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練習法語口語的6種技巧 zt

(2010-09-25 23:38:15) 下一個


學一種語言,交流是目的,而不是語言本身。 有沒有機會在國外生存、發展下去,關鍵是要看有沒有機會去表達自己,和別人交流。如果你學的是啞巴法語,到了國外你將十分困難。而目前我們的大學法語教育是有缺陷的。學一種語言,交流是目的,而不是語言本身。我們往往把法語僅僅當做一門知識在學,從小學到大,到最後,還是不會說法語。

 語言的交流與掌握大量的詞匯、句型、語法是兩回事。就語言本身的知識來說,我們已經過關了。我們缺少的就是在交流中來運用法語,隻有在交流中我們才能與對方進行思維密碼的相互破譯。同樣的話在不同的語言交流環境中所表達的意思是不一樣的。

 我建議要把我們學習的目標收縮,把追求大而廣的法語知識轉化為追求一種定量性的技巧,我認為有6種技巧,是法語國家的人和法語國家的人之間交流的關鍵性東西,如果我們能掌握這6種技巧,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國人的思維,從而學好口語。

第一,如何用法文簡單界定一個東西的技巧。法國人和法國人交談80%是想告訴對方這個事物是什麽。我們的課本盡管詞匯難度不斷加深,但思維邏輯結構卻隻停留在一個水平上。因為中國傳統教學模式沒有教會學生表達思想的技巧。

第二,如果已經學會界定,但理解還有偏差,那就要訓練用不同的方式解釋同一事物。一種表達式對方不懂,講法語國家人會尋找另一種表達式最終讓對方明白。因為事物就一個,但表達它的語言符號可能會很多。這就要多做替換練習。傳統的教學方法也做替換練習,但這種替換不是真替換,隻是語言層麵的替換,而不是思維層麵的替換。也就是說用一種不同的方式表達同一個意思,或者一個表達式對方聽不清楚,舉一個簡單易懂的例子來表達,直到對方明白。

第三,我們必須學會法國人怎樣描述東西。從描述上來講,由於中西的文化不同會產生很大的差異。我們描述東西無法乎把它放在時間和空間兩個坐標上去描述。法國人對空間的描述總是由內及法,由裏及表。而中國人正好相反。從時間上來說,中國人是按自然的時間順序來描述。我們描述一個東西突然停住時,往往最後說的那個地方是最重要的。法國人在時間的描述上先把最重要的東西說出來,然後再說陪襯的東西。隻有發生悲劇性的事件,法國人才在前麵加上鋪墊。這就是中國人和法國人在時間描述上的巨大差別。

第四,要學會使用重要的法國習語。不容易學、易造成理解困惑的東西就是習語。比如北京人說蓋了帽兒了,法國人很難理解,這就是習語。所以和法國人交流時,能適當地運用法國習語,他馬上就會覺得很親切,也很愛和你交流。那麽什麽是習語?就是每個單詞你都認識,但把它們組合在一起,你就不知道是什麽意思了。

第五,學會兩種語言的傳譯能力。這是衡量口語水平的一個最重要標準。因為法語不是我們的母語,我們天生就有自己的母語。很多人都認為學好法語必須丟掉自己的母語,這是不對的。

第六,要有猜測能力。為什麽法國人和法國人、中國人和中國人之間交流很少產生歧義?就是因為他們之間能猜測。我們的教學不提倡猜測。但我覺得猜測對學好法國口語很重要。在交流中,有一個詞你沒有聽懂,你不可能馬上去查字典,這時候就需要猜測來架起一座橋梁來彌補這個缺口,否則交流就會中斷。

 中國人學習口語講究背誦,背句型、背語調,結果就是很多人講口語的時候講著講著眼就開始向上翻,實際上是在記憶中尋找曾經背過的東西。如果他要是能猜測的話,我想也就不會出現這種現象。

 以上就是我所說的學會用法國人思維方式的6個技巧。中國學生如果能做到這6點,用較短的時間肯定能學好口語。

 再說說法語語音的問題。我們中國人不需要鑽牛角尖,一定追求發音像一個本地人,隻要我們的發音不至於讓對方產生誤解就可以了。我們在平時,不需要迷信什麽科學方法,隻需要記住一點:模仿。但一定要模仿標準的法語或法語。在模仿的基礎上,每天保持1個小時的自我口語練習,這個練習必須假想一個雙向交流的場合,即仿佛有人與你交流一樣。

 最後,講講法語的用氣問題。我們在發音時,盡量氣運丹田,而避免用肺發音,這可以使法語發音洪亮圓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