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英語“的誤區 zt
(2011-03-15 18:21:14)
下一個
瘋狂英語“的誤區
“瘋狂英語“的誤區
――中國人到底應該怎樣學英語?
熊貝爾
題記:對不少中國人來講,“瘋狂英語”或許的確具有勵誌作用,但是從人類語言行為科學的角度來講,“瘋狂英語”實質上是臆想加蠻幹。李陽把學英語弄得象當年全國大練氣功,以為轟轟烈烈的大喊大叫便可練出英語“真氣”,實際上並沒有什麽科學道理。氣功是中國國粹,尚不知有幾人最終練得“真氣”,英語則更是別人的東西,作為導師,至少得先弄清楚它的基本特點,才不至於誤人子弟。
中國人學英語,已到走火入魔的地步。全世界恐怕隻有中國人學英語要瘋狂地吼,可吼了那麽多年,還就數中國人英語講得差,學了很多年,卻既聽不懂別人講什麽,自己講些什麽,老外也多半不知所雲。其實,如果真能把瘋狂勁頭用到真實視聽上,用不了兩三年,很多人的英語甚至不學也會了。反之,就算歇斯底裏吼上二十年,照樣不會真正交際,最多隻能玩點虛的!
事實上,瘋狂英語的好處主要在於對有些中國英語學習者具有提升信心的作用,但其關於外語學習理念和方法上的看法,卻多半是謬誤百出。這就好象,你要去紐約旅遊,有人卻非要你照著巴黎地圖走。十幾年前,李陽就曾放言,要讓三億中國人會講英語,時間早已過去,請看當下中國人的英語真實狀況如何:
1)據CNN不久前報道,中國國際航空飛行員最大的問題是經常聽不懂美方指揮塔的指令,紐約機場每天竟然至少出現三次這類情況!
2)雅思年會再次暴出消息,中國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在世界各國學生中屬最差之列,總分全球倒數第二!這樣的記錄一直由中國人保持。
3)全球著名谘詢機構麥肯錫指出,中國大學生畢業後能勝任外資企業工作者不到十分之一,首先是英語交際能力(不是背誦,而是實際聽說能力)不行!
當然,不能將這樣的結果歸咎於“瘋狂英語”,但十多年的時間,至少可以說明,在培養英語交際能力方麵,它並沒有什麽真正的作為。
為什麽會是這樣的結果?經年累月的考試,大量的背誦,大喊大叫的口語練習,成千上萬的單詞量(托福6000,GRE一萬多就可以考得很好),數不清的培訓班和“大師”,可我們依然沒有多少人真正學會英語交際。這到底是為什麽?
最大的問題在於,一直以來,中國人學得雖然很苦,但在學習過程中,並沒有抓住英語本身最重要的特點去培養語感,而是把英語當成知識來學,因此,無論背了多少句子,多少單詞,考多少分,喊得不成人樣,始終難以培養出真正的英語能力。其實,按照常理,任何一種語言,人們隻要有兩千左右的詞匯量,一般交流根本不會有問題,也不用專門學多少語法知識,更不用死記硬背所謂經典。想想看,隻要是母語,三、五歲小孩就已能滔滔不絕,可為啥我們就打死也學不會英語?那就是因為沒有真正的語感。
那麽,英語最重要的語感特征是什麽?應該怎樣培養英語語感?
發音係統和口語大白話是掌握語言最重要的兩大語感要素,中國人學英語的主要問題,恰恰就出在這兩個問題上。在這方麵,無論是當前的學校教學(包括大、中、小)教育,還是李陽的“教導”,都存在很大問題。
一.英語發音特點:意群不是句子,“一口氣英語”是亂講
大多數中國人至今認為,學英語發音,最重要的是國際音標。事實上並非如此。音標隻是代表英語的單音,學會這些單音對中國人來講並不是難事,本來就和學漢語拚音差不多。因此有培訓班宣傳說幾個小時就能搞掂音標,也不全是吹牛,反正和漢語拚音差不多,霸王硬上弓,已習慣於被“強化”的中國學生的確做得到,可我告訴您,那沒用,甚至有害無益,尤其是對幼兒,因為這樣做違背人的語言天性,可能阻礙幼兒語言天賦的正常發展。其實,英語發音,最重要的是整體或係統發音而非單音,這才是真正會講、會聽英語的命門所在。會發音標單音跟領悟英語整體發音,也就是真正會講、會聽英語,遠就不是一回事。音標可以靠死記硬背解決,但整體發音卻不行,說到底隻能靠有效的真實視聽(包括麵對麵交流)。不幸的是,對於掌握英語來講,至關重要的整體發音恰恰是中國人最難體會和學習,甚至幹脆被迫忽視的東西,它幾乎成了中國人學英語的一大死穴。
李陽感覺到了講漢語和講英語有所不同,也知道英語有連讀、弱讀等整體發音特點,可他並不真正清楚,英語整體發音的本質是什麽,於是就借助自己並不可靠的語感,憑空想出個“一口氣英語”,要人們象他那樣,每個英語句子都要一口氣吼完,並宣稱這就是正宗英語。這其實是在誤人子弟!難怪練“瘋狂英語”的人,一到國外往往就發蒙,一講英語就把別人搞蒙,把老外“氣死”。
這是因為,在英語裏,書麵語的句子停頓(以標點符號為標誌)與口語節奏並不是一回事,絕不可混為一談。句子是書麵語的基本單位,英語口語的基本單位則是意群,即是以重音為核心的單詞群(word clustering, thought group)。由於思維方式、語意及呼吸等因素,講英語時人們並不以句子標點為停頓標誌(象李陽臆想的那樣),而是根據表達的需要和方便,把語流分成長短不一的片段,這便是意群。意群之間有適當停頓,停頓可能正好在書麵語的標點處,也可能不在,總之,英語句子間的停頓與口語意群間的停頓並沒有關係,這是英語口語最基本的特點。意群的發音模式是英語口語最重要的特點和跟漢語口語最大的不同之處,也正是中國人講不好、聽不懂英語的結症所在。意群與英語思維和語感緊密相關。
英語語流是由一個個意群(而非句子)相連而構成。每個意群通常包括重讀、弱讀、連讀、語調等要素,其中重讀最為關鍵。漢語是聲調語言(tonal language),主要靠聲調解意,如“媽”、“嘛”、“馬”、“罵”,而英語是重音節奏語言(stress-timed language),講話時的語意和節奏都主要由重音控製。正如四聲調之於漢語一樣,重音堪稱英語口語之魂!如果說,在漢語裏,是否有重讀還隻是情緒點綴的話,那麽,在英語那裏,重音則是決定交際是否能夠有效進行的必要條件。
以下五個句子,長短不一,但由於它們的重音都是三個,所以,它們所需的講話時間應基本相同。
CATS EAT MICE.
The CATS have EATEN MICE.
The CATS will EAT the MICE.
The CATS have been EATing the MICE
The CATS could have been EATing the MICE.
可見,英語韻律是由重讀、連讀的和諧組合,而正是這一特點,成了阻礙中國人英語學習交際的魔咒,這就是為什麽,英美人士能夠聽懂很多來自其它國家,口音很重,單音(音標發音)又差的人士講英語,卻偏偏聽不懂中國人講英語的主要原因。
中國人說英語最易犯兩個毛病,其一,是一個一個單詞往外迸,其二是以句子為單位,一定要一口氣說完,如“一口氣英語”。表麵看,挺象回事兒,其實是不得要領,在真正講英語的人聽起來卻很古怪,甚至人不知所雲。對此,李陽卻硬要說這是好得能嚇死老外的好英語,豈不滑稽!
英語的節奏猶如音樂的韻律,耳朵才是把握它們的關鍵。無視英語本身的特點,一味地大喊大叫,隻能弄成“自以為是”的英語,不僅不能很好地交際,而且會阻礙真實英語語感和思維的形成,就是學上一、二十年,依然不能好好說話。還不如舊上海的“洋涇浜”英語實用,後者好歹能交流。
二.口音不是問題,“國際肌肉”是胡謅
瘋狂英語裏常有一些憑臆想弄出來的莫名奇妙的玩藝兒,練口腔“國際肌肉 ”便是其中之一。他宣稱隻有練好“國際肌肉”才能講一口好英語。這顯然是在誤導英語學得十分辛苦的中國人。
前麵講到,英語口語最關鍵的是意群,隻要能把握好意群發音,就能聽得懂、講得明。至於口音,那是另一回事。道理很簡單,世界不同地區那麽多人講英語,帶口音是正常且不可避免的事(不說別的,大家去看看CCTV九頻道就知道了),連不同地區的中國人講漢語都是如此,更別說英語。
其實,以美、英、澳為首的國際英語教育界一致認為,隻要不妨礙交流,口音並不是問題,事實上也不可避免(五歲以後學外語)。如果過分看重所謂美音或英音,會阻礙英語交際能力的真正養成,故意拿腔拿調,會影響真正的交流。所謂口音問題,原本就是中國在自尋煩惱!學外語,必要的語音模仿是要的,但若試圖消除母語口音,至少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不可能,也不必要。這早已是國際外語學界的共識。 世界上本就沒有英語普通話一說。在民主社會,那是語言霸權。作為世界性語言,美英等國人士對口音其實抱著相當寬容的態度。隻要不影響正常交流,完全不必在意。美國電影裏也是口音多多,更不用說日常生活中人們遭遇的各色口音了。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有明顯的德國口音。電影政治雙棲明星,現任加州州長斯瓦辛格講英語帶著明顯的俄羅斯口音。這並不妨礙他們的事業。在美國生活了幾十年的華裔教授,隻要是五歲以後移民,可以說,個頂個的英語都有中國腔。這也不妨礙他們在哈佛、耶魯當教授。關鍵是要會真正地聽,真正地說。口音不是什麽了不得的問題。我們的問題恰恰是,自以為字正腔圓的疑似美音,別人卻聽得一頭霧歲水!如果哪天真有很多中國人能流暢、自然地用英語交流,保不準還真會出現讓人喜聞樂見的“中式英語”。類似現象在世界上不是沒有先例。不過,條件是先得會平心靜氣地好好說話,而不是一上來就要刻意弄中國特色。凡事得自然。李陽最大的本事是裝腔作勢和瘋狂忽悠,其對英語的認識和真正英語交際水平實在值得懷疑!
總之,拚命去消滅口音已成為中國人學英語的一大障礙,人們不敢坦然講英語,被逼故意拿腔拿調,把發音弄得益發古怪。經常跟外國人打交道的中國人,無不發現,口音並不是什麽大問題,簡單明了地把別人說懂才是本事。中國喉嚨,扯那麽深幹嗎?又不是唱歌劇,隻要聽個聲音渾厚!“國際肌肉”純粹是無中生有,開國際玩笑!
三.口語與書麵語:“經典句”並非真口語
背誦所謂經典句是中國式英語學習的經典學習方法,也是李陽瘋狂英語很看重的學習方式。殊不知,英語書麵語和日常口語之間存在著很大差異,並不是一回事。研究者們發現,將英語口語談話(包括幼兒和大學生的)直接記錄成文字,閱讀起來常使人感到難以理解。
長期以來,學者們總是喜歡視書麵語為標準語言,因為它既光鮮整潔又易於解說,但正是在這一“整理”過程中,口語本身最有價值的元素已經失去。
我們所學的語法主要就是書麵語法,對真正的口語交際並沒什麽用。三歲的小孩完全無視成人語法,卻可以很好地交流。口語法則更多地來自人的天生語法本能,否則,上述現象難以解釋。而這,正是當代語言哲學大師喬姆斯基最重要的理論假說。
從人腦的語言處理機製來講,在英語閱讀過程中,人是以句子為單位處理信息。但在口語交際中卻是以意群而不是句子為單位處理信息。因此,對於英語閱讀和寫作來講,最重要的是文法或句法的話,對英語口語來講,最重要的則是意群。
了解這點對學英語口語至關重要。把學經典句子當作學口語的重點,無疑是搞錯了方向。這樣學出來的口語,多半是花架子,在自己人圈子裏做秀還可以,真要用,不僅費勁,而且讓人犯暈。
就實用交際來講,在日常交際中,格言之類的東西,既沒什麽用處,也無助於人養成真實語感。真正有助於人們形成語感的語言,由於太直白,往往不上書,就是上書也容易被人忽視。故而,在書麵語裏,口語最寶貴的元素其實已散失殆盡,無助於人培養真正的英語語感。
何為口語經典?請看下麵的對話:
Man: I got out of the prison. (我出獄)
Woman: I got it. (我知道了)
Man: I got to go. (我得走了)
Woman: They’ll get you. (他們會抓住你)
Man: I can get there before them. (我會趕在他們之前到那裏)
實際上,這類大白話才是真正的經典,學習它們的關鍵是真正的視聽交流,而不是死記硬背或大喊大叫。死記硬背是中國人揮之不去的情結,可在真正的交際中,學了多年英語的人們可能聽不懂,說不出,為什麽?缺少最基本的語感!連基本語感都不具備,背經典有何用?設想一下,連兩、三歲小孩的說話水平都沒有,卻準備用薩士比亞名句與人交流,會是一副怎樣的情景?行得通嗎?用得著費那麽大勁兒嗎?
培養英語實用交際能力的關鍵,不可能是瘋狂地大聲朗讀句子,也不可能是背誦什麽經典名句,而是必須首先通過真實視聽感受真實語言,才能握語言交際最重要的基本特征,舍此別無他途。這一基本思想,幾乎是整個世界外語學界曆經一個多世紀的研究和實踐而得出的結論,決不是靠一點有限的個人學習經驗(往往缺少真正的英語生活、交際經曆)和主觀臆測,再加上膽大敢說就能推得翻的。
最後,關於英語文化方麵,眾所周知,簡單、平實、平等和市民化是當代英語不可分的重要人文內涵。例如,在當代英語裏,“國家”可用三個單詞來表示,即 “country”,“state”, “nation” 。“country”的原意是民治鄉村,有平和、質樸、大同的寓意;“state”原意是言論,有民選和自由論政的寓意;“nation” 的寓意即是世界大同(inter-nation)之一分子。這些民主元素在中國傳統文化裏幾乎沒有,國家的“國”字會讓人想到,如果有權有錢(“王”和 “玉”)這片土地(“口”)就屬於你,這才是你的“國”。如果隻是一個無權無錢的“人”,那麽這片土地則是你的牢籠(“囚”),你隻是一個被人驅使的,沒有權利的“人”。這並非僅僅是文字遊戲而已。中國漫長的封建農耕史,已將這樣的情結深植於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從這個角度來講,或許不難理解,李揚為什麽在教英語時,會生出讓學習者下跪感恩的強烈欲望。但不管怎樣,至少說明,他對英語文化還缺乏真正的理解和覺悟。照理說,這種荒唐的表演,隻應該發生在舊式國學課堂裏,離真正的現代英語思維和英語特點相去甚遠。
總之,從根本上講,無論母語還是外語,學習語言重要的就是貨真價實的視聽(包括麵對麵的真實交流)而不是其他任何所謂“創新”方法。這是人腦發展機製和人類語言機製所決定的。當然,由於母語學習與外語學習之間,存在著人身階段(生理和心裏)、語言環境、母語背景等諸多因素的不同,外語學習必須要講究學習方法和學習理念,而母語則是自然習得,決不會有人傻到要去教授母語該怎樣學。
一個多世紀以來,在西方,外語(主要是英語)學習研究已發展成一門涉及語言學、生理學、教育學以及社會學等綜合性很強的專門學科,其在理論與實踐上達到的深度和廣度,早已超越了個體經驗的層麵。總的來看,中國人學英語的熱情雖然很高,但對英語學習的理解和研究還處在非常初級的階段,不要說幾乎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原創性研究,包括大學在內,就連對世界已有成果的了解和吸收都還很不夠。不過,雖然我們在研究上離世界領先還很遙遠,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卻已有足夠的條件利用世界最先進的外語學習研究成果。這得益於信息時代的來臨。從現在起,我們真的再沒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和墨守陳規,我們應該以開放的心態,在英語學習上吸取世界先進成果,徹底改變中國的英語學習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