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蘇揚

在北美漂泊,有時心理很累,夢裏不知身是客,總把他鄉當故鄉.。想找個地方說說話,在煩悶的工作之餘,詩情畫意,陶冶情操。也許人到中年,有了經曆和閱曆.萬事看的很淡了,也許自己活的很精彩,也許自己活的很平庸,但大體上我都無法有了很大的改變了,活的自由些沒有野心做
個人資料
朱東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真水無香 ——我和大學同學華佳以及她祖父華篤安的往事

(2017-07-07 19:36:07) 下一個

     

    中國的曆史年代悠久,中華之文化源遠流長,而最具傳統的中國書畫又以詩、書、畫、印“四絕”著稱於世。其中的印,即印章堪稱中國藝林的一株靈草,方寸之間、氣象萬千。

    據筆者考證有關資料:印章的出現,最初並非因為可愛好玩,而是因為有用。從殷商交換的憑證,到秦漢時代政治權力的標誌,它的功能是實用的。唐宋之際,收藏風興起,於是出現了簽藏印、齋館別號印等,印章似乎躋身於審美領域了。印章的收藏自古有之,而在清末及民國時期,印章的收藏更是形成一種熱潮,一些具有影響力的藏家輩出,其中就有丁輔之、張魯庵、華篤安、高絡園、葛書徵等印章收藏大家。
    這些收藏大家之中,筆者對華篤安最為仰慕,佩服的簡直五體投地。
    華篤安曾是無錫巨富,是當年上海灘上棉紡行業赫赫有名的老板,他酷愛金石,簡直到了如醉如癡的地步。據說老先生的收藏就連以收藏之豐聞名的杭州西泠印社亦遠不及此.
    華篤安一輩子粗茶淡飯,生活最奢侈的享受就是晚上臨睡前讓夫人削個梨給他吃。但是,在印章的投資上,卻從不吝嗇,有時甚至揮金如土。
    當年老先生為收集齊明清各家各派印章,耗盡心血.從胡慶餘堂老板那裏轉讓到八方印章開始,前後光費用就花去了相當一百根金條的價錢.他的親眷嘲笑他買這些無用的東西。他不為所動,沉浸在中華文化遺產所散發的光輝中。
    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起華篤安開始對明清璽印、尺牘發生興趣,並陸續搜集和珍藏了一批明、清各流派印章及明、清尺牘。幾十年來,他收集了浙西丁輔之、葛昌楹、高洛圓三家舊藏,上自明代中葉流派印的肇始期,下迄清代篆刻鼎盛期,集著名印人250家的作品,終成蜚聲國內外的明清篆刻流派印章的收藏大家。其中“西泠八家”印章多達700餘方,而丁敬的作品即有80餘方。此外尚有清代篆刻名家鄧石如、吳讓之,近代金石家吳昌碩、趙之謙、黃士陵等精心之作。這批流派印章大多見於著錄,流傳有緒,具有很高藝術價值。華篤安所收藏的明清名家詩翰、尺牘也極珍貴。其中《明賢尺牘》有於謙、祝枝山、唐寅、文徵明、徐渭、李東陽、顧亭林等手翰;清代的《杭人詩翰》及《杭人尺牘》有毛西河、朱彝尊、袁子才等曆史名人手跡……這批能言之石,史證之石,如藝海之樁,托起了明清金石流派的完整體係。
    華老先生對印章愛之切切,置於床下,臥眠相伴。直到“文革”抄家時,恐有閃失,才急電博物館取去。使這批珍賞藝術遺產得以完整保存,未遭散失。

   “十年浩劫”結束以後,華篤安的夫人毛明芬秉承先夫遺願,於1983年9月將印章,尺牘等1885件捐獻給上海博物館。華篤安家屬毛明芬及其子女向上海博物館捐贈曆代印章和名人尺牘1881件,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為此舉行授獎會,當時的文管會主任張承宗頒發獎狀和獎金。

     筆者讀過幾天私塾的父親在《新民晚報》上看到這段消息以後,曾經感慨的對我說道:“華篤安老先生之淡雅無華、自然平靜、寧和透徹的品質,真可謂古人所雲‘真水無香’也!”

 

    說明:

    著名愛國文物收藏家華篤安先生是清末數學家華衡芳之孫,而他的孫女華佳女士當年曾經和我是大學裏的同班同學。那時我是班上的宣傳委員,組織委員則是比我小兩歲的她。
       華佳“眼睛細細的,嘴唇厚厚的,皮膚黑黑的,額頭高高的,”給人的初步印象非常非常的普通。
       我雖然在班上的日常工作中和華佳配合的相當默契,比如大到學校組織一年一次的義務獻血活動她總是在自己默默無聲的獻完以後才來和我商量,使得我常常恍如在月圓之夜步入空庭,清朗月光在霎那間照遍了全身,浸透了肺腑;小到我要出牆報之前她總又是用濕布一遍又一遍的把黑板擦得漆黑油亮似乎重新油漆過一般,又使得我常常好象自己的內心深處有股視之無色,嗅之無香,然而卻源遠流長的真水在流淌。
       看慣了當時申城“上隻角”繁華鬧市的南京路上“ 美豔絕倫, 楚楚可人, 人淡如菊,嬌豔如花,”之上海嗲妹妹的“驚鴻一瞥”;醉心於欣賞曹雪芹《紅樓夢》中“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的林姑娘,自然在和華佳的交往中,我還是僅僅停留在“爭取文明班級,創造優異成績”等等上……。
       四年的大學生涯已經過去一半了,華佳芳齡幾何,貴府何處,愛好何許,我竟然糊塗的一概不知也。
       自己僥幸的跨入了大學的校門,卻又陰差陽錯的選錯了專業,對形象思維能力強,邏輯思維缺乏的我來講:“工業會計”專業課程顯得是那麽的枯燥繁瑣又是那麽的乏味無趣,統計學、概率學以及會計學的書籍上蝌蚪般的數字和符號常常使得自己兩眼發花,血壓升高手冰涼。 
       但是我始終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樂觀態度,嘿嘿,反正我又不想當潘序倫(中國會計之父)第二,又不想爭陳景潤(著名數學家)第一,含辛茹苦的去摘取“哥德巴赫猜想”的桂冠。一般人是“六十分萬歲”我則“更上一層樓”“七十分萬壽無疆”。可以了吧。
       所以我大部分精力和時間都耗費在業餘愛好的書畫篆刻的研究上,一有空閑就去“朵雲軒”(“中華第一街”上的南京東路422號,成立於清光緒二十六年的上海書畫社)欣賞凝聚著曆代藝術家超常的探索精神和非凡的藝術才華的珍貴藏品;要不就是去原來建築在延安西路上的上海市曆史博物館,在那裏我時常魂已出竅,穿過時空,仿佛回到了那心馳神往唐宋盛朝,與李白喝灑,和陸羽飲茶,共辛棄疾看劍,聽李清照談相思,白居易彈琵琶,柳永論風月,杜甫說人生,蘇軾講古今……
       盡管每次專業考試都是搖搖晃晃,跌跌衝衝的勉強過關。盡管常常惹得學習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的華佳頻頻的朝我翻白眼,而且私底下一而再,再而三的嘮叨我“不務正業,拖她的後腿。”甚至埋怨我是染盡紛華“花露水”,不是自然界中最真最純“礦泉水”。
       我總是態度一萬分誠懇的當麵虛心接受,背後卻屢教不改,依然我行我素。

    華佳樸實穩沉,為人低調謙誠,在我們麵前從不張揚她顯赫的身世,直到了大學的最後一年,自己方才知道她的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華篤安。

       華佳現任職於上海光大銀行外灘支行,注冊會計師,資深審計專家。

       年前我的這篇博文被她看見了,隨即跟帖留言:“博主感情真摯,文筆優美,謝謝對華先生的關切與熱愛。華篤安先生填補了中國明清印章收藏史的空白,功德無量!”

       於是老同學終於又聯係上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大方毛毛 回複 悄悄話 我也認識一個叫華佳的,也在滬上銀行界工作,不過是個男士。這個名字太好了!
gladys 回複 悄悄話 唉,他們不捐也沒辦法,文革期間,私人收藏哪裏能守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