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弓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嶽麓書院·赫曦台】 --- 詩對

(2012-09-11 16:15:58) 下一個

 





嶽麓書院·赫曦台




1167年(宋乾道三年),朱熹自閩來訪張(時任山長,即書院院長),講學嶽麓、城南書院,停留二月,常晨起登麓山觀日出。在《雲穀山記》文中說:“餘名嶽麓山頂曰赫曦” 張築台,朱熹題額“赫曦台”。後廢。 1528年(明嘉靖七年),知府孫存複建"赫曦亭"於原址,又廢。1790年(清乾隆五十年),山長羅典在書院大門前坪建一台,曰前亭,又名前台。



 


1821年(道光元年),山長歐陽厚均發現赫曦台原碑刻,為存朱子故跡,改前亭名赫曦台。1868年(同冶七年),巡撫劉昆重修時,台前更置石柱一對,坪鋪麻石,增建圍牆。 台為湖南地方戲台典型形製,前部單簷歇山與後部三間單層弓形硬山結合,青瓦頂,空花琉璃脊,弓形封火山牆,挑簷卷棚,呈凸形平麵,前後開敞,可登石級而上。


 





 


 


 


 1955年6月20日上午,毛澤東橫渡湘江後,棄車步行登山。此時他雖年過花甲,仍健步如飛,走在最前麵。他粗氣也不喘一口,還和陪遊的周世釗等談笑風生,不覺間一直登上了矗立在嶽麓最高峰的雲麓宮,仍不肯停下休息。又走到宮外的望湘亭,憑著石欄,眺望美麗如畫的橘子洲和北去的湘江。長沙市區煙霧繚繞彩旗招展,一片繁榮昌盛的和平景象,與過去“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時代迥然不同了。然後又巡視雲麓宮壁間懸掛的詩詞對聯,詢問柱子上懸掛的“西南雲氣開衡嶽,日夜江聲下洞庭”的對聯和“一雨懸江白,孤城隔岸青”的詩如何不見了?有關人員告訴他說:“嶽麓山曾經過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戰火的摧殘,新中國成立後才逐漸修複。但對聯、詩詞等尚來不及恢複原來麵貌。”


 
    這次橫渡湘江和健步登雲麓宮,周世釗一直陪侍在毛澤東身旁。看到老同學的矯健身姿和老當益壯青春煥發的精神狀態,十分高興,夜不能寐。不覺詩情湧動,不吐不快。就取筆在手,一首情真意切的七律油然而生:


 
    滾滾江聲走白沙,飄飄旗影卷紅霞。
    直登雲麓三千丈,來看長沙百萬家。
    故國幾年空兕虎,東風遍地綠桑麻。
    南巡已見升平樂,何用書生頌物華。


 
    後來將這首題為《從毛主席登嶽麓山至雲麓宮》的七律詩寄毛澤東“審正”,同時還寄去了自己的另外數首詩作。


 
    於是便有了毛澤東1955年10月4日致信周世釗的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次唱和:


 
    惠書早已收讀,遲複為歉。承錄示程頌萬遺作,甚感,並請向曹子穀先生致謝意。校額諸件待暇當為一書,近日尚未能從事於此。讀大作各首甚有興趣,奉和一律,尚祈指政。


春江浩蕩暫徘徊,又踏層峰望眼開。風起綠洲吹浪去,雨從青野上山來。


尊前談笑人依舊,域外雞蟲事可哀。莫歎韶華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中央文獻出版社1991年版,第5冊,第408頁。


 
    毛澤東信中的程頌萬為湖南寧鄉縣晚清詩人。曹子穀即曹籽穀,長沙人。新中國成立前擔任過湖南省教育廳長、湖南大學校長。新中國成立後曾任湖南省政協常委、省文史研究館副館長。




 


信中所說“赫曦台”是嶽麓書院的附屬建築,據說是宋代朱熹曾講過學的地方,


毛澤東的這首《七律•和周世釗同誌》現鐫刻其上。
    


 




【2012-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