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2)
2012 (1)
2016 (46)
父親充滿期待地迎接新中國的到來,但隨之而來的卻是他那曾有的舊政府某部委中技術官僚的身份使得他生命中後幾十年的生活變得沉重。盡管後來他還一直在機關裏主持著技術管理工作,並具有民主黨派的身份背景,但在那個年代,像父親這樣的人政治上是要被劃為異類的,是不會被信用的。那飽經患難的生活使得他改變了很多。以後的日子裏,工作之餘的時間,他隻是潛心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經常是和著一杯清茶,讀著曆史、文學方麵的書籍,研究著自己感興趣的人物。
父親有著那個時代中國知識分子特有的文化底蘊、良好修養、儒雅氣質和浪漫情懷,喜歡讀曆史,喜歡中國古典文學,喜歡觀景賞花,喜歡研究人物。他習慣以研究的方式去讀書看報,記憶力超常的好。
他不善家務,不會買東西。但每次出差回來,都會給我們帶回一些小禮品,而這些禮品在當時是那樣使我們興奮。他在意我們讀書的情況,我們取得好成績時,他是那樣高興;如果某一次,誰的成績差一點時,他會很嚴肅地找我們談話。上學的時候,我愛和父親聊天,有時我會把老師課堂上講的內容重複給父親聽。他聽得很認真,有時會糾正老師講得不夠準確的地方。他教育我們,凡事要追求本質,而不要注重那些表麵的形式的東西。
記得我從下鄉時回家探親,曾問父親,“如果我將來不能返城怎麽辦”,他很認真地回答我,“那就留在那裏,把它當成事業去幹”。一次,我們幾個同學一起返回農村時,父親幫我提著行李,一直送我到火車站。同去送我們的還有過去的一些同學。列車鳴響了啟動的汽笛,送行的同學們還拉著我們伸向窗外的手。列車徐徐啟動了,這些同學跟隨著列車揮動著手臂,緩緩前行。列車越開越快,送行的同學步伐越走越快,後來變成了小跑,追逐著開動的火車。父親遠遠地站在站台上,默默注視著這一切。到農村後,父親在給我的信中說,“在火車站送別的那一刻,我被你們年輕人的熱情深深地感動了,讓我想到了我的年輕時代。”在農村的日子裏,我時常想起父親對我們的要求:正直向上,誠實、老實、踏實,不要有一點浮躁,不要沽名釣譽,不要投機取巧、急功近利。父母的言傳身教對我們的成長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幫助我們走過了那段艱難的日子。
當我為選擇專業的問題征求父親的意見時,他很坦誠地對我談了他的想法:“你如果有可能選學理工科,就不要選學文科。如果你喜歡文科,可以作為興趣去自學。人總要有一技之長,這樣,到了什麽時候,你都能有謀生的技能。”我理解父親的良苦用心。作為經曆過生活磨難的人,他對社會動蕩、世道滄桑對個人命運的影響有著太深的體會,起伏沉淪,他經曆了太多。他是將自己人生經曆中的感受告訴我們,希望我們遠離那光怪陸離充滿誘惑的名利場,能憑自己的技能和努力,過那種安安靜靜、踏踏實實的平凡生活。
父親正直、寬宏,心態平和。他不會投機鑽營,不對人設防,也不懂去計較。每次有遠方的親戚朋友來度假旅遊,他總是留客人在家裏吃住,還盡力帶他們到北京的名勝古跡去玩。朋友有了困難,他會解囊相助,對同事也是一樣。記得每次他換老花鏡時,舊的一副眼鏡總是隨手就給了戴著合適的同事。小時候,我有時會到他的辦公室去玩。回家後就頑皮地問他的同事哪個人好。父親對每個人的評價一律說好。在我和父親接觸的幾十年中,我沒聽他說過任何人不好的話,沒見他和任何人存在過芥蒂。正是因為這樣,父親的很多同學、同事、部下多年來一直和他保持著聯係。直到父親生病,語言表達已經變得困難的時候,他的同學、朋友、同事還是會遠道來看他。和他在一起坐坐,對他說說話,也和我們家人聊聊他們和父親之間的往事。
(圖片選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