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朗讀模仿背誦和二語習得 zt

(2012-01-29 08:20:36) 下一個
朗讀模仿背誦和二語習得0
減小字體 增大字體 作者:曾琪 胡靚 來源:www.zhonghualunwen.com 發布時間:2010-11-01 16:29:34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思維和交流工具,也是人們參與社會活動的重要條件。提高語言技能對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毋庸置疑,英語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我國現有的英語習得環境和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學生通過英語朗讀、模仿和背誦,不但有助於熟記語言材料,將其變成一種可理解性輸入,而且可以通過加工獲得相應的語言知識。
  一、二語習得中引進模仿和背誦的理論依據
  很多語言學家都認為,語言輸入和輸出是二語習得的兩個必經過程。行為主義學生認為語言習得就是一個輸入和輸出的過程,二者之間有直接的聯係,輸入是一個反複的“刺激—反饋”(Stimuli-feedback)的過程。他們強調,給予合適的刺激和得到充分的反饋,再通過對反饋的結果進行強調和糾正再刺激,如此反複來習得語言;心靈主義者也強調輸入是二語習得的重要的部分,在他們看來,輸入就像一個“觸發器”(trigger),使人本來存在的語言係統馬上開始進入學習過程;心理語言學家也認為,語言輸入對學習者的內部機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近代美國著名語言學家Krashen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二語習得理論。其中的輸入假說和輸出假說被認為是這套理論的核心。他認為學習者通過對語言輸入的理解而逐步習得第二語言,“可理解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如果學習者接觸到的語言是可理解的,並且有足夠的輸入量,然後通過“輸出—糾正”,學習者就能獲得必要的語言知識。二語習得模型的整個過程是動態和選擇性的,尤其是區別了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和納入的語言輸入。Swain(1995)在可理解輸入的基礎上,增加了可理解的輸出假說,她把輸出在二語習得中的功能歸結如下:流利功能,假設檢驗,對語言係統的反思和注意力導向功能。在二語習得過程中,如果我們把朗讀、模仿和背誦當作語言輸入,這些語言輸入通過內化吸收變成了過渡語的一部分。這些輸入的信息包含有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漸漸的,顯性知識就會幫助隱性知識,能使學習者注意到輸入的特征,並且把它們與自己的過渡語表征進行對比。學習者經過自我係統的重構,產出既符合目標語規定又有著學習者自己加工了的輸出。所以,朗讀和背誦這個過程具備了輸入和輸出的功能和作用,這一過程本身既是一種輸入,又是一種輸出。
  二、模仿和背誦的現實依據
  當今社會生活和經濟活動日益全球化,外國語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公民必備的基本素養之一。因此,學習和掌握外語,特別是英語,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在我國我們現有的二語習得的環境和條件有限。首先是語言環境的缺乏。像英語說得比較好的亞洲國家和地區,如新加坡,還有我國香港,都有相當數量的來自英語國家的移民。相比較而言,我國大陸就少很多。其次是相對有限的教學資源和設施與學生人數之間的矛盾,現在一個班級人數都比較多,而教師的數量和設備相對較少。再次,由於我國現在的發展不平衡而導致各地區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就學生個人而言,聽說讀寫四項的水平也不一致,這些都難以在課堂內短時間內得以改變。最後,由於現在的英語教學中語言的運用和交際,輕語言基本技能的訓練。重理性認識的發展,輕感性認識的培養。英語朗讀,模仿和背誦正是解決這些問題的一種有效途徑。它的作用已經被古今中外名家一再強調和論證。
  在古代我們就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和“書讀萬遍,其義自見”,國外許多專家和學者也曾強調或論證過它的作用,如我國著名學者王宗炎(2002)認為朗讀不但有助於熟記語言材料,而且可以促進對語言形式功能係統的認知,再輔以自覺的話語理解策略,無疑是二外語習得的一個有效手段。葉聖陶先生也認為:“國文和英文一樣,是語文學科,不該隻用心與眼來學習;須在心與眼之外,加用口與耳才好。吟誦就是心、眼、口、耳並用的一種學習方法。”南京大學的丁言仁對曆屆的英語演講比賽的學生進行調查時也發現他們的成功也是得益於朗讀、模仿和背誦。的確,朗讀、模仿和背誦對聽說讀寫都有重要的作用。美國著名的功能派語言學家Chomsky也曾說過:學習母語是說在前、讀在後;而在沒有外語語言環境的情況下學習外語,是讀在前、說在後。另一位著名的語言學家Halliday(1994)論及《功能語法導論》文本信息密度之大可能對讀者理解造成的困難時,曾提出:“If it(the text)gets too difficult,try reading it aloud.It is amazing how much that can help.”Stevick(1989)對七位歐美國家二語學習成功者進行分析,發現七人中五人使用了朗讀、跟讀、模仿的方法,一人使用了背書的方法。忽視朗讀模仿和背誦的教學將直接影響學習者交際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也將製約著大學英語總體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模仿和背誦可以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聽和說一般都是聯係在一起的。朗讀是把一種特定的文字體係轉變為語言的過程,即從書麵形式到口頭形式的轉換。實質上,朗讀是一種語言聯係過程,是基本的、初步的聽說。
  朗讀把這種視覺語言輸入進一步加工,形成一定的意義表征後就成了可理解的語言輸入,這種“可理解”包括單純的語義理解到詳盡的結構分析,接著,它有可能成為納入的語言輸入。納入的語言輸入有可能被用於形成新的過渡語假設,成為過渡語知識的一部分,經過過渡語係統的重整,然後通過表達出來對納入的語言輸入提供反饋。在這個過程之中,當習得者意識到目標語和自己能表達的語言的差距時,他就會迫使自己去對照母語,去縮小這種差距,這種有目的的學習必定能更有效地提高口語。
  同時,這種朗讀材料在某種程度上還可以被看作是一種“公式語言”(formulaic speech)。公式語言被當作是一個不能再分的整體,並且被應用於某一特定的場合。(Lyons,1968)這種語言的特點是有好的句子結構。並且可以在增強交際能力的同時減輕學習負擔,還有助於過渡語的產生。Pawley和Syder就肯定了公式語言對二語的積極作用,他們認為,通過公式語言,不僅可以習得一套規則係統,而且可以掌握一套包含了很多詞匯信息的句子。所以,二語學習者要想記住大量的板塊和模式就需要朗讀和背誦。板塊發展過程是一個增加搭配知識、範式知識的過程,它使輸出語言具有流利性、自動性。美國著名語言學家和翻譯家Nida也認為,學習外語要泡在“聽”和“說”裏麵,如果想在語言如何搭配方麵建立可靠的語感,就必須對成千上萬的詞匯反複聽、反複說,沒有別的辦法代替。他所謂的“反複聽”、“反複說”就是指通過重複朗讀、模仿記憶,增加板塊知識和範式知識。而且在真實的使用目的語的場所,學習者就會自覺地運用這些公式語言進行有意義的交際活動。反過來,這些交際活動又會讓輸入更有目的性,加速學習過程的循環。
  四、朗讀、模仿和背誦能強化理解力和提高寫作水平
  俗話說:“書讀萬遍,其義自見。”就是說朗讀能強化理解力。“讀”可分為朗讀和閱讀兩種。朗讀能提高語言學習基本技能,是初級入門必不可少的一種練習手段。而閱讀是朗讀的高級階段,是一種理解性的學習方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