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澳洲漂流記七:旅遊市場

(2009-11-20 07:09:15) 下一個

前幾年,在國內的旅遊市場上,赴澳旅遊應屬於高端市場,價格比較貴,5晚的澳大利亞遊,在我的記憶裏,市場最淡的時候也在8500-9000元人民幣;澳大利亞-新西蘭遊的價格好像一直在11000元和14000元之間。就是和澳大利亞本土旅行社推出的旅遊項目比,價格也不便宜。對於普通中國人來說,是想都不敢想的。這也是為什麽澳大利亞對中國開放私人旅遊市場10年後,國內因私來澳旅遊的人數才80000多人,相對日本的赴澳旅遊,雖經過近十年的大幅下降,目前每年還在40萬人次以上,仍超過我們。

但國內上一年度赴澳人數超過35萬人,超過27萬人的差額裏麵除去少數的探親人士外,剩下的就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公務考察和商務考察。旅遊業是一個油水很大的行業,中文導遊在澳大利亞華人從事的行業裏,收入是很高的!如果讓我們靠幾萬因私旅遊的國人掙錢,估計大家都喝西北風了。

圈內把國內來的旅遊團分成兩大類:公務團和散拚團。散拚團按國內的出發地簡單劃分;公務團按圈內的規則,分的比較多,以後再慢慢解釋。導遊也分三六九等,也就是圈內說的一線導遊,二線導遊和三線導遊。導遊的劃分不是按照年齡,學曆,年限分的,而是按“殺傷力”分的。一線導遊的殺傷力最強,往往能手起刀落,血濺五步;公務團主要由他們帶,隻有在淡季的時候他們才接手散拚團;二線導遊次之;三線導遊隻有在公司忙的不可開交的時候才有可能接觸到公務團,平時都是公司拿散拚團來打發的。每次在機場接機的時候,從導遊的表情上就能看出他接的什麽團,接公務團的興高采烈,滿麵紅光;接散拚團的垂頭喪氣,灰頭土臉。

公務團主要是國內各級政府官員或各大企業中層以上領導,這些人手握實權,腰纏萬貫,消費自然不成問題;散拚團主要是新婚夫妻,小生意者,或成功人士的家庭成員組成,因種種原因,他們消費起來還是非常謹慎小心的。所以,團隊性質的不同,決定了導遊收入的多少。帶公務團的收入一般都有保證,帶散拚團的收入就差了很多,除非運氣好,碰到特殊團,比如“富婆團”“二奶團”或“怨婦團”。所以,如果沒有公務團的支撐,澳大利亞的大陸旅遊市場早就誇了。公務團的發展非常快,從早期一定級別以上,到現在鄉鎮幹部;從最初的沿海開放地區,到現在的西北內陸,老少邊窮地區。。。人們如過江之鯽,遊向世界各地。而我正是在這樣的情形下加入了這個行業,也經曆了人生的又一次震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