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毛澤東在韶山衝讀私塾時,就讀了許多明清小說,其中一本就是清人錢彩據明人熊大木
《大宋中興通俗演義》改寫的《精忠說嶽全傳》。這部小說中表現的嶽飛的英雄形象給了
少年毛澤東以很深的印象和很大的影響,以至他成為開國領袖之後,
仍很十分敬重嶽飛,多次品評讚譽嶽飛。
這裏選輯建國後 他幾次談及涉及嶽飛的故事。
1950年1月,
毛澤東在蘇聯與斯大林會晤。毛澤東向斯大林介紹長征中同國民黨軍隊艱苦戰鬥的情形,
其中說道:有一次,紅軍被敵軍包圍,多次衝鋒未能突破國民黨軍的封鎖線,形勢極端危險,
於是指揮員號召戰士,要不畏艱險,“視死如歸”。
蘇聯翻譯費德林把握不住“歸”字的含義,不得不請毛澤東解釋,
於是沒有將毛澤東的話及時向斯大林作翻譯。斯大林問費德林怎麽回事。
費德林回答後,斯大林問:“毛澤東同誌是怎麽解釋的?”這時,
毛澤東說,“視死如歸”這話出自中國古代名將嶽飛之口。
嶽飛是12世紀征伐女真族的名將,中國南部的杭州市至今保留著
宋代殺害嶽飛的奸臣秦檜下跪請罪的雕像。他說:“中國的‘歸’,
在這裏不作通常的‘回來’、‘再來’解。在中國曆史上,
‘歸’的原始含義是‘回到原本狀態’,因此,這個成語應該理解為
‘藐視一切困難和痛苦,像看待自己回到原本狀態一樣看待死亡’。”
斯大林聽了費德林翻譯的毛澤東的解釋,沉吟了一下,然後輕輕地說:
“看來,這是一位天才的統帥”,“他(嶽飛)無所畏懼”,“並富有智慧”。
何時所書不詳,似30-40年代?
1952年11月1日,
毛澤東在視察河南黃河流域後返京途中,突然提出要在嶽飛的故鄉湯陰站下車,去看嶽飛廟。
到了嶽飛故裏,毛澤東對那塊巍然矗立的《嶽忠武王故裏》碑甚有興趣。
他仔細欣賞碑刻的書法藝術,又小聲地念誦碑文:
“宋嶽飛,字鵬舉,湯陰人……少負氣節,沉重寡言,家貧力學,好左氏春秋,
孫武兵法,……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弩八石……靖康初破敵有功。……飛絕酒,
帝為飛營荑,飛力辭。或問天下何時太平,飛曰: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卒夜宿,民開門願納,無入者。軍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卒有疾,親為調藥。
諸將遠戍,遣妻慰其家。……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終以不附和議,為檜所害……”
碑身較高,字很多,有些字還不大容易辨認,毛澤東耐心地一字一句地讀完了碑文。
從他那低沉緩慢的誦讀聲中,隨行人員感受到了毛澤東對嶽飛的敬重與讚賞。
時任湯陰縣長王庭文向毛澤東匯報說:“據我們調查,嶽家後代沒有一個當過漢奸的。”
毛澤東聽了高興地說:“很好,很好!嶽飛是個大好人,
嶽家又沒有一個當漢奸的,都保持了嶽飛的愛國主義氣節,好!”
日期不詳,似50-60年代所書?
1954年春,
毛澤東下榻在杭州西湖畔的劉莊。一天傍晚,毛澤東在劉莊園內散步,輕風拂拂,
花香陣陣,毛澤東用似乎不大高興的語氣問正陪他散步的浙江省公安廳廳長王芳:
“你知道西湖邊上有多少座墳墓嗎?”
王芳說:“具體數字,我說不清楚,反正到處是墳墓。”
毛澤東說:“是啊,我們是與鬼為鄰,成天與死人打交道。那些達官貴人們活著時住
深宅大院,過著花天酒地、揮金如土的生活,死了,還要在西湖邊上占一塊寶地,這怎麽能行?”
王芳請示:“主席,您說怎麽辦好?”
毛澤東說:“除了嶽王墓等少數幾個有代表性的人物的墳墓外,其他的應該統統遷到別處去。
西湖風景區應該成為勞動人民休息和遊覽的地方,
不能讓人們看到這裏到處是墳堆、墓碑。這些真是大煞風景。”
毛澤東稍停了一下,接著講:“嶽飛是中國曆史上一個偉大的愛國英雄。
公元12世紀,女真族在北方建立了金國。金人不安心偏居於北方,隨著國力增強,
他們吞並宋的野心日益膨脹起來,並不斷肆無忌憚地侵襲和騷擾中原地區。麵對國家山河破碎,
百姓民不聊生,甚至生靈塗炭的悲慘景象,嶽飛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他主動請纓提旅,
率領英勇善戰的‘嶽家軍’,馳騁抗金前線,殺得金人丟盔棄甲,聞風喪膽,真是英勇無比啊!”
毛澤東輕輕舒了一口氣,又接著講:“1140年,當嶽飛乘勝追擊,即將打過黃河,
‘直搗黃龍府’時,被苟且偷安的南宋小朝廷一紙命令召回臨安,就是這個大名鼎鼎的杭州喲!
嶽飛回來後,被宋高宗和奸佞秦檜等人以‘莫須有’的罪名殘害致死。嶽飛精忠報國,
心昭天日的愛國壯誌,千百年來,在民間廣為傳頌。他可以說是個家喻戶曉、婦幼皆知的大英雄
。……當然,他受朝廷差遣,在湖南鎮壓農民起義的行為我們應該批判;他那愚昧的忠君思想,
我們應該摒棄。但就其短暫的一生而言,他為國家和民族立的功勞還是遠遠大於過錯的。
他是個值得我們稱頌的民族英雄。”
毛澤東這篇“嶽飛論”講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王芳除了深受啟迪之外,
還為毛澤東那超人的記憶、廣博的學識和精辟的分析,所深深折服。
沉默了片刻,王芳說:“主席,人們用生鐵鑄成的秦檜夫婦的跪像至今仍然跪在嶽飛墳前。
當年出賣民族利益、認敵為父、殘害忠良的奸臣及其走狗,將永遠被世人所不齒,所唾罵。”
毛澤東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這詩寫得真是入木三分。”
幾天後,一個麗日朗照的上午,毛澤東在辦公室按鈴叫來了王芳,問道:
“快到清明節了,是嗎?”王芳回答:“主席,後天就是清明節了。”
毛澤東問:“你知道‘以身許國,何事不敢為’是誰的話嗎?”
王芳說:“這是宋朝民族英雄嶽飛的名言。”“嶽飛的《滿江紅》你會背嗎?”
毛澤東上次在湯陰縣也這樣問過那位縣長。“背不好。”王芳山東口音重,怕毛主席聽不清楚。
毛澤東微笑著鼓勵王芳:“你背背,試試看。”王芳背誦道: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人長嘯,壯懷激烈……”
此時,毛澤東情不自禁地隨著王芳吟誦起來:“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背完了《滿江紅》,沉默了一會,毛澤東說:“王芳,我有一事想托你辦一下。”
“主席,有什麽事,您說吧。”毛澤東囑咐道:“快到清明節了,按我們民族的習慣,
清明節是祭奠先人的日子,請你替我給嶽王墳獻個花圈。”
清明節那天,西湖畔嶽王墳前的花圈叢中,有一個製作精美但沒有標明敬挽人姓名的花圈。
這個花圈正是毛澤東送的。
毛澤東喜歡讀嶽飛廟裏的楹聯,他尤為青睞的是嶽王墳墓門的一副石刻檻聯: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相傳此聯是清初鬆江的一個徐姓女子寫的。
少年毛澤東曾在離開韶山時改寫日本西鄉隆盛(其實是月性和尚)的詩: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間處處是青山。”對此聯有所借鑒。
因為追思嶽飛,抨擊趙構、秦檜等投降派,毛澤東還曾圈點並手書明初詩人高啟的《吊嶽王墓》:
大樹無枝向北風,千年遺恨泣英雄。
班師詔已來三殿,射虜書猶說兩宮。
每憶上方誰請劍,空嗟高廟自藏弓。
棲霞嶺上今回首,不見諸陵白露中。
1958年,
毛澤東幾次講到嶽飛。一次是3月22日成都會議的一次講話中,他說,
嶽飛建立嶽家軍隻有二十幾歲,死時才三十八歲。一次是5月8日,
中共八人二次會議上,他說,宋朝名將嶽飛死時才三十八歲。這兩次說到嶽飛,
都作為曆史上很多年輕人都大有作為的例子來列舉的。他在讀《新唐書·徐有功傳》
寫的批語中,稱讚嶽飛:“以身殉誌,不亦偉乎!”
1959年4月,
毛澤東在中共八屆七中全會上評古論今,當說及嶽飛被殺害時,他說:
“舍不得砍掉頭,就下不了最後的決心。嶽飛不是砍了頭,比幹不是挖了心嗎!”
又說:“我跟陳伯達講過,你不尖銳,無非怕丟掉選票,連封建時代的人物都不如。
無非是開除黨籍、撤職、記過、老婆離婚。砍頭也隻有一分鍾的痛苦。
《風波亭》的戲還要唱,嶽飛砍了頭,有什麽不好?”
有一天,中央幾位領導人閑談。賀龍曾發表感想說:
“都說看《三國》掉眼淚,替古人擔憂,我就見不得英雄落難,
尤其見不得嶽飛遭難,一見就擔憂,就掉淚。”
毛澤東這時也頗多感觸:
“我也是看《三國》掉眼淚的人。聽見《風波亭》心裏就難受。
可是後來我還發現,人這一生經多大難,辦多大事。英雄一死就出了名。
嶽飛被殺,就家喻戶曉並且流芳千古了。他流了血,這血就滲透到我們民族體內,
世世代代傳下來。他要是沒流血,就不會有這麽大的作用。”
毛澤東頗有見地指出了嶽飛掉頭流血的深刻價值和曆史意義。
毛澤東非常敬重嶽飛的愛國精神和高風亮節,建國後,
他通過祭拜嶽飛廟和嶽飛墓等獨特的方式,表達對這位民族英雄的緬懷之情。
1975年8月的一天,
毛澤東同意唐由之大夫為他做白內障手術。
就在手術開始前,他讓張玉鳳去放一首曲子,這支曲子就是嶽飛第27代孫
嶽美緹演唱的嶽飛的《滿江紅》。
毛澤東 欣賞 欽佩嶽飛 喜歡 嶽飛的 滿江紅 怒發衝冠
曾經幾次書寫
這裏找到兩次的墨跡 如上
【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