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 1955年 授銜 授勳 紀實
毛澤東為十大元帥授銜授勳。朱德 第一元帥
毛澤東 與 彭德懷 第二元帥 握手
十大元帥
1955年授銜儀式上,毛澤東為徐向前頒發授銜證書。
( 劉伯承、林彪因有病在青島療養, 葉劍英在遼寧軍演外差,未出席授銜、授勳典禮。)
盡管大家都知道十大元帥多出自四川,
大將、上將、中將多出自湖南、湖北,
並且江西是第一將軍大省其中少將占高比例,但未必知道評軍銜的細節。
小學同學“禿尾巴彼得”的親屬參加過1955年軍銜評級工作,
本博主將他傳文進行了反複編輯整理並對文中評級的三項標準
有異議,因為“軍功”是不好比的。禿尾巴也談到了解放初期
因經濟條件所限發不出更多的工資出現“惜授”的現象(見文尾)。
早在1948年黨內就開始醞釀關於軍隊內部的等級問題,解放後的1950年12月30日中央收到解放軍總幹部部的報告,準備把1951年的首要任務定為給軍隊評定軍銜。江山打下來以後,眾家將領的心思就都在論功行賞上麵了。毛澤東不是不知道,所以很快就指派彭德懷、羅榮桓為軍銜評定工作的主要負責人,因為當時軍隊主持日常工作的就是彭德懷,再有羅榮桓是總政治部主任和總幹部部部長,是正管。同時,羅榮桓是軍內公認的“好婆婆”,為人正直公道。其他成員有總幹部部的副部長徐立清和蕭華、王宗槐、宋任窮、賴傳珠幾個人。
最初的軍銜在1952年11月定為六等十二級。但是,這個方案遭到當時的蘇聯顧問卡蘇林的反對,他借口蘇軍中沒有準上將和準尉為理由,同時他還反對中國的準將製度,莫斯科也發來電報支持卡蘇林的意見,中方最終妥協。時隔兩年多以後於1955年終於定下標準,就是後來授銜時的定製。
一共六等十九級:
1.大元帥、國家元帥。
2.大將、上將、中將、少將。
3.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4.大尉、上尉、中尉、少尉、準尉 (此職務專門為副排級幹部設立)
5.上士、中士、下士。
6.上等兵、列兵。
由於毛澤東拒絕出任大元帥,所以其實就是十八級。
按照中央的規定,大將以上可算作黨和國家領導人,
中將以上可稱為高級將領,
少將以上的軍銜評定交由彭德懷等人處理,
元帥由中共中央書記處(就是五大書記)提名。軍銜評定的參考標準分為三項:
1.軍功 2.資曆 3.任職
最初,元帥提名除了十大以外,還有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
大將有譚震林、張鼎丞、鄧子恢、李先念。但是他們都一致表示:
不要給自己評了!
元帥中年紀最小的是林彪,時年49歲;
大將中年紀最小的是許光達,時年47歲;
上將年紀最小的是蕭華,時年39歲;
中將年紀最小的是劉西元、謝有法、張池明,都是38歲;
少將年紀最小的是吳忠,時年34歲。
雖然在戰爭年代大家都能和舟共濟,有時盡管因為個別問題鬧一下,
但是最終也沒有撕開臉麵,而1955年的軍銜評定過程中,
有些現象的出現就很讓人覺得不那麽來勁了。
毛澤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隻是未到評級時。”
的確說出了一些實情,功名利祿麵前,英雄也要為之氣短的。
但是也有那麽幾個人表現出中國共產黨人早期樸素的民本思想
即個人進退不縈於懷,是值得推崇的。
(1)讓銜
第一個提出讓銜的是徐向前,他的理由主要是既然革命已經成功,當不當元帥無所謂,他給毛澤東專門寫過信,但是沒有任何理由可以不評這個軍內山頭最大的同誌為元帥,而徐向前的讓銜有小部分原因也是避嫌。
下一個讓銜的是主持評定工作的羅榮桓,他不同意自己出任元帥,因為自覺無尺寸軍功,然而,毛澤東堅持羅榮桓上選,他說:“羅榮桓同誌是我軍政治工作的典範,他是秋收起義以後上了井岡山的老同誌,幾十年從不為個人名利爭短長,他協助林彪同誌在解放戰爭中指揮了遼沈戰役、平津戰役,這也是有目共睹的。”於是羅榮桓當選。
再有就是許光達,許光達是接見蘇軍代表團後,被周恩來通知他將被評為大將,他很激動--不是因為自己的當選而激動,而是他自覺不應該當選,他連夜給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寫信,要求降低標準,隻評上將。他還說過這樣一段話:“要是周逸群、柳直荀、段德昌這些同誌不死,他們才應該是大將。”周恩來讓賀龍做了他的工作,許光達仍然要求把自己的行政級別降低為五級。
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軍委關於評定軍銜工作的會議上為許光達讓銜一事做了激動並明顯帶有感情色彩的講話:“同誌們,今天我要向你們介紹一位甘心把自己的級別降低的人,他就是許光達同誌。這是一麵鏡子!一麵共產黨員毫不為己、不謀私利的鏡子!他將始終成為我黨、我軍上下的一麵很好的鏡子!五百年前,明朝有一個大將叫做徐達,他平定中原,威震天下,如今五百年後,我們人民軍隊中也有一位大將,他就是許光達,他是以他的高風亮節而名震天下的!”接著,下麵的掌聲雷動。
比較具有諷刺意味的是,1967年文革中,這位被毛澤東誇獎的最年輕的大將因牽連在賀龍一案中備受淩辱,平均一個月審問高達79次!專案組成員都曼林、黨誌壁對許光達公開爆打,許光達當場被打傷多處,肋骨骨折、口鼻鮮血橫流!重病期間,專案組仍然堅持突擊審訊,許光達說:“你們誣陷我說我幫助賀龍上台,說當什麽總參謀長,真是太小看我了,我現在就是國防部副部長,搞了一次兵變也才撈到一個總長,不值得啊!”1969年6月3日晚,許光達慘死於馬桶之上。至今關於許光達的死因都沒有做出正式結論,成為黨內軍內的一大謎案。許光達為人磊落,1965年他發現了雷鋒式的人物王傑,但是總政治部主任蕭華貪天之功竊為己有,然而許光達毫不介意。可惜,此人不得善終。
大將中還有一個讓銜的就是徐海東,徐海東一生兩次讓賢,第一次就是因為程子華是上麵指定下來的,徐海東絲毫沒有怨言,主動提出自己做副軍長好了,把趕來專門做他工作的鄂豫皖省委書記徐寶珊感動得夠嗆。第二次,他提出自己在1940年以後幾乎沒有再工作過,所以,不適合當選如此之高的軍銜,他推薦了王震、蕭克。有意思的是許光達向中央推薦的也是這兩個人。徐海東在讓銜的時候曾說:“想起徐寶珊、吳煥先同誌功勞都在我之上,卻過早地為革命犧牲了,我何以能夠當得起大將呢?(禿尾巴彼得注:徐海東、吳煥先、徐寶珊號稱四方麵軍的劉關張,是關係非常好的,也是前後三任鄂豫皖省委書記)。
中將裏讓銜的是徐立清和孫毅。
徐立清完全有資格評為上將,而且,按照中共中央軍委規定的條件,正兵團級現役軍隊高級幹部一般都要授予上將軍銜。徐立清完全符合授予上將軍銜條件。彭德懷幾次找他談話,但是他堅決要求中央把自己降低為中將,彭德懷苦笑地說:“別人都說我是強脾氣,我看你比我還強!”彭德懷在軍委召開的一次會議上提到這件事時說:“徐立清我了解他,人很好,沒有名利思想,而且言必行,行必果。”毛澤東接著說:“不簡單哪,金錢、地位和榮譽最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思想和品格,古來如此!”在授銜儀式舉行的前一天,周恩來又專門打電話邀請徐立清同誌到中南海麵談。周說:“主席說許光達是一麵明鏡,共產黨人自身的明鏡,我說你徐立清也是一麵鏡,是難得的一位好同誌嘛。”此後,周恩來把攝影師叫來,在他的書房裏和徐立清合影留念。劉少奇對徐立清說:“你是一名應該授上將而沒授上將軍銜的中將。”徐立清死前是成都軍區第一政委,軍委主席鄧小平在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楊勇的治喪報告上批示:“要把徐立清同誌的治喪同楊勇同誌的治喪通盤考慮安排。”並說他要親自參加徐立清同誌的遺體告別儀式。他對全體參加追悼會的人說:“立清是我的老部下、老戰友,他是一個好同誌。立清同誌政治思想強,忍辱負重、不以個人地位高低為意,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徐立清是當時讓銜唯一成功的一位。
孫毅也是提出讓銜的一位老紅軍,此公素有名將孫胡子之稱。可是1956年中國破獲了一起台灣特務的間諜案,案卷中居然把這位孫毅列成策反的對象,並說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效果。據孫毅自己說,當年國慶節上天安門觀禮台,身為公安部長的羅瑞卿一共朝著孫毅瞪了九回眼睛,他說直到80年代以後他才知道這件事。80年代以後,鄧小平號召軍隊的老幹部以身作則,帶動幹部隊伍年輕化,可是,這幫人沒幾個動彈的,隻有孫毅主動要求退居二線,感動得總長楊得誌直衝他敬禮。小平後來批示給予孫毅大軍區正職。
(2)爭功
和讓銜相反的就是爭功。這也難怪,按照當時中央的有關規定:元帥是行政三級,享受政治局委員待遇;大將是行政四級,享受國務院副總理待遇,大將以上可算作黨和國家領導人;上將是行政五級,享受國務院秘書長待遇;中將是行政六級,享受部長級待遇;少將是行政七級,享受部長級醫療待遇。而且中將以上可以配備警衛秘書和保健醫生、廚師、勤務員。的確相差很多。於是就有一些人出來爭一下了。有名的是二王,就是新四軍的王必成、王近山。(禿尾巴注:王必成是《紅日》裏沈振新的原型)
王必成在紅軍時期是四方麵軍的幹部,長征以前的最後職務是紅三十軍89師副師長,抗戰的時候是新四軍第六師副師長,和上將劉震等人是平級,解放戰爭時是第七兵團副司令。(禿尾巴注:孟良崮戰役時,王必成為華東野戰軍簡稱華野即後來的三野六縱司令員)王近山是鐵杆兒的紅四軍出身,長征以前的最後職務是紅三十一軍93師師長,和陳賡平級,抗戰時任太嶽縱隊副司令,解放戰爭任二野三兵團副司令兼12軍軍長和政委。王必成是譚震林的老部下就去找譚震林說了,譚震林不但答應幫助他還真反映了,讓上邊一頓批評。王必成知道以後,還專門找譚震林道歉。羅榮桓找了譚震林談話。譚震林絲毫不怪罪王必成,還說自己沒麵子。譚震林這個人,他的很多部下都說,譚老板人是左一些,但是,對部下是真夠意思。曆史上,因為漣水戰役,王必成被譚震林罵得狗血噴頭,可是到頭來,譚震林發現自己錯怪了王必成,還給王必成道歉,這回還主動幫著王必成呼籲軍銜。
王近山也喊過幾嗓子,被鄧小平嚴肅地批評了一頓,不敢了。(禿尾巴注:王近山在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時,因熱戀小姨子被撤職,到部隊農場當場長直到文革後。但鄧小平還念及這位老部下,給他恢複了待遇,大軍區副職,仍相當於中將)
說實話,那時候我黨高級將領的素質還是很高的,所謂爭功也就是按照正常的渠道反映一下,最多發發牢騷,像少將白誌文,當年最紅的時候,連楊尚昆都是他的部下,才評他為少將,有人就建議他去爭一下,白誌文說:“有什麽好爭的?多少人連命都沒了,我們命大活下來了,評一個少將就應該知足了。你們想想鄧萍同誌(博主注:紅三軍團參謀長,後犧牲,年不足三十),知足吧。”
唯一凶一點的是能打仗的鍾偉,他公開說他的少將肩章是帶到狗尾巴上去了!鍾偉在紅軍的最高職務是師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中提拔得很快,他是四野的12縱隊司令,和黃永勝平級,後來的四野49軍軍長和梁興初平級,怎麽也該是中將,所以他覺得評低了,就罵了人,毛澤東都知道了。林彪氣得把鍾偉叫去問鍾偉還是不是共產黨員?可是,鍾偉真是一個耿直的好人,廬山會議結束,批鬥所謂的軍事俱樂部,鍾偉為彭德懷喊冤叫屈,還公開說他自己也算是俱樂部成員,被蕭華當場派人給押出了會議室。四野的老人們都說,這個鍾偉真是敢說敢幹。
少將 鍾偉 將軍
其實關於鍾偉的軍銜評定過低,毛澤東也是清楚的,所以鍾偉的使用一直是按照中將甚至是上將的標準的,他擔任北京軍區參謀長就是毛澤東點的名--大軍區副職、正兵團級。(禿尾巴注:北京軍區為一級軍區,正兵團級。軍區參謀長是準兵團級,多數是少將)後來鍾偉被革去軍職,下放到安徽隻當了農業廳副廳長,從行政五級(禿尾巴注:應該是行政七級)變為行政十級。鍾偉還笑嗬嗬地說:“我這回和洪學智一個級別了,都是上將!”(禿尾巴注:洪學智因為彭德懷一案被下放到吉林省重工業廳當廳長,所以鍾偉才這麽說。巧合的是洪學智當年下放的地方如今是他兒子洪虎發跡之處)
另外段蘇權也是評定過低的一位,他也是和鍾偉一樣耿直不願意給彭德懷落井下石因而被蕭華整下了課的老資格。段蘇權是紅軍時期的獨立師政委,解放戰爭時期熱河軍區司令員、四野8縱隊司令。此人一向口碑很好。隻是在東北的時候連續得罪林彪、高崗等人以致於長年得不到重用。
(1)關於元帥的評定:
授銜 (元帥 著 老式軍裝)
授銜以後,元帥們 更衣 換上新的 元帥服 接受 授勳
授勳 (元帥 著 元帥服 白手套)
1955年授勳儀式上,毛澤東向朱德頒授勳章。
授銜授勳當晚酒會 老夥計 祝賀你 幹一杯~
9月9日,中共中央書記處召開會議,會議的議題之一是有關授予元帥軍銜問題。
9月11日晚,中共中央書記處再次召開會議,專門討論授予元帥軍銜問題。
因周恩來在北戴河,9月9日和11日的這兩次書記處會議,他都沒有參加。
9月11日周恩來打電話給時任中共中央副秘書長、中央辦公廳主任的楊尚昆,
談了自己的意見,主張授予陳毅元帥軍銜。周恩來說:
“軍銜授予,對陳毅同誌現在和將來的工作均無不便之處,平時可以不穿軍服(必要時穿)。
蘇聯的布爾加寧同誌原也有元帥軍銜,
現在他做部長會議主席的工作就不常用元帥頭銜了。
可以說是一個例子。”
除了林彪,元帥無一例外地都要加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的字眼,說明他們對軍隊的貢獻實在是無與倫比,這就是劉邦所說的“功人”而非“功狗”可比!原來評定軍銜的時候,陳毅的名次在賀龍之前,但毛澤東親筆把賀龍的名字勾到前麵,陳毅表示理解(博主注:賀龍是二方麵軍的,領導了八一南昌起義,是我軍重要的締造者之一)。林彪排在朱德、彭德懷之後的第三位,不僅是軍功的問題,更是當時他的職務比較靠前(中央政治局委員)。至於羅榮桓何以能夠評上元帥,我在上麵已經做了說明,這裏再補充幾句,羅榮桓(禿尾巴注:秋收起義時毛的警衛連長,資格比林彪還早)是最早追隨毛澤東在井岡山的嫡係人物,他為人平和、公道,善於團結各派勢力,在山東根據地的時候,他和朱瑞、陳光一道完成了對老根據地的完善和鞏固(當時羅是115師政委,陳光是師長),特別是他在處理湖西肅反時的冷靜客觀、實事求是的態度和作風更贏得了黨內外的信任。
此外,十大元帥中除了朱德、劉伯承、羅榮桓以外,其他人都是各自擁有一個相當規模的“山頭”,像徐向前、葉劍英、林彪、賀龍等人的山頭都是不同時期的政治標誌。(禿尾巴注:這種說法靠不住。劉伯承也有山頭,那就是二野。因為二野的老底子是紅四方麵軍,這個山頭不僅最大,還和徐向前,四方麵軍總指揮重疊。羅榮桓的山頭是“老井岡”,即紅一方麵軍的紅一軍團,後來的八路軍115師。而羅最直接的山頭是四野,“羅婆婆”在四野的人緣比林彪好)
(2)關於大將的評定:
周恩來總理向粟裕頒發命令狀。
周恩來 為大將授銜
十大將中唯一享受行政三級(元帥級)的是張雲逸。
張雲逸早在1910年初就在廣州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第九次武裝起義;同年4月27日又參加了第十次武裝起義,即著名的黃花崗起義。1917年他在孫中山的大元帥府參謀處任上校參謀,曾與蔣介石同事;1924年他在粵軍許崇智部任少將旅長。1925年廣州革命政府所屬部隊統一整編為國民革命軍,張雲逸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旅參謀長,參加了討伐陳炯明的兩次東征戰役;1926年,他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25師參謀長,隨軍北伐,參加了著名的汀泗橋、賀勝橋之戰。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張雲逸作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25師參謀長,積極支持和掩護25師政治部主任共產黨員李碩勳和73團團長周士第率部參加“八一”南昌起義。1929年張雲逸作為主要領導人之一發起了著名的百色起義,創建了紅七軍和右江革命根據地;他參加了二至五次反“圍剿”和長征;在抗日戰爭時期,他是新四軍的創立人之一並一直擔任主要領導工作;在解放戰爭中,他與我軍其他著名將領一道指揮了許多戰役。
大將中論及能力、軍功以及在軍內的威望無人可比粟裕,此人無論謀略還是指揮在軍內都是第一流的,被毛澤東倚為長城,特別是他的勁氣內斂的軍事指揮風格素為兵家所推崇。徐海東大將的事情已經說過,不作更多的解釋了。至於陳賡,主要是他在解放戰爭初期的奮戰中原與陳粟、劉鄧形成對蔣管區的三麵夾擊的戰略完成深受毛澤東的讚許。如果單獨從軍功和職務來說,陳賡並不在一些上將之上。
王樹聲是四方麵軍徐向前的助手,代表著一個龐大的山頭,許光達也是二方麵軍的一個牌子,有人提出蕭克不是紅二方麵軍的副總指揮嗎?但是熟知軍史的都應該知道,二方麵軍是二、六軍團共同組成的,而真正的底子是在湘鄂西的時候打下的,也就是紅三軍的基礎上形成的(禿尾巴注:許光達當過紅三軍第八師師長)。加上許光達作為軍隊的五大軍兵種之一的軍事主官(禿尾巴注:裝甲兵司令員)沒理由不評大將。
在評定大將軍銜的時候,林彪從青島寫信給毛澤東,他強調說:“必須特別突出井岡山建軍的重要涵義,必須要讓大家懂得隻有在毛主席的正確領導下,在毛主席的古田會議精神的指引下,紅軍才能夠從勝利走向勝利。”此信被毛澤東轉給中央書記處成員傳閱,剛剛受過高、饒事件教育的劉少奇、周恩來誰敢說不同意呢?所以,林彪的確很會取巧。大將中,井岡山下來的占有五個,就是粟裕、羅瑞卿、黃克誠、蕭勁光、譚政。紅一方麵軍占有相當大的優勢。這裏麵蕭勁光、羅瑞卿、譚政在通過討論的時候,有一些爭議,但很快被排除了。蕭勁光1930年才從蘇聯回國(博主注:由於蕭勁光在蔣介石1933年第五次的圍剿中寡不敵眾撤出黎川城,1934年,瑞金最高臨時軍事裁判法庭召開公審大會,以“右傾逃跑主義”罪公審蕭勁光,開除黨籍,判處五年徒刑,無權上訴。後李德等人起草槍斃肖勁光之報告,毛澤東聞之勃然大怒,曰:“打擊肖勁光就是打擊我,是殺雞給猴看。”蕭勁光由此而幸免於難),此事是毛澤東唯一一次在會議上和最高三人團的太上皇李德拍桌子。1967年,李作鵬策劃打倒蕭勁光的時候,毛澤東把蕭勁光召回北京對他說:“你不要管那麽多事,誰要奪權就讓他奪,你的任務是把身體養好,工作以後有你做的,有人要打倒你,其實是想打倒我。因為海軍的批示都是我做的。”此話一出,眾人都鴉雀無聲了。延安時,蕭勁光任陝甘寧留守兵團司令,毛澤東當著大家的麵說:“有了勁光同誌,我們都可以把腦袋放到枕頭上了。”可見對其信任程度之高。蕭勁光也是大將中幾個受衝擊最少的一位,而且他最後居然又在人大做了一回副委員長,晚年比較幸福,隻是這軍中的二蕭(禿尾巴:蕭勁光、蕭華都是毛的寵臣)都患有嚴重的寡人之疾,蕭勁光晚年的特別荒唐已經成為老幹部的笑柄。
羅瑞卿不用細說了,他的忠心耿耿於毛澤東也是很少見的,隻是被多疑的毛澤東認為和胡喬木一樣準備投靠劉少奇,才於文革開始被狠整並被奪走軍權,以致於連一條腿都斷送了。譚政當知道自己將榮膺大將軍銜的時候連連說:“我不夠格啊,不夠格。”其實,關於譚政的提升,毛澤東向與會者做了解釋,譚政就是作為軍隊的政治工作的代表人物入選的,而且,譚政在解放戰爭中就協助羅榮桓主持軍隊的政治工作,建國後又是總政排名第一的副主任,所以評為大將軍銜。最重要的是,譚政從井岡山的時候就是毛澤東的大秘書(紅四軍軍委秘書長)。黃克誠就比較清楚了,老資格。(博主注:可參考《黃克誠自述》)
(3)關於上將的評定:
1955年9月27日,毛澤東 周恩來 在懷仁堂授銜儀式主席台上。
毛澤東主席向我軍高級將領李達等人頒發勳章。
上將就不能不說一下蕭華、王震。蕭華和上將周桓一樣都是1930年入黨的,資格很淺,但他們被毛澤東稱為軍中才子。看一下蕭華的簡曆就知道,蕭華13歲參加紅軍,18歲任少共國際師政委,此後除了個別的如115師政治部副主任、總政副主任、軍委副秘書長以外,其他的都是正職,和韓先楚的一生幾乎都是副職形成鮮明的對比。王震論資格應該和蕭克一樣,但是,他這個人真是很會察言觀色,他是軍隊將領中最早提出軍轉民的高級將領,深受毛澤東的讚許,多次表揚他是常山趙子龍。公平地說,王震是很左,但是王震在反右等事件中對待落難的人如丁玲、艾青等一大批知識分子態度相當好。鄧小平、陳毅被批鬥、批判的時候,隻有王震還敢登這兩家的門,這也是王震後來能夠複起以致於官高爵顯的主要原因。王震和蕭克的曆史恩怨因已有文章做過介紹就不多說了。
李聚奎和王建安是1958、1956年補授的軍銜,因為當時總幹部正在調查李聚奎在西路軍的曆史問題,王建安的問題是四方麵軍的幾次他經手的事件的複核取證,所以給耽擱了。
再有就是傅鍾。傅鍾資格非常老,他是中共1921年的黨員,是我黨旅歐支部的發起人之一,鄂豫皖的領導人之一,四方麵軍的頭幾號人物(張國燾、陳昌浩、徐向前、傅鍾、周純全、黃超、李特),四方麵軍的唯一根據地川陝邊省委書記。建國以後,長期不得誌,竟然做過全國文聯副主席!
傅作義之所以沒被評為上將,主要是毛澤東說:這對宜生先生不是光榮,而是委屈。周恩來奉命對傅作義作出解釋。傅作義的女兒曾經有一個回憶文章說到此事:由於傅作義的起義,才有了後來的湖南、綏遠、新疆等地的和平解放,而董其武、陳明仁等原本就是傅作義的後輩,傅作義本來就是行政四級,按照副總理待遇來的,如果評為上將也才五級。
再有就是劉亞樓的評定,很多人以為他應該評上大將,其實不然,劉亞樓在紅軍長征之前是紅一軍團的二師師長,抗戰期間去蘇聯學習,沒有參加,解放戰爭中才以參謀長的身份漸漸受到重視。劉亞樓如果不是死的早,很有可能陷入林彪一夥,因為毛澤東在1972年10月的講話裏提到劉亞樓說:“劉亞樓在空軍的工作是辜負了黨中央對他的信任。”
(4)關於中將、少將的評定:
唯一女將軍
中將中比較火爆的就是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皮定鈞、秦基偉、張震、餘秋裏等幾個人,有的居然進了政治局,後來又被當成反革命集團的主犯處理,比較具有戲劇性。據說皮定均原本授銜少將的,毛澤東在報告上批示:“皮有功,少改中。”也有說毛澤東批示:“定均功勞重,應有少改中。”按資曆,皮定均確實年輕,但在解放戰爭時期的中原突圍中,起了很大作用,將幾千人的隊伍從蔣介石10幾萬大軍的圍追堵截中成建製帶了出來。少將是最有意思的了,1360名少將中產生了三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二位副主席,這是隻有元帥中才有的現象(朱德、林彪、葉劍英),少將中的李德生、汪東興都曾經是中央副主席、劉華清做過常委,夠可以的。
1955年,賀龍元帥向時任新疆軍區副司令員的賽福鼎·艾則孜中將授勳。
時任國務院秘書長的習仲勳在授勳儀式上宣讀命令。
禿尾巴彼得說:“我覺得網上說法多有偏頗之處,我把我所了解的一些情況提供給你。
1955年的授銜標準主要是“職務”,“資曆”和“軍功”隻是在同級別裏決定排序先後。為了更明白一點兒,我先把軍政對應級別和軍銜的關係列一張表:
行政級別 軍隊級別 相應軍銜 軍內職務
3級 正野戰軍級 元帥 野戰軍司令員、政委或等同
4級 副野戰軍級 大將 野戰軍副司令員、副政
5級 正兵團級 上將 兵團司令員、政委
6級 副兵團級 中將 兵團副司令員、副政委
7級 準兵團級 中將、少將 兵團參謀長、政治部主任
8級 正軍級 少將 軍長、政委
9級 副軍級 少將、大校 副軍長,副政委
10級 準軍級 大校 軍參謀長、軍政治部主任
(略)越往下軍銜的參差差異越大。營以下沒有準級,因為營級就沒有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了。
十個元帥裏除了朱德是全軍總司令外包括彭德懷在內都是各野戰軍的正職領導:
彭德懷,軍委副主席,原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解放初期是西北軍區司令員;
林彪,軍委副主席,原第四野戰軍司令員,解放初期是中南軍區司令員;
賀龍,軍委副主席,原西北軍區司令員,解放初期是西南軍區司令員;
劉伯承,原第二野戰軍司令員,解放初期是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
陳毅,軍委副主席,原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解放初期是華東軍區司令員;
羅榮桓,原第四野戰軍第一政治委員,解放初期是中南軍區第一政治委員;
聶榮臻,軍委副主席,原華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解放初期是華北軍區司令員;
徐向前,軍委副主席,原華北野戰軍第一副司令員,解放初期是解放軍總參謀長;
葉劍英,原解放軍參謀長,解放初期是中南軍區代司令員。
東北、華北、西北、西南、中南、華東六個軍區都是野戰軍級,
後來隨各大行政區的撤銷而撤銷。以後的一級軍區
(北京、沈陽、蘭州、成都、武漢、廣州、南京、濟南)都是正兵團級,
二級軍區{新疆、西藏、福州}是副兵團級。
隻有十個大將,名額是太少了,這是為什麽,沒人解釋。我認為這是反映了我黨我軍
對榮譽的一貫惜授。這種現象也反映在設置大校銜上。大校的設置不是出於需要,而是
要減少將軍的數量。國際上一般師長就是少將了,或是準將,都是一星將軍。我軍則是大校。
我黨對於榮譽惜授還反映在“死後封神”,人不死,很難得到殊榮。由於名額少,大將的
評定隻好犧牲不少人。大將本來是副野戰軍級,結果很多夠條件的都沒評上,例如張宗遜,
原西北野戰軍副司令員,隻授予上將銜。我想惜授大概和保持艱苦樸素作風,
限製對名利的追逐有關。也可能是國家那時太窮,將軍多了發不起工資
(應該說是增加國家負擔)。
對於一支超過四百萬兵員的龐大軍隊來講,十個元帥和十個大將確實太少,和外軍比,
將軍也少得可憐,這勢必引起軍銜評定的困難和尷尬。蘇聯在軍銜等級設置上要大方得多,
僅元帥就有四級:大元帥,蘇聯元帥,軍種元帥,兵種元帥。被授予元帥銜的先後共一百餘人,
將軍就更多了。如果我國不是惜授榮譽,而是夠標準就授予,不加數量限製,也就用不著
費神費力去搞什麽評定。這一點在評級中起的作用很大,不應忽視。
我覺得所謂“照顧山頭”的說法太偏激。共產黨不是國民黨。當時毛周朱在軍內的
絕對權威不容置疑。蔣介石在軍內的權威就小多了,所以才靠拉山頭維持。如果軍功和
資曆是重要條件的話,那麽有些人評銜過低就不好解釋了。穀景生是1932年參加革命,
1955年授銜時如果是防空兵副司令員可能是正軍級,隻能授少將銜。
“資曆”不起作用或少起作用的例子還有:熊伯濤,1926年入黨,1931年參加
“寧都兵暴”,長征前就是師參謀長,可是,55年評銜時,所擔任的職務是北京衛戍區
副司令員,是副軍級,因為他是紅軍時期的幹部,按規定可以授予少將銜。
趙炳倫,1928年16歲時參加“黃麻起義”,1929年參加紅軍,1933年入黨,
抗戰時已經是新四軍五師團長,後因遺棄妻子被降級,1955年授銜時,
任湖北荊州軍分區司令員,正師級,隻能授大校銜,1961年任青海省軍區副司令員時
才晉升少將,省軍區是正軍級單位,副司令員是副軍級,因其是紅軍時期幹部,
按規定晉升少將。另外的例子還有:李震,1937年七七事變後入黨,同年在八路軍裏
當連指導員,但在1955年授銜時,其職務是軍政治委員,正軍級,所以授少將銜。
史進前,1936入黨,55年授銜時任總政保衛部處長,正師級,授大校銜,1961年任
保衛部副部長,按其是紅軍時期幹部(以1937年7月7日為界,之前為紅軍幹部,
之後為抗戰幹部),晉升為少將。
“軍功”幾乎沒有可比性,如果以軍功作為評定標準,工作的難度就會極其複雜
甚至陷入僵局,弄不好還會搞成“兩桃殺三士”。如果過分考慮資曆,那麽很多職務
低的人就會得到較高軍銜,部隊又當如何指揮?例如:賀慶積在紅軍裏當排長的時候,
梁興初在他的排裏當班長,1948年遼沈戰役打黑山阻擊戰時,梁是四野十一縱司令員
(縱隊相當於軍),而賀慶積是十一縱28師師長。1955年,賀慶積任遼寧省軍區司令員,
正軍級,受少將銜。梁興初任海南軍區司令員(當時的二級軍區,副兵團級),
授中將銜。如果按資曆,賀在梁上,豈不是賀應是中將,梁應是少將了?
(電影《黑山阻擊戰》裏有一個情節就是描寫他們兩人職務倒易)
這就是我在前麵說的,主要是以職務評定,軍功和資曆隻作為參考和調整。
少將的評定以七級八級為主,七級裏,資曆深,戰功高的可以評中將。
九級裏,紅軍時期的定少將,抗戰時期的定大校。例外的也有,那是極個別極特殊的。”
【小生 © 撰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