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弓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毛粒子 Maons :毛澤東 的 物理學 與 哲學 觀】

(2011-02-23 15:33:31) 下一個

 


 



毛粒子 Maons


毛澤東 的 物理學 與 哲學 觀


 


 


紐約時報 2006-12-06 關於 中國粒子學的文章


http://www.nytimes.com/2006/12/05/science/05china.html?_r=2&ref=science


 


毛澤東 關於 物質 原子 無限可分 其實 並不新鮮


而是 中國哲學的 老話題


《莊子 天下篇》提出一個命題,“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毛澤東 隻是 這個理論的 信仰者 堅持者 之一


http://article.hongxiu.com/a/2006-2-21/1107422.shtml


盡管如此 毛澤東的信念是有其 物理學知識及論證的


他對物理學 基本粒子學 有著他的思考 也是隨著該學科的發展而愈信彌堅。


 



以毛澤東名字命名的“毛粒子”。


在世界科學界,經常用科學家或者發現者的名字來命名一些科學概念,


但幾乎沒有以政治家的名字來命名的。惟一的特例是在1977年,在美國夏威夷召開的


世界第七屆粒子物理學討論會上,爆出一個以毛澤東名字命名的“毛粒子”的珍聞。


在科學家雲集的大會上,美國著名微粒子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格拉肖,


把物理學家逐層研究物質結構的曆程,形象地比作剝洋蔥。他說:“洋蔥還有更深的一層嗎?


‘誇克’和‘層子’是否都有共同的更基本的組成部分呢?


許多中國物理學家一直是維護這種觀念的。


我提議把構成物質的所有這些假設的組成部分命名為‘毛粒子(Maons)’,


以紀念已故的毛主席。”


格拉肖的提議,被大會通過。


 
然而,這個讓中國人感到自豪和欣慰的消息,當時的媒體卻沒有報道。


事隔若幹年後,人們才逐漸了解到有關情況。


毛澤東何以在世界尖端科學領域裏得到那麽高的榮譽呢?這還要從他“當小學生”講起。


 
1955年1月15日下午,毛澤東在他的住處中南海頤年堂召開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


討論發展中國的原子能事業問題。麵對李四光、錢三強等著名的科學家,


毛澤東說:“今天,我們這些人當小學生,請你們來上一課。”接著,


他就同中央其他領導同誌 一起仔細聽李四光、錢三強的講解。當錢三強講到核原理時,


毛澤東問:


“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質子組成的嗎?”


錢三強回答:“是這樣。”


毛澤東又問:“質子、中子又是什麽東西組成的呢?”


這一問把錢三強難住了,因為當時世界上認為質子、中子是最小的基本粒子了,


對此各國科學家從未懷疑過。錢三強停了一會兒說:


“根據現在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


隻知道質子、中子是構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也是最小的,不可分的。”


毛澤東微笑著說:從哲學的觀點來說,


物質是無限可分的,原子、中子也應該是可分的。


一分為二,對立統一嘛!你們信不信?


聽到這句話,當時在場的科學家們都沉默了,有的人露出懷疑的神情。


毛澤東卻自信地說:


“你們不信,反正我信。現在,實驗室裏還沒有做出來,將來,


會證明它們是可分的。”


半年後,美國第一次發現了反質子;一年後,又發現了反中子,


毛澤東的預言似乎得到了證實。


有科學家說,毛澤東比我們這些搞專業的物理學家還行!


 


毛澤東本人並未滿足,他在繼續關注自然科學研究的最新動向。


1964年,國外物理學家發現了基本粒子“誇克”。就在這一年,


毛澤東又看到了日本物理學家阪田昌一


1961年寫的文章《新基本粒子觀對話》,阪田的文章說:“發現電子和放射性元素,


而當時的自然科學家們……深信原子是名副其實的物質可分性的極限,因此,


在新的事實被發現時就驚慌失措了。”阪田的話,引起毛澤東的極大興趣,


他立刻請來發表這篇文章的於光遠和科學家周培源。在談話中,


毛澤東引證《莊子》一書《天下》篇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的說法,


再次說明“物質是無限可分的”這一哲學論斷。


 



“毛粒子”


http://news.ifeng.com/history/1/200706/0613_335_134309_4.shtml


(毛澤東 英語教師 秘書 林克 回憶)




1955年1月15日,毛澤東親自主持書記處擴大會議,討論發展原子能事業問題。錢三強應邀在會上講述核物理學的研究發展概況。當他講到核原理時,毛澤東插話問:“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質子組成的嗎﹖”“是這樣。”“質子、中子又是什麽東西組成的呢﹖”錢三強一時語塞,他思考著回答道:“根據現在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隻知道質子、中子是構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也就是最小的、不可分的。”毛澤東卻從容地說:“以哲學的觀點來說,物質是無限可分的。質子、中子、電子也應該是可分的。一分為二,對立統一嘛!”後來的事實證明,此一論題的勝者,正是毛澤東。


毛澤東經常瀏覽自然科學的經典,更關注最新的科技動態和最新的技術成果。1963年,《自然辯證法研究通訊》刊登了阪田昌一的文章《基本粒子的新概念》,其觀點恰與毛澤東1955年的預言吻合。主席十分讚賞這篇文章,立即讓我請《自然辯證法研究通訊》主編於光遠、著名科學家周培源來座談。


在這次談話中,主席談了他對自然辯證法的見解。他說:宇宙是無限的,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從空間上都是無限的。從宏觀來說是無限的,從微觀來說它也是無限的。原子可以分,電子可以分,因此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是無窮無盡的。


基本粒子可分的思想,本是毛澤東從物理學家那裏接受的,可反過來又用它影響著物理學家們,使他們站在了這方麵研究的前沿。


1977年,世界第七屆粒子物理學討論會在夏威夷召開,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格拉肖發言,把物理學家逐層研究物質結構的曆程形象地比作剝洋蔥。接著,他說:“洋蔥還有更深的一層嗎﹖誇克和輕子是否都有共同的更基本的組成部分呢﹖許多中國物理學家一直是維護這種觀念的。我提議把構成物質的所有這些假設的組成部分命名為‘毛粒子’,以紀念已故的毛澤東,因為他一貫主張自然界有更深的統一。”


這個建議表達了一位科學家對一位哲學巨人深邃見解的由衷欽敬。


 


 











 


由於毛澤東的重視,中央宣傳部門加強了這方麵的宣傳,粒子物理學工作者也躍躍欲試,


探索粒子結構的問題。1965年到1966年間,由中國原子能研究所、數學研究所、


北京大學物理係、中國科技大學物理係等40多人組成了專攻物質結構的科學精英小組,


進行攻關。1966年他們提出了基本粒子的“層子模型”理論,引起了國際科學界的矚目。


此後,就基本粒子的問題,在國際上又有一些新的發現,毛澤東關於世界無限可分性、


基本粒子無限可分的理論思維,被世界科學界所公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