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弓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羅瑞卿 叫 毛主席聽命~!-- 毛澤東 在安陽 高談闊論古今 - 1952年】

(2013-08-11 14:30:26) 下一個





毛澤東 在安陽 說古論今





1952年10月底11月初

毛澤東在考察黃河之後 途徑新鄉 湯陰 安陽 返京



毛澤東在安陽停留約2日



對當地的著名古人 商紂王 周文武 比幹 曹操 嶽飛 袁世凱 等有一番頗為深刻的評論



現 簡輯如下



 


  


  毛澤東等在專列上開會(1958)


===========



  1952年11月1日,毛澤東主席視察黃河流域,在回京途中訪問安陽,

從新鄉到安陽要穿越民族英雄嶽飛的故裏——湯陰站。


  毛澤東中途突然提出:“到了湯陰站,我要下去看嶽廟。”這可急壞了負責安全保衛工作的羅瑞卿。

因此事屬臨時決定,事先沒有經羅瑞卿與地方政府聯係做好保衛工作準備。



不到9點,專列進入湯陰站後,徐徐地停了下來。湯陰站台的東南方向,

有一塊歌頌嶽飛的碑林,在這片碑林中,

有個典雅的小亭子,亭子中央有一尊最高最大的碑叫《嶽忠武王故裏》

指路碑,為1942年湯陰縣知事張直主持鐫刻。



毛澤東走上小亭,站在《嶽忠武王故裏》碑的正麵,端詳著這六個圓潤、奔放的大字,

微微點頭稱讚,而後匆匆轉向碑的左側,默讀《七言律》,回首轉向碑的右側,少視“鐫刻經過”,

轉向碑後停下腳步,觀賞了片刻,然後小聲念起了《嶽忠武王故裏》碑的碑文:

“宋嶽飛,字鵬舉,湯陰人,少負氣節,深重寡言,家貧力學,好左氏春秋、孫武兵法……”。



  雖然此碑高大且字跡多,年近60歲的毛澤東看起來很吃力,有時不得不停下來仔細辨認,

但他還是耐心的一字一句地讀完那篇文字優美、客觀記述和評價嶽飛的碑文。

從毛澤東低沉緩慢的讀文聲中,隨行人員感覺到了毛澤東對嶽飛的敬佩和讚頌。

碑的正文念完以後,毛澤東的眼神盯著被用錘子擊在署名處的24個小坑,

搖搖頭遺憾地問當地公安局長:



    “這八個立碑人的名字為什麽都給打掉了?”

    “他們都是漢奸,群眾恨它們,才給打掉的”。

    “漢奸想借嶽飛給他自己揚名於世麽,這是曆史,不必打掉,留下來讓他們做反麵教員,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還是遺臭萬年”。



這時,毛澤東主席在湯陰下車的消息不徑而走,很快在湯陰火車站的外圍匯聚了大量的群眾求見毛澤東。

羅瑞卿看到這種情況怕出意外,當即堅決阻止主席去嶽廟的行程。毛主席說:“不去就不去吧,我聽你的”。



      上午9點多鍾,湯陰縣縣長王庭文聽說“車站有人召見”,匆忙趕來。

毛澤東在詢問了湯陰的一般情況後,向王庭文提出了他所關心的問題:

“嶽廟都有些啥子建築?”

王庭文詳細介紹了嶽廟的建築群後說:“嶽廟的碑碣石刻現在有近百塊”。


      “那裏有嶽飛的《滿江紅》嗎?”毛澤東急切地問。

      “有”

      “你看過嗎?”

      “看過,看過,我還會背呢!”

      “好啊,能讓我聽聽嗎?”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王庭文操著河北口音,很流暢地背誦起來。


     “諸葛亮的《出師表》,你也會背嗎?”

     “會背”說著,王庭文又誦“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途崩殂……"。

     “哈哈,你這個縣長的腦子不錯嗎,背的很熟的,現在嶽廟怎麽樣?還好嗎?”

     “戰爭年代,嶽廟也遭到了破壞,解放後,我們拿出1500多公斤小米的費用維修了一下”。

     “你們給人民辦了一件好事”,毛澤東又說:“還應當搞些錢,把壞了的地方修一修,

保持古廟的靜穆才好”。說到這裏,毛澤東又突然問道:“嶽家有後代沒有?現在表現怎樣?”


     “嶽家有後代,表現也好”,王庭文繼續說:“據我們所查,嶽家一門忠孝,沒有一個當漢奸的”。

“很好,很好”毛澤東讚揚地說:


                                      “嶽飛是大好人,嶽家又沒有一個當漢奸的──都保持了嶽飛的愛國主義氣節,好!”                   



=============


http://bbs.0372.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48193







 


(一)在湯陰車站:






1952年11月1日早7時30分,毛澤東主席乘坐的專列從新鄉車站駛出。

毛澤東主席得知前方將要經過民族英雄嶽飛的故裏湯陰時,便向陪同的公安部部長羅瑞卿

提出要下車去看看嶽廟。因事先毫無準備,羅瑞卿與平原省公安廳長王路賓商議:

到湯陰後,看情況再定。 8時50分,毛澤東主席的專列徐徐駛入湯陰站。

在省公安廳長王路賓陪同下,毛澤東主席精神煥發,從容地走下車廂。奉安陽行署之命,

在湯陰站負責護路的湯陰縣公安局長苗慶喜急匆匆走上前去迎接。因沒有想到來的會是毛澤東主席,

神情一時顯得很緊張。在王路賓作了介紹後,苗慶喜說:“歡迎毛主席來湯陰。”

毛澤東主席向苗慶喜詳細詢問了湯陰人民的生活和鎮壓反革命的工作情況,苗慶喜一一作了回答。

毛澤東與苗慶喜談話後,羅瑞卿將苗慶喜拉到一旁問:“主席想趁此機會去嶽廟看看,

不知現在那裏的情況怎樣?” “八年抗戰,三年解放戰爭,嶽廟遭到了嚴重破壞。

現在四麵牆雖然經過補修,但廟內有些倒塌的地方仍未修好。縣裏常去那裏開會,不衛生。”

“今天你可曾往嶽廟派過公安員?”

“誰也沒有說過‘來人’去嶽廟,公安員都在路上,沒有往那裏派人。”

在湯陰停車,是毛澤東主席的“突然襲擊”。這麽一來,可把公安廳長王路賓忙壞了。

下車後,他就匆匆忙忙打電話,要中共湯陰縣委書記來車站。不巧,

縣委書記已參加安陽地委召開的黨的代表會議多天了,不在縣裏。

王路賓就給縣長王庭文打電話,湯陰車站的東南方,有個典雅的小亭子。

亭子中有一塊高大的《嶽忠武王故裏》碑,毛澤東走向碑亭,仔細觀看,並默讀了碑文,

還不斷地和陪同人員交談。 湯陰縣縣長王庭文接到通知後,同一位幹部和帶著槍的

通訊員迅速向火車站奔來。 王路賓說:“帶槍的和別的同誌請留步,縣長同誌請過來。”

當王庭文走近毛澤東主席麵前時,王路賓介紹說:“主席,這就是湯陰縣縣長王庭文同誌。”

毛澤東緊緊握住王庭文的手,親切慈祥地問: “湯陰縣有多少人口?” “二十七萬。”

“你在這裏做縣長幾年了?” “三年多。” “現在搞些啥子工作?”

“剛開過人民代表會議,來此之前,正在研究組織檢查貫徹執行情況。”

“你們鎮壓反革命的工作搞得徹底了嗎?” “湯陰這個地方較複雜。在鎮反運動中,

經過殺、關、管,社會是比以前安定多了,但還談不上徹底。”

“隻有徹底肅清一切反革命分子,我們才能安心搞建設。” 毛澤東詢問了湯陰的一般情況後,

又問王庭文: “嶽廟裏都有些啥子建築?” 王庭文詳細介紹了嶽廟的建築,

以及廟裏的碑刻、文物等情況。毛澤東還問了其中一些細節,並指示要維修、保護好嶽廟。

毛澤東又問道:“嶽家有後代沒有?現在怎麽樣?” 王庭文回答:“嶽家有後代,表現也好。

據我們所查,嶽家沒有一個當過漢奸的。” “很好,很好。”毛澤東讚揚道:

“嶽飛是個大好人,嶽家又沒有一個當漢奸的——都保持了嶽飛的愛國主義氣節,好!”

毛澤東在聽了王庭文的介紹後,更加激發了他去嶽廟的濃厚興趣。

考慮到當時的情況和毛澤東主席的安全,羅瑞卿當機立斷,不看嶽廟,火車直開安陽。






(二)視察殷墟:




10時許,毛澤東主席的專列進入安陽站。在此迎候的有前一天到達的

平原省委書記潘複生、平原省人民政府主席晁哲甫以及安陽地委書記曹幼民、

安陽行署專員程耀吾等。陪同毛澤東主席一起來的有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

公安部長羅瑞卿、鐵道部長滕代遠,還有黃敬、李燭塵等。 迎候的人中,

還有安陽行署公安處副處長路光來、中共安陽市委書記劉方生、安陽市市長張漢林、

市委宣傳部長王健民、市公安局長楊健三及文教科長王漢華。潘複生迎上前去,

將迎接的同誌逐一向主席作了介紹。在介紹程耀吾時,潘複生說;“這是安陽行署專員程耀吾同誌。”

“唔!陳耀吾,好一個名字啊。耳東陳嗎?”毛澤東問。 程耀吾有點拘謹地回話說;

“不。程,是禾口王程度的程;耀,是照耀的耀;吾,是一 二三四五的五字下麵加口字。”

程耀吾解字時,毛澤東含著笑意靜靜地聽著,而後饒有風趣地說:

“程耀吾’,你不能光‘耀’自己,不‘耀’別人哪!” 隨著毛澤東的笑談,

從迎接的人們中進發出了一陣歡快的笑聲。 毛澤東接著詢問了安陽地區的土改、

鎮反和工農業生產等情況。這時,奉命列隊集結在站台上的有5部“美吉普”和市委、

軍分區等單位的3部小車,羅瑞卿部長選中了市公安局司機張成善所開的那輛“美吉普”

供主席乘坐。毛澤東主席和眾人登車後,車隊就出發了。

走在最前麵的是從省城帶來的4部大卡車,車上是全副武裝的軍人;程耀吾、劉方生、潘複生、

晁哲甫的吉普車緊隨其後;毛澤東的小車居中後行駛,曹幼民坐的吉普車斷後。

經南廠街、金鍾煙廠道口向西——徐家橋村北,向著殷墟遺址中心所在地——小屯村駛去。

經過王裕口村時,因道路不好,汽車停了下來。 毛澤東在隨行人員的招呼下從吉普車裏下來。

下車後,他就取下黃呢解放帽拿在手裏。其他人也相繼下了車。 負責導遊的一位當地村幹部

領著大家一同去參觀殷墟。 這裏距小屯僅有半華裏。路上,毛澤東主席向他周圍的人說著

殷商的興衰,以及紂王的荒淫無道,而導致國家的滅亡。 說話間,毛澤東彎下腰來,

從地麵上揀了幾塊陶片看了看,順手交給挎著背包的人;“拿回去你們研究研究。”

毛澤東主席轉向程耀吾: “殷墟麵積、範圍多大?”

“包括洹水以北在內,大約有20多平方公裏。” 毛澤東又問:“這裏都出土了哪些古物?”

程耀吾作了簡要的介紹。毛澤東一邊觀看一邊和陪同人員交談,向著一座八字小橋走去。

毛澤東興致勃勃地站在八字小橋上,麵向北方,揮動著手中的帽子問程耀吾:

“西麵、北麵是啥子地方?” “西麵是太行山,北麵是漳河。” “漳河。”毛澤東說:

“漳河,那裏是曹操練水兵的地方。講武城那個村莊,就是曹操講武的地方,

後來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這裏屬鄴郡,古鄴城是曹操發家之地,因為曹操實行屯田製,



百姓豐衣足食,結果,他勝利了,還修了銅雀、冰井、金鳳三台。”話鋒一轉,

問程耀吾: “對麵那兩個村莊叫啥子名字?” “西邊那個村子叫西司空,也叫小司空,

東邊那個村子叫大司空。”程耀吾回答說。 “司空,是啥子意思?你知道嗎?”

程耀吾搖頭。 “司空,是古代王朝官職的一種名稱。它的品級比你這個專員的地位大得多。”

程耀吾頷首一笑。 “西邊的個村莊叫啥子名字?”主席顯然是指西司空西邊的武官村。

程耀吾叫不出這個村莊的名字,機靈一動的說道:“那個著名的大銅鼎就是在那裏被發現的。”

“喔。”主席饒有興趣的點了點,就想前去,卻被隨行的人員勸住了。不僅田地裏是一片泥濘,

而且前麵的河上也沒有橋可通行。 主席站在這個八字小橋上,仰望天空,深沉的思緒了片刻。

此時隨行的呂厚民,是位年輕的攝影師,1949年建國以後從東北電影製片廠調到北京電影製片廠,

1950年的春天被組織上安排到中南海工作,當時年僅21歲,

到中南海的主要任務就是為第一代領導人拍照。

此時立刻就搶拍的按下了手中相機的快門,留下了永恒的記憶。





安陽天寧寺塔

 


(三)瀏覽安陽古城:



中午12時,毛澤東一行向停車的打穀場走來。當走進打穀場時,

毛澤東突然又問程耀吾: “安陽曆史悠久,城裏都有些啥子古跡?” “城裏古跡不少。

主要有文峰塔、高閣寺、城隍廟、鍾鼓樓、舊縣衙……” 毛澤東一揮手:“走,到城裏看看去。”

車隊按照暫定計劃,由市公安局長楊健三的車子做向導,經王裕口東、徐家橋、梯子口、

小花園以北、金鍾煙廠西門向北,調頭穿過和平路,進了小西門。 毛澤東主席在瀏覽市區古跡前,

羅瑞卿決定:“不下車,車緩行,乘車觀望。”於是車隊從大院街、唐子巷經過,

看了文峰塔後,由西大街向東,轉南大街,又從東大街西口向東,經舊縣衙——市政府大門外東去。

車隊從禦路街口向北,在人民戲院處調頭西轉鼓樓東街。毛澤東主席嘹望了舊縣衙、城隍廟、

高閣寺後,車隊於鼓樓東街西口向北,緩緩地穿過鼓樓洞涵,向著中山中街駛去。

解放後的安陽熱鬧繁華,中山中街尤顯擁擠。當車子駛過新華書店門前時,毛澤東主席招呼司機:

“停車!”車子停在了新華書店門前。 毛澤東主席推開車門,伸出一條腿來,側著身子,正要下車。

“唔!您要幹什麽?”羅瑞卿不知所措,急切地問。 “我到書店看看。”毛澤東坦然地說。

書店地處鬧市,人擁車擠,事先沒有給書店打招呼,也沒有安排保衛工作。為了安全起見,

羅瑞卿搶先跳下車來,攔住了正要下車的毛澤東主席,很快地關上了車門。 “在湯陰下了車,

你們不讓我看嶽廟。現在,又不準我進書店,為了啥子呀?”毛澤東不理解羅瑞卿的“武斷”

而發著脾氣。羅瑞卿來不及向主席作詳細解釋,給司機下命令說; “開車!開車!”

車隊徐徐地通過北大街、北關、安陽橋,向通往袁墳的岔道拐去。








(四)遊覽袁林:




下午l時,毛澤東乘坐的汽車來到太平莊北側袁墳的玉帶橋與牌樓之間的廣場上。

毛澤東下車後,在潘複生、晁哲甫、曹幼民、程耀吾、劉方生等陪同下,沿著神道,越過牌樓,

觀看了碑樓院兩側栩栩如生的文武石人、石獅、石馬等石雕,然後緩步向碑亭走去。進入碑亭,

先繞著龐大的馱碑轉了一周,麵對“大總統袁公世凱之墓”九個 字,沉思片刻,然後出碑亭,

穿過享堂院,步入享堂。 毛澤東走過享堂旁邊的側門,拾級而上至墓廬,繞墓一周,

爾後健步登上袁墓之顛,放眼環顧遠處。 此時,已是農家吃午飯的時候了。毛澤東一行,

從10時到安陽,奔走至此,既未進食,也未飲茶。曹幼民讓路光來同誌把事先準備好的食品、

熱水杯、香蕉、蘋果放到墓廬台階下麵的石條上。 “主席,下去歇歇腳好嗎?”

曹幼民請示毛澤東主席說。 “好,你是地委書記,聽你的。” 毛澤東緩步走下墓廬的台階,

坐在一塊條石上,點燃一支香煙吸著,程耀吾、路光來等人,恭敬地把蘋果、香蕉、茶水、

食品捧到毛澤東麵前: “主席,請。”程耀吾說。 “謝謝。”毛澤東伸手接過茶杯,呷了一口。

看到大家都不吃,便向潘複生說:“大家都吃嗎!你們隻是讓我一個人吃不好。你是省委書記,

你分麽,平分土地,每人一份。” 毛澤東看到大家還是不肯吃,自己也不先吃,風趣地勸大家說:

“這樣不好,勝利果實,大家都應享受,每人一份,都吃都吃。”說著站起來,把香蕉、

蘋果分給了大家。 毛澤東邊吃蘋果,邊講述袁世凱的罪惡曆史。人們靜靜地聽著。有人提議說:

“袁世 凱惡貫滿盈,他的墳墓應該平掉。”

毛澤東說:“不要平嗎,要把它保護好,留作反麵教材麽。”

這時,毛澤東看看偏西的太陽,麵向曹幼民、程耀吾說: “還有什麽要看的麽?”

“門外還有兩處。”程耀吾說。 “走,來了麽,就要看個徹底。”

於是動身同曹幼民肩並肩地向牌樓門外走去。在談笑中步上玉帶橋端,高大的照壁映入眼簾。

毛澤東主席想考一考安陽地、市委的領導同誌。於是便向曹幼民、程耀吾、

劉方生等陪同者問道;“袁世凱祖上在項城,他為什麽要選擇洹上作墓呢?”

曹幼民經過思索後回答說;“洹上這片土地,西邊與殷墟相連,從盤庚遷殷後,

殷朝在此有了很大發展。東北就是鄴城,是曹操起家之地。洹上位於洹水、漳水之間,

土地苧沃,物產豐富,風景秀麗,從封建主義信奉墳山貫氣來看,洹上是一塊風水寶地。

袁世凱生前所以要選擇洹上作墓,很可能他認為這裏風水好。”

毛澤東微笑著點了點頭。

 






(五)告別安陽:



下午2時,毛澤東主席結束了在安陽的視察,乘車駛向安陽火車站。

為了使毛澤東主席能按時返回北京,羅瑞卿、滕代遠等都催促毛澤東上車。

毛澤東看到安陽地委書記曹幼民不在場,未即上車。他向羅、滕解釋說;

“曹幼民同誌是安陽地區的東道主,見不到他我們就走,不辭而別是不禮貌的。”

毛澤東在站台上足足立著等了10分鍾,一直等到省、地負責人到齊了,他才語重心長地說:

“安陽是個好地方,是曹操起家的地方,戰略地位很重要,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你們要好好工作,把安陽建設得更美更好。” “一定不辜負主席的期望。”

曹幼民、程耀吾、劉方生異口同聲地回答。 毛澤東走到專列前,滿麵笑容地與送行的人們

一一握手告別。爾後,健步登上專列,轉身揮手告別眾人,告別了古城安陽。

送別的人們一直到望不見毛澤東主席遠去的專列時,才依依不舍地離開了火車站。







周文王 羑裏 演周易


 


十一月一日,毛澤東來到安陽,參觀了著名的殷墟等。 十一月三日淩晨一時回到北京。


 


11月1日,毛澤東參觀殷墟。






當來到殷墟中心宮殿區的花園莊時,他說:“這裏,是中國最早的一個古都。

殷代最後一個王叫紂王。這個人很有本事,能文能武,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統一鞏固起來,

在曆史上曾有過貢獻。但那時殷已衰敗,加上紂王濫用職權,為自己享樂,在修建鹿台中不知耗費了

多少勞動人民的金錢和血汗;那些酒池肉林,說明他極其放蕩、荒淫、獨裁和殘暴。

據說,他與妲己以砍斷樵夫的腳脛取樂,比幹冒死進諫,卻被他在摘星台剖腹挖心;

周文王也被他囚在羑裏城監獄,一囚就是7年。由於紂王一意孤行,拒絕批評,又非常殘暴,

所以眾叛親離,終於被周武王在牧野打敗。最後,紂王自焚在自己建造的鹿台上,殷也就滅亡了。

這裏在3000年前是個很大的國都,後來成了廢墟埋在了地下,所以表麵已看不到什麽古跡了。




隨後,他問程耀吾(安陽行署專員):“殷墟麵積有多大?”“大約有20多平方公裏。”

“你知道紂王的墳墓在哪裏?”程耀吾對此確不知道,便應酬道:

“過去盜墓成風,把古墓搞得亂七八糟,現在沒搞清紂王墓在哪裏。”

毛澤東聽後,搖搖頭沒說什麽。




毛澤東向北邊揮揮帽子對程耀吾說:“這西麵、北麵是什麽地方?”“西麵是太行山,北麵是漳河。”

“漳河,就是曹操練水兵的地方。”“對。”“曹操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這裏屬於古鄴。

鄴北城始建於春秋齊桓公時,戰國時屬魏國。西門豹為鄴令。西漢時鄴城是魏郡治所,

東漢末年是冀州牧袁紹駐地。曹操破袁紹後,於204年進鄴建都,此後史稱鄴都為魏都。

東漢建安十八年(213)曹操被封為魏公,後為魏王,掌握中央一切軍政大權。鄴都成為朝臣聚集、

發布政令的中央政權所在地,直到220年曹丕代漢,雖建都洛陽,但仍稱鄴郡為‘北都’,

七廟不廢,直至265年司馬炎滅魏建晉,故魏前後在鄴建都52年。曹操在鄴時,進行大規模的擴建。

著名的三台,即金鳳台、銅雀台、冰井台,就是那時修建的。晉朝文學家左思曾寫《魏都賦》

對鄴都進行很好的描寫。曹操在這一帶實行屯田製,使百姓豐衣足食,積蓄力量,逐漸統一了北方,

為後來晉統一全國打下了基礎。”


 


同日,毛澤東到安陽袁陵




 


    袁世凱(1859~1916 年),字慰亭,號容庵,河南項城人。北洋軍閥首領,曾任清政府內閣總理大臣,

後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5年12月宣布複辟帝製,改次年為洪憲元年。

1916年3月被迫取消帝製,同年6月在全國人民聲討中憂懼而死。


  北洋政府按照他生前的囑咐,花費兩年時間,耗巨資150多萬銀元,占地200餘畝,

在河南安陽市洹水北岸為其修建了塋墓,俗稱袁林。此墓係我國民間建築和西洋建築物的結合體。


  袁塋的主要建築都分布在南北神道中軸線上,綿延長達千餘米, 經洹水北岸一字排開照壁、

玉帶橋、牌樓、碑亭、望院、饗堂、平曠廬、袁墓等。整個墓園由藜寨圍護, 寨外渠水環繞,

20 世紀60 年代初, 毛澤東到河南視察時, 來到了安陽橋太平莊北側,

到仿照美國總統格蘭德瀕河廬墓式建造的林苑—— 袁塋參觀遊覽。


  毛澤東在潘複生、晁哲甫、曹幼民、程耀吾、劉仿生等陪同下,沿北神道,過牌樓,

目睹了牌樓院兩側的文武石人、石獅、石馬等石雕。毛澤東用手指著石雕向人家發問:

“ 這些都是一塊石頭所雕,你們誰知道這石頭是怎麽運來的?”


  “ 據說, 是潑水成冰運來的。” 曹幼民答。


  “ 這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啊。” 毛澤東撫摸著石獅子深沉地說。


  碑亭是袁塋較為典雅的建築物, 它四麵各顯三間, 歇山草簷飛角, 亭壁四門間通,

門眉環嵌番連草條邊, 亭內贔屭碑上鐫“ 大總統袁公世凱之墓”九個字, 矗立在碑亭院的正中央, 惹人注目。


  毛澤東走進碑亭之後, 先繞著龐大的石雕轉了一周,

然後又立在贔屭前,麵對“ 大總統袁公世凱之墓” 九個字, 沉思了一會兒,

然後走出碑亭, 回首望了碑亭上的“ 草簷”、“ 飛角” 一眼, 穿過饗堂院, 入饗堂。


  饗堂, 是專用酒食待人的堂殿。它高闊宏偉, 後牆正中的穿堂門, 直伸平曠廬。


  毛澤東穿過後堂門, 登上平曠廬的台階後, 繞袁墓一周, 爾後健步袁墓之巔,

深深地呼吸了幾口氣後, 放眼環顧遠方一周。


  這時,已是農家午餐的時候了,視察也接近尾聲。毛澤東一行從10 點到安陽,奔走到此時,

既未進食, 也未飲水。為款待毛澤東一行, 曹幼民讓陪同人員把食品、熱水杯、

香蕉、蘋果放到饗堂之後平曠廬台階下麵的石條上。


“ 主席, 下去歇歇腳好嗎?” 曹幼民請示毛澤東說。


  “ 好, 你是地委書記, 聽你的。”


  毛澤東在前, 曹幼民、程耀吾緊隨其後, 緩步走下袁墓平曠廬的台階, 坐在一塊石條上,

點燃一支香煙。其他人都圍著毛澤東, 有的背靠台階, 有的席地而坐。程耀吾、

路光來等人把蘋果、香蕉、茶水及其他食品捧到毛澤東麵前。


  “ 主席, 請。” 程耀吾打著手勢說。


  “ 謝謝。” 毛澤東說著伸手接過茶杯, 呷了一口。看到大家都不吃,

便向潘複生說:“ 大家都吃嘛! 你們隻是讓我毛澤東一個人吃, 不好。你是省委書記,

你分嘛, 平分土地, 每人一份。”


  “ 哈哈哈……” 逗得大家一起笑了。


  毛澤東看大家還不肯吃, 自己也不先吃, 風趣地勸大家說:

“ 這樣不好,勝利果實, 大家都應享受, 每人一份, 都吃都吃。” 說著就站起來, 把香蕉、蘋果親自平分給大家。


  毛澤東分完東西, 一邊吃蘋果, 一邊講述起袁世凱的罪惡曆史:

“ 袁世凱這個人是你們河南項城人, 是個大官僚地主, 他在項城就有很多土地,

又在安陽搞了很多土地。他特別慣於耍兩麵派手法。他從天津小站練新軍起家,混入維新派,

騙取了光緒的信任。戊戌變法時, 他當麵慷慨陳詞, 實行兵諫,誅殺榮祿, 軟禁慈禧,

擁戴光緒;但背後卻向榮祿告密, 用出賣鎮壓維新派的代價,

換來了直隸總督兼外務部尚書的頭銜。宣統初年, 醇親王要殺袁世凱,

因唯恐他的同僚造反, 才令其回家養‘ 足疾’ 。袁世凱為東山再起,

看中了安陽這片土地, 所以未回祖籍項城, 來到洹上隱居。”


  毛澤東略停一會兒又說:“ 武昌起義後, 袁世凱果然被清廷起用, 他既鎮壓民軍,

又利用民軍要挾清軍, 竊取了大總統的職位, 又來複辟帝製。由於他倒行逆施,

洪憲皇帝才當了83 天, 就見上帝去了。”


  毛澤東講袁世凱時, 大家都靜靜地聽著, 當聽到“ 見上帝去了”,

有人提出:“ 袁世凱惡貫滿盈, 他的墳塋應該平掉。”


  毛澤東說:“ 不要平嘛, 要把它保護好, 留作反麵教材嘛。”


  這時, 毛澤東仰麵看看已偏西的太陽, 向曹幼民、程耀吾說:“ 還有什麽要看的嗎?”


  “ 門外還有兩處。” 程耀吾說。


  “ 走, 來了嘛, 就要看個徹底。” 毛澤東說著就動身同曹幼民肩並肩地向牌樓門外走去。

 在談笑中健步來到玉帶橋端:這是一尊照壁, 高7 米多, 長30多米, 頂端用琉璃磚瓦砌成;

中間和東西盡頭, 各有臥龍守衛, 牆壁北麵正中,鑲嵌著五枚琉璃磚墓徽。當初,

為了遮擋來往人們的視線, 使“ 墳山貫氣”, 特別建造了“ 照壁” 。它和小巧玲瓏、

下有流水的玉帶橋相距200 米, 南北相映,曲徑通幽,雄偉壯麗。毛澤東舉目向北眺望,

隻見梅槐翠柏,鬱鬱蔥蔥,氣勢磅礴, 直伸平曠廬, 轉身又向南看, 照壁擋視。


毛澤東想考一考中共安陽地、市委領導, 便問曹幼民、程耀吾、劉仿生等:


  “ 袁世凱祖上在項城, 他為什麽要選擇洹上作塋呢?”


  原來安陽地委與市委的領導預料到毛澤東會問這問那,現在果然不出所料,

但卻被這個簡單而又難以回答的問題問住了。這時, 不知是誰捅了王漢華的背一下,

示意他這位“ 應急” 而請來的“ 秀才” 頂上去解除窘態。但這位被公認為在這方麵有所建樹的

“ 科長” 也低頭不語了, 無可奈何地耷拉下腦袋。


  中共安陽地委機關係省委的派出機構, 中共安陽地委書記曹幼民是陪同者中的首領了,

這答卷大家都希望他能回答得上。此時玉帶橋上鴉雀無聲, 隨同毛澤東來的省委書記潘複生、

省主席晁哲甫等人, 也都渴望曹幼民這位知識淵博、思維敏捷的書記能交出使毛澤東滿意的答卷。

此時, 曹幼民正在思索一個問題:


  明朝十三陵依山傍水,氣勢雄偉,“ 頭枕山,腳蹬水”,預示身後江山源遠流長,

這大概是皇家擇陵的標準要求吧。而袁世凱生前也曾要求給其在平曠廬後麵,土砌一座假山。

後來因戰亂而導致無人問津, 所以隻有“ 腳蹬水” 而無“ 頭枕山” 的現狀。想到這些,

曹幼民鼓起勇氣說:“ 從中國的曆史上來看, 皇帝去世後, 一般都要離開祖墳。

另建造大皇陵的。袁世凱雖然隻做過83 天的皇帝, 但也算是做過皇帝的人,

然而他既是姨娘所生, 又係庶出, 未免覺得回項城入祖墳, 有失其尊。洹上這片土地,

它的西邊與殷都遺址相連。從盤庚遷殷後, 殷朝在此發祥, 有了很大發展。殷東就是鄴城。

鄴城是曹操起勢之地, 洹水、漳水又是曹操練兵、打過勝仗的戰場。洹南麵向一望無際的

黃河以北大平原,而且洹上又位於洹水、漳水之間, 土地肥沃, 物產豐富, 風景又秀麗,

從封建主義有神論看, 信奉墳山貫氣, 洹上村是一塊風水寶地, 集龍虎之威。

袁世凱生前所以要選擇洹上作塋, 很可能是他看上了這裏風水好。”


  聽罷曹幼民的解說, 毛澤東微笑著滿意地點了點頭。


  陪同的人在看到毛澤東點頭讚許後, 才深深地出了一口壓抑的長氣, 相互間笑了笑,

悄悄地望著曹幼民說:“ 多虧你曹幼民書記這位陝北抗大生,

否則,我們難免要在毛澤東麵前出醜交白卷啦。”


                                            




 


 


 












【2013-0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