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穿越瓦豪河穀,走進葡萄酒之鄉與山巔修道院
因為這趟旅行行程緊湊,再加上歐洲與波士頓有六小時的時差,每到傍晚總是特別疲倦,直到回到波士頓稍作整頓,才終於有時間靜下心來回顧這段旅程。翻看照片才意識到,原來在帕紹(Passau)的那天已是7月15日,而16的目的地則是令人神往的奧地利瓦豪河穀(Wachau Valley)。
早上9點,遊輪緩緩駛入奧地利的克雷姆斯(Krems)。航行途中遇上一座巨大的水壩,大約等待了20分鍾後,大壩如一道大門緩緩開啟,水位逐漸下降,船體緩慢而平穩地穿過。這種穿越水閘的過程十分新奇,親眼見證了水位如何通過技術手段實現兩岸的平衡,令人印象深刻。
沿岸是層層疊疊的梯田式葡萄園,覆蓋在山坡之間,連綿不絕,仿佛一幅綠色織錦。那景象讓我聯想到中國的梯田,有著異曲同工之妙。Krems 正是奧地利著名的葡萄酒重鎮,以綠維特利納(Grüner Veltliner)和雷司令(Riesling)兩種白葡萄酒最為聞名。沿路還可以看到許多家庭式酒莊,各種彩色的歐洲建築相得益彰,寧靜又迷人。一路大約行駛了一個半小時。
午飯後,我們乘坐巴士前往下一個景點——戈特韋修道院(Göttweig Abbey)。這座修道院遠遠望去如一座氣勢恢宏的城堡,坐落在山巔之上, 內部結構與裝飾非常精美。隻不過,這幾天已經看了太多哥特式和巴洛克風格的大教堂,開始產生些許審美疲勞:無非是金粉與白色大理石的不同搭配罷了。
在修道院山上我們還進行了葡萄酒品嚐,並買了一些小禮物。當地的特色水果是杏子,我一路上都惦記著能嚐一口,可惜最終還是錯過了。
傍晚時分回到船上晚餐,沒多久,船就靠近了維也納。為了不浪費晚上這難得的自由時間,我們提前在網上預訂了門票,決定去感受一下著名的維也納金色大廳(Musikverein)音樂會。
整場音樂會以莫紮特作品為主,雖然演出本身並不如想象中莊嚴隆重,甚至有些隨意,曲目的編排與演奏水準與波士頓交響樂團相比也並無明顯高下之分。但想到他們憑借著音樂傳統和文化積澱,靠著祖輩留下的榮耀與旅遊業的支撐依然繁榮興盛,也不禁感慨他們確實是有福之人。兩百多年過去了,維也納的人仍然吃著祖先留下的紅利。

金色大廳裏座無虛席,觀眾中至少有一半是亞裔麵孔——有可能中國人、韓國人、日本人。雖然演出本身不算驚豔,但“來維也納聽一場音樂會”早已是每位遊客心中的儀式感,既然來了,就不應留下遺憾。這場一個多小時的音樂會,票價是162美元,不算便宜,但算是一段值得紀念的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