者說:“等我老了,我會跟我的孫子說,你們看橘子洲那個毛主席像是我做的!我要去炫耀炫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