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咪嗚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從米勒到梵高:感謝ID巴黎到羅馬

(2023-06-08 08:00:59) 下一個

我差不多12歲的時候,就看過米勒的拾麥穗者,當時就不喜歡,雖然看說明說是不得了的了不得

我不喜歡米勒,不是因為題材,而是畫麵太暗

昨天去了Barbizon,即巴比鬆畫派所在地,參觀了米勒的家,我還是不喜歡,哈哈哈

之後問我當素描教授的表哥,說是我沒有無產階級感情,哈哈哈

以上是開玩笑的,但我表哥對米勒崇尚有加。他在上海看過米勒這幅畫的真跡,他說他長時間凝視這幅畫,而且是三次。他說真的是曠世傑作

巴比鬆離布魯塞爾隻有300多公裏,離巴黎更近,在楓丹白露森林邊上。巴比鬆畫派的主題就是農民和農民生產生活,農村的家禽家畜,還有就是楓丹白露森林,差不多是19世紀30到60年代

由於都是附近,所以楓丹白露森林的畫,讓我想起我家周圍森林的景色,哈哈,因為實際上,就是這些森林,阻擋了羅馬的鐵騎,也因此,這裏的人是野蠻人。

我想,巴比鬆畫派的暗,是不是這一帶陰雨太多,天色就是暗的原因。他們是現實主義畫派

通過當場講解和畫,我才知道那時候農民家室內是那樣的,和米勒故居一樣。

我表哥後來輔導性的介紹說,米勒的畫已經忽略無用的細節,讓畫更有深度和厚度。米勒作畫,是在大自然或鄉間田野速寫,而且是連幅速寫,然後回畫室根據速寫創作。對,創作。也因此,他可以把記憶和內心的感受以及自己的情感傾向,在畫中都表達出來。人的記憶本身就是有取舍的。

我表哥說,你的心不和米勒相通,你體會不到他畫中對當時農民的同情和悲憫。

19世紀產生了眾多的畫家,比如稍微晚一點的梵高

我當然也去了奧維爾,auvers sur oise。我還是喜歡梵高,那麽明快!梵高是荷蘭人,在布魯塞爾學的畫,但他給他弟弟寫信是用法語。我們看了手跡,的確是法語。他說,他想給100年後的人畫畫。我們拍了很多照片,我說,一會兒去梵高墓給他吧,讓他看看今天的人和他曾經走了70天的街道。他不會想到有那麽多叫汽車的東西吧

我表哥說,到印象主義的時候,梵高是登峰造極的,細節就更不重要了,他強調的是他的主觀感受,他的畫所表現的色彩和他眼裏的東西,不是真實的,是他看的時候感覺到的。我說,難怪,市政廳那個破樓,牆都畫不直,哈哈哈哈。我表哥說,你喜歡梵高,是因為你是現代人,現代藝術就是強調主觀感受。我說,難怪呢,有些現代藝術強調得太過分,我都感受不到他的主觀感受了,就看不懂不喜歡了...

我表哥總誇我在視覺藝術上是一個天才:無師自通,完全處於自發狀態。我說,畢加索就喜歡我這種,無拘無束,隨心所欲,有條條框框的束縛,就不可能有偉大的藝術!這是先決條件

奧維爾小鎮離巴黎20公裏,很美,但必須是5月,到處是花,連火車站的月台上都是花開處處,葡萄藤蜿蜒...我老公說,我沒有看過這麽漂亮的月台

奧維爾小鎮還有一個畫家,叫多比尼。是現實主義到印象主義的橋梁...大家知道或看過梵高的多比尼的花園吧?就是這個多比尼

大家自己去auvers sur oise 和Barbizon去玩吧,順便去一下楓丹白露chateau,還有chateau de Vaut-le-Compt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